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山东省潍坊寿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 一、单选题(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胡同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开放型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下图示意北京某胡同空间布局,道路转折距离一般不超过30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与现代城市多数新型居住社区相比,胡同社区 A. 土地利用率较低 B. 基础设施更完善 C. 绿地面积比重大 D. 公共活动空间小 2. 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氛围,其主要原因是 A. 邻里隔离 B. 道路分级 C. 人口较少 D. 居住分散 3. 目前我国正倡导住区开放。胡同街区启示我国兴建开放型住宅小区时应注重 A. 增加绿地面积 B. 增加步行道路 C. 构建私密空间 D. 完善安保设施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胡同社区内各等级道路较多,且贯穿其中,活动空间分散在各片区,土地利用率较低,A对。与现代新型居住社区比,胡同社区基础设施较差,B错。图中没有专门的绿地布局,绿地比重比现代社区小,C错。公共活动空间较大,D错。故选A。 【2题详解】 由材料结合图例可知,胡同社区内既有机动车道,也有步行道及次一级步行道,道路多种多 样,由于多为步行道,通行能力有限,产生的噪声相对较少,对居民的影响小,所以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氛围,B对,ACD错。故选B。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胡同社区既有大型公共活动空间,穿插在各房屋聚落之间也有小型公共活动空间,且机动车道不能直接进入小型活动空间,给小区居民一个安静的私密活动及居住空间,所以在布局开放性住宅区过程中应注重构建私密空间,C对。图中胡同街区没有专门的绿化用地和安保措施,AD错。开放型住宅小区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增加步行道路,不利于城市合理布局,B错。故选C。 白沟地处京、津、保(定)三角腹地,位于津保高速、津保公路等交通线路的交会处。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白沟箱包业快速发展,2007年被投予“中国箱包之都”称号。但2010年后,其国内市场蒌缩,出口也受到抑制。为促进区域发展,白沟采取了承接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商户等措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白沟发展成为“中国箱包之都”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 能源充足,原料丰富 B. 劳动力充足,靠近人才高地 C. 区域城市化水平高,协作条件好 D. 地理位置优越,政策支持 5. 导致白沟2010年后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成本优势逐渐缩小 B. 劳动力数量减少 C. 交通出现拥堵 D. 关税收缴比例提高 6. 白沟承接大红门服装商户对北京的影响是 A. 常住外来人口中保定占比上升 B. 缓解市内交通和人口压力 C. 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 D. 明显减轻雾霾等恶劣天气 【答案】4. D 5. A 6.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由材料分析可知,白沟地处京、津、保(定)三角腹地,位于津保高遼、津保公路等交通线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而且为促进区域发展,白沟采取了承接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商户等措施,说明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故答案选D项。 【5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2010 年后,其国内市场萎缩,出口也受到抑制,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以及资源价格都在不断上涨,导致成本不断上升,竞争力减弱,市场萎缩,故答案选A。 【6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分析可知,白沟承接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商户,有利北京批发商业的产业转移,从而减少了人口向北京的集聚量,能够缓解市内交通和人口压力,B正确;白沟产业承接,是北京的产业转移出去,因此不会导致大量保定人口迁入,A错误;产业转移出去,北京的就业机会减少,C错误;商业转移出去能够缓解北京的环境状况,但是对减轻雾霾等恶劣天气效果不大,D错误。故答案选B项。 长久以来,内陆省区市场上的国外车厘子都是从上海、广州等口岸进口后再转销售而来。2019年7月5日,从加拿大奥肯那根山谷远道而来的高甜度车厘子直抵长沙黄花机场,为内陆省区获取外国优质水果提供了新的渠道。下图为奥肯那根山谷地理位置示意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奥肯那根山谷出产的车厘子甜度高,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 A. 降水丰富 B. 光照时间长 C. 土壤肥沃 D. 昼夜温差大 8. 过去我国内陆省区的车厘子都是从上海、广州等口岸进回后再转而来,主要是因为 A. 运输距离远 B. 保鲜技术差 C. 市场需求小 D. 政策的限制 9. 与经上海、广州等口岸辗转而来相比,空运直达内陆省区的国外车厘子 A. 成本低 B. 价格偏高 C. 营养价值高 D. 运输量大 【答案】7. D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奥肯那根山谷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位于49°N,常年盛行西南风,受西部山脉阻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车厘子的甜度高,A错误,D正确;该地区夏季光照时间长,冬季白昼时间短,B错误;土壤对甜度影响小,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进口的外国优质水果价格较高,首选市场应该是经济发达,经济收入高的地区,上海、广州较发达,购买力强,因此上海、广州作为首选市场,进口口岸优选这些地方。过去内陆省区的车厘子都是从上海、广州等口岸进口后再辗转而来,最可能是因为内陆省区经济较上海、广东落后,对进口水果的需求小,C正确;从国外进口水果应该是利用空运,运输距离远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能从国外运来说明保鲜技术不差,B错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较早,政策不会限制,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国外车厘子通过空运直达我国内陆省区,能够缩短运输时间,保证车厘子的新鲜度,减少了许多周转环节,降低了成本,其销售价格应有所降低,A正确,B错误;营养价值、运输量不会变化,CD错误。故选A。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形壶穴形成阶段;“倒Ω”形壶穴发育阶段;“锅”形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 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壶穴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因此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夏季为丰水期。故选B。 【11题详解】 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形、“倒Ω”形、“锅”形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甲图为“倒Ω”形,乙图为“碟”形,丙图为“锅”形,故其形成顺序为乙、甲、丙,可推断C正确。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 (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下图为我国某山脉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2. 该山脉可能为 A. 天山 B. 阴山 C. 秦岭 D. 南岭 13. 该山脉29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导因素是 A. 土壤 B. 水分 C. 光照 D. 热量 14. 图中甲处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 A. 水热条件相似 B. 人类活动相似 C. 植被类型相似 D. 地形地势相似 【答案】12. C 13. D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示显示4-10月不同海拔植被覆盖度状况,4-10月为我国绝大部分植被的生长期,图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1000-3000米左右可达到90%以上,说明该山脉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在2000米以下的位置,南坡植被覆盖度高,说明在2000米以下的同海拔高度,南坡水热条件好,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其植被覆盖度较低,北坡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水分条件比南坡好,所以北坡应比南坡植被覆盖度高,故A错误;阴山海拔高度在400-2000米左右,南岭海拔最高处约为2000米,图示山脉接近4000米,故BD错误;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则覆盖度较高,且秦岭海拔高度接近4000米,故该题选C。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植被覆盖度,读图2900米以上的植被覆盖度南北两坡都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2900米以上的山区土壤随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小,所以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受土壤影响小,故A错误;2900米以上的山区因水汽减少,降水较少,且变化不大,故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受水分影响小,故B错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光照条件越好,植被覆盖度应上升,与图示不符,故C错误;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热量条件变差,植被覆盖度应下降,故该题选D。 【14题详解】 据第一题,该山脉为秦岭,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所以南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甲处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且北坡坡度较陡,南坡较缓,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南北两坡植被覆盖度应不会相同,故ACD错误,根据材料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因素还有人类活动,若南北两坡人类活动相似可能使植被覆盖度相同,故该题选B。 下左图为吐鲁番露天地膜种植西瓜景观,右图为吐鲁番某温室大棚内“悬空西瓜”景观,“悬空西瓜”采用新型的吊蔓式栽培方法,西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等向上生长。据此完成问题。 15. 吐鲁番露天西瓜栽培育苗期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主要作用是 A. 提高土壤肥力 B. 减轻低温冻害 C. 防止水土流失 D. 增强地面辐射 16. 采用悬空种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单位面积西瓜产量 B. 提高西瓜育种技术 C. 降低西瓜对水源的需求 D. 降低人工劳动成本 17. 与露天地膜种植的西瓜相比,该地温室大棚种植的 “悬空西瓜” A. 甜度更高 B. 果色较均匀 C. 果实更重 D. 果形较差 【答案】15. B 16. A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一般的地膜由塑料组成,不易分解,可能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污染等,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故A错误;吐鲁番西瓜栽培育苗期为春季,春季气温低,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采用地膜覆盖能够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减轻低温冻害的影响,故B正确;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故C错误;地膜覆盖能够减少地面热量扩散到膜外,从而保持土壤温度,没有增强地面辐射,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6题详解】 吊蔓式栽培,能够使西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等向上生长,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提高植株的密度,所以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故A正确;吊蔓式栽培方式是新技术的利用,主要目的是提高西瓜的产量,不是为了提高育种技术,故B错误;悬空西瓜对水源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可能因为植株需要向上增长,增加了植株的密度,所以需要的水分增加,故C错误;因为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向上攀爬,需要搭建攀爬的瓜架,会增大劳动力的强度,从而增大劳动力成本,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17题详解】 温室大棚昼夜温差比露天的小,所以其糖分的积累少,甜度要低于露天的,故A错误;悬空的西瓜接受日照面积比露天的大(露天的西瓜和地面接触的那部分照不到),所以果色较为均匀,故B正确;悬空的西瓜限于瓜蔓的承受能力,个头应不会很大,故C错误;悬空的西瓜不会受到和地面的挤压力,所以果形较好,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点睛】地膜覆盖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 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下左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完成问题。 18. 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冻融作用 B. 流水搬运 C. 冰川沉积 D. 风力沉积 19. 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A 冬 → 春 B. 春 → 夏 C. 夏 → 秋 D. 秋 → 冬 20. 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东北平原 【答案】18. A 19. D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石环地貌的形成过程为:冬季地表冻结时,颗粒之间的孔隙水结冰(体积变大)使整个地面上升,发生冻胀作用,砾石被抬高。到了春天解冻时,砾石以外的部分都解冻了,地面又下沉,但是砾石以下的粘土尚未解冻,砾石仍然高出地表;慢慢的,砾石下细土部分也解冻了,缩小了体积,留出了空隙,这空隙很快被周围融化的细土充填,结果砾石再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的过程经过反复多次,砾石就被挤到土层的表面上来,到达地面后受进一步做水平分选,慢慢就形成了环状的地貌,所以该题选A。 【19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砾石上升是因为其冬季结冰时,发生冻胀作用,砾石上升,秋季到冬季气温下降幅度大,且土壤中含水量较大,结冰时砾石上升幅度最大,故该题选D。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其石环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冻融作用,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不结冰,故B错误;图示显示石环地貌地面组成应由粗细不等的砾石和土壤组成,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物质组成较为均匀,不会形成该地貌,故AD错误;柴达木盆地戈壁广布,土层中颗粒大小不均匀,且冬季寒冷,能够形成石环地貌,故该题选C。 今年,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遭受了历史上最严的洪灾,威尼斯是建在威尼斯潟湖(被沙嘴、沙坝等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城)中沙岛上的城市,因为地很低,建成以来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为减少威尼斯的洪水威胁,意大利政府修建了运河,将原来注入威尼斯潟湖的几条河流改道入海,其最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注入湖的水量 B. 减少潟湖内泥沙淤积 C. 提高潟湖内海水盐度 D. 裁弯取直使流速增加 22. 下列时间段中,威尼斯洪水发生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4~5月 B. 6~7月 C. 8~9月 D. 11-12月 【答案】21. B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将原来注入威尼斯潟湖的几条河流改道入海是为减少洪水对威尼斯的威胁;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泥沙淤积使湖床抬高,湖泊容量变小,加剧洪水的发生,B正确。河流改道入海可以减少入湖水量,但这不是最主要目的,目的是减少洪水对威尼斯的威胁,A错误。“提高潟湖内海水盐度”、“裁弯取直使流速增加”不少改道的目的,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威尼斯属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 选项中属于北半球冬季的只有11~12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巴丹湖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边缘,湖泊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两部分(图),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图示意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据此推断Ⅰ、Ⅱ、Ⅲ阶段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 A. 西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B. 西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C. 东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D. 东北风 西北风 西南风 24. 巴丹湖冬、春季节水位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下水补给量大 B.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 C. 湖水蒸发量小 D. 大气降水量大 25. 东湖比西湖水位高、盐度低的原因是( ) ①湖盆底部西高东低,东湖接受浅层地下水补给量大于西湖 ②受季风影响,东湖降水量大于西湖 ③受沙山阻挡,东湖风力较西湖弱,蒸发量较小 ④西湖沿岸人类活动频繁,用水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23. D 24. C 25. 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考查区域综合自然地理特征,难度较大。 【23题详解】 根据新月形沙丘的迎风面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的规律可知阶段Ⅰ为东北风,阶段Ⅱ为西北风,阶段Ⅲ为西南风。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 【24题详解】 地下水对湖泊或河流的补给相对稳定,因此A选项错误。结合材料可知巴丹湖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BD选项错误。该湖冬春季节水位较高,主要是因为该时段气温较低,湖水蒸发量下,湖水水位下降较慢。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 【25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东湖湖盆底部海拔低于西湖湖盆底部海拔,在结合地下水流向可知东湖地下水对东湖的补给量应该大于比西湖,所以东湖比西湖水位高,①正确;该地地处我国西北,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稀少,②错误;该湖主要受冬季风(偏北风)影响较大,因此受沙山阻挡,东湖风力较西湖弱,蒸发量较小,所以东湖盐度比西湖低,③正确。因此本题D正确。 2018年10月6日央视财经报道: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位于恒河三角 洲的孟加拉国每年雨季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土被洪水淹没。许多位于低洼地带的学校只能被迫长时间停课。为此,当地人发明了一种“漂浮学校”。“漂浮学校”不仅安上了椅子、课桌和黑板,还有专门用于学生们活动的“漂浮操场”和“漂浮图书馆”。现在,船顶上又安装了太阳能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6. 有关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平面上涨是全球气候变化、降水量不断增加的结果 B. 大量使用太阳能板发电,是导致海平面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C. 实行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 D. 海平面上涨会导致全球大陆海岸线显著延长 27. 有关孟加拉国雨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加拉国的雨季是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造成的 B. 孟加拉国的雨季是由于该国位于三角洲上、地势低平造成的 C. 孟加拉国雨季时,非洲最南端的开普敦进入旱季 D. 孟加拉国雨季时,北印度洋海区的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26. C 27. A 【解析】 【分析】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南亚季风气候特点。 【26题详解】 海平面上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不是因为降水量不断增加,也不是因为大量使用太阳能板发电,A、B错误;实行低碳经济,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缓解气候变暖、海平面上涨现象,C正确;海平面上涨会使陆地面积变小、大陆海岸线缩短,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孟加拉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国雨季的降水是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造成的,A正确;孟加拉国位于三角洲上、地势低平,易造成洪涝灾害,但与雨季的形成无关,B错误;孟加 拉国雨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非洲南端地中海气候区的开普敦处于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也进入雨季,C错误;此时的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D错误。故选A。 【点睛】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雨季对应着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风。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示意图,该岛屿周围海域常年烟雾弥漫,但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和对该岛屿的开发,拟建设一大型港口。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8. 该岛屿平原地带植被类型属于 A. 低矮灌木 B. 草原 C. 常绿阔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29. 下列关于该岛屿周围海域常年烟雾弥漫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 寒流经过,易使水汽凝结 B. 西风带来暖湿气流 C. 岛屿附近水汽充足 D. 寒暖流交汇 30.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建大型港口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8. D 29. B 30. A 【解析】 【28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岛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因纬度较高,平原地带植被类型属于针阔混交林,所以D正确。 【2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该地区临海,水汽充足,同时,受韩暖流交汇影响,多海雾,但该地区的西风由陆地吹来,以干冷为主,所以B正确。 【3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海岸线弯曲,位于海湾内,适宜避风,海域广阔水深,最适宜建大型港口,所以A正确。 考点:世界地理概况 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斯瓦尔巴地区位于北欧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北端。下图为该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1. 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 A. 冬季平衡波动较大 B. 年内季节变化不大 C. 年际平衡变化较小 D. 总体呈负平衡趋势 32. 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B. 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 C. 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 D. 冬季降水少,冰川积累波动变化小 33. 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会导致当地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气候变暖加速 C. 农业生长期延长 D. 岛屿数量增加 【答案】31. D 32. C 33. A 【解析】 本题组以斯瓦尔巴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点、原因和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1题详解】 该气象站从1995-2010年间,总体上夏季冰川物质平衡的数值变化大于冬季,每年冬季冰川 物质平衡为正值,且波动小,A不正确。图中显示,冬季冰川物质平衡明显高于夏季,说明年内季节变化大,B不正确。图中显示,不管夏季还是冬季,冰川物质平衡在年际之间都有明显波动变化,C不正确。图中显示,冬季物质平衡变化不大,而夏季冰川物质平衡波动下降,所以总体来看,从1995-2010年,该气象站的年际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趋势,D正确。 【32题详解】 如果夏季降水多,冰川物质平衡应该为正平衡,A错;该气象站冬季和夏季均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B错;图中显示,夏季冰川物质呈负平衡,说明冰川消融量大,这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所导致,C对;图中显示,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平衡,且数值较大,说明冬季补充的冰雪量较大,推断降水(雪)多,D错。 【33题详解】 读图判断,全年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为负平衡,说明该地冰川在退缩,生态环境恶化,改变了北极熊等极地生物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对;气候变暖加速是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的原因,B错;该地区位于极地附近,以冰川为主,无法发展种植业,C错;冰川融化会加剧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部分岛屿,岛屿数量会减少,D错 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关于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 B. 沿岸暖流流经洋面,水汽丰富 C. 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受冷凝结成雾 D. 气流下沉使得雾不易扩散 35. “骷髅海岸”形成的原因是 A. 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水资源 B. 该地有神秘的海洋动物活动造成船只失事 C. 该地在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多 D. 浅滩导致船只搁浅 36. 火烈鸟在此集聚的原因是 A. 此处寒暖流交汇,营养物质丰富,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 B. 浓重的海雾使得火烈鸟不容易被猎人发现 C. 深层海水上泛,营养物质丰富,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 D. 该地草木繁盛,适合火烈鸟栖息 【答案】34. B 35. A 36. C 【解析】 【34题详解】 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本格拉寒流)流经洋面受冷凝结成雾,下沉气流使得雾不易扩散,故B错误,A、C、D对。B符合题意。 故选B 【35题详解】 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食物匮乏,使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生活供给,A对。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沿岸遍布暗礁(部分地区暗流、湍流明显),造成船只失事,B、D错。该地为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多,C错。 故选A 【36题详解】 此处盛行离岸风,有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C对,A、B错。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D错。 故选C 二、综合题(共46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虫又叫海人参,它生长在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沙虫要求的生活条件苛刻,生活的沙地要求含沙量70%以上,还 要求松、粗,若沙质太细、粘实均不利于沙虫生活;水的盐度要求25%左右,过咸过淡都不利于沙虫生长;水温不能过冷,水温低则沙虫不长。 光村镇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地跨东经109.5°、北纬19.5° 。光村镇有2万多亩可采挖沙虫的海滩,赶海挖沙虫的传统由来已久。 (1)指出沙虫生长的海洋环境特点。 (2)分析光村镇沿海滩涂适合沙虫生长的条件。 (3)说明光村镇光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 (4)分析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原因。 【答案】(1)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2)拥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杨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盐度适中、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位于热带浅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3)挖沙虫时间每天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 (4)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水质洁净,滩涂环境不受破坏;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解析】 (1)由材料可知,沙虫生长在海南岛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且对水温、水质要求极高,生活条件苛刻。因此,沙虫喜欢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 (2)读材料可知,沙虫栖息于沿海滩涂一带泥沙质的海域,以泥沙和藻类为食,淡水与海水交汇处是优质沙虫生长的绝佳地点。光村镇濒临海洋,拥有较长海岸线和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杨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利于沙虫生长和繁殖;同时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光村镇位于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3)光村镇光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应该与沙虫的活跃度有关,根据材料,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因此沙虫随潮汐运动,故挖沙虫时间每天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必须抓住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 (4)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一方面说明该地沙虫繁殖的水质及滩涂环境保持好,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另一方面虽然采挖沙虫时间长,但沙虫活跃时间段,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3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蔡家川流域为黄土高原典型的小流域。某地理研学小组选择该地最有代表性的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作为观测样地,探讨不同植被状况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期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下表为该小组观测的两种类型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 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 (1)一般认为在水土流失地区植树造林可增加土壤含水量,请对此加以解释。 (2)据表格信息,补充完成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折线图。(绘图可用2B铅笔作答) (3)针对人工刺槐林地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矛盾,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⑴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⑵ ⑶适当降低人工林密度;种植耗水量小、耐旱的树种;采取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方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的研学主题为背景,以相关文字和表格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植被与土壤含水量关系产生的原因、统计图绘制、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一般认为在水土流失地区植树造林可增加土壤含水量,这主要是因为植被通过枝叶干截留雨水,减慢雨水的汇流速度,给下渗留下充足的时间,从而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植树造林会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土壤直接与大气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导致土壤含水量的提高。 (2)据表格信息,补充完成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折线图,主要注意三点:一是根据已经绘制的拆线确定好水平横坐标;二是根据已经绘制的折线部分绘制好图例;三是根据表格信息补绘人工刺槐林地80cm以下(深层)的土壤含水量折线。见下图。 (3)图表信息表明,人工刺槐林地的深层土壤含水量远低于其它次生林地,表明人工刺槐林地消耗深层土壤水量较大。要缓解人工刺槐林地的深层土壤含水量低,首先应减少人工刺槐林地耗水量,可以适当降低人工林密度的方式实现;其次,植树造林时尽量少使用人工刺槐林这种耗水量大的树种,应种植耗水量小、耐旱的树种;再次,由于其它自然状况生长的次生林深层含水量较大,因此当地恢复植被时,应多采取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方式。 3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伦支海(下图)是北冰洋的边橼海,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其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内部一座岛礁也没有,海面十分宽广。北冰洋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但巴伦支海的水温常年在4℃~12℃,被誉为北冰洋的“暖池”。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冰洋永冻层南缘,巴支海的北部边缘,岛上居民2300人,而北极熊的数量却高达3000只,有“北极熊王国”之称。北极熊依赖海冰漫步、繁殖,以浮冰作为平台捕食,海豹是它的主食。北极熊主要生活在群岛东岸,居民大多住在群岛西岸。近年来,北极熊经常闯入人类的聚居区觅食,据研究北极熊的专家说,这是由于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变化造成的。 (1)试分析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暖池”的原因。 (2)简析北极熊主要集中在斯瓦尔巴群岛东部的原因。 (3)推测北极熊的生存威胁可能来自哪些方面。 【答案】(1)北大西洋暖流给巴伦支海来大量温暖的海水;巴伦支海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像天然的屏障,使得海冰难以逾越;巴伦支海绝大部分位于大陆架上,海水浅。 (2)斯瓦尔巴群岛东部沿海多浮冰,利于北极熊捕猎海豹;巴伦支海及其附近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海水交汇处,浮游生物紧盛,鱼虾成群,海豹数量多,食物充足。 (3)全球变导致海冰融化,浮冰减少,影响北极熊的觅食和繁殖;人类大肆捕杀海豹和北极熊;生产和生话排放的废弃物致使海水污染严重影响北极的生存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斯瓦尔巴群岛温度的因素、北极熊生存的有利条件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结合该岛经纬度、海陆形状不难判断影响因素。 【详解】(1)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北大西洋暖流给巴伦支海来大量温暖的海水,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因此温度较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巴伦支海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像天然的屏障,使得海冰难以逾越;巴伦支海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绝大部分位于大陆架上,海水浅。 (2)北极熊依赖海冰漫步、繁殖,以浮冰作为平台捕食,北冰洋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斯瓦尔巴群岛东部靠近格陵兰岛,沿海多浮冰,利于北极熊捕猎海豹;海豹是它的主食,巴伦支海及其附近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海水交汇处,浮游生物紧盛,鱼类资源丰富,食物充足,海豹数量多,为北极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3)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和鱼类,气候变暖结冰期变短,北极熊的捕食时间缩 短,导致食物匮乏,海冰减少,北极熊的栖息地和捕食平台减少,影响北极熊的觅食和繁殖;人类大肆捕杀海豹和北极熊是威胁北极熊生存根本原因;岛上居民2300人,人口增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致使海水污染严重影响北极的生存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