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开区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地理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分钟。第I卷1至5页,第Ⅱ卷5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第I、Ⅱ卷的答案均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天际线用于描述高层建筑兴建所形成的城市垂直空间景观,被称为“大都市的风光影画片”。图为天津海河西岸天际线(中心城区进步桥至金阜桥区间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造成区间段内部分地带天际线层次感单一的因素主要包括( ) ①各街区开发程度 ②地租的显著差异 ③建筑形式及功能 ④地质条件稳定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 下列关于海河西岸天际线的各优化方案,表述不恰当的是( ) A. 结合旧楼区块改造,适当新建高层建筑,提升天际线曲折度 B. 提取历史建筑元素,对新建筑独特设计,增加天际线融合度 C. 平衡区域发展差异,重新布局功能分区,增强天际线韵律感 D. 保护沿河亲水平台,预留滨河剩余空间,缓解天际线压迫感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城市天际线用于描述高层建筑兴建所形成的城市垂直空间景观。如果各街区开发程度相似,城市建筑高度也会相似,有可能造成区间段内部分地带天际线层次感单一,①符合题意;如果地租具有显著差异,那么高层建筑分布会有显示差异,使得高层建筑构成的天际线层次感比较复杂,而不是单一,②不符合题意;如果建筑形式及功能相似,有可能导致区间段内部分地带天际线层次感单一,③符合题意;地质条件稳定度差异大或差异小,都不可能是造成区间段内部分地带天际线层次感单一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题详解】 城市天际线应该是城市基地、建筑物、构筑物、自然风貌的有机综合;时间上,城市天际线是城市不同发展时期的沉淀,不能被某一时期的建筑流行趋势所掌控,应该是保护原有特色建筑基础上,建设布局新的建筑。结合旧楼区块改造,适当新建高层建筑,提升天际线曲折度,表述恰当,A不符合题意;提取历史建筑元素,对新建筑独特设计,增加天际线融合度,表述恰当,B不符合题意;平衡区域发展差异,会使得天际线层次感单一,不可能增强天际线韵律感,重新布局功能分区,对于中心城区来说,可能性不大,且容易破坏原有特色建筑,表述不恰当,C符合题意;保护沿河亲水平台,预留滨河剩余空间,缓解天际线压迫感,有利于海河西岸天际线的优化,表述恰当,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城市的营造目的,是创造一个和谐的人类生产、生活、休憩的空间,城市的轮廓线是人类城市建设成果最为表象的体现。无论管理者、建设者、居住者,应当更自觉地维护城市的天际线,结合地域特点及人文优势将其具象化,使之真正地深入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的各个阶段,最终形成特色各异的理想城市空间。 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某古迹遗址又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图示区域地质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P处地质构造地貌是背斜谷地 B. 图示范围内岩石均是沉积岩 C. 鄱阳湖是由向斜盆地集水而成 D. 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东南移 4. 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 A 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 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 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D. 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显示,P处位于断裂带,岩块上升,在断层破裂带的基础上被外力侵蚀形成的低地,其地质构造地貌不是背斜谷地,A错误;图示范围内有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这此岩石不是沉积岩,因此B错误;图中显示,鄱阳湖所在的岩块断裂下降,形成低地,然后集水成湖,从岩层形态来看,当地没有向斜构造,C错误;图中显示,图示区域整体的受力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区域整体上向东南移动,因此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东南移,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某古迹遗址又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古迹遗址位于湖水之上,不为人知,因此受到人们破坏的可能性小,图中显示,该古迹遗址是随着地壳运动,岩块断裂下沉所致,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鄱阳湖及附近地区,断层众多,地质不稳定,该古迹遗址位于湖底,说明当地环境变迁较大,B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该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不是加强保护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该古迹遗址位于沉积岩块的断层线附近,岩性不可能很坚硬,因此岩性坚硬和外力侵蚀弱不是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原因, 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 、 吞吐型 、 季节性重要湖泊。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米~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时仅500平方公里。 海冰灾害是由海冰引起的影响到人类在海洋活动实施和设施安全运行的灾害。我国的渤海海域受海冰灾害影响较突出。同时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又可作为淡水资源进行利用。读某年1月17日海冰预警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 造成渤海海域海冰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洋流运动 D. 人类活动 6. 目前渤海海域周边地区没有大规模开采海冰提取淡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破坏环境 B. 资源储量短缺 C. 成本较高 D. 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显示,渤海海域海冰北部外缘平均厚度约10~25cm,最大厚度达45cm,南部边缘海冰平均厚度约5~10cm,最大厚度为15cm,北部边缘海冰厚度大于南部,这是因为北部纬度更高,水温更低,因此造成渤海海域海冰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符合题意;图示海冰均分布在临近陆地的海域,但各区域的厚度不一,因此海陆位置不是造成渤海海域海冰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B。图中海冰分布与洋流运动关系不大,排除C;人类活动对海冰分布影响很小,排除D。故选A。 【6题详解】 海冰资源来自于海水,海水资源极其丰富,渤海海冰资源丰富,且是可再生资源,海冰大规模开采对环境影响不大,也不会导致资源储量短缺,因此破坏环境和资源储量短缺不是目前渤海海域周边地区没有大规模开采海冰提取淡水的原因,A、B不符合题意;由于海冰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融化需要消耗能量,海冰中含盐,需要提纯,加上运输等等,利用的成本较高,这是目前渤海海域周边地区没有大规模开采海冰提取淡水的原因,C符合题意;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张的地区之一,对海冰等淡水资源需求量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海水结冰需要三个条件:①气温比水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②相对于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已有少量的过冷却现象;③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 图为某年2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hpa)。当夭北京局部有零星小雪,东北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时( ) A. 珠三角地区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B. 东北地区暴雪区域多处于暖锋的锋后 C. 海南岛东部沿海受风暴潮袭击 D. 北京降雪小是因为锋前暖气团较干燥 8. 图示天气对我国东北地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A. 影响交通出行的安全 B. 增加空气PM 2.5含量 C. 加重酸雨,腐蚀建筑 D. 滋生病菌,诱发疾病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图中显示,广州一带的珠三角地区受高气压或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天气为主,因此诱发泥石流的可能性小,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东北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图中显示,东北地区处于暖锋天气系统附近,暖锋形成云雪一般出现在锋前,因此暴雪区域不可能多处于暖锋的锋后,B错误;图中显示,海南岛东侧没有强大的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因此海南岛东部沿海不会受风暴潮袭击,C错误;北京降雪来自于冷锋前暖气团的水汽凝结,降雪小表明锋前暖气团较干燥,导致凝结形成的云量和雪量不大,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东北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强降雪天气会使我国东北地区交通线上出现较厚的积雪,阻碍交通,导致交通路面湿滑,影响交通出行的安全,A符合题意;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会随水气凝结降雪而大量沉降,因此不是增加空气PM 2.5含量,B不符合题意;东北大部分地区出现的强降雪天气,是固态形式降水,不会加重酸雨,腐蚀建筑,C不符合题意;东北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也会导致降温,因此可能冻死部分病菌,不会导致滋生病菌、诱发疾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锋面活动时,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就会冷却凝结,成云致雨。暖气团沿锋面上升至冷气团上空一定高度,水汽才能凝结成云致雨,因此该云雨区位于冷锋天气系统锋线之后,位于暖锋天气系统锋线之前。 9.读阿拉斯加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图推断,阿拉斯加及其附近地区( ) A. 山地垂直带谱复杂多样 B. 地域辽阔,畜牧业发达 C. 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 D. 对外联系以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为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垂直自然带带谱基本上重复水平自然带系统,自低纬至高纬,带谱结构趋于简单,阿拉斯加及其附近地区纬度较高,因此山地垂直带谱相对简单,A错误;图中显示,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多数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因此不太适合发展畜牧业,经济以渔业、矿业、林业和旅行业为主,B错误;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往往取决于当地的资源短板,阿拉斯加气候资源中热量条件较差,导致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其主要劣势,而矿产资源是其优势,因此矿产资源不是当地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图中显示,阿拉斯加南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适合发展海洋运输,当地离美国本土及世界主要发达地区较远,适合发展航空运输,因此阿拉斯加对外联系以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为主,D正确。故选D。 抚养比是指在某一地区的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59岁)人数之比,用以反映该地区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大小。读长三角和川渝地区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图。 完成下面小题。 10. 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偏低的原因包括( ) ①婚育年龄提高 ②养育子女成本升高 ③总人口数量大 ④养老观念发生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造成川渝地区和长三角老年人口比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 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差异 B. 养老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差异 C. 经济水平差异引起的人口迁移 D. 全国“二孩”生育政策的放开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偏低主要是因为少儿人口比重较小所致,少儿比重偏小主要是因为出生率或生育率较低的结果。随着年轻人的婚姻观念的改变,工作和经济压力的加大,导致年轻人主张晚婚,使得婚育年龄提高,从而降低了出生率,①符合题意;随着优育观念的深入,教育等成本提高,使得养育子女成本升高,抑制了人们的生育愿望,从而降低了出生率,②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与川渝地区相比,长三角的总人口数量小,且总人口数量对出生率影响不大,③不符合题意;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因而当地居民的养老观念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生育观念,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1题详解】 川渝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差异,对老年人口比重影响很小,不是造成川渝地区和长三角老年人口比重差异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与川渝地区相比,长三角养老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更好,更适合老年人生活,但图中信息表明,川渝地区老年人口比重量更大,因此养老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差异不是造成川渝地区和长三角老年人口比重差异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由于川渝地区和长三角经济水平差异明显,大量年轻劳动力迁往长三角,从而导致了长三角老年人口比重小于川渝地区,C符合题意;全国“二孩”生育政策的放开,对于川渝地区和长三角两地区是同步的,因此不是造成川渝地区和长三角老年人口比重差异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一天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极限日照长度称为临界日长(S0),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天日照时间(S)。我们把S长于S0就开花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把S短于S0才开花的植物称为短日照植物。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为P、Q两类不同日照类型植物在我国随纬度变化的始花期时间分布图。有关P、Q两类日照类型的植物,表述正确的是( ) ①P属于长日照植物 ②Q属于长日照植物 ③P属于短日照植物 ④Q属于短日照植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某园艺学家将在厦门正常开花的X植物移至天津栽培时,夏季只长叶不开花,但在秋冬移入温室则可开花结实。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X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冬季温室温度适宜,昼长变短而正常开花 B. X植物属于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冬季温室温度适宜,昼长变短而正常开花 C. X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临界日照时间变短,夏季无法开花 D. X植物属于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因临界日照时间变长,夏季无法开花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题意表明,图为P、Q两类不同日照类型植物在我国随纬度变化的始花期时间分布图。图中P类植物开花时期出现在春分之后,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向北白昼越长,日照时间越长,P类植物先北方地区开花,表明北方地区每天日照时间先长于其临界日长,然后随着直射点北移,南方地区每天日照时间逐渐增长,逐渐增长到其临界日长,开始开花,即S长于SO就开花,根据材料信息判断,P类植物属于长日照植物,①正确、③错误;图中Q类植物开花时期出现在秋分之后,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向北白昼越短,日照时间越短,Q类植物先北方地区开花,表明北方地区每天日照时间先短于其临界日长,然后随着直射点南移,南方地区每天日照时间逐渐变短,逐渐缩短到其临界日长,开始开花,即S短于SO就开花,根据材料信息判断,Q类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②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某园艺学家将在厦门正常开花的X植物移至天津栽培时,夏季只长叶不开花,但在秋冬移入温室则可开花结实。天津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较长,从夏季到秋冬季,当地白昼时间变短,在这样的情况下,X植物才开花,表明X植物是S短于SO才开花的植物,根据材料信息判断,X类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B、D错误;将在厦门短日照植物X移至天津栽培时,夏季白昼太长,不可能开花,秋冬季节昼长变短,可以满足开花的日照时间要求,但气温太低,不适宜X植物生长,因此应移入温室即可满足日照时间和温度条件,才可能开花,A正确;X植物向北引种不会导致其临界日照时间变化,C错误。故选A。 被誉为“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河南省长垣市拥有各类卫材生产和经营企业其口罩销售市场覆盖率占全国75%以上。2010年以来,北方“小温州”长垣的卫材生产开始走上工业化、规模化道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长垣及周边地区有2000多家卫材生产经营企业,这些企业集聚的原因包括( ) ①充分利用现有设施 ②及时反馈用户信息,加强信息交流 ③降低能源消耗 ④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 ⑤接近原料产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15. 2020年春节疫情肆虐期间,长垣各口罩生产企业克服重重困难来确保市场供应,其需要克服的困难包括( ) ①生产工艺待提高 ②从业者暂时短缺 ③交通运输的阻隔 ④原材料成本上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长垣及周边地区有2000多家卫材生产经营企业,这些企业集聚在一起,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①符合题意;2000多家卫材生产经营企业集聚在一起,在共享大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反馈用户信息,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创新,②符合题意;卫材生产经营企业之间运输量不大,聚集在一起对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不明显,③不符合题意;长垣及周边地区位于河南省,人口众多,工资水平较低,因此2000多家卫材生产经营企业集聚在此可以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④符合题意;卫材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原料来自全国各地,因此河南长垣卫材生产经营企业集聚不是为了接近原料产地,⑤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5题详解】 2020年春节疫情肆虐期间,长垣各口罩生产企业克服重重困难来确保市场供应。材料信息显示,2010年以来长垣的卫材生产开始走上工业化、规模化道路,生产口罩的生长艺水平应该处于先进水平,因此生产工艺待提高不是其需要克服的困难,①不符合题意;2020年春节疫情肆虐期间,人员隔离,从业者很难到工业上班,导致口罩生产从业者暂时短缺,给长垣各口罩生产企业造成困难,②符合题意;2020 年春节疫情肆虐期间,许多道路关闭,运输原料和产品的交通不便,因此交通运输的阻隔给长垣各口罩生产企业造成困难,③符合题意;2020年春节疫情肆虐期间,许多原材料工厂停工,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原材料成本上涨,给长垣各口罩生产企业造成困难,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4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标准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国内首部京津冀冷链物流区域协同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正助推京津冀区域发展。 京津冀地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真正发挥了“链条紐带”作用,促进了区域优势互补。 (1)请分别说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发挥的“链条纽带”作用。 对京、津: ;对河北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尽量减少外出,天津的王老师在某大型网购平台采购了北省某网店的一些生鲜农产品,但在选择配送方式上却犯了难…… (2)为保证生鲜农产品安全以及新鲜程度,请结合图2和图3,评价与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相比,自营物流配送模式的特点,以便帮助王老师做出选择。 【答案】(1)京、津:依靠冷链物流企业来满足当地居民对生鲜农产品需求,有效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河北省:依托冷链物流企业对本地生鲜农产品进行外销,解决本地生鲜农产品市场的饱和问题。 (2)优势:配送速度有保证,配送过程中监测管理性更高;劣势:配送成本较高,配送过程中承担的风险较大。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京津冀冷链物流的发展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物流配送模式的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发挥的“链条纽带”作用应从促进了区域优势互补方面进行分别说明。材料信息表明,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标准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相对于京、津地区来说,用土紧张,往往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目标市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能够满足京津地区人们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让京津地区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促进区域发展;相对于河北省来说,土地面积大,往往是生鲜农产品的产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能够使当地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尽量减少损失和浪费,让河北省发挥产地资源优势,从而促进区域发展。 (2)与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相比,自营物流配送模式的特点应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进行评价。从优点来看,与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相比,企业自营物流配送模式有利于企业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自营物流企业对供应链仓库、加工、配送等各个环节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各环节容易密切配合,可以合理地规划管理流程,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从而可以保证生鲜农产品安全以及新鲜程度。从缺点来看,与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相比,在单一电商的订单有限,采用自营配送模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从而导致生鲜农产品配送价格偏高。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这里有美丽的峡湾和宁静的冰蚀湖群,驯鹿的身影跃于林间,狗拉着雪,圣诞老人的铃声,还一直回荡在耳畔……这里就是“千湖之国”芬兰。 (1)据图信息,比较芬兰南、北部地区城镇分布特征的异同。 “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奔驰过田野,我们欢笑又歌唱。”芬兰北部地区是欧洲民间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那里冬季风力强劲。 (2)观察图中芬兰的国土位置及轮廓,并结合大气环流相关知识,解释芬兰北部地区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芬兰政府对该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鼓励企业与大学或研究院合作,要求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化运作。芬兰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被国际相关组织誉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3)分析材料中的调整措施为什么能促进芬兰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 【答案】(1)相同:南北部均有部分城镇沿河湖(水源)分布;差异:南部密集,北部稀疏;南部等级高的城镇数量比北部多。 (2)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冬季副极地低压带南移,北部受极地东风影响;国土南北跨温带、寒带地区,冬季南北温差大,风力强。 (3)鼓励企业与大学或研究院合作,有利于将科研成果产业化;要求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化运作,更便于加强与国际相关行业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芬兰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城镇分布、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措施的理解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题意表明,比较芬兰南、北部地区城镇分布特征的异同应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归纳说明。从相同分布特征来看,图中显示,芬兰南、北部地区城镇大多沿波罗的海分布,或在河流和湖泊沿岸分布;从分布特征相异角度来看,图中显示,北部城镇数量较少,分布稀疏,而南部城镇数量较多,分布较密,且城市等级较高。 (2)题意表明,芬兰北部地区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应观察图中芬兰的国土位置及轮廓、结合大气环流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图中显示,芬兰位于60°~70°大陆西岸,冬季欧洲南北温差加大,西风增强,因此芬兰全境均受盛行西风影响,影响芬兰的盛行西风的风向以西南风为主,图中显示,波罗的海北部海湾延伸方向与盛行风一致,具有峡口效应,风力增大,增强后西南风直接吹向芬兰北部,使得当地风力强劲;由于波罗的海向北延伸至芬兰中北部,使得芬兰北部直接临近海洋,冬季波罗的海与芬兰北部陆地之间的温差大,再加上芬兰南北延伸,冬季南北温差大,从而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 (3)材料中的调整措施对促进芬兰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作用应从产业结构、创新程度、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芬兰政府对该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鼓励企业与大学或研究院合作,要求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化运作,从而导致芬兰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附加值的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产品附加值高,提高经济效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烈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鼓励企业与大学或研究院合作,加大企业科技投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使得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提高了产品创新程度,大大提高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要求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化运作,使得芬兰的产品可以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扩大了对外开放程度,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对外贸易促进芬兰经济迅速发展。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长期以来为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自然地理单元及人文景观上都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区域。凉山州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也是苦荞的起源中心,当地政府着力打造苦荞特色扶贫产业。 苦荞喜阴凉湿润,不喜热不耐涝,多种植于高原山地地区,根系发育要求土壤具有一定空隙度,利于空气贮存及微生物繁殖。 (1)结合苦荞生长习性,对应说明图1中苦荞计划种植区优势地形条件。 用羊毛、牦牛毛纺织而成,能御寒、防潮的擦尔瓦是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随着凉山彝族社会历史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请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及从事农业生产的角度,解释特色服饰擦尔瓦保留至今的原因。 全域旅游是指在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凉山州政府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出“火把狂欢之旅”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 (3)分析凉山州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当地政府需要发挥的作用。 【答案】(1)喜阴凉、不喜热:地处山地北坡背阴坡,光照偏弱,获得热量偏低;喜湿润:地处夏季风迎风坡,且山地地形较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不耐涝: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利于排水(不积涝);多种植于高原山地地区:当地海拔1800-3500m 左右,地势较高,利于种植;土壤具有空隙度:地形坡度大,且多流水作用侵蚀,地表土壤松散(不紧实)。 (2)山区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低,可御寒;下雨时可遮雨防潮;地形崎岖,擦尔瓦宽大,便于行走,便于在山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羊毛、牦牛毛等取材方便。 (3)制定全域旅游区域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旅游区域协调发展;开展对外宣传营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整合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实现“旅游+”产业融合;完善相关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达条件;重视旅游教育人才培训,提升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产业发展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题意表明,图1中苦荞计划种植区优势地形条件应结合苦荞生长习性从地势、地形角度进行对应说明。材料信息表明,苦荞喜阴凉湿润,不喜热不耐涝,多种植于高原山地地区,根系发育要求土壤具有一定空隙度,利于空气贮存及微生物繁殖。图中显示,苦荞计划种植区大多在1800~3500米之间,海拔高,气温较低,具有温凉特征,适合苦荞生长;图中显示,苦荞计划种植区位于西坡,属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蒸发弱,比较湿润,适合苦荞生长;图中显示,苦荞计划种植区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大,因此排水性能好,不易出现雨涝,适合苦荞生长;因排水性能好,使得土壤中含水量不大,空隙度较好,适合苦荞种植生长。 用羊毛、牦牛毛纺织而成,能御寒、防潮的擦尔瓦是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伴随着凉山彝族社会历史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题意表明,特色服饰擦尔瓦保留至今的原因应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及从事农业生产的角度进行解释。材料信息表明,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擦尔瓦用羊毛、牦牛毛纺织而成,能御寒、防潮。图中显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低,擦尔瓦可以御寒;凉山彝族自治州气候湿润,降雨相对较多,下雨时地表潮湿,擦尔瓦可以防雨防潮;图中显示,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擦尔瓦宽大,便于行走和进行生产活动;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小,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因此羊毛、牦牛毛等制作擦尔瓦的原料丰富,便于制作擦尔瓦服饰。因此,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服饰擦尔瓦保留至今。 (3)凉山州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当地政府需要发挥的作用应从引导、组织协调和投入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全域旅游是指在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全域旅游是全新的发展模式,当地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当地居民接受新的发展方式,还加大培训和教育,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来适应新的发展方式;为了全域旅游顺利实施,当地政府应通过提升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社会资源来组织协调,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为了全域旅游顺利实现,当地政府应加大投入,发展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推出“火把狂欢之旅”旅游线路,建立配套的相关产业,同时还要关注环境保护,做到区域可持续发展。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津巴布韦,农业发达,有“非洲的面包篮”的美誉。津巴布韦曾经是郑和下西洋古丝路到达的地区,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联系密切。 (1)据图描述该国20°纬线以南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017年底,中企在津巴布韦的最大水电项目—卡里巴南水电站试运营。目前津巴布韦全国建设有1.2万个小型水库,但仅有卡里巴南水电站供电,全国电力资源仍然紧张。 (2)据表和文字材料,解释当地“水库众多,但仍缺电”的现象。 津巴布韦兹维沙瓦水资源项目的创始人菲力通过一系列探索,将占地3公顷的贫瘠土地转化成全年产出粮果的绿洲。菲力的经验让非洲众多农民受益。 (3)简要分析兹维沙瓦水资源项目中一些具体做法发挥的作用。 兹维沙瓦水资源项目中具体做法 发挥的作用 在山丘较高处满是石块的土地上,沿着等高线砌筑石阶 ① 把大多牲畜养殖区置于较上坡的位置,下坡进行种植 ② 在山丘最下坡处设置最终溢流口 ③ 【答案】(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判断依据为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2)降水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径流季节变化大;农业需水量大,水库湿季蓄水用于灌溉;经济水平低,技术落后,水电开发利用率低。 (3)①减缓地表径流流并使其渗透到土壤中;②雨水冲刷下来的粪肥养料会被下坡植被利用;③将多余的水分导入溪流或河滩,降低涝灾风险。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津巴布韦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区域地势判断、水能资源开发条件、水资源利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津巴布韦20°纬线以南区域的地势特征的判断描述应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思考作答。图中显示,津巴布韦20°纬线以南区域西北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而东南边境海拔在500米以下;该区域有多条河流发育,这些河流主要由西北向东南流。因此当地的地势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2)题意表明,当地“水库众多,但仍缺电”现象应根据表和文字材料信息进行解释说明。材料信息表明,目前津巴布韦全国建设有1.2万个小型水库,但仅有卡里巴南水电站供电,说明当地水库虽多,水电开发技术和资金不足,水电站少,发电量小;材料信息表明,目前津巴布韦全国建设有1.2万个小型水库,说明当地水库虽多,水库库容小,发电潜力不大;表格信息表明,当地降水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3月,其它月份降水少,因此当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库水量变化大,发电量不稳定,导致供电不稳定。因此当地水库众多,但仍缺电。 (3)在山丘较高处满是石块的土地上,沿着等高线砌筑石阶的作用:这样可以减缓雨水形成的水流并使其渗透到土壤中,从而起到了收集雨水的作用。把大多牲畜养殖区置于较上坡的位置,下坡进行种植的作用:大多牲畜养殖区置于较上坡的位置,这样雨水冲刷下来的粪肥养料会被下坡植被利用,或被集水设施拦截住、渗入土壤,从而起到充分利用牲畜粪肥养料的作用。在山丘最下坡处设置最终溢流口的作用:山丘通过石阶、植被、土壤收集的雨水会在重力作用向下渗流,在山丘最下坡会出现地下水渗出而流失,因此在山丘最下坡处设置最终溢流口,修建小水库可以容纳了来到这片土地的雨水,把水引导到需要被使用的地方去,从而起到了蓄积雨水,用来灌溉的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