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1陆地水与水循环(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1陆地水与水循环(人教版)

考点11 陆地水与水循环 ‎                 ‎ ‎ [2019广西陆川中学上学期期末]采冰,即采集冰块。要达到采冰的程度,冰层厚度至少要在20厘米,大规模的采冰要到30厘米才行。冰块的形成是冰晶不断生成、不断长大造成的。流动的水会阻挠晶核长大的过程。据此回答1~2题。‎ ‎01我国东北地区采冰,完全是因其独特的冰灯文化,它对冰块的透明度要求很高。松花江的冰块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最好的原料,其最主要原因是(  )‎ A.松花江在冬季水流速度很慢 B.松花江淡水资源丰富 C.松花江冬季结冰期长 D.松花江水质良好,冬季含沙量较高 ‎02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也达到采冰标准,青藏高原采冰最可能是因为(  )‎ A.用于制作冷饮 B.用于食品保鲜 C.室内装饰的需要 D.取水不方便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东北淡水资源丰富,采冰完全是因其独特的冰灯文化,它要求的是冰的透明度。在自然界中,冰的成因、晶体大小以及气泡、泥沙含量,均影响透明度,一般在静水环境下,没有水流的影响,冰的透明度会高。松花江的冰块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最好的原料,其最主要原因是松花江在冬季水流速度很慢。故选A项。第2题,同为采冰,东北、新疆和青藏高原用处不同。‎ 在东北,松花江的冰打造了一场盛大的冰雪狂欢;在新疆,窖藏一冬的冰变成了盛夏时一碗碗特殊的冰饮;在广袤的青藏高原,由于水源地河流纵横、长年水流量较大,藏族牧民一般居住在离水源较远的地方,他们取水不方便,采冰更像是一场负重的修行,雪域高原的冰在温暖的帐篷中融化成水,维持着一家人的生存。故选D项。‎ ‎[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读图,回答3~4题。‎ ‎03该图显示的是(  )‎ 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 B.城市污水利用系统 C.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D.城市地下水利用系统 ‎04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  )‎ A.滴灌 B.渗灌 C.回灌地下水 D.抽取地下水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读图能力。读图可知,图中水源为大气降水,经过雨落管、道路雨水口等流入地下,经过一系列净化,进入人工湖或用于人们的生活,应该是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故选C项。该套系统是搜集地表水然后加以利用的,包括是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因此A项错误;该套系统中虽然有深井,但是从图中箭头指向来看,都是指向地下,而没有将井水抽取上来加以利用的系统,D项错误。第4题,本题考查深井的作用。滴灌、渗灌为地表的灌溉方式,A、B项错误;根据深井附近的箭头指向,深井内的水应该是通过下渗回灌地下水,C项正确;图中没有抽取地下水的箭头指向,D项错误。故选C项。‎ ‎[2019山东K12联盟开年考试]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3个水潭如图所示。读图,回答5~6题。‎ ‎05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 A.更新速度快 B.水位变化大 C.含沙量较低 D.水源易污染 ‎06推测三眼井(  )‎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 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 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 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对比。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与相邻的青龙河水体比较,三眼井的水体含沙量较低,C项正确。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水源不易污染,A、B、D项错误。第6题,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根据材料,该水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补给水源为地下泉水,A项错误;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I潭潭底,因为该潭的位置最高,B项正确;Ⅱ潭用于居民淘米洗菜,C项错误;Ⅲ潭用于洗衣,D项错误。‎ ‎[2019湖南衡阳一中月考]《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图甲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图乙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07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08据图乙推断,该简易装置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 A.2时前后 B.6时前后 C.14时前后 D.18时前后 ‎09目前沿海地区未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效率低 B.破坏环境 C.成本高 D.技术不成熟 答案:7.C 8.C 9.A 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装置中,海水蒸发体现了水循环环节的蒸发,A项错误;海水蒸发后,遇见温度较低的塑料薄膜,遇冷凝结成水滴,流至薄膜最低处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过程,D项错误;水滴往下滴落到集水器中,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过程,B项错误;该集水装置中没有体现水汽输送环节,故选C项。第8题,本题考查简易装置获取淡水最佳时段的推断。获取最佳时段是膜上气温和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膜上气温低,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从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是14时前后,选C项。第9题,本题考查影响海水淡化厂建设的因素。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占地广、效率低,A项正确;此种方法对环境的破坏较小、成本低,B、C项错误;此种方法没有太大技术难度,D项错误。故选A项。‎ 专题4 地球上的水一本题记·高考地理[教师用书]  [2019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文综]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成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山造林首选的先锋树种。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下图示意马尾松覆盖下各 层土壤含水率对大雨的响应。读图,回答10~12题。‎ ‎10土壤水分与下列水循环环节相关性较小的是(  )‎ A.降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 D.水汽输送 ‎11马尾松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受降水影响,正确的是(  )‎ A.降雨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同步增长 B.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一般依次为:15、5、30、60 cm C.强降雨2小时后,5、15、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快速下降趋势 D.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长速率越慢 ‎12造成“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尾松林层结构单一,导致森林的拦蓄降水能力减弱 B.降水强度比以前增大 C.放松了水土保持的措施与管理 D.红壤土质疏松 答案:10.D 11.B 12.A 解析:第10题,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作为联系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纽带,通过植被蒸腾与光合作用,影响水、能量以及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水汽输 送主要依靠夏季风,D项正确。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60 cm土壤含水层变化不大,A项错误;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一般依次为:15、5、30、60 cm,B项正确;强降雨2小时后,即16时,5、15、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缓慢下降趋势,C项错误;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长速率越快,D项错误。第12题,在20世纪80年代初,水土流失治理以马尾松、油茶等纯林为主,没有很好地兼顾其生态效益,导致目前的林相单一现象,以马尾松纯林为主,地表无草灌覆盖,不仅林下水土流失依然存在,而且马尾松纯林会加剧土壤进一步酸化,对改良土壤和生态恢复不利,因此,林相改造是今后值得注意的问题。A项正确。‎ ‎[原创题]河流流域内单位面积的年输沙量与年降水量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年输沙量最大地区对应的典型植被类型为(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草原 D.森林 ‎14导致图中单位面积的年输沙量与降水量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  )‎ A.植被覆盖率的变化 B.地势起伏的变化 C.对地表侵蚀的变化 D.人类活动的变化 答案:13.B 14.A 解析:第13题,由图可判断出年输沙量最大地区的年降水量约为300 mm,因而可判断出其对应的典型植被为草原,选B项。第14题,曲线a段年降水量较少,植被的覆盖率较低,年降水量的增加使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因而单位面积年输沙量增加;曲线b段年降水量不断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不断提高,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减弱,因而单位面积的年输沙量不断下降;曲线c段年降水量丰富,植被的覆盖率高,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弱,因而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单位面积年输沙量变化不大,选C项。‎ ‎[2019四川省名校联盟高中高三4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和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常常将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土壤水库蓄水量受土壤质地、降水量、蒸发量及植物覆盖度等因素影响。下图为我国某流域上游不同类型林地土壤水库蓄水量随季节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a、b、c对应的林地类型为(  )‎ A.杉木林、裸地、次生灌木林 B.次生灌木林、杉木林、裸地 C.杉木林、次生灌木林、裸地 D.裸地、次生灌木林、杉木林 ‎16该流域可能位于(  )‎ A.浙闽丘陵 B.黄土高原 C.山东丘陵 D.松嫩平原 ‎17与5月份相比,7月份该流域土壤水库蓄水量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  )‎ A.植被覆盖率降低 B.土壤蒸发加剧 C.植物蒸腾旺盛 D.副热带高压控制 答案:15.B 16.A 17.D 解析:第15题,图中a蓄水量最大,b次之,c最小。土壤水库蓄水量受土壤质地、降水量、蒸发量及植物覆盖度等因素影响。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雨水地表水的下渗,土壤蓄水量大。地质疏松有利于蓄水;降水大于蒸发的,土壤蓄水量大。灌木林分布海拔低,土层厚,蓄水量大;杉木林分布的海拔高、坡度大,土层薄,蓄水量低于次生灌木林;裸地植被少,地表水下渗少,蓄水量最低,由此可判断,a、b、c对应的林地类型为次生灌木林、杉木林、裸地。B项正确。第16题,该地土壤蓄水量较大,且在5~6月土壤蓄水量大;7、10月蓄水量少;3~6月蓄水增加,是雨季;7月受降水少的影响,蓄水量低,可能与伏旱有关,判断该地应是浙闽丘陵;黄土高原、山东丘陵、松嫩平原的雨季是在7月,土壤的蓄水量应多。A项正确。第17题,该地5月蓄水量大,主要是雨季影响;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蓄水量降低。选项D正确。‎ ‎[2019河南六市一模]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 弯取直和渠化,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工程日益兴起,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下图为某河流水文特征工程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有利于(  )‎ A.航运和行洪 B.水质改善 C.发电和航运 D.鱼类生产 ‎19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关系可能为(  )‎ A.凹岸为浅滩 B.凸岸为深潭 C.凸岸多沙洲 D.凹岸多沙滩 ‎20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  )‎ A.水流速度减缓 B.河道摆动空间减少 C.河道形态标准化 D.侵蚀作用明显增强 答案:18.A 19.C 20.A 解析:第18‎ 题,裁弯取直和渠化,能够缩短流程、加深河道,有利于航运和泄洪,A项正确;裁弯取直和渠化与水质无关,B项错误;发电和航运与裁弯取直无关,C项错误;渠化不利于鱼类生产,D项错误。第19题,凸岸流速缓慢,沉积为主,多沙滩、沙洲和浅滩,C项正确,A、B、D项错误。第20题,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恢复弯曲的河道,水流速度减缓,沉积作用明显增强,河道形态多样化,河道摆动空间扩大,A项正确,B、C、D项错误。‎ ‎[2019山东济南一模]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沙波的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21~23题。‎ ‎21②坡是(  )‎ A.迎水坡,流速慢 B.迎水坡,流速快 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 ‎22如果按照河流搬运过程中颗粒物的粒度特点推断,该沙波中沙粒颗粒物最小的可能是(  )‎ A.①坡 B.②坡 C.③坡 D.④坡 ‎23若该沙波向下游方向移动,那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海水倒灌 B.河流结冰 C.泥沙增加 D.径流量变小 答案:21.C 22.D 23.A 解析:第21题,本题考查沙坡的特点。根据材料可知,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沙坡的迎水坡泥沙堆积,故水流方向为从左往右。图中②坡的泥沙被侵蚀,为背水坡。水流在迎水坡向上流动,流速会减缓,利于堆积;而背水坡河水向下流动,速度会加快,利于侵蚀,故C项正确。第22题,本题考查河流沉积物的特点。根据河流流水搬运的特点,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颗粒物被继续带到河流下游。图中④坡最靠近河流下游,颗粒物最有可能是最小的。故D项正确。第23题,本题考查沙坡移动方向改变的原因。沙坡向下游移动,说明图中的①坡和③坡变成了侵蚀坡,而②坡和④坡变成了沉积坡,其水流的运动方向与河流的流向应当是相反的。只有当海水的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出现海水倒灌现象时,水流才可能向上游流动,故A项正确。而河流结冰、泥沙增加和径流量变小不能使沙坡向下游移动,故B、C、D项错误。‎ ‎[2019湖北五校期末]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湖面海拔达3 821米,面积大约为8 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但湖水终年不冻。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图中b湖,湖面海拔为3 690米)通过河流相通。读图,回答24~26题。‎ ‎24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 C.7月 D.10月 ‎25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  )‎ ‎①湖面落差大,流动快 ②湖水盐度高 ③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④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26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湖湖面南高北低 B.a湖为咸水湖,b湖为淡水湖 C.b湖湖面南高北低 D.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 答案:24.A 25.C 26.D 解析:第24题,本题考查湖泊水位高低的判断。的的喀喀湖位于南半球,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1月份是南半球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湖泊水位1月最高,A项正确。其他月份气温较低,冰雪融水量少,湖泊水位较低,B、C、D项错误。故选A项。第25题,本题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该地纬度低,地处热带地区且周围群山环绕、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③正确。虽然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湖面高差较大,但两者的水平距离也大,对湖水流动速度影响小,①错误。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通过河流相通,湖水由的的喀喀湖流向波波湖,所以的的喀喀湖湖水流动性好,是淡水湖,②错误。由材料可知,该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不易结冰,④正确。故选C项。第26题,本题考查湖泊盐度高低的判断。a湖水面海拔高,湖水流向b湖,则a 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D项正确,B项错误。季节性的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大气降水会导致湖水水位的季节性上升,A、C项错误,故选D项。‎ ‎27[2019广州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72 m,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733.6 mm,蒸发量为 2 169 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75.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5.7 m。‎ ‎(1)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推测其成因。‎ ‎(2)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 ‎(3)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 3 倍,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试解释原因。 ‎ ‎(4)根据现今气候条件,预测程海未来自然演化的趋势。‎ 答案:(1)程海地区受断裂(层)作用下陷成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2)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湖泊水位大幅下降,程海从外流转变为内流。(3)目前,程海属于内流区域,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相对平衡;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水源补给除降水外,还有大量的其他水源补给;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干热、封闭山谷,水源补给应为地下水。(4)程海位于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属于雨影区;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焚风效应明显。因而,程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盐湖到盐沼、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 解析:第(1)题,程海位于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形成过程首先是程海地区受断裂作用下陷成谷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程海形成外流湖。第(2)题,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从自然因素考虑,可能是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减少。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湖泊水位大幅下降。最终程河断流,程海从外流转变为内流。第(3)题,目前,程海属于内流区域,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是因为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相对平衡。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 3 倍,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说明程海水源补给除降水外,还有大量的其他水源补给。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干热、封闭山谷,水源补给应为地下水。第(4)题,程海位于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属于雨影区,降水少。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焚风效应明显,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干旱气候,蒸发量大。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733.6mm ,蒸发量为 2 169 mm,程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预测程海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从盐湖到盐沼,从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