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丰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地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国庆花车设计彰显各地自然、人文环境特色。下图为某省级行政区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时的花车造型,主要由如意(形似该省轮廓,寓意“一带一路”)、山形、火箭、奔马、飞天等元素构成。‎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花车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是 A. 陇 B. 蜀 C. 新 D. 内蒙古 ‎2. 国庆期间,该省省会城市 A. 日出早于北京 B.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上海 C. 昼渐短,夜渐长 D. 东南方日出,西北方日落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右上角有“马踏飞燕”的造型,该造型的原型是出土于甘肃武威市的文物;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甘肃酒泉是中国航天发射中心。由此可以推知该花车是属于甘肃省的,其简称为陇,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2题详解】‎ 由第1‎ 题解析可知该省为甘肃,可知其省会为兰州,可知当国庆期间该省省会城市日出是晚于北京的,A错误。兰州的纬度高于上海,其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小于上海的,B错误。国庆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可知此时兰州是昼渐短,夜渐长的,C正确。国庆期间,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兰州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错误。故选C项。‎ ‎【点睛】第2题国庆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北半球进入冬半年,北半球各地进入昼短夜长的状态,且是昼渐短,夜渐长的。‎ ‎3.一只飞鸟在“行星凌日”时从泰姬陵上空飞过,仿佛准备去衔取一粒落在太阳上的“石子”,此情景恰被一位摄影师拍到(下图)。这颗“石子”即是此时凌日的行星,该行星可能是 A. 月球 B. 金星 C. 火星 D. 木星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站在地球上能看到“行星凌日”现象,可知该行星必须是位于地球运行轨道以内的,由选项中所给的行星可知只有金星是位于地球运行轨道以内的,因此可知此时凌日的行星可能是金星,B正确。月球是卫星,火星、木星是地外行星,ACD错误,故选B项。‎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星、金星是位于地球运行轨道以内的,而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位于地球运行轨道以外的。‎ 某兴趣小组在组织定向越野活动前,结合下图“活动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设计活动路线和点标位置如下:‎ 在起点(观景台①)放置点标1后,沿山谷向东北出发;‎ 向西北爬坡到山顶的观景台②,放置点标2;‎ 向北下坡到观景台③并在附近放置点标3;‎ 向西南下坡,途中放置点标4后到观景台④;‎ 大致沿等高线先向西南再向东南到达终点即观景台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小组设计路线中 A. 观景台①~④分别对应图中的M、0、P、N B. 最大相对高度约为‎550米 C. P点处能观察到其它三个观景台.‎ D. 行走路线实际长度约为‎1800米 ‎5. 图示区域 A. 以低山丘陵为主 B. 地势自西向东倾斜 C. 山体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 D. 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中的行走线路信息可知观景台①~④分别对应图中的N、P、0、M,A错误。读图可知图中的最高点海拔在750‎-775米,最低点海拔在200‎-225米之间,相对高度在525‎-575米之间,,B错误。读图可知P至M、O一线的等高线是是比较密上部稀疏下部密集,应该是凸坡,P观景台是看不到M、O观景台的,C错误。由图中右下角的比例尺,结合该小组设计路线在图上的行走距离约为12厘米,经计算可知该小组行走路线实际长度约为‎1800米,D正确。故选D项。‎ ‎【5题详解】‎ 读图由图中的等高线数值信息可知该区域的地形是以低山丘陵为主的,A正确。读图可知该区域的地势自东向西倾斜的,B错误。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山体是大致呈西南一东北走向的,C错误。读图可知该区域的海拔普遍是比较低的,其植被的垂直分异不明显,D错误。故选A项。‎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搞清楚图中的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的数值,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5米。‎ ‎6.下图为房山花岗岩地质公园内某处的景观照片,图中岩石 A. 经历了固结成岩、变质作用过程 B. 可直接转化成沉积岩或者岩浆岩 C. 是干旱环境的产物,可能含有化石 D. 由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结而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景观中的岩石属于花岗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的一种,其并未经历过变质作用,A错误。图中的岩石要经历外力作用或者高温重熔作用才可以转化成沉积岩或者岩浆岩,B错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一般含有化石的为沉积岩,C错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该岩石是由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结而形成的,D正确。故选D项。‎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一般多含有化石。‎ ‎7.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实验用的透明餐盒、冰块和温水等器材,该实验可演示 A. 大气环流的过程 B. 洋流系统 C. 云雾的形成过程 D. 地壳物质循环 ‎【答案】C ‎【解析】‎ ‎【详解】“透明餐盒、冰块和温水等器材”是无法演示“大气环流的过程”、‎ ‎ “洋流系统”以及“地壳物质循环”的,ABD错误。把温水放到透明的餐盒,把冰块逐渐移动到餐盒的上方,水汽遇到冰冷的冰块时,不会逐渐凝结成雾,因此可知该实验可演示云雾的形成过程,C正确。故选C项。‎ ‎【点睛】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比较简单且过于单一,无法使用这些器材来演示比较复杂的地理现象。‎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四地,‎ A. 甲地降水多且季节变化大 B. 乙地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C. 丙地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D. 丁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 ‎9. 关于四地气候对当地自然景观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山地基带为热带草原带 B. 乙地多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C. 丙地广布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 D. 丁地河流径流量大、有冰期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多数时间都是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的,可知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A错误。读图可知乙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信和风带的交替控制的,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该地并无雨季,B错误。读图可知丙地是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可知丙地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C正确。读图可知丁地是受到信风带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的,可知丁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在北半球也有分布的,D错误。故选C项。‎ ‎【9题详解】‎ 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其山地的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错误。由第1‎ 题的解析可知乙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该区域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比较多,B正确。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区并无大面积的黑土分布,C错误。丁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区域全年高温,河流并无结冰期,D错误。故选B项。‎ ‎【点睛】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土地是广泛分布于纬度较高的温带气候区的,亚热带的地中海气候区,并无黑土地分布。‎ ‎2017年4月北京最大的“吸水海绵”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竣工;近两年,通州海绵城市试点工程也在建设,“渗、滞、蓄、净、用、排”是海绵城市改造中的六大措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上述两大工程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 A. 降水和下渗 B. 径流和水汽输送 C. 径流和下渗 D. 降水和植物蒸腾 ‎11. 两大工程均可 ‎①蓄滞洪水,缓解西部洪水进城 ‎②缓解北京市水系下游排洪压力 ‎③促进雨洪的下渗,回补地下水 ‎④改善周边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两大工程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与下渗环节,降水和水汽输送人类无法影响,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通州是位于北京东部的,其境内的相应工程是不会缓解京西的洪水的,①错误;上述两大工程都属于“吸水海绵”, 可以缓解北京市水系下游排洪压力,②正确;“吸水海绵”是可以促进相应区域的雨洪的下渗,可以起到回补地下水的作用,③正确;上述两地“吸水海绵”可以改善周边环境,提高生态效益,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的环节影响最为明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若图中区域是浙江东部某地,则 A. 区域内水体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B. 河水主要来自雨水、冰雪融水等 C. 河流径流量大,汛期出现在夏秋季 D. 河流属于外流河,不会发生洪涝灾害 ‎13. 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应 A. 全面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B. 整理山地、水系和农田等,实现经济效益,‎ C. 推进乡村快速城镇化,改变传统生活方式 D. 合理开发流域资源,城乡统筹共同发展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即便图中区域是浙江东部某地,图示区域的水体也是 ‎ 参与陆地内循环的,A错误。浙江东部无冰雪融水,B错误。浙江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且河流的径流量是比较大,C正确。若图中区域是浙江东部某地,则该区域的洪涝灾害是比较频繁的,D错误。故选C项。‎ ‎【13题详解】‎ 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应合理开发流域资源,城乡统筹共同发展,D正确。ABC三个选项的做法都是有些片面或偏激的,ABC错误。故选D项。‎ ‎【点睛】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区域季风气候比较显著,洪涝灾害是比较频繁的。‎ 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千岁兰(下图)生长在非洲西南狭长近海沙漠中,茎短叶大,硕大叶片因含有丰富的吸水组织,能吸收雾水,可在沙漠生长千年,享有“活化石”的美誉。影响千岁兰分布范围极其狭长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气候 D. 土壤 ‎15. 图中 A. M湖南北长约550千米. B. N湖位于板块消亡地带 C. P河航运能力强,航运价值高 D. ①地附近海港以小型油轮经停居多 ‎16. 本着因地制宜,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的原则,‎ A. ②处垦荒种粮,提高粮食产量 B. G湖地区发展渔业以及水产品加工业 C. ③处发展乳肉畜牧业,满足城市需求 D. P河段梯级开发水能资源,保障电力供应 ‎【答案】14. B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这种植物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且其可以吸收沙漠中的雾气。图示区域的非洲西海岸区域的西部有沙漠分布,且其沿海地带有本格拉寒流从此经过,受到南北向的寒流的影响,在图示区域的西海岸的狭长地带海雾比较多,这些海雾利于该植物的生长。因此可知影响千岁兰分布范围极其狭长的主要因素是洋流,ACD错误,B正确。故选B项。‎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M湖为坦噶尼喀湖,据图中赤道和南回归线的距离可判断出该湖泊南北长约550千米,A正确。读图可知N湖位于东非大裂谷附近,可知其是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带的,B错误。P河流流经的地区的经济是比较落后的,航运的需求量比较小,因此可知其航运的价值是比较低的,C错误。读图可知①为非洲的好望角,是世界著名航线经过的地方,该区域有大型船舶停靠,D错误。故选A项。‎ ‎【16题详解】‎ 读图结合为热带沙漠气候,该区域气候比较干旱不适宜进行农耕,A错误。读图可知G湖为维多利亚湖,该湖面积广大,且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以发展渔业以及搞水产品加工,B正确。读图可知③是处于东非高原的区域,且该区域的经济比较落后,乳肉畜牧业的消费市场比较小,C错误。读图可知P河段处的等高线是比较稀疏的,可知该处的河流的落差是比较小的,不适宜进行梯级开发,D错误。故选B项。‎ ‎【点睛】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西部沿海地带有本格拉寒流经过,该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较强的降温减湿的作用。‎ 河流比降是指水面水平距离内垂直尺度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密西西比河相比,长江 A. 流程更短,比降更大 B. 水能资源更加丰富 C. 上游河段无航运能力 D. 径流量更丰富稳定 ‎18. 长江源头地区人烟稀少、入海口地区经济发达,而密西西比河源头地区现代繁华、人海口地区相对落后,这是由于 A 密西西比河源头地区交通条件优于长江源头地区 B. 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比长江人海口地区灾害多发 C. 长江源头地区没有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D. 长江人海口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 ‎19. 在促进区域共同发展中,长江流域 A. 源头地区保护好植被,严禁发展农牧业,植树造林 B. 上游建设水利工程,首要任务是保障交通运输畅通 C. 中下游建设水生态修复工程,以调节流量、削峰补枯 D. 下游加快石漠化治理,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洪涝灾害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与密西西比河相比,长江的流程更长,A错误。读图可知与密西西比河相比,长江的河流比降是更大的,且长江的径流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可知长江的水能资源更加丰富,B正确。长江的上游河段仍然有航运能力,大型轮船直达重庆,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流域内以季风气候为主,该区域的降水的季节变化是比较明显的,长江是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可知长江的径流的季节变化也是比较显著的,D错误。故选B项。‎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密西西比河源头地区位于美国与加拿大的交界处的狭长的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带,该区域的地形要比长江源头地带平坦得多,其交通条件是比长江源头交通优越,其对外联系比较便利,便于区域经济得发展,因此可知长江源头地区人烟稀少、入海口地区经济发达,而密西西比河源头地区现代繁华、入海口地区相对落后,这是由于密西西比河源头地区交通条件优于长江源头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19题详解】‎ 长江流域,不应当“一刀切式”地去严禁发展农牧业,应当合理进行畜牧业得发展,A错误。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上游建设水利工程首要任务是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B错误。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带洪涝灾害多发,应当加强中下游建设水生态修复工程,以调节流量、削峰补枯,C正确。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没有石漠化现象,D错误。故选C项。‎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该气候的降水的季节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其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 ‎20.某企业在选址过程中,不同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 该企业 A. 选址甲地的运输总成本低于乙地 B. 选址丙地原料运费低于产品运费 C. 若选址丁地,则运费最低 D. 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地原料运费大于2000,产品运费小于100;乙地原料运费2000,产品运费大于400;丙地原料运费大于1000,产品运费是400;丁地原料运费小于500,产品运费大于400,综合比较四地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成本,丁地最小,C正确。读图可知若选址甲地,甲地的运输总成本是高于乙地的,A错误。读图可知选址丙地,其原料运费是高于产品运费的,B错误。由C项的解析可知该企业属于原料导向型的企业,D错误。故选C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真研读题中的配图,尤其是虚线和实线代表的具体含义要搞清楚。‎ ‎2018年中国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进口国,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将对世界未来能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夏季,当南部油气储藏区日落时,‎ A. 远东油气储藏区已进人新的一天 B. 摩尔曼斯克港区破冰船正在作业 C. 西伯利亚油气储藏区河流凌汛灾情严重 D. 西北油气储藏区北冰洋沿岸人们正欣赏极光 ‎22. 中俄能源合作 ‎①促进了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②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③减少我国东部地区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④减轻俄罗斯因欧洲市场动荡带来的经济压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21. A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的油气储藏和西部的油气储藏经度相差了120°左右,夏季时节北半球日落较晚,当南部油气储藏区日落时,此时远东油气储藏区已进入新的一天,A正确。摩尔曼斯克港属于不冻港,不可能用破冰船进行破冰作业的,B错误。夏季,西伯利亚油气储藏区河流流域的气温是比较高的,河流处于解冻期,C错误。夏季,北极区域是处于极昼状态的,不可能出现极光现象,D错误。故选A项。‎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中俄能源合作的一些输油线路是从我国西部地区经过的,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的实施,①正确;中俄能源合作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②错误;中俄能源合作可以减少我国东部地区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其还以减轻俄罗斯因欧洲市场动荡带来的经济压力,③④正确。可知ABC错误,D正确。故选D项。‎ ‎【点睛】第2题中俄能源合作可以使得俄罗斯能源出口渠道多元化,利于降低对欧洲能源市场的依赖性,利于减轻俄罗斯因欧洲市场动荡带来的经济压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8月以来,亚马孙雨林火灾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最先出现火情,多处森林被烧毁,而新的火情不断出现。左图为巴西地形图,右图为南马托格罗索州首府大坎普市的气候资料统计。‎ ‎(1)说明南马托格罗索州不断出现火情的原因。‎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述雨林大火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地处低纬,气温高;8月份,该地地处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空气干燥;人类焚烧。‎ ‎(2)雨林被毁,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土壤肥力下降;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旱涝灾害增多,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马托格罗索州不断出现火情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候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南马托格罗索州所处的地理纬度较低,气温较高;8月份,该南马托格罗索州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空气干燥,容易起火;人为的焚烧开荒现象严重。‎ ‎(2)雨林大火会导致雨林大面积被毁,森林覆盖率下降,破坏该区域动植物的栖息地,使得生物的多样性减少;雨林被毁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加剧,区域内的河流的含沙量会增大,进而使得该区域的土壤肥力下降;随着雨林大面积被毁,该区域的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旱涝灾害增多,最终导致该区域的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恶化。‎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时注意南马托格罗索州不断出现火情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等两个方面。‎ ‎24.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11月北京市连续三日的天气资料 ‎(1)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13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2)推断造成12~14日天气变化的原因。‎ ‎【答案】(1)13日为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随之较强,气温升高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降温快,因此温差大。‎ ‎(2)12~14日,气温先降后升,风力先增后减,可以推断为冷锋过境。12日为冷锋过境前,气温高,风力小,13日为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风力增大;14日为冷锋过境后,气温升高,风力减小。而天气的阴晴可能与当地气团中的水汽多少有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19年11月北京市连续三日的天气资料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表格内容可知13日北京为晴天,晴天空中的云量比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比较多,地面辐射也会随之增强,气温上升的较快;夜晚空的中的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作用是比较弱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热量损失的较多,因此北京13日的昼夜温差比较大。‎ ‎(2)读图可知12~14日,北京的气温先降低,后回升,气温总体下降。风力先增大,后减小,由此可以推断该过境系统为冷锋。读表格内容可知12日的气温时较高的,且风力较小,可知冷锋过境前;13日气温降低,风力增大,可知为冷锋过境时;‎ ‎ 14日气温升高,风力减小,为冷锋过境后。天气的阴晴可能与当地气团中的水汽的含量的多少有关。‎ ‎【点睛】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大风、降温以及雨雪等天气。‎ ‎25.下图为某研学小组拍摄的房山十渡某处的景观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山地的形成过程。‎ ‎(2)指出雨季到图示山区游玩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 ‎【答案】(1)沉积物在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地壳抬升隆起形成山地,在长期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现在的山地。‎ ‎(2)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房山十渡某处的景观照片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以及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的山地的岩石具有较为明显的层理构造,可知该山体以沉积岩为主,沉积物在外力沉积、固结成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运动隆起形成图示区域的山地,再过后来的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现在图中所示的山地。‎ ‎(2)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地形是比较陡峭的,该区域的雨季的降水量是比较大的,且多暴雨,因此可知雨季到图示山区游玩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有山洪、泥石流、滑坡以及崩塌等。‎ ‎【点睛】第2题图示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且多暴雨,冬季寒冷干燥。‎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香港人口的特点。‎ ‎(2)列举香港为扩展城市发展空间而采取的措施。‎ ‎(3)描述香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香港境内多山地,就地质条件而言,花岗岩占其总面积约三分之一。维多利亚港可容纳吃水‎12米的万吨级以上的货船出入及停泊,是世界天然良港。‎ ‎(4)说明维多利亚湾成为天然良港的有利条件。‎ ‎【答案】(1)人口整体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1998年前增速略大于1998年后,至2018年总人口达745万人。人口密度高达约6748人/平方公里,人多地狭。‎ ‎(2)高层建筑、填海造地 ‎(3)香港的商业中心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居住区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工业区相对远离商业区和住宅区。‎ ‎(4)香港维多利亚湾两边的岛屿可阻挡海上风浪,使港口风平浪静;珠江口的泥沙难以进入港区,使港口不易被淤塞;花岗岩海岸,岸陡水深。‎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香港的人口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以及城市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香港人口变化曲线图可知香港的人口整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1998年前增速略大于1998年后,到了2018年总人口达745万人。经计算可知人口密度高达约6748人/平方公里,地狭人稠。‎ ‎(2)发展高层建筑,此外,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获取宝贵的土地资源。‎ ‎(3)读香港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可知香港的商业中心多集中在维多利亚港的两岸区域,居住区多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而工业区相对远离商业区和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明显。‎ ‎(4)读图可知香港维多利亚湾两边的岛屿可阻挡来自海上的风浪,使港口处于风平浪静的状态;维多利亚湾较为封闭,珠江口的泥沙难以进入港区,港口不易被淤塞;由材料可知该港口多花岗岩海岸,岸陡水深,利于船舶的停靠。‎ ‎【点睛】第2题香港的土地面积较为狭小,这极大的限制了香港的发展,发展高层建筑,‎ 实行填海造陆工程可以为香港的发展创造较多发展空间。‎ ‎2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共同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2)说明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它种植区的优势条件。‎ 吉林省大显新农业有限公司在与中科院强强联手的新农业战略合作项目中培育的大显硒米因口感绵软香甜,而在东北大米中“脱颖而出”。其生长地的土壤为长白山亿万年火山岩沉积土壤带,有机质含量可达15%以上,除含有丰富的钠、镁、磷等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火山硒元素;灌溉水源来自长白山天然冷泉,方圆百公里无大型企业污染源。‎ ‎(3)概括大显硒米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东部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2)与长江流域、东南沿海稻米产区相比,东北地区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东北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更加肥沃;冬季气温低,使得农作物病虫害少;人口少,生态环境好。‎ ‎(3)科学技术支持、火山岩土壤富含硒且肥沃,灌溉水源和生长环境无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农业的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域可知我国的优势水稻种植区多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该区域水热条件比较充足,雨热同期,且这些区域多平坦地形,土壤比较肥沃,且都拥有较为充足的灌溉水源。‎ ‎(2)读图可知与长江流域、东南沿海稻米产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地理纬度较高,该区域的夏季光照时间较长,其昼夜温差比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为著名的黑土分布区,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地更加肥沃;该区域的纬度较高,冬季气候比较寒冷,气温较低,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少;东北区域的人口数量较少,生态环境比较好。‎ ‎(3)科学由材料信息可知大显与中科院进行了联合,该区域有农业技术的支持;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多火山灰土壤,火山岩土壤富含硒且土壤比较肥沃;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原远离大型污染企业,其灌溉水源和生长环境无污染,稻米的品质比较优良。‎ ‎【点睛】东北区域的地理纬度较高,该区域的气候比较寒冷,热量不足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但是寒冷的气候使得该区域的作物的病虫害数量比较少,其出产的农作物的品质较好。‎ ‎28.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北省应城市石膏资源丰富且品质高。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应城市刘垸村90%的家庭以制作粉笔为生,直至改革开放后,中国80%的粉笔依然诞生于该村家庭作坊中。制作时,只要掌握好石膏浆的密度、调浆入模的火候以及石膏粉的细度等,制作出的粉笔就不易折断。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近两年,粉笔逐渐实现了由散户加工向村办工厂生产的转变,开始规模化营销,玩具粉笔、灭蟑粉笔正逐渐取代教学粉笔。‎ ‎(1)说出刘垸村粉笔加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简述近两年来刘垸村粉笔加工产业生产特点的变化。‎ ‎(3)请你结合刘垸村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为该村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原料丰富,市场广阔,生产经营经验丰富,劳动力廉价。‎ ‎(2)生产规模增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多样化。‎ ‎(3)‎ 环境问题 计策(合理即可)‎ 石膏资源短缺甚至枯竭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或特色旅游业等 生态破坏 开采后恢复植被 原料、产品运输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清洁生产,运输车要进行遮盖或采用封闭式运输;由散户加工向村办工厂转变,实现规模化经营,减少污染源,增大科技投入,减少粉尘、废气、废水的排放,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刘垸村粉笔加工业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村的制作粉笔的石膏资源比较丰富,其生产的粉笔畅销全国,其消费市场广阔,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的粉笔生产历史较为悠久,其生产经营经验丰富,且该区域的劳动力比较廉价。‎ ‎(2)由材料信息可知近年来该村的粉笔生产逐渐走向了规模化生产,其生产规模在增大,其生产的技术水平在提高,且产品的类型逐渐多样化。‎ ‎(3)刘垸村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石膏资源短缺甚至枯竭、生态破坏、原料、产品运输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该村未来的发展策略:对该村的产业结构予以积极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或特色旅游业;对石膏开采后及时恢复破坏的植被;制定清洁生产计划,运输粉笔产品的车辆要进行遮盖或采用封闭式运输;由散户加工向村办工厂转变,实现规模化经营与生产,逐渐减少污染源,增大科技投入,减少粉尘、废气、废水的排放,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实行污水达标排放的机制。‎ ‎【点睛】第1题本题答案可以从原料、消费市场、生产经验以及劳动力等四个方面来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