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罗源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试卷高二地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布局 等,可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这种划分是按 划分的。‎ A. 单一指标 B. 综合指标 C. 自然指标 D. 地理位置 ‎2. 下列区域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⑤西安市蓝田县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⑤ D. ④⑤‎ ‎3. 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域的是 A. 黄淮海平原 B.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C. 长江三角洲 D. 云贵高原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认识。‎ ‎【1题详解】‎ 这种划分是按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布局等,多个指标划分的,为综合指标。故选B。‎ ‎【2题详解】‎ 对于区域是否有明确的界线,只需记忆只有行政区有明确的界线。有些区域具有明确的界线,例如行政区,有些区域没有明确的界线,例如地形区,热量带等。本题中①行政区具有明确的界线,⑤西安市蓝田县也属于行政区也具有明确的界线。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题详解】‎ 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面对生态破坏挑战的一大创举,是人类进步文明的象征.中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题目选项中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注意河流流域划分的基本标志即可。‎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 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5. 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 ②—“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C. 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 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4. A 5. A ‎【解析】‎ ‎【4题详解】‎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A正确;由于是自然地理区域,其界线有明显过渡性质,各区域间没有明确的界线,B错;各区域内部有明显的分异,C错;各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D错。‎ ‎【5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大致是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对应的四色中国及成因大致是:①因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多沙漠而呈金色,A对;②因高寒而多冰雪呈银白色,B错;③降水多、气温高而森林和农作物四季常绿,C错;④因有风力作用形成黄土广布而呈黄色,D错。‎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所示,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著差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地形平坦开阔 D. 受沿岸洋流形响 ‎7. 在分界带中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 A. 京剧 B. 豫剧 C. 秦腔 D. 川剧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湿润气流的北上也便于同类自然带的延展,自然带的界线更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北京省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京剧,北京不在分界带上,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在分界带中段、北侧为河南省,河南省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豫剧,B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在分界带西段、北侧为陕西省,陕西省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秦腔,C错误。四川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川剧,四川不在分界带上,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甲图所示民居为土墙平顶屋,乙图所示民居为砖墙斜顶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甲、乙两图中的传统民居分别位于( )‎ A. 新疆、四川 B. 甘肃、浙江 C. 陕西、江苏 D. 贵州、广东 ‎9. 导致甲、乙两图中传统民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温 C. 降水 D. 河流 ‎10.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图中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 )‎ A. 东北和西北方向 B. 西北和西南方向 C. 东南和东北方向 D. 东南和西南方向 ‎【答案】8. B 9. C 10.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区差异及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要掌握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8题详解】‎ 甲传统民居顶部为平顶,顶上还有天窗,说明该地区干旱地区;乙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屋檐较长,说明该地区是湿润地区,结合四个选项可知两分别位于甘肃、浙江,选择B。‎ ‎【9题详解】‎ 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屋顶的差异主要是对当地降水条件的适应,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降水少对排水要求小,顶部为平顶,选择C。‎ ‎【10题详解】‎ 甲传统民居顶部为平顶,顶上还有天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该地冬季温度低,盛行寒冷的偏北风,所以说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东北和西北方向,选择A。‎ 点餐类APP的出现,为足不出户的人提供了便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 与到店就餐相比,商家利用手机销售平台外卖可以(  )‎ A. 减轻对交通条件的依赖 B. 减少对市场位置的依赖 C. 完全不受恶劣天气影响 D. 不必了解市场需求状况 ‎12. 通过APP,可以查询到送餐员的即时位置的技术是(  )‎ A. GIS和GPS B. GPS和RS C. RS和GIS D. 数字地球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与到店就餐相比,商家利用手机销售平台外卖可以减少对市场位置的依赖,B对。快速送货上门,对交通条件的依赖增加,A错。易受恶劣天气影响 ,B错。必须了解市场需求状况,D错。‎ ‎【12题详解】‎ 通过APP,可以查询到送餐员的即时位置的技术是GIS和GPS ,A对。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RS没有定位分析数据功能,主要是遥感。GIS主要是分析、处理信息功能,数字地球是将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字,实现网络 上共享,B、C、D错。‎ 点睛:销售APP出现,产品不再依赖市场。对交通、天气要求仍较多。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RS主要是遥感。GIS主要是分析、处理信息功能。‎ 下图示意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问题。‎ ‎13. 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 耕地分类和评价 B. 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 商业分布和规划 D. 学校分布 ‎14. 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涉及到土壤、水系、地形、土地利用及居民点分布,该专题研究可能是耕地分类和评价。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商业分布和规划、学校布局等与自然因素关系不大。所以选A。‎ ‎【14题详解】‎ 深埋垃圾场选址考虑水文地质和区域规划,而大气污染、造纸厂、印刷厂分布与深埋垃圾无关。所以选D。‎ 下图是根据2014年澳大利亚东南部一次森林大火事件T0至T3四个时间点的卫星影像加以分析制成的,图中的资料是该地区①②③④⑤⑥六个不同区域,在T0至T3四个时间点的森林燃烧状况。‎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图中绘制主要利用下列GIS的分析功能是 (  )‎ A. 叠图分析 B. 地势分析 C. 路线分析 D. 区域分析 ‎16. 图中⑥处最可能为 (  )‎ A. 山峰 B. 山谷 C. 农田 D. 湖泊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叠图分析是将不同层面的信息叠加显示在结果图件或屏幕上,它不产生新的数据层面,只是将多层信息复合显示,以便研究者判断其相互关系,获得更为丰富的空间关系。根据题中关键字“T0到T3四个时间点的卫星影像加以分析制成”可知是绘制,不是应用,应该是四个图层的叠加。故A正确,B、C、D错误。‎ ‎【16题详解】‎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至T3时刻,⑥未燃烧,而其周围的①②③⑤均处于燃烧状态。⑥位于火海,但不燃烧,只有湖泊有这种可能。故D正确,A、B、C错误。‎ 在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下列小题。‎ ‎17. 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②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③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④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 “ 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 塔黄” 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 ‎①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②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 ③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④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7. D 18. A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材料中给出了构成流石滩的石块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由此可分析,流石滩的形成与冰川沉积和风力沉积基本无关。其形成与物理风化关系密切如冻融作用形成破碎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坦处堆积形成。D正确。‎ ‎【18题详解】‎ 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高山环境风力较大,气温低,地温也低,叶片贴地只是适应强风与碎石环境。A正确。‎ 考点:地貌成因、生物对环境适应与指示作用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其三条主要支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与和田河沿岸绿洲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 读图和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19. 塔里木河下游区来水量明显小于三条支流的主要原因是 A. 绿洲引水 B. 蒸发旺盛 C. 地表水下渗 D. 跨流域调水 ‎20. 推测受荒漠化威胁最大的绿洲地区可能是 A. 阿克苏河流域 B. 叶尔羌河流域 C. 和田河流域 D. 塔里木河下游 ‎21. 为促进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正确的做法是 A. 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实施按需分配 B. 扩大全流域绿洲规模,大力发展经济 C. 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D. 依靠当地的矿产资源,发展各类工业 ‎【答案】19. A 20. D 21. C ‎【解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和表格数据可知,塔里木河三条支流沿岸绿洲规模明显较大,且大都超过合理规模,说明其用水量大,导致汇入塔里木河下游区的水量减少。故选A。‎ ‎【20题详解】‎ 根据简单计算,四个流域中,来水量与绿洲规模现状之比最小的是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因此荒漠化威胁最大的绿洲地区可能是塔里木河。故选D。‎ ‎【21题详解】‎ A、流域水资源可以进行统一管理,但难以做到按需分配,A错误;‎ B、根据小题1分析,塔里木河上游支流已经出现绿洲引水过度,不适合再扩大全流域绿洲规模,B错误;‎ C、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C正确;‎ D、通过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会造成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违背,D错误。‎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其含量与土壤肥力正相关)、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 东北平原 B. 江南丘陵 C. 青藏高原 D. 河西走廊 ‎23. 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异 B. 地表形态变化 C. 土壤肥力变化 D. 过度农业活动 ‎24.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 土壤厚度增大 B. 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 土壤肥力提高 D. 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答案】22. B 23. D 24. D ‎【解析】‎ 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2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在我国只有南方为红壤,故B正确。。‎ ‎【23题详解】‎ 根据土壤结构组成,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约占土壤体积50%,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显示有机质含量减少,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正确。侵蚀导致土壤厚度减小,A错误。图示土壤水分含量减小,B错误。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C错误。‎ ‎【点睛】注意图中的图例信息,左图表示生物量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右图表示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的变化。结合土壤构成,判断有机质减少,说明矿物质增多。‎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 ‎26. 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 风速快 B. 植被多 C. 坡度缓 D. 降水多 ‎27. 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5. C 26. B 27. C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风蚀坑的形态,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风力侵蚀能力强,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C对。背风坡一侧侵蚀弱,应是沉积为主,不会形成风蚀坑,A、B、D错。‎ ‎【26题详解】‎ 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减弱风速,利于沙尘沉积,B对。风速慢,A错。沙丘迎风一侧坡度陡,C错。沙漠区,降水少,D错。‎ ‎【27题详解】‎ 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风蚀坑内设置沙障,减弱风力侵蚀,②对。区域降水少,森林耗水量大,不适宜造林。且该地位于温带,不能生长常绿阔叶林,①错。控制越野自驾游,有利于保护植被,③对。沙漠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④错。C对,A、B、D错。‎ ‎【点睛】风蚀坑面积在扩大,说明风力侵蚀强,应分布在迎风坡。根据图示风蚀坑分布位置,判断该地盛行偏西风。受植被阻挡,风速慢,沙尘沉积,沙丘增高。内蒙古属于温带地区,森林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沙漠区不适宜造林。区域生态脆弱,越野自驾游,对植被破坏较大。‎ 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8. 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 气候温和湿润 B. 地形平坦开阔 C. 土壤水分充足 D. 泥炭土层深厚 ‎29. 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  )‎ A. 年均降水量 B. 太阳辐射量 C. 地表下渗量 D. 气温日较差 ‎30. 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  )‎ A. 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 B. 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 C. 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 D. 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 ‎【答案】28. B 29. D 30.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的相关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农业开发条件与森林主要作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8题详解】‎ 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故B正确。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A错误。资料显示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需要排干水分,因此;土壤水分充足不属于有利自然条件,故C错误。泥炭易于燃烧,焚烧林地时泥炭层会随之一起燃烧,因此泥炭土层深厚不属于改造成油棕林的有利条件,故D错误。‎ ‎【29题详解】‎ 图片显示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故D正确。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最减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故A、B、C错误。‎ ‎【30题详解】‎ 材料显示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而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后,土壤暴露于空气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故C正确。森林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影响;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而不是燃烧;林场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化石能源有限,不会造成温室气体大量增加。故A、B、D错误。‎ ‎【点睛】第一小题学生可能对D选项难以抉择,通过习题掌握泥炭易于燃烧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 左图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南朝北,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右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民居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2)冬季,白天人们紧闭屋后窗户,开启前门。从气候角度分析此举的目的。‎ ‎(3)从采光条件分析,该民居建为“坐北朝南”的原因。‎ ‎【答案】(1)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子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2)(冬季)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同时切断穿堂风;开启前门,利于屋内与院坝之间保持对流,从而保持室内温度,同时使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疾病发生。‎ ‎(3)四川大多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而全年正午时太阳位于其正南方,房子坐北朝南的设计,大门朝南利于获得较多的光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民居为材料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影响聚落的区位条件分析,难度较小,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 ‎(2)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同时切断穿堂风;开启前门,利于屋内与院坝之间保持对流,从而保持室内温度,同时使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疾病发生。‎ ‎(3)从采光角度分析,四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位于其正南,“坐北朝南”的设计,利于获得较多的光照,一天中获得采光时间最长。‎ ‎32.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聚落、矿产资源和山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聚落分布的特点,并说明该区域沙漠广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说出塔里木盆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3)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优势矿产资源有 和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塔里木盆地中城市经济的发展,简述促进这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自然原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湿润水汽难以深入。‎ ‎(2)问题:土地荒漠化。成因: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脆弱;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破坏植被;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3)石油和天然气;措施:加强对矿业城市的政策支持,减轻矿业城市的负担;提高资源的开采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部资金、人才;重视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聚落分布特点,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一般。‎ ‎【详解】(1)聚落的分布离不开水源,本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水源是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而盆地的边缘有高山融水补给,故聚落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区和河流沿岸。‎ 图示区域为塔里木盆地,该地区沙漠广布的主要自然原因要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分析。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四周有高山阻挡,湿润水汽难以深入。‎ ‎(2)塔里木盆地地处大陆内部,在人口迅速增长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本已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日趋恶化的趋势,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塔里木盆地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 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气候因素: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特定的地理位置、特定的封闭地形造就了特殊干旱的气候环境,降水稀少,生态脆弱,风多风大,沙源丰富,沙尘暴频繁,以上因素是促使土地沙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动力。‎ 人为因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的优势矿产资源有石油和天然气。‎ 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因此解答时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例如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多元化,积极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吸引外部资金和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经济发展;重视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科尔沁沙地原为科尔沁草原,后由于人们超载放牧,加上气候干旱演变成了沙地。由于距海洋较近,有沙地疏林分布。沙地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西辽河水系横贯其中。科尔沁沙地地下水丰富,埋藏深度10 m左右,人们在沙地腹地种植水稻喜获成功。‎ ‎(1)说明图示区域水稻种植获得成功的有利自然条件。‎ ‎(2)网格栽培、瓶装种植、导管滴灌……初期,为提高幼株的成活率人们做了多种尝试,指出在沙漠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3)简述种植水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答案】(1)沙地中部地势较低;接近河流并有充足的地下水;气候干燥,晴天多,光照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大。‎ ‎(2)水源、资金、科技、政策等 ‎(3)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改善区域小气候;防风固沙,抑制风沙危害;增加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农业的区位条件,属常规题目,较容易。‎ ‎【详解】(1)分析沙地腹地水稻种植成功的有利条件时,应立足于当地的地形、水源及气候条件。分析材料可知,该地南北高,中部低,西辽河水系横贯其中,科尔沁沙地地下水丰富,埋藏深度10 m左右,埋藏浅。接近河流并有充足的地下水。气候干燥,晴天多,光照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大。‎ ‎(2)网格栽培、瓶装种植、导管滴灌,说明沙漠地区水源缺乏,生态极为脆弱;网格栽培、瓶装种植、导管滴灌需要资金支持和科技投入。当地经济、技术水平较低,资金支持及科技投入还需要国家政策扶持。‎ ‎(3)水稻种植增加了当地植被覆盖率,可增加当地的空气湿度,改善局地小气候;由于是在沙漠地区种植,还可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由于种植区需水量较大,种植水稻也增加了湿地面积,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