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3

www.ks5u.com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填一填)‎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2.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域分异 ‎(1)概念: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2)特点:有序性和普遍性。‎ ‎2.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1.区分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 ‎2.影响因素:热量和水分条件。‎ ‎3.主要类型 ‎ (1)森林自然带 ‎①分布地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②主要特点:生产量最大。‎ ‎③典型类型: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 ‎(2)草原自然带 ‎①分布地区: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②主要特点:以草本植物为主。‎ ‎③典型类型: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 ‎(3)荒漠自然带 ‎①分布地区:干旱地区。‎ ‎②主要特点: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生态系统脆弱。‎ ‎③典型类型:热带荒漠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做一做)‎ ‎1.从沿海到内陆,各种自然带的逐渐更替较为明显的是( C )‎ A.高纬度        B.中低纬度 C.中纬度 D.低纬度 解析: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最明显。‎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完成2~3题。‎ ‎2.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这首诗描述的是( B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变化反映了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规律。‎ ‎3.从塞北到江南自然景观产生差异的基础是( B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解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是热量条件的差异。‎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C )‎ A.纬度地带性 B.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解析:该景观差异是由于海拔不同形成的。‎ 主题一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下图是我国的四幅自然景观图,根据要求排列图片顺序。‎ ‎(1)体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图片顺序是B、D。‎ ‎(2)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图片顺序是D、A、C。‎ ‎1.水平地域分异基本规律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和干湿度地带分异。二者比较如下:‎ ‎2.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3.自然带的非地带性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是指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森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体现的分异规律是( A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解析:森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自然带呈东西走向延伸,大致与纬线平行,应属于纬度地带分异,影响因素是热量。‎ ‎2.产生森林—稀树草原—矮草草原—荒漠灌木差异的基础是( D )‎ 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解析:森林—稀树草原—矮草草原—荒漠灌木的差异,体现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水分。‎ 读喜马拉雅山的南、北坡的植被分布图,回答3~4题。‎ ‎3.该图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C )‎ A.干湿度地带分异 B.整体性特点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解析:该图反映出山地的不同海拔的自然带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是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图中高山草甸草原的分布北坡低于南坡,而积雪冰川的下限却高于南坡,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D )‎ A.降水、气温 B.地形、降水 C.气温、热量 D.热量、降水 解析:北坡纬度较高,且位于阴坡,气温低,高山草甸草原分布的海拔较低;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5.沙漠地区出现如下图所示景观体现的是( D )‎ A.山地的垂直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纬度地带分异 D.地方性地域分异 解析:沙漠中出现绿洲是地方性分异。‎ 主题二 主要的陆地自然带与农业发展的因地制宜 某战士在日记中写道:“凌晨我们巡逻,气温-20 ℃左右,周围一片林海雪原。而我的家乡此时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椰树,人们正忙着早稻插秧……”‎ 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异?‎ 提示:不同的地域由于位置、地形、气候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 主要陆地自然带的成因与分布 图示法对比分析和记忆气候与自然带的内在联系 ‎(以北半球为例)‎ 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1~4题。‎ ‎1.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B )‎ A.森林 B.草原 C.沼泽 D.荒漠 解析:结合图例,根据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推知,图例所示植被类型是草原,其中a表示温带草原,b表示热带草原。‎ ‎2.图中a、b两种植被类型,分别体现了( D )‎ A.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B.a—垂直地带性 b—非地带性 C.a—非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D.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解析:b热带草原带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而a温带草原带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而形成的,主要是水分差异,符合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 ‎3.a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其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A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美洲大陆 解析:亚欧大陆面积广大,干旱地区面积也大,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带草原在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大。‎ ‎4.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C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解析:b表示热带草原带,根据自然带的形成原因分析,可知其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右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为( A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解析:由图可知,②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该地区由东向西距海洋渐远,降水逐渐减少,形成的植被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其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和贺兰山,故②地应为草原。‎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D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影响范围较广,东南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西南地区受来自印度洋的南亚季风的影响,因此,森林的东西宽度较宽,北方地区则主要受东亚季风影响,其范围较小。‎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自然带由森林带过渡到草原带、荒漠带,影响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B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 解析:图中的自然带由森林带过渡到草原带、荒漠带,是由海陆分布造成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 ‎4.图中植被由D到C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的( A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图中植物由D处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过渡到C处的温带荒漠带,这种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C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同一自然带海拔高,故①④位于北半球。‎ ‎6.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长白山位于温带,其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故④正确。‎ 在大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自然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分异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平衡,据此回答7~8题。‎ ‎7.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重视农业技术开发与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林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D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三江平原 C.江南丘陵和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和鄂尔多斯高原 解析:长江三角洲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鄂尔多斯高原应退耕还林还牧。‎ ‎8.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是( C )‎ A.黄土高原的“轮荒”‎ B.围湖造田 C.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D.热带雨林的刀耕火种 解析: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生态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4)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温带草原,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耐干旱、善奔跑的特点,⑥处的代表动物有牦牛、藏羚羊等。‎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读懂图示的水分、热量和海拔等要素的变化趋势,然后依据各区域的典型自然特征以及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