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学科技能培养技能四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学案(全国通用)Word版含答案
技能四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类型一 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典例1】 (2017·全国卷Ⅰ,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我的答案】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盐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蒸发量)相差不大,则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已知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故C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图中四处,唯有坡面海拔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其他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存储水量最少,故此处可供蒸发的水量最少,则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坡面,故A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流入湖泊的径流量减少,带入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则C项错误;因入湖水量减少,则必然使盐湖面积缩小,故B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湖水盐度饱和,故盐度不会增加,D项错误。 答案 (1)C (2)A (3)B [方法总结] 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如下: [培优演练] 素养 地理实践力:地下住宅原理图判读 1.(2018·全国卷Ⅲ,9~11)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1)~(3)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及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可推知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该类住宅可能分布于②地区。第(2)题,地下住宅的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保证人员的正常活动,同时可以把地下住宅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地下住宅的“屋顶”和“墙壁”都是相当厚的土体和岩石,这种“墙壁”传热慢,使得地下住宅能保温也能隔热。地下住宅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地下住宅口和通天井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地下住宅里的气温变化总是滞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变化不大。夏季地下住宅的温度比地面上的温度低,冬季地下住宅的温度比地面上的温度高。因此与地面相比,地下住宅冬暖夏凉。黄土高原的窑洞与此类似。 答案 (1)B (2)D (3)B 素养 人地协调观:结合原理示意图分析沙漠治理 2.(2018·成都市调研)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1)~(3)题。 (1)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 D.减少下渗 (2)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技术难度小 B.成土时间短 C.环境污染小 D.资金投入少 (3)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 ) A.土层厚 B.温差大 C.降水多 D.风力大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草方格可以阻挡近地面的风,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拦截水分,C对。第(2)题,黏合剂能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逐步使沙漠土壤化,比自然土壤的形成时间短,B对。第(3)题,沙漠分布在干旱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西瓜品质好,C错、B对;沙漠土层薄,且有机质含量少,A错;风力大会增大水分蒸发量,不利于西瓜生长,D错。 答案 (1)C (2)B (3)B 类型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典例2】 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2)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我的答案】 (1)________ (2)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由1到6按照时间顺序推移,从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支流苏州河的交汇处,到最后洋山港的深水港,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为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选D。第(2)题,洋山港位于东海,是深水港,洋山港的建设可增加上海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故选C。 答案 (1)D (2)C [方法总结] 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瞄准图示主题:图名可以直接显示图示主题,如2016年全国卷Ⅱ37题,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着眼时空分布:过程示意图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一定要着眼于图中的时空信息。 3.抓住构图要素: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空间变化、阶段划分等要素,描绘变化特点。 4.分析变化规律 (1)构建变化过程:依据图示信息,建立完整的变化过程或规律。 (2)判断主导因素:依据变化过程,推断影响地理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 (3)推断变化趋势: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断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趋势。 [培优演练] 素养 综合思维:过程图示分析 1.(2018·全国卷Ⅱ,1~3)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图可知,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A选项正确;关闭自有生产厂是为了调整企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不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B选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并不是为了缩小企业规模,C选项错误;加强合作并不是关闭自有生产厂的目的,D选项错误。第(2)题,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和大量的高端人才,对比上海和温州可以发现,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D选项正确;上海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比温州好,但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不是总部和研发中心布局考虑的首要因素,A、B选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故上海的销售市场规模对总部和研发中心的迁入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第(3)题,从M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司在1994年成立后两年内开设专卖店、关闭自有生产厂,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人才多、信息通达的上海市,可得出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A选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并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关于产品款式多少的信息,C选项错误;根据图可知,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可知其市场集中在国内,D选项错误。 答案 (1)A (2)D (3)A 素养 区域认知: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2.(2018·石家庄一模)据报道,位于爱尔兰西北部海岸的一块巨型海蚀柱(见下左图)自1991年以来无人登顶,2016年9月一位名叫伊恩米勒的探险家成功完成这项惊险之举,成为历史上第二位成功登顶的人。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沉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读图完成(1)~(2)题。 (1)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看,形成巨型海蚀柱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这块海蚀柱在很久以前是当地大陆的一部分,直到大约14世纪的时候才分离出去。该景观形成的这一地质过程对应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根据左图中海蚀柱具有层理构造可判断其岩石类型为沉积岩。根据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可确定右图中丙为岩浆岩,再根据三大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形成沉积物判断乙为沉积物,甲为沉积物固结形成的沉积岩,丁为变质岩。选A。第(2)题,该景观主要是沉积岩在风化、侵蚀(尤其是海浪的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右图中①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②③为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④为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其中②为岩浆岩受外力作用过程,③为沉积岩受外力作用过程。选C。 答案 (1)A (2)C 类型三 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典例3】 下面两图分别为太平洋不同海域沿岸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洋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洋流增温增湿 B.乙洋流是暖流 C.丙洋流增温增湿 D.丁洋流是暖流 (2)关于①②两处附近地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②处沿岸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①处的渔场是北海道渔场 D.②处的渔场是北海渔场 【我的答案】 (1)________ (2)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对两图的分析,甲、丙、丁是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乙是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选B。第(2)题,①处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不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②处位于赤道附近的大陆西岸,不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①处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②处没有形成大渔场。选C。 答案 (1)B (2)C [方法总结] 该类图是利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运用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常见的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等。 如: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地理事物分布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1)确定图示主题:图名可以直接显示图中分布的主题地理事物,如上图显示的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状况。 (2)判断分布状况:可概括地理事物分布的整体状况,确定某处地理事物分布的特点。 (3)归纳分布规律:整体上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的一般规律及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延伸分析。 (4)判断影响因素:依据具体的分布状况,推断影响地理事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培优演练] 素养 区域认知: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的判读 1.(2018·四川成都模拟)下图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大陆可能是( ) A.非洲大陆 B.亚欧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2)下列关于②自然带所属气候类型的形成因素,不正确的是( ) A.东南信风 B.地形 C.赤道低气压带 D.洋流 (3)图中④⑤两自然带内的河流相比,差异最明显的是( ) A.径流量 B.汛期出现时间 C.含沙量 D.主要补给类型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大陆只有5种自然带,可排除亚欧大陆;结合大陆东岸只有两种自然带,可排除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根据①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的特点,可判定该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第(2)题,②为热带雨林带,其所属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它是由东南信风受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以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的。第(3)题,④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河流汛期在夏季;⑤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南部,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河流汛期在冬季。 答案 (1)D (2)C (3)B 素养 综合思维:工业集聚中的扩散模式图判读 2.(2018·广州市模拟)下图示意工业集聚中的扩散。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工业应该集聚,没有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工业不会集聚 B.工业集聚势必形成工业地域 C.工业集聚可以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D.工业集聚最终会形成工业分散,工业分散最终也会导致工业集聚 (2)若图中细箭头表示的是鲁尔区内部的工业空间扩散,则其主要原因有可能是( ) A.政府的行政规划 B.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C.集聚核心区的饱和导致企业压力增大,成本增加 D.集聚区外围和周边地区比集聚核心区条件更优越 解析 第(1)题,没有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工业也可能由于规划建设的需要而集聚在一起,故A选项错误;工业集聚不一定能形成工业地域,故B选项错误;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并不互为最终的结果。故D选项错误。第(2)题,在集聚核心区,工业的饱和使得企业压力增大,成本增加,从而向外部空间分散。 答案 (1)C (2)C 类型四 地理景观示意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典例4】 (2018·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一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塔黄”(颜色鲜艳、叶片贴于地面)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下图为驴友拍摄的流石滩照片。据此完成(1)~(3)题。 (1)流石滩的位置出现在( ) A.积雪冰川带 B.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 D.山地灌丛带 (2)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 ) 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 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 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 (3)根据高山花卉“塔黄”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流石滩( ) A.暖季短促,雨水丰沛 B.干旱缺水,沙漠广布 C.低温大风,日照强烈 D.降水丰富,生物量大 【我的答案】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材料中“如茵的低草”,结合材料中对流石滩特征的描述,可判断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甸带之间,属于高寒荒漠带;流石滩中见不到草甸与灌丛,冰川分布的海拔在流石滩之上。选B。第(2)题,流石滩的遍地碎石是在高寒环境下,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反复冻融的风化作用,使大量岩石不断崩解破碎形成的堆积物,C正确;风力和流水搬运堆积具有分选性,形成的碎石不会大小不一地杂乱堆积在一起,故A、D错误;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会堆积在山谷处,而不是整个山坡都有分布,故B错误。选C。第(3)题,高山花卉植株低矮、匍匐在地表,反映了“地势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和“多大风”的环境特点。白天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所以花色鲜艳,C正确;滇西北高山地区为夏季风背风坡,年降水量较小,同时因为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生存条件差,故A、D错误;该地气温低,蒸发弱,气候不干旱,也无沙漠分布,B错误。选C。 答案 (1)B (2)C (3)C 【典例5】 读我图某地景观图,完成(1)~(3)题。 (1)该地的水汽来源及干湿状况分别是( ) A.大西洋、干旱地区 B.太平洋、半湿润地区 C.大西洋、半干旱地区 D.太平洋、半干旱地区 (2)上面右图中的住所外面用绳索缠绕,主要是防止( ) A.风沙危害 B.野兽袭击 C.洪水毁坏 D.人为破坏 (3)该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湿地萎缩 【我的答案】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图可推知该地为内蒙古大草原,而且牧草长势良好,说明此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从太平洋吹来的水汽较多,降水也相对较多(200~400 mm),属于半干旱地区;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内蒙古高原东部。选D。第(2)题,内蒙古高原地势较高,地形平坦开阔,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其西部又分布有大片的沙漠,沙尘天气多发,用绳索缠绕蒙古包起到加固、稳定的作用;用绳索缠绕不会防止野兽袭击和人为破坏,B、D错误;该地年平均降水量小,发生洪水的概率小,C错误。选A。第(3)题,由于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乱挖野菜、药材等不合理的行为,该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严重,C对;该地工业不发达,排放的废水、废渣少,土壤污染少,A错误;该地地形平坦,降水少,水土流失少,B错误;内蒙古高原湿地本来就少,湿地萎缩不是该地的主要环境问题,D错误。选C。 答案 (1)D (2)A (3)C [方法总结] 地理景观图主要是指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物的照片、幻灯片和卫星影像图片等。一般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 1.自然景观图 常见的有地质地貌景观图(名山、断层、典型地质现象等)、天气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示意图或照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如2017全国卷Ⅰ卷·1~3题常绿灌木景观图。 2.人文景观图 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田和农业景观图(耕地、林地和水稻种植等)、工厂和工业景观图(采矿、生产车间等)、交通景观、人种外貌景观图(不同人种的图片)、民族风情景观图(民族特色图片)、建筑景观图(标志性建筑)、名胜古迹景观图等。如:2017全国卷Ⅰ“明清时期古村落”。 3.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方法 (1)判读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属于何种地理要素或简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景观图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判读效果。 ②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③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即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对景观图所在区域形成整体的认识,把握区域地理特征。 ④根据景观图中的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并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回答。 ⑤关注特殊提示:有些景观图中有特别的文字提示或箭头指示,这是判读的细节,应特别关注其所体现的含义,理清其与材料间的关系。 (2)根据类别进行解读 ①对于自然景观图,首先要进行空间定位,其次分析景观指示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分析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归纳规律,并探讨人类的利用与改造、协调发展问题。 ②对于人文景观图,首先是进行空间定位,然后分析图中事物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征,最后分析其功能及随时代的变化。 [培优演练] 素养 区域认知:自然景观图的判读 1.(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我国某地的树冠走廊,架设在树干的上半部分,垂直高度近40米。读图完成(1)~(2)题。 (1)世界上该植被类型的最大集中分布区是( ) A.北美地区 B.西欧地区 C.南美洲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2)图示植被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区( ) A.全年高温多雨 B.降水量大,集中在6月 C.气温日较差小 D.盛产天然橡胶、水稻 解析 第(1)题,由图中茂密的森林和材料中植被高40米以上的信息,可知该地植被为热带雨林,其最大分布区为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C正确。第(2)题,图示植被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纬度低,热量丰富;一年分为旱雨两季,雨季为5月至10月,旱季为11月至次年4月,A、B错误;纬度较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则较大,C错误;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D正确。 答案 (1)C (2)D 素养 区域认知:人文景观图的判读 2.(2018·江苏地理,15~16)“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1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2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2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等高线密集区或密集区边缘,地势起伏较大。丁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第(2)题,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代表了一定时期的建筑文化,可以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应该对具有历史意义且有一定规模的地坑院加以保护,并非对各处地坑院都要完整保护,也没必要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不宜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答案 (1)D (2)A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专项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全国大联考)如今,汽车已作为普通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买房别只顾着其他方面,还要注意车位信息。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小区车位规划图,为了取得更好的遮荫效果,车位旁边栽种了常绿乔木。读图回答1~3题。 1.某购房者若想观察该小区车位遮荫效果,则一天中最合适的观察时间是( ) A.6时 B.15时 C.正午 D.18时 2.当地典型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3.该小区采用透水铺装对水循环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地表径流增大 B.地下水位升高 C.蒸发量增大 D.降水量增大 解析 第1题,我国华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了观察该小区车位遮荫效果,一天中最合适的观察时间是正午,因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树木影长最短,最能体现出常绿乔木的遮荫效果。故选C。第2题,注意不要被材料中的“常绿乔木”误导。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典型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第3题,小区采用透水铺装会增加雨水下渗,从而使地下水位升高,地表径流减小;蒸发量与绿地面积、水面面积、气温等有关,降水量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二者均不会因为透水铺装而增大。故选B。 答案 1.C 2.C 3.B (2018·长沙模拟)下图为黄山市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显示该地区曾发生过三次岩浆活动,先后形成的岩石分别是( ) A.斑状花岗岩、花岗岩、玄武玢岩 B.花岗岩、玄武玢岩、斑状花岗岩 C.斑状花岗岩、玄武玢岩、花岗岩 D.玄武玢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 5.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所属的岩石类型和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喷出岩、侵蚀作用 B.沉积岩、侵蚀作用 C.侵入岩、风化作用 D.变质岩、风化作用 解析 第4题,岩浆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看谁穿过谁,被穿过的岩石形成时间较早。读图可知,花岗岩穿过了斑状花岗岩,因此花岗岩比斑状花岗岩新。图中右侧花岗岩没有穿过砾岩和页岩,而玄武玢岩穿过了砾岩和页岩,所以花岗岩比玄武玢岩老。第5题,读图可看出该区域的岩石类型主要是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其皆属于侵入岩,而该类岩石裸露地面后,容易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奇石。 答案 4.A 5.C (2018·沈阳二模)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与河流一样的干流和支流,支流汇入干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下图是流域型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上游城市( ) A.资源的集聚效应强 B.彼此联系能力强 C.多分布在沿边地区 D.与海洋联系密切 7.从要素流动和产业链来看,中游城市( ) A.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工业制成品 B.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工业制成品 C.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初级原材料 D.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初级原材料 8.下列东北地区的城市最有可能位于下游的是( ) A.大庆 B.长春 C.鞍山 D.沈阳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知,上游城市替能小空间相互作用小,相互之间联系能力差,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因此多分布在沿边地区,C正确。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要素的流动多从可达性较差的上游城市到可达性较好的下游城市,集水盆的存在,说明中游城市汇集资源进行加工,由中游城市流出了产品,说明中游城市处在产业链的前端,生产工业制成品,产品主要通过下游城市汇入市场,B正确。第8题,由图可知,下游城市与海洋(市场)联系密切应该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城市,选项四个城市中,沈阳是东北的资源集散地,距海洋近,经济水平较高,市场广阔,可沟通整个东北地区,具有下游城市的突出特点,D正确。 答案 6.C 7.B 8.D (2018·山东德州市二模)下左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800~1 500米。猴面包树(下右图)是马达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是热带地区的大型落叶乔木,该树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1 000 mm以上地区却生长较差。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读图完成9~11题。 9.猴面包树的特性反映了其生长区的气候特点是( ) A.降水年际变化大 B.昼夜温差大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气温年较差大 10.图中的猴面包树最有可能广泛分布于岛上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1.猴面包树图片可能拍摄于(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解析 第9题,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这说明其特性是为了适应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选C。第10题,读左图可知,马达加斯加岛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说明东侧坡度大,地形起伏大,西侧较为平坦。由右图可知,猴面包树所在地区地形平坦。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更适于猴面包树的生长。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综合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西侧最有可能广泛分布着猴面包树。选C。第11题,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为落叶乔木,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干旱季节叶子会掉落。右图显示猴面包树枝叶繁茂,表示该地此时不是干季(4~10月),而是湿季(11月~次年3月)。选A。 答案 9.C 10.C 11.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省在保障粮食丰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家禽饲养业,实现“粮变肉、草变乳”的过腹增值,倾力建设“绿色大厨房”。绿色品牌的“森林猪”“森林鸡”,尽管价格较高,却广受消费者欢迎。 材料二 伊春市素有“祖国林都”之称,是我国专业化林业资源型城市。目前,伊春市呈现出“林竭城衰”的态势。下面为黑龙江省位置示意图和伊春市开放式生态工业园区构想图。 (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说明长白山对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影响。(8分) (2)分析黑龙江省建设“绿色大厨房”的有利条件。(8分) (3)简述伊春市开放式生态工业园区构想的意义。(6分) 解析 第(1)题,长白山对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影响,可以从径流量、含沙量、流速、凌汛等方面分析。第(2)题,黑龙江省建设“绿色大厨房”的有利条件主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进行考虑,主要从气候、土壤、森林以及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伊春市开放式生态工业园区构想的意义,可以从经济、社会、生态等角度分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天池和季节性积雪影响松花江的流量和汛期;长白山坡度较大,河流流速较快;长白山的走向,影响凌汛的形成;长白山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的含沙量小等。 (2)条件:①光热水配置好,土壤肥沃,耕地辽阔,粮食总产量高;②粮食充足,草甸草原面积大,可以为乳畜业提供优质饲料和牧草;③森林茂密,为“森林猪”“森林鸡”提供林下养殖区;④平原地广人稀,工业规模小,环境质量高。 (3)经济方面:提高了森林资源的附加值,促进了森林工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促进经济发展等。社会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环境方面: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改善环境。 13.(2018·华中师大附中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某科考队1月考察火地岛过程中发现,火地岛多冰川湖和沼泽等湿地,岛上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 。水獭是当地人为获得皮毛而引进的,但这种攻击性比较强的外来物种因气候不同,毛质发生变化无法利用而被遗弃,目前数量已暴增至大约20万只。乌斯怀亚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距离南极大陆最近处仅800公里,整个城市都呈现出南极风光。该市常住居民仅16 000人左右,旅游旺季时,游客可达5~6万人。下图示意火地岛区域和醉汉树景观。 (1)说明该岛“醉汉树”树冠延伸方向并分析其形状不对称的原因。(8分) (2)推断该岛水獭被引入后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8分) (3)分析乌斯怀亚市常住人口少而外来人口多的原因。(8分) 解析 第(1)题,本题的解答是通过提取图文材料中的信息推断该地风的特点,进而分析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2)题,本题的解答从生物的生存空间、生存环境与食物方面进行即可。第(3)题,本题常住人口少可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入手,而外来人口多应该结合所给信息,抓住该地近南极这一特殊地理位置进行分析。 答案 (1)东南方向。该岛地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岛屿上盛行西风风力强劲,迎风面树枝易受损伤,背风面树枝正常生长,使得树冠形状呈现不对称。 (2)湖泊、沼泽等湿地多,生存空间(栖息地)大;食物来源充足;水獭攻击性强,缺少天敌威胁;与水獭原生存地气候的不同,水獭的毛皮无利用价值,人类捕杀少。 (3)该岛纬度高,且受西风漂流影响,冬季寒冷漫长,自然条件恶劣,使得该岛常住人口少;距南极近,是世界各国南极科考队进出南极大陆的重要物资补给地和中转站;独特的南极风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有着大量的外来人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