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专题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
专题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 本讲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带的分布及成因、特殊区域非地带性表现及成因。 从考查方式看,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而且近年综合题有增多趋势。 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把握:(1)以区域地理图表为载体,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生态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环境变化的过程以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理解。(2)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景观图、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题型 解读考纲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3.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重点、难点剖析】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典型事例 文字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主导因素:热量 重要因素:水分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低、高纬度地区明显 非洲沿东经20°E经线自然带的变化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主导因素:水分 重要因素:热量 海陆分布(海陆位置)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度地区明显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主导因素:热量 重要因素:水分 海拔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特别提醒】非地带性现象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极地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布图的判读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3.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体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带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海拔越低。 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5.判断阴坡、阳坡: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同一自然带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如上图中南坡为阳坡。 【特别提醒】 山地雪线的高度与坡向和降水量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 【题型示例】 题型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1、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图3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7.D 8.C 9.A 【解析】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变式探究】(2016·高考押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辽河三角洲是植被类型保存完好、面积较大的芦苇沼泽湿地。 (1)分析图示芦苇分布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 (2)过去每年春节前后,当地会在收割后的苇塘里放火“炼塘”,以提高来年芦苇的产量。分析这种做法对湿地、地下水、动物及土壤所造成的影响。 答案:(1)处于河流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处沿海,湿地水位降低时,易引发海水入侵。 (2)对湿地: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对地下水: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对动物:失去栖息地,动物种类减少。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降低。 【举一反三】(2015·四川文综,11~12)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1~2题。 1.贝加尔湖( )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解析 第1题,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应是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湖面中心结冰应晚于边缘;位于山谷气温应偏高不会导致冰层较厚;北部纬度高于南部,气温比南部低,封冻期长于南部,A、B、C项错误,D 项正确。第2题,贝加尔湖与陆地相比,湖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故夏季增温慢,气温低,冬季降温慢,气温高,减小了气温年较差,A项正确。结冰时放热不会使气温降低,融冰时吸热不会使气温升高;湖水结冰冰层使水汽含量少,不会增加空气湿度,A、B、D项错误。 答案 1.D 2.C (2015·北京文综,1~2)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3~4题。 3.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4.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3.C 4.D 【变式探究】(2014·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下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答案 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 题型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例2、【2017全国卷I】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解析】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变式探究】(2016•浙江卷)36.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分)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 。 【答案】 (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解析】 原因。(2)仔细读图,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基带处,为高山草甸带;丁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基带处,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道路沿线的自然带主要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而导致的自然景观差异。(3)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状况、地势起伏状况和降水状况等角度分析。从图中河流的信息看,河流流域面积大;河流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从源头的高山到河口三角洲,地形坡度大;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密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举一反三】(2015·天津文综,5)读下图,回答第1题。 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 解析 水系的分布特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显著,不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A项错误;地形和矿产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影响,属于地质构造规律,B、C项错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据图可知,澳大利亚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其对应的自然带热带荒漠带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属于地带性分布规律。 答案 C 2.(2015·广东文综,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答案 A 【变式探究】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Lr为干燥指数(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分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分异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 (2)图中H自然带是 (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B→C→D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变化,C、F、G、H自然带分布区热量条件适中,应位于温带地区;C→F→G→H自然带分布区干燥程度越来越高,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引起的经度地带性分异。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H位于温带地区,且干燥程度最高,应为温带荒漠带。 题型3、山地垂直地域分布图的判读 例3、 【2017北京卷】图5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第8题。 图5 8.该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8.C 【变式探究】(2016•浙江卷)36.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分)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 。 【答案】 (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解析】 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从地理位置、海拔状况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两地异同点的原因。(2)仔细读图,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基带处,为高山草甸带;丁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基带处,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道路沿线的自然带主要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而导致的自然景观差异。(3)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主要从 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状况、地势起伏状况和降水状况等角度分析。从图中河流的信息看,河流流域面积大;河流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从源头的高山到河口三角洲,地形坡度大;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密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举一反三】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答案 (1)差异:①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 乙图山脉。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第(3)题,本题考查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变式探究】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答案 (1)C (2)A 题型四 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例4.【2017全国卷I】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 (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变式探究】(2016•上海卷)(二十二)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50.海南岛西部的惹到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4分) 51.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6分) 【答案】 50、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南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51、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解析】 【考点】考查自然带。 (2)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是冬半年,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其他因素包括风速、蒸发量、岩石的透水性等;旱季风速大,晴天多,纬度低,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水分消耗大;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举一反三】(2014·上海地理)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的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答案 (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少。 (3)C地位于热带稀疏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变式探究】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4.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答案 3.C 4.A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读图,明确山地垂直带谱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第3题,图中信息显示该山地是东西走向,南坡带谱复杂,大部分自然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该山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南坡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C项正确,A、B项错误。南北坡基带差异大是北坡基带海拔高导致的,D项错误。第4题,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的南坡基带都不可能是雨林季雨林带。 【能力突破】 一、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比记忆法 二、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稀树草原带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三、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判定南北半球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判定热量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 判断纬度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判断阴阳坡 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 四、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举一反三】读下图,完成问题。 甲河流域处于 (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 A 【变式探究】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答案】A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解析】依上题分析,M地自然景观应该是森林景观,且M介于热带雨林和温带阔叶林之间,根据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地最有可能是亚热带阔叶林。四个选项中的A、D两地都位于温带沿海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刚果盆地地处热带为热带雨林景观,只有江南丘陵受亚热带季风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答案】B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