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 二轮 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三题型技法指导 题型一 学案(全国通用)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十三 题型技法指导 题型一 选择题解题技法 一、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 1.认真审读题意,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 全面分析并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 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 (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2.回忆联想,比较筛选 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通过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3.看清编码,准确选择 在填涂答案时,注意上下题及A、B、C、D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 二、选择题的5个常用解题法 方法一 图解法 1.方法概述 将解题的思考过程用简单图示表现出来的方法,就是图解法。图解法的突出特点是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降低思考的强度和难度,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还能避免因思维不严密造成的失分。在解答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地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这种方法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2.增分策略 利用图解法解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思维模板: (1)绘图法 【典题试做1】 当北京时间为4月1日4时30分时,全球仍处于3月31日的地区占全球的( ) A.1/2以上 B.1/2以下 C.1/2 D.3/4 解析 本题看似简单,但非常容易出错,如果将其转换为图像的形式,则直观得多,我们可借助下面的简图进行分析: 当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4月1日4时30分时,向西的东七区、东六区、东五区、东四区分别是4月1日的3时30分、2时30分、1时30分、0时30分,东三区则为3月31日23时30分。图中箭头处为3月31日和4月1日的分界线,由该箭头向东至180°经线的区域都是4月1日,而箭头以西的范围都是3月31日。选A。 答案 A 【方法归纳】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绘图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绘图法能将试题中一些抽象的文字叙述、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用简单的图显示出来,从而提高考生的解题效率。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据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像的特征,得出结论。 (2)辅助线法 【典题试做2】 读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知识。根据风向和等压线绘出天气系统(如下图),根据气流呈逆时针旋转,可推断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结合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天气系统影响北美洲东部地区。连续性降水是暖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特点,在锋面气旋中,暖锋一般位于气旋的东侧,而且雨区一般位于锋前,由此可推断④地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 D 【方法归纳】 在解答读图选择题时,尤其是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类试题,可以采用在原图上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3)图图转换法 【典题试做3】 下图中A、C、D、E四点均在赤道上,ABC为北半球晨昏线,B为AC中点;D点与E点经度相差180°,且DB>BE,D点位于昼半球。当北京时间为15时44分时,B点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 解析 据题意和题图,B是北半球晨昏线中点,应是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D、E应在同一经线圈上,D在昼半球且DB>BE,说明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作转换图如右图:B点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5时44分,可计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答案 (23°26′N,64°E) 【方法归纳】 图图转换主要有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抽象图转换为直观图和生图转换为熟图等三种情况,其中,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在解答光照图类题目时,如果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图图转换,将很快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方法二 因果联系法 1.方法概述 地理因果关系是指不同地理事物或地理原理之间存在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内在关联。很多地理试题的题干与选项之间互为因果,其中以成因类和影响类试题最为典型,解答此类试题通常要利用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分析,其一般步骤:①明确区分试题中的“因”和“果”;②从逻辑角度推理分析“因”和“果”的内在关联;③迁移相关地理知识解答试题。 2.增分策略 【典题试做1】 (2016·课标Ⅱ,3~4)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解析 第(1)题,本题题干中“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为“果”,“影响因素”为“因”。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选B。第(2)题,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都有所上涨,因此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但同时中国的市场优势逐渐凸显,因此,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中国广阔的市场吸引力更大。选A。 答案 (1)B (2)A 【方法归纳】 由果溯因:成因类试题通常表现为题干为“果”选项为“因”;“果”为已知,“因”为未知。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果溯因法”进行解题。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的主要原因是”,其中“我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是“果”,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和我国基本国情采用“由果溯因法”推理分析可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 【典题试做2】 M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方,该岛上港口很少。读图,完成(1)~(2)题。 (1)M岛东北部沼泽广布的原因是( ) A.受沿岸海水的顶托作用强 B.地势低平且多冻土,排水不畅 C.气温低,蒸发量较小 D.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大 (2)造成M岛港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M岛受海浪的影响大 B.M岛东北部受台风影响大,不利于发展海运 C.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利于港口建设 D.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解析 第(1)题,M岛为苏门答腊岛,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丰沛;其东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再加上沿岸海水顶托作用强,森林覆盖率高,蒸发弱,故该地沼泽广布;该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冻土。第(2)题,M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该岛经常受到海浪的袭击。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对港口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马六甲海峡是天然要道,利于港口建设;该岛位于赤道附近,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受台风影响较小。 答案 (1)A (2)A 【方法归纳】 由因推果:影响类试题通常表现为题干为“因”,选项为“果”;“因”为已知,“果”为未知。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因推果法”进行解题。例如,“我国西北地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导致”,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因”,采用“由因推果法”分析可知,“植被破坏”是直接后果,“荒漠化加剧”是间接后果。 不论采用“由果溯因法”还是“由因推果法”,解答地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综合思维的严谨性和推理过程的逻辑性。 方法三 排除法 1.方法概述 排除法是同学们在解答选择题时采用最频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错误选项。此即所谓的“去伪存真”。排除法适用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选择题,如有的题目中列举的地理现象比较多,难以直接进行判断,这时可以运用排除法。此外,对于同学们感觉不太熟悉的题目,不太熟悉的选项,运用排除法可提高正确率。 2.增分策略 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解题时要把每个选项与题干条件逐一对照,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把一些较易判定、不合题意的选项排除,缩小选择的范围,再从其余的选项中找出正确的选项。通俗地讲,先捏软柿子(先判断容易的选项,再判断有难度的选项),拣出烂柿子(排除错误的选项),吃掉好柿子(选择正确的选项)。一般有三种情况: (1)排错法 【典题试做1】 下列现象在12月份可能出现的是( ) A.新加坡昼长夜短 B.新加坡昼短夜长 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解析 该题A、B选项恰好相反。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均是昼夜平分,除此之外,其他地方的其他时间均不可能昼夜平分。12月不是春秋分日,新加坡不在赤道(在北半球),那么答案取A、B之一。所以我们就排除C、D两选项。该月是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相反,所以选B。如果不能马上确定答案是A、B两者之一,那么就只能逐步排除。拉普拉塔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所以夏季多雨,为汛期,冬季少雨,为枯水期,12月为南半球夏季,拉普拉塔河进入丰水期,同理推出D选项叙述也是错误的。 答案 B 【方法归纳】 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或与题干意思不符的选项。 (2)排漏法 【典题试做2】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图示城市依次为( ) A.①北京 ②广州 ③武汉 ④哈尔滨 B.①北京 ②武汉 ③哈尔滨 ④广州 C.①广州 ②武汉 ③哈尔滨 ④北京 D.①广州 ②北京 ③哈尔滨 ④武汉 解析 四个城市中广州由于纬度较低,没有冬季,故①为广州,排除A、B选项;武汉与北京相比,夏季较长,故④为武汉,排除C选项。 答案 D 【方法归纳】 组合型选择题(又称复合型选择题)的选项由多个项目组成。这种类型的题目最适合运用排漏法,但要注意,大多数情况下是先找出不符合题意的项目,然后排除有这个项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快速选出正确选项,这叫排错法。当然,如果肯定某个项目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该项目的选项也可以,这叫排漏法。 (3)排正法 【典题试做3】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城市的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B.b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C.c城市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 D.d城市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就业比例 解析 a城市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故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b城市中20岁左右人口比重非常大,且男女比例一样,应该是该年龄段的大学生到该城市求学所致,说明其文化教育占主要地位;d城市中青壮年男性人口比例过大,应采取措施平衡性别比例。而c城市青少年儿童比重较大,未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不太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故不正确的是C。 答案 C 【方法归纳】 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做好这类试题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试题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小技巧】 运用排除法解题最容易粗心大意,因为题干要求选“不正确的说法”“不包括”“错误的”等。有不少同学开始做对了,但在最后复查时又进行了更改,还是选了一个说法“正确”的选项,结果错了。因此,解此类试题时,最好在说法正确的选项前打“√”,说法错误的选项前打“×”,最后再确定答案。 方法四 代入法 1.方法概述 所谓“代入法”,就是把选项内容分别代入题干,或把题干内容代入各个选项,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方法。地理计算类和关联型选择题,往往从题干中推理出答案比较困难,这时就可以采用代入法。 2.增分策略 【典题试做1】 下图为黄山“天狗望月”景观,“天狗”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翘首望月。读图回答(1)~(2)题。 (1)“天狗”的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下图中的( ) A.c、① B.a、② C.e、③ D.d、④ (2)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天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 解析 根据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运用尝试填图法确定a为喷出岩,b为岩浆,c为侵入岩,d为变质岩,e为沉积岩。使用尝试填入法时,要先根据图中已知信息确定b为岩浆,e为沉积岩,再根据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判定其他内容。第(1)题,“天狗”为花岗岩,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对应图中c,相应的地质作用为①,即侵入作用。A选项正确。第(2)题,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天狗”的主要地质作用为风化作用,故D选项正确。 答案 (1)A (2)D 【典题试做2】 同一时期海洋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是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Ⅰ→Ⅴ)形成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地质时期(Ⅰ→Ⅴ),该地海岸线的变化是( ) A.Ⅰ→Ⅲ海退,Ⅲ→Ⅴ海进 B.Ⅰ→Ⅲ海进,Ⅲ→Ⅴ海退 C.Ⅰ→Ⅳ海退,Ⅳ→Ⅴ海进 D.Ⅰ→Ⅳ海进,Ⅳ→Ⅴ海退 (2)下列能体现石灰岩形成的旅游景观是( ) A.华山悬崖峭壁 B.云南路南石林 C.黄山石猴观海 D.长白山天池 解析 第(1)题,由材料文字信息可知,砂岩形成条件是浅海,对应海退;石灰岩形成条件是深海,对应海进。代入选项进行验证:Ⅰ→Ⅲ,即砂岩→石灰岩,即浅海→深海,为海进;Ⅲ→Ⅴ,即石灰岩→砂岩,即深海→浅海,为海退,B项正确。第(2)题,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把题干代入选项进行验证:华山悬崖峭壁是断层形成的,A项错;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溶蚀形成的,B项正确。 答案 (1)B (2)B 【方法归纳】 1.代入验证法 代入验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做题时,可以选择比较特殊、自身特点非常明显的选项代入题干,检验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如果不符合题干要求,则排除这个选项。依此类推,逐一进行排除,最终确定正确选项。如一些计算类选择题有时直接解答比较麻烦,就可以采用代入验证法,即将四个选项代入题目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答案。 2.尝试填图法 有些选择题,尤其是关于地理关联图的选择题,常常提供几个选项,要求同学们将各选项内容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此时,我们可运用尝试填图法解题。解题时,一般将几个选项分别代入图中进行逐一分析、验证,最后确定符合逻辑关系的选项为正确选项。 具体做法: (1)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中的信息,把握关联图示意的主题; (2)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 (3)分析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4)将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5)将难以确定的地理事物尝试代入框中,进行逻辑分析; (6)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理顺,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填图的正确性。 方法五 优选法 1.方法概述 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 2.增分策略 (1)关键词突破法 【典题试做1】 将一批粗铜矿石由昆明运到上海精炼,最经济的运输路线是( ) A.成昆线—成渝线—长江航线 B.贵昆线—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 C.贵昆线—川黔线—长江航线 D.贵昆线—湘黔线—京广线—长江航线 解析 根据对中国主要交通方式和路线的了解可知,采用上述四个办法,都可将昆明的粗铜矿石运至上海,但该题中明确要求选择最经济的路线。要想运费最少,首先不能迂回运输,即运输的线路应最短;其次,应选择运输费用低廉的运输方式。题中要求运的是粗铜矿石,它本身价值低,且又要从昆明运至上海,运输距离较长,因此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应为水运。B项虽然经过的路程较短,顺着这几条铁路线可直抵上海,但是铁路运输的费用要高于水运,故这一方式并非最经济的。其他三项都利用了水运,在D项中,要把铜矿石运至京广线上的武汉后,才能利用水运,也非最经济。A、C项都是从重庆开始利用水运,费用较低,但经成都到重庆要比经贵阳到重庆远得多,故C项的路线最佳。 答案 C 【方法归纳】 在解答选择题时,有时会感觉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干要求。这类试题解答的基本思路是先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直接”“间接”“根本”等关键字眼,然后从已知条件出发,将全部备选项进行深入浅出的综合分析、鉴别比较,排除其中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答案。 【小技巧】 1. 找到关键词时可将关键词圈起来,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可分别圈起来,突出其重要性,明确解题方向。除非整句话都很重要,不然不要将整句话都画出来,因为这样做反而显得没有重点了。 2.可适当地在题旁边写出根据关键词所推出的条件。如“……已知某经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根据这句话可以推出该经线为20°W,那就在题旁边写上,有利于在解题过程中利用到这个知识点。常用到的如地球自转方向以及不是默认方向的经纬网中的东南西北方向等都可写出。 (2)优选熟项法 【典题试做2】 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年均降水量小于0.1毫米。智利设计师们拟利用太阳能把太平洋的水抽到安第斯山脉顶峰的两座水库里,然后让海水向下流经水电站发电。读图,完成(1)~(2)题。 (1)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对其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离岸风 B.海拔 C.下沉气流 D.秘鲁寒流 (2)智利设计师们如此“折腾”的主要原因是( ) A.保持发电的稳定性 B.水能为清洁能源 C.太阳能发电成本高 D.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解析 第(1)题,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有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北部受东南信风控制,盛行离岸风;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阿塔卡马沙漠处于沿海平原上,海拔对当地降水影响较小。第(2)题,智利设计师们拟把太平洋的水抽到安第斯山脉顶峰的两座水库里,然后让海水向下流经水电站发电,主要是因为太阳能发电不稳定,且有周期变化,而用水库的水发电能够保持发电的稳定性;太阳能和水能都为清洁能源,利用它们发电都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材料所述发电方法成本也高。 答案 (1)B (2)A 选择题型技法专项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某次大暴雨降水量统计图,回答1~3题。 1.图示统计时段对应的北京时间是( ) A.20日16时至22日16时 B.21日零时至22日零时 C.21日8时至22日8时 D.21日12时至22日12时 2.此次大暴雨主要的降水类型属于( ) A.台风雨 B.锋面雨 C.对流雨 D.地形雨 3.该时段( ) A.亚欧大陆降温快 B.亚洲高压势力强 C.太平洋升温快 D.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此次大暴雨的统计时段为世界时21日零时至22日零时。世界时为中时区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世界时早8小时。故此次大暴雨的统计时段对应的北京时间为21日8时至22日8时。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次大暴雨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且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 符合冷锋锋面在我国的延伸方向。台风雨主要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流雨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山地的迎风坡。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段雨带位于我国华北到东北地区,应该为7~8月。该时段亚欧大陆升温快,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势力强,北太平洋与亚欧大陆相比升温慢,北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答案 1.C 2.B 3.D (2017·湖南长沙、娄底二模)读某区域地形图(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 A.499 m B.2 635 m C.3 299 m D.1 122 m 5.图示地区( ) A.可能位于我国江南的低山丘陵地区 B.如果发育有大河,干流大致流向东北 C.是一个盆地,可以建成水库 D.A处发育有小河流,大致向北流 解析 第4题,考查的是海拔的判读,比较简单,但必须细心甄别图中的信息。第5题,江南低山丘陵区的海拔与图示不符;根据比例尺可知该盆地面积巨大,建造水库严重脱离实际;A处为山脊地形,不可能发育河流;图中200米等高线开口向东北,是图示地区地势最低处,是河流的出口所在,故选B。 答案 4.C 5.B (2017·深圳二模)广州是老干妈最先爆发的区域市场,而后逐步扩张到全国,开始走出国门,产品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老干妈原料的“遵义辣椒”,也随之名扬天下。老干妈制造了中国品牌的一个传奇。美国奢侈品电商 Gilt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约7.74英镑,折合约79.1元人民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8题。 6.老干妈工厂建在贵州省,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原料 C.市场 D.劳动力 7.老干妈的成本超出其他同类产品,其原因可能是老干妈( ) A.生产工艺落后 B.对原材料要求高 C.科技含量高 D.距离市场远 8.如果老干妈在美国建厂,则美国吸引其建厂的主要优势是( ) A.科技 B.市场 C.交通 D.工业基础 解析 第6题,贵州交通条件较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老干妈的市场不仅仅是贵州,遍布30个国家和地区;从材料中“遵义辣椒作为原料”的信息可以判断原料对其建厂影响大;老干妈并不是廉价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劳动力对其影响不是主要的。第7题,老干妈能够畅销全国和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工艺不会落后;老干妈属于普通调味食品,科技含量不高;材料中不涉及市场远近。第8题,由上题解析可知,对于老干妈的生产来说,美国的科技、工业基础都没有太大意义;而工厂的建设不可能为了交通而选择在国外建厂;最可能的是避开贸易壁垒,扩大销售市场。 答案 6.B 7.B 8.B 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反映某种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如果产业在各地区平均分布,基尼系数为0;如果产业集中在一个地区,基尼系数为1。读我国1980~2007年四种工业区位基尼系数变化示意图,回答9~11题。 9.1980~2007年,明显趋于分散的工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根据工业区位基尼系数变化曲线推测,②工业有可能是( ) A.石油加工业 B.钢铁工业 C.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D.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③④分布的变化总体上会( ) A.增加运输费用 B.提高生产效率 C.增加能源消耗 D.提高生产成本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2007年①工业区位基尼系数下降最为明显,说明该工业分布明显趋于分散。第10题,由图可知,1980~2007年②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呈波动变化但变化不大,说明该工业布局比较稳定。石油加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分布较分散,区位基尼系数下降趋势应较为明显。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早期分布较集中,发展过程中由于交通和市场等因素影响增强,集中程度有所下降,区位基尼系数应先升高后下降。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③④工业区位基尼系数在升高,说明其布局趋于集中。工业集中布局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取得规模效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减少运费。 答案 9.A 10.B 11.B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和变化:1980年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2013年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图示意我国未来基于不同人口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据此完成12~14题。 1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 C.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D.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13.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可能是基于( ) ①我国人口就业压力增大 ②我国老龄化问题开始凸显 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④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增多 ⑤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 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14.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不同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面放开二孩,将出现人口暴发式增长 B.放开单独二孩,对人口增长变化影响大 C.持续一胎政策,自然增长率将持续下降 D.全面放开二孩,将改变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 第12题,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开始降低,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放缓,但由于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故人口总量一直在增长,且由于人口基数较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较多。第13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较快。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开始凸显,造成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青少年人口比重持续降低、老年人口比重较大的年龄结构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国连续进行人口政策的调整,以使人口发展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14题,人口政策的放宽,会造成出生人口的增加,加快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但变化程度与政策放宽的程度有关。由图可知,人口政策越宽,人口增长越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初始阶段人口出现快速增长,但随后会下降,不会出现暴发式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因素,往往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不会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而改变。 答案 12.D 13.A 14.C 山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往往有常年积雪冰川分布,常年积雪冰川的下界称为雪线。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关系。 据此完成15~16题。 15.若降水充足,甲坡雪线高度约为( ) A.5 000 m B.4 500m C.4 000 m D.3 800m 16.据图判断( ) A.甲坡为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乙坡 B.乙坡为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甲坡 C.3 800 m以下,受坡向影响乙坡气温高于甲坡 D.3 800 m以上,受天气影响甲坡气温低于乙坡 解析 第15题,雪线高度主要受降水量和气温影响,在降水充足时,雪线高度只受温度影响。根据材料可知,雪线的位置为年均温0℃的位置,由图可知,甲坡年均温0℃约出现在海拔4 500 m处,此处即为该坡雪线的位置。第16题,据图可知,在海拔3 800 m以下,相同高度处,乙坡的气温高于甲坡。山地向阳一侧的气温高于同海拔的背阴侧,故可判断乙坡为阳坡(在北半球即为南坡);而在海拔3 800m以上,两坡山地降水情况不同,造成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不同,使得同一海拔处甲坡气温高于乙坡。 答案 15.B 16.C 下图示意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17~18题。 17.对两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植被覆盖率高,以热带季雨林带为主 B.乙区域植被覆盖率低,以草原和荒漠带为主 C.甲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沉积作用强 D.乙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水能丰富 18.据图判断( ) A.甲区域聚落是影响交通线布线的主要因素 B.乙区域地形是影响交通线布线的主要因素 C.甲区域交通是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D.乙区域水源是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解析 第17题,根据图中经纬度进行定位可知,甲区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主;乙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以草原和荒漠带为主;甲区域中的铁路线沿河谷分布,可推测出该区域以山地为主,山区地表起伏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乙区域中的时令河应位于内陆盆地中,可推测乙区域以盆地为主,河流水能不丰富。第18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对铁路建设影响较大,铁路沿河谷分布,反映该地影响交通线布线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乙区域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源限制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分布,故在山麓冲积扇的绿洲地区,人口和聚落集中,为方便聚落联系,该区域铁路走向受聚落分布的影响大。 答案 17.B 18.D 下图示意城市近郊区某类企业收益空间分布的区位模型。据此完成19~20题。 19.从经济收益的角度考虑,此类企业应该布局在( ) A.M处 B.N处 C.P处 D.Q处 20.近年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价普遍升高,企 业收益空间随之发生变化,据此判断( ) A.企业理想区位可能向M点方向发生移动 B.企业理想区位可能向Q点方向发生移动 C.企业理想区位可能向N点集聚 D.企业理想区位可能向M点集聚 解析 第19题,企业一般会选择在成本最低廉、效益最高的地区布局。由图可知,该企业应该选择收入高于成本最多的位置布局,故P处最佳。第20题,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地价普遍升高,企业生产的成本增加,成本曲线靠近市中心的一侧向上移动,则靠近市中心位置的工业利润空间会被压缩,当靠近市中心一侧的成本曲线靠近或高于收入曲线时,工业会向城市的外围移动,即向Q点方向移动。 答案 19.C 20.B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边缘10公顷耕地作物种植情况变化。据此完成21~22题。 21.该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松嫩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2.据图可推断( ) A.当地的粮食需求量持续下降 B.耕地面积扩大导致林地减少 C.花卉种植区域可能远离城区 D.需求变化导致种植结构改变 解析 第21题,根据图中作物的种植情况可知,该地在1995年时以小麦和棉花的种植为主,小麦喜温耐旱,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范围较大;棉花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南疆等地集中分布,故该地最有可能为华北平原。第22题,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1995年该地以小麦和棉花的种植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蔬菜、花卉等的需求量增加,造成当地的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因花卉种植利润较高,可以靠近城市,且花卉不易保鲜,需要靠近市场,故花卉种植一般布局在城市附近。A、B选项所述内容无法由图中推知。 答案 21.A 22.D 2014年1月3日我国雪龙船为救援俄罗斯南极科考船被困,雪龙船一侧被冰山和多年冰阻挡,另一侧洋流叠加和持续大风导致当年海冰汇集堆积。1月7日雪龙船脱困。下图示意1月7日18时雪龙船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各天气系统围绕南极向同一方向移动。据此完成23~25题。 23.雪龙船1月7日脱困的主要原因是该期间( ) A.风向突变,风力强劲,使船体周围海冰移动 B.日地距离近,气温升高,船体周围海冰融化 C.有暖流经过,船体周围海冰融化 D.通过改造船体结构,船的破冰能力提升 24.推测雪龙船1月3日被困的影响因素是( ) ①自东往西的南极环流 ②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③受L1、L2经过时大风的影响 ④受H1大风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卫星云图显示L1高空区域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为( ) A.顺时针辐散 B.顺时针辐合 C.逆时针辐合 D.逆时针辐散 解析 第23题,由材料可知,图中所示的为雪龙船脱困前后的气压分布,此时受北部高压影响,雪龙船受困地吹偏西风。图中各天气系统围绕南极向同一方向移动,据此可推断1月3日雪龙船受困地位于气旋南侧,吹东南风。随着天气系统的移动,雪龙船受困地风向由东南风转变为偏西风,且风力逐渐增强,会吹走船体周围的积冰,使雪龙船脱困。第24题,从图中位置可知,雪龙船被困于南半球西风带控制的太平洋海域,自东往西的南极环流阻挡冰山向东漂流移动,L1、L2低压使雪龙船附近吹东南风,也阻挡冰山向东漂流移动,从而使冰山在雪龙船附近堆积,雪龙船受困。第25题,L1为南半球的气旋,近地面中心气流上升,高空区域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 答案 23.A 24.A 25.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