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县一中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县一中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唐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 ‎ 一、选择题。‎ 下图为甲、乙两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 )‎ A. 1% B. 2%‎ C. 3% D. 4%‎ ‎2. 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A.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 “低—低—低”模式 ‎【答案】1. A 2.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题详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读图计算即可。‎ ‎【2题详解】‎ 乙国的人口增长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张教授到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学术研讨活动 B. 李老师暑假期间到桂林旅游 C. 刘同学湖南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定居 D. 王先生今年五月到香港出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需要满足的条件有:改变居住地,距离:跨越行政界线,时间:永久或长期(1年以上)。短期的参加活动、短期的旅游、短期的出差,都不属于人口迁移,而是属于人口流动,排除A、B、D。刘同学从湖南到北京工作且定居,则属于人口迁移,C正确。‎ ‎【考点定位】人口迁移 ‎【名师点睛】人口迁移一般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而人口流动是指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例如:外出购物、出差、游牧民的迁徙等。‎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图乙中的三种人口类型中,增长特点与图甲中的阶段④一致的是(  )‎ A. a B. b C. c D. 都不是 ‎5. 图乙中,a图所示人口类型的增长特点是(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答案】4. B 5. B ‎【解析】‎ ‎【4题详解】‎ 图甲中的阶段④属于低速增长阶段,人口金字塔塔基变窄,塔身变宽,符合的是b。‎ ‎【5题详解】‎ a图塔基比较宽,塔顶比较尖,0-14岁人口比重高,属于加速增长阶段,人口类型的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我国总人口继续增长,2014年末达到13.68亿人,受人口年龄结构以及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出生人口从2010年1592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687万人,保持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年人口不断上升。2011年,我国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9.4亿后开始回落。2014年降至9.3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总量达到2.12亿人。‎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孩政策,政策规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6. 下列不属于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人口问题的是 ( )‎ A. 人口基数大 B.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 人口素质低 D. 老龄化严重 ‎7. 出台普遍二孩政策的意义,有利于( )‎ ‎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③减轻国家负担 ‎ ‎④放弃计划生育政策 ⑤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答案】6. B 7. D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我国人口总数大,人口基数大;我国目前是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日趋严重;我国城市化率低,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选B正确。‎ ‎【7题详解】‎ 我当前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严重,未来人口发展劳动力人口减少;为应对老龄化,放开二胎政策,利于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还可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利于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选D正确。‎ 考点:考查我国人口现状。‎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统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特点。(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 该国人口增长过程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④②③ D. ③①②④‎ ‎9. 在发展阶段②,该国( )‎ A. 劳动力开始短缺 B. 老龄化问题加剧 C. 抚养比较低 D. 就业压力小 ‎【答案】8. D 9. C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详解】‎ 比较四个阶段的人口特点可知,阶段③呈现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阶段④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故阶段③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阶段④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故选D。‎ ‎【9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阶段②具有过渡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则该阶段该国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老龄化问题不严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少,抚养比低。故选C。‎ 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行政村不同年份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其中X、Y、Z分别表示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甲、乙、丙分别为该村落1980年、2000年、2017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0. 与甲相比,该行政村乙年龄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出生率上升 B. 死亡率下降 C.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D. 社会经济的发展 ‎11. 导致该行政村年龄结构由乙向丙演变的主导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气候因素 C. 社会变革 D. 交通和通信 ‎12. 2016年该行政村的小学被撤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该村落生育率低,学生少 B. 学生辍学严重 C. 全部进城求学 D. 师资短缺严重 ‎【答案】10. C 11. A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从材料中和图中得出,甲、乙分别为该村落1980年、2000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前后人口对比,0~14岁出生人口明显减少,说明出生率明显下降,造成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对。出生率是由下降的,A错;死亡率下降从材料和图无法得出,B错;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其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D错。故本题选择C。‎ ‎【11题详解】‎ 从材料中和图中得出,乙、丙分别为该村落2000年、2017年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前后人口对比,得出15~59岁青壮年人口大量减少,其他年龄结构的人也有相应减少。推断得出是由于外出务工造成的人口迁移。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的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发达地区,目的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故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气候因素、社会变革和交通和通信无法从材料中推断出。排除BCD,故本题选择A。‎ ‎【12题详解】‎ ‎2016年该行政村的小学被撤并,说明适龄的小学年龄人口变少,由于生育率的不断降低,学生越来越少,A对。学生辍学严重、全部进城求学和师资短缺严重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且与常识不符。排除BCD,故本题选择A。‎ 下图为“2016年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该日上海、北京有人口流入,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婚姻家庭 ②旅游 ③就业机会 ④国家政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该日,人口流动总体呈现(  )‎ A. 由中小城市流向特大城市 B. 由沿海城市流向中西部地区 C. 由农村流向城市 D. 由北方流向南方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春运首日,为春节期间,上海、北京有人口流入,主要为家人团圆或者是到大城市旅游所致,与就业(就业主要在春节假期结束阶段)无关,与国家政策无关,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本题选择A。‎ ‎【14题详解】‎ 读“2016 年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图”分析可知,图中人口流动方向主要从由沿海城市流向中西部地区、由特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B 正确。ACD无法从图中得出,且判断错误,故排除。故本题选择B。‎ 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 A. 15~17岁 B. 18~25岁 C. 26~36岁 D. 37~49岁 ‎16. 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 )‎ A. 农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 B. 农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 C. 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 D. 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 ‎17. 影响我国城乡流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 ) ‎ ‎①自然因素 ②家庭因素 ‎ ‎③生育政策 ④经济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5. B 16. D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该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难度不大,只要看清楚纵坐标表示生育率、横坐标表示生育年龄即可解答。从图上可以看我国各种人口类型中都是18~25岁的人口生育率达最高,故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25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从图上可以看出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生育率的原因。国家政策和经济能力,国民的整体教育素质影响生育率。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城乡计划生育政策的差异导致农村人口生育率高于城市,此外经济因素导致城市人口生育率低于农村,属于影响我国城乡流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生育政策和经济因素,故③④正确,ABD错误。选择C。‎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 1965年 B. 1980年 C. 2015年 D. 2045年 ‎19. 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 A. 用工成本上升 B. 青壮年人口增加 C. 老龄人口增加 D. 人才外流严重 ‎【答案】18. C 19.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获取图中信息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8题详解】‎ 根据图表可知,劳动人口增长率在2015年时为零,此时劳动人口总数达到最大值,之后增长率为负数,说明2015年之后劳动人口开始减少,即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15年,故选C。‎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用工成本上升,A对。青壮年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BC错。劳动力数量减少,不会导致人才外流,D错。故选A。‎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 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 A. 东亚 B. 南美 C. 西欧 D. 北非 ‎【答案】20. B 21. C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城市人口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迁出率,图中除去时间①外,均为正值;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②时最低,为-0.5%,此后逐渐升高,而且②时城市人口迁移率为0.5%,此时二者之和为0,此后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故选项B正确。‎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城市最近四十年来人口迁移率逐渐增加,可见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再生产类型应该属于现代型;东亚、南美、北非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以迁出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传统型,故排除选项A、B、D;西欧工业化较早,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吸引大量外来移民,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学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B.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C.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D.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23.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城归”指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学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对。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性别结构的均衡化、数量的大幅度提高,不能表示劳动力素质提升,不是人口红利升级,A、C、D错。‎ ‎【23题详解】‎ ‎“城归”人口都是劳动力人口,该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对。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等,是返乡创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A、B、D错。‎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1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4.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 A.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5.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 更高的社会地位 B. 更多的休闲时间 C. 更高的收入 D. 更优越的自然环境 ‎【答案】24. A 25.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24题详解】‎ 表格显示,目前世界人口主要迁出国:发展中国家(图中的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而迁入国主要为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A项正确。B项说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美国和德国加拿大等都是北半球国家为迁入国,B错。C项说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美国和加拿大都为西半球国家为迁入国,C错;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材料中无法推断出,D错。故本题选择A。‎ ‎【25题详解】‎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因素影响了为寻求更好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生活待遇和报酬,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从而人口迁移,C对。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休闲时间和更优越的自然环境都不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故本题选择C。‎ 读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26. 甲、乙两图反映出我国生育观念的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好” ‎ ‎③从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7. 该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 降低城市化水平 B. 提高人口素质 C. 减轻环境污染 D.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26. C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甲图反映了为生男孩而多育,乙图反映了“只生一个好”和“男女都一样”的生育观,甲、乙两图反映出我国生育观念的变化有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好” ②对;从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③对。因此答案选C项。 ‎ ‎【27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图反映了为生男孩而多育,在此背景下,人口素质难以提高。乙图反映了“只生一个好”和“男女都一样”的生育观,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2002 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 年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 的国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 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具有下列哪种特点 ( )‎ A. 极易被破坏 B. 再生能力差 C. 利用潜力小 D. 数量是有限的 ‎29. “生态脚印”说明 ( )‎ A. 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 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C. 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D. 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0. 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 A. 发展速度快 B. 生态系统承载力太大 C. 资源消费量小 D. 资源利用与环保不协调 ‎【答案】28. D 29. B 30.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特点及环境人口容量,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28题详解】‎ 材料“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 年前耗光”反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故选D。‎ ‎【29题详解】‎ 结合上题结论,由于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则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具有有限性。故选B。‎ ‎【30题详解】‎ 由“生态脚印”知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造成巨大消耗,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冲击,“生态脚印”大的国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越不协调,故选D。‎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曾出现过几次人口迁移的高峰:1950年前后,大量解放军官兵留驻海南;1966年后,大批“知青”上山下乡迁入海南;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又有10万人才下海南。‎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1.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 吸引了10万人才下海南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投资创业,充满商机 ‎ ‎②经济发达,工资较高 ‎ ‎③政策优惠,就业机会多 ‎④国家号召,支援边疆 ‎ ‎⑤环境优美,适宜养老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⑤ D. ④⑤‎ ‎32. 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 )‎ A. 1950 年前后海南的人口迁移, 属于自发性迁移 B.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的人口迁移皆由气候环境因素所致 C. “知青”上山下乡引发的人口迁移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 D. 几十年来大量人口迁入海南, 促进了海南经济的大发展 ‎【答案】31. B 32.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3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南省办经济特区,是由于政策优势,同时区海南投资创业,充满商机,故选B。‎ ‎【32题详解】‎ ‎1950年前后海南的人口迁移,属于自觉性人口迁移,A错。新中国成立来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导致的,B错。上山下乡引发的人口迁移是政策因素引起的,C 错。几十年来大量人口迁入海南,促进了海南经济的发展,D对。故选D。‎ 人口变动与城市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控制人口总量和增速,是国家对特大城市的要求。下图示意上海市1996年至2015年小学生人数和常住人口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3. 据图推断,上海市将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的时间是()‎ A. 1999年 B. 2001年 C. 2004年 D. 2007年 ‎34. 关于上海常住人口及其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有很大关系 B. 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上海房价和生活费用太高无关 C. 2012年常住人口要比1997年要少 D. 常住人口最多的是2007年 ‎【答案】33. C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会导致当年5年级和6年级的学生同时毕业,小学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读图可知,1999年、2001年小学生人口数量变化曲线是平滑曲线,属于自然正常减少,A、B错。2004年小学生突然减少,存在异常,可能是学制由6年改为5年,C正确。2007年小学生数量增加,D错。‎ ‎【34题详解】‎ 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有很大关系,与上海房价和生活费高也有关系,A对、B错。图中是上海市常住人口增速,不是人口数量。图中2014年前常住人口增速一直大于0,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D错。2012年常住人口要比1997年要多,C错。‎ 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表达思乡之情,这些乡愁都是基于文化范畴的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想。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有拓展。‎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5. 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不包括( )‎ A. 人口迁移 B. 经济全球化 C. 城市化 D. 逆城市化 ‎36. 下列地理现象中不能体现乡愁的是( )‎ A. 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 B. ‎2017年2月2日,多条高速公路因为车流量太大短时间封闭 C. 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 D. 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 ‎【答案】35. D 36. C ‎【解析】‎ ‎【35题详解】‎ 人口迁移使身在他乡的人们终日被异域文化包围,身在他乡的游子能深刻感受别样乡愁;城市化使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使其生活方式改变,农村地区变成城市地区,使建筑等景观变化,城市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人们怀念过去的青山绿水,产生田园乡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的背景下,科技的较量,经济的比拼,文化的冲突过程中产生失落与焦虑,这是一种民族乡愁,故选D。‎ ‎【36题详解】‎ 民俗村民俗博物馆就是要记住我们的文化根脉,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根本,ABD项都反映了人们回乡思念家乡的理念,故选C。‎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7. 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 A. 政治 B. 宗教 C. 交通 D. 军事 ‎38. 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资源开发 B. 交通 C. 自然要素 D. 宗教 ‎39.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A. 军事因素的强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 B. 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C. 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 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答案】37. A 38. A 39. B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3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所以政治法律是导致其城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A正确。宗教、交通和军事因素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不是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排除BCD。故本题选择A。‎ ‎【38题详解】‎ 辽宁省具有丰富的煤、铁等资源。清王朝灭亡后,随着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发展,辽宁省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非常迅速,A正确。交通、自然要素影响力较小,宗教不是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排除BCD。故本题选择A。‎ ‎【39题详解】‎ 根据上面两题得知,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政治,后来资源开发使其兴盛。可以看出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B对。军事因素的强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和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表述就有问题,且从材料中推断不出,排除ACD。故本题选择B。‎ ‎40.石家庄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是(  )‎ ‎①铁路运输的发展②河流干流、支流汇合处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④省级行政中心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石家庄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有铁路运输的发展,①对。不是河流干流、支流汇合处,②错。位于平原,不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③错。是省级行政中心,④对。所以A对。‎ 考点: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41.重庆、武汉等城市选址的共同点是( )‎ A. 河流的入海口 B. 河流航运的起点 C. 河流的交汇处 D. 河流的上游 ‎【答案】C ‎【解析】‎ ‎【详解】重庆是长江支流嘉陵江注入长江的交汇处、武汉是长江支流汉江注入长江的交汇处,C正确。河流的入海口、河流航运的起点和河流的上游和重庆武汉城市位置不符。排除ABD,故本题选择C。‎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2. 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水源 B. 交通 C. 地形 D. 能源 ‎43. 图示区域城镇的特征是(  )‎ A. 该区域包含10个城市等级 B. 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C. 银川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 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吴忠市的服务范围 ‎44. 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 A. 高新技术产业 B. 重化工业 C. 旅游休闲业 D. 交通等基础设施 ‎【答案】42. A 43. C 44. D ‎【解析】‎ ‎【42题详解】‎ 宁夏地处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地带,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在黄河沿岸地区,黄河为灌溉农业、工业、人口、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促进了人口集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水源成为宁夏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故选项A正确。‎ ‎【4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该区域包含3个城市等级,A错。银川市的等级最高,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C 对。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B错。由图例可知吴忠市的服务范围包含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D错。‎ ‎【44题详解】‎ 辐射带动能力一般是指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等辐射带动的能力,所以完善、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可以加强沿黄城市带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拉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D对。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而周边地区比较落后,所以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小,A错。周边地区旅游资源较少,不适合旅游休闲业发展,C错。当地化工资源少,而且重化工业对水源污染大,所以也不适合优先发展,B错。‎ ‎【点睛】‎ 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因素 影 响 表 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45. 该地可能位于( )‎ A. 山东丘陵 B. 珠江三角洲 C. 东北平原 D. 辽东丘陵 ‎46. 某房地产开发商计划把甲处果园建成高级住宅区,其理由是( )‎ ‎①沿河分布,地形平坦,利于耕种 ②地势较高,依山傍水,通风、采光条件好,风景优美 ③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 ④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45. B 46. D ‎【解析】‎ ‎【45题详解】‎ 图中有鱼塘、有甘蔗基地、桑蚕基地等,该地应位于南方湿润地区,可能位于珠江三角洲,B对。山东丘陵、东北平原、辽东丘陵都位于北方半湿润区,A、C、D错。‎ ‎【46题详解】‎ 某房地产开发商计划把甲处果园建成高级住宅区,其理由是甲处地势较高,依山傍水,通风、采光条件好,风景优美,②对。地形平坦,利于耕种,与高级住宅区无关,①错。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不是高级住宅区的条件,③错。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④对。D对,A、B、C错。‎ 点睛:鱼塘、甘蔗基地、桑蚕基地等,主要分布南方湿润地区,可能位于珠江三角洲。高级住宅区选址条件有地势较高,依山傍水,通风、采光条件好,风景优美。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等因素。‎ 奥特菜斯(Outlets)是一种新的商业零售模式,发源于美国,意思为 Factory Outlet Store,是由畅货中心或工厂直销的模式,这些店铺一般都是在工厂附近或者干脆在工厂仓库开设,专门处理工厂的尾货。后渐渐发展成为拥有众多品牌入驻的大型或超大型购物中心。商场开始讲究购物环境,其位置选择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近在中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7. 奥特莱斯的业态模式中,最初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交通 C. 便民 D. 价格 ‎48. 试推测奥特莱斯后期发展的区位特点( )‎ ‎①一般是在城市中心 ②一般是在城市郊区 ③价格优势显著 ④商品品牌效应不显著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9. 如果你是奥特莱斯的管理者,下列哪种商品入驻相对合适( )‎ A. 市场认知认可的品牌化商品 B. 价格低廉的大众化商品 C. 奢侈商品 D. 高仿国际品牌的商品 ‎【答案】47. D 48. B 49. A ‎【解析】‎ ‎【47题详解】‎ 奥特莱斯的业态模式中,最初这些店铺一般都是在工厂附近或者干脆在工厂仓库开设,专门处理工厂的尾货。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价格,处理品价格便宜,D对。市场、交通、便民不是主要因素,A、B、C错。‎ ‎【48题详解】‎ 奥特莱斯后期渐渐发展成为拥有众多品牌入驻的大型或超大型购物中心。商场开始讲究购物环境,其位置选择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发展的区位特点一般是在城市郊区,地价低,②对。以尾货处理为主,一般不在城市中心,①错。与非尾货产品相比,价格优势显著,③对。商品品牌效应显著,④错。B对,A、C、D错。‎ ‎【49题详解】‎ 如果你是奥特莱斯的管理者,入驻相对合适的是市场认知认可的品牌化商品,是正品尾货,A对。价格低廉的大众化商品不是品牌商品,B错。奢侈商品不属于尾货,C错。高仿国际品牌的商品不是正品尾货,D错。‎ 点睛:最初这些店铺一般都是在工厂附近或者干脆在工厂仓库开设,专门处理工厂的尾货。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价格,处理品价格便宜。发展的区位特点一般是在城市郊区,地价低。以尾货处理为主,价格优势显著。入驻商品是正品尾货。‎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聚落和交通干线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50. 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 平原 B. 山地 C. 高原 D. 丘陵 ‎51. 关于图中三类城镇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类等级最低 B. ②类提供服务最少 C. ③类数目最多 D. ③类之间距离最远 ‎【答案】50. A 51. C ‎【解析】‎ 试题分析:‎ ‎【50题详解】‎ 从城市的布局来看,布局规整,交通线平直,聚落分布均匀,该类城市通常布局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 ‎【51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一般而言,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所以等级最高的是①类,最低的是数目最多的③类。故选择C。‎ 考点: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中心地理论。‎ 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 “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  )‎ A. 人口密度 B. 城市等级 C. 城市面积 D. 服务范围 ‎53. 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 A. 保护城市边缘农田 B.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 提高城市化水平 D.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54. 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 A. 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B. 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 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 D. 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答案】52. C 53. A 54. B ‎【解析】‎ ‎【52题详解】‎ 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问题,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C对。人口密度、城市等级、服务范围不受该理念限制,A、B、D错。‎ ‎【53题详解】‎ 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限制城市面积扩张,保护城市边缘农田,A对。限制城市面积扩张,不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B错。控制城市面积,不能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市产业结构,C、D错。‎ ‎【54题详解】‎ 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提高建筑高度,B对。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会加重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A错。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不是限制城市面积,C错。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相当于扩大城市面积,D错。‎ ‎【点睛】“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保护城市边缘农田。限制城市面积增长,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 读某学生所在地区的城镇分布简略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5. 该学生家准备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们最可能去的城市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A. 去B城市,距离他们家近 B. 去A城市,A城市的交通便利 C. 去B城市,B城市的服务便利 D. 去A城市,A城市的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 ‎56. 判断下列行为最合理的是( )‎ A. 去B城市上中学 B. 去A城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C. 去B城市推销高档珠宝玉器 D. 在B城市设立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 ‎【答案】55. D 56. A ‎【解析】‎ ‎【55题详解】‎ 根据两城市占地规模和交通条件可以推断出图中A城市等级高于B城市。购买小汽车属于较高等级的服务功能,应到等级较高的A城市寻求该服务。 BC错误,A正确。‎ ‎【56题详解】‎ B城市等级较低,可提供上中学服务,但不适合推销高档珠宝玉器和设立某化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无需去距离较远的A城市。所以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拥有的数量就越少,其服务的范围就越大。‎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下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7. 图中等值线a、b、c的地租高低关系是(  )‎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58. 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 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条件 B. 交通条件 C. 人口分布状况 D. 早期商业活动 ‎【答案】57. A 58.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地租的分布特点。‎ ‎【57题详解】‎ 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因此地租a>b>c,A正确。‎ ‎【58题详解】‎ 从图中地租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的大都出现在公路或河流两侧,主要因素是交通便利,B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其城市人口比重达68%。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9. 造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增长模式 B. 城市化速度慢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城市功能分区 ‎60. 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苏州与杭州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 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 南京和宁波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 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杭州覆盖 ‎【答案】59. C 60. B ‎【解析】‎ ‎【59题详解】‎ 造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长三角的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水平高,C对。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功能分区不是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主要原因,A、D 错。城市化速度快,B错。‎ ‎【60题详解】‎ 长江三角洲城镇中,苏州比杭州的城市等级低,服务功能少,A错。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B对。南京和宁波不在同一省区,在行政管理上没有隶属关系,C错。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比杭州大,D错。‎ 下图为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1. N,O,P,Q四处中,仅考虑利润因素,零售业距离市中心的最远区位是( )‎ A. N处 B. O处 C. P处 D. Q处 ‎62. O处地租较N处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O处位于工业区 B. O处交通通达度高 C. O处人口密度大 D. O处距离市中心远 ‎【答案】61. C 62. B ‎【解析】‎ 试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61题详解】‎ 利润=付租前利润-地租,从图中可看出,从M地到P地利润大于0,P地利润为0,P点到Q处利润为负值,因此零售业距离市中心最远区位是P处,C正确.‎ ‎【62题详解】‎ 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距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图中O处距市中心较N远,但地租较N高,原因最可能是交通通达度高,C正确。‎ ‎“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主要用于描述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开放厕所数量与该城市用户日常对开放厕所需求数量之间的平衡程度。主要基于城市开放厕所总量、城市开放厕所覆盖率、城市人均厕所拥有量、城市厕所搜索量占比、城市人均厕所搜索量等众多基础数据维度,通过大数据挖掘、计算得出。下图是我国目前最新“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3. 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越高说明该城市的开放厕所(  )‎ A. 总量越多 B. 分布越均匀 C. 人均拥有量越多 D. 使用越合理 ‎64. 从上图看,与“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排名关联度最大的因素是( )‎ A. 地理位置 B. 人口多少 C. 经济状况 D. 交通通达度 ‎【答案】63. D 64. C ‎【解析】‎ ‎【63题详解】‎ 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表示的是开放厕所数量与日常需求数量的平衡程度,平衡指数越高,说明开放厕所数量恰好满足需求数量,该城市的开放厕所使用越合理,D对。平衡程度不是指总量多少,也不是人均拥有量越多,A、C错。与需求相符合,不是分布越均匀,B错。 故本题选择D。‎ ‎【64题详解】‎ 从上图看,“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都是位于经济发达区的城市,说明与“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排名关联度最大的因素是经济状况,C对。前十名的城市在地理位置、人口多少、交通通达度方面不同,不是关联度最大的因素,A、B、D错。故本题选择C。‎ 读某城镇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65.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66. 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 A. 距离城市较远 B. 位于河流下游 C. 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D. 靠近铁路 ‎【答案】65. D 66. B ‎【解析】‎ 试题分析:‎ ‎【65题详解】‎ ‎②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位置应属于商业区;①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应为住宅区;③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选项D正确。‎ ‎【66题详解】‎ 印染厂无污染水源,应该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根据图示中等高线的分布,该地河流大致自北向南穿过城市,答案选B项。‎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 ‎【名师点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总的原则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尤其是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这两类用地之间的联系。 (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3)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城市绿地,带内可以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安排一些少数人使用、非长期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这样既可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环境。 (4)留有发展余地的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二、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工业区布局的总体趋势是沿交通干线往市区外缘移动,其原因有四:‎ ‎(1)减轻市区的污染和交通拥堵状况; (2)有充足的土地,土地租金低; (3)有便捷的交通; (4)为城市的发展预留发展空间。‎ 在具体分析工业区布局时,则重点考虑工业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角度进行规划:(1)造成水污染的工厂 ①对水造成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 ②不能仅从单个城市来考虑,应从整个区域发展的角度来布局。因此必须在排污口的下游再设置污水处理厂。‎ ‎ (2)造成大气污染的工厂 ①在单一盛行风地区,将工厂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②在季风气候区,将工厂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③在风向多变地区,将工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④地形:很多工厂,特别是冶金、化工等工厂,要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如果布局在山谷、盆地中,工厂排放的废气长久不能消散,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 (3)有噪声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下列小题。‎ ‎67.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 先增后减 B. 先减后增 C. 不断增加 D. 逐渐减少 ‎68. 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主 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67. C 68. D ‎【解析】‎ ‎【67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表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城市化的人口及用地变化为切入点,来考查计算、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大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由此可判断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因此C项正确。‎ ‎【68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化知识及读图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我国1985年以来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来看,城市用地不断增加,但城市用地中住宅用地是城市用地的主体部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增加,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乡村人口数量减少,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属于人口迁移。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农业用地面积下降,因此D项正确。‎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9.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 K2线 B. AC曲线 C. AD曲线 D. AB曲线 ‎70. 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⑤⑥ D. ①③④⑤‎ ‎【答案】69. D 70.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城市发展。‎ ‎【69题详解】‎ 图示纵轴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所以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AB曲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D最不可取,选择D。K2线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所以也不是太可取,排除A选项;AC和AD线表示经济发展初期,环境质量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上升排除B和C。故本题选择D。‎ ‎【70题详解】‎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能有效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①合理;城市化进程本身与生态城市建设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不能使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各功能区太集中,否则会出现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不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②不合理;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减少城市污染,③合理;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④合理;集中布置城市用地,不利于城市合理规划,⑤不合理;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⑥合理。故本题选择A。‎ 二、综合题。‎ ‎7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 ,理由为 。‎ ‎(2)C城市中商业区的区位优势是 。‎ ‎(3)C城市的盛行风是 ,C城市今后的城市形态可能向_____ 方向延伸。‎ ‎(4)在C城市的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 。‎ ‎(5)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答案】(1)B 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 ‎(2)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3) 西南风 东、南 ‎(4)③ 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城区河流下游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 有公路、铁路经过,靠近河流,交通便利 ‎(5)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某城市图,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详解】(1)判断城市形成的早晚,应看城市诞生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然后根据主导因素的作用情况作出判断。影响图中城市的主导因素是交通,而交通形式铁路要晚于水运。‎ ‎(2)C城市的放大图中,主要商业区位于多条道路交会的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多。‎ ‎(3)读图,从图中方向标可以得出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因为铁路线的原因,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往东和南延伸。‎ ‎(4)工业区位选择应注意盛行风向、河流等,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区环境的影响,还有交通条件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③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城区河流下游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有公路、铁路经过,靠近河流,交通便利。‎ ‎(5) 治理交通主要从规划、管理上着手:例如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7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2年的热播大剧《叶落长安》,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适逢战乱灾荒,大量河南人迁至陕西扎根,主人公郝玉兰一家三代50年间融入西安这座城市的艰难过程。剧情跌宕起伏,人物空间流动较大,大女儿莲花因工作,十多年奔波于西安和成阳之间,历尽周折,才把工作调到西安;二女儿荷花因上大学,从西安到北京,从北京到美国:儿子东京在农村做了十儿年知青,后来全家调动进了城,最终因创业,又回到了农村。‎ ‎(l)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上世纪40年代郝玉兰一家从河南迁移到陕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荷花从西安到北京是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 ‎(2)和剧中人物东京一样,历史上“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后来从农村返回城市,这是受______因素影响。而现在我国大量农民从农村涌向城市,则是受______因素影响。分析后者对迁入地的影响。‎ ‎(3)人口迁移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又分为从城市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材料中体现剧中情节显示了______种人口迁移类型。‎ ‎(4)现在我国河南、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较多,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 ‎【答案】(1)自然环境因素和政治因素; 文化教育(社会文化)‎ ‎(2)政治;经济;有利影响:城市提供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城市建设;繁荣城市市场等.不利影响:给城市交通、居住、就业、社会治安等带来压力 ‎ ‎(3)4 ‎ ‎(4)经济发展不均衡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热播大剧《叶落长安》叙述的故事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内容。‎ ‎【详解】(1)从材料中得知,上世纪40年代郝玉兰一家从河南迁移到陕西,主要是因为上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适逢战乱灾荒。所以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灾荒)和政治因素(战乱)影响,荷花因上学从西安到背景,属于社会因素中的文化教育因素影响。‎ ‎(2)历史上的知青从城市到农村和后来的农村到城市,都是国家政策政治因素影响造成的现象。而现在社会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则主要是因为经济因素。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对城市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3)荷花从中国到美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莲花从咸阳迁到西安,属于城市到城市;东京的进城和返回农村,包含了从农村在城市和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现象。因此材料中显示了4种人口迁移。‎ ‎(4)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东部沿海地区,目的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