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忻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班级 姓名 考号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 二 地 理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和试卷上。 2.请把所有答案做在试卷上,交卷时只交试卷,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第 Ⅰ 卷 (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北地区形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以下沉气流为主 B.在北纬40°以北,纬度偏高 C.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D.山地高原地形,地势高 读下图,回答2~3题。 2.图中a、b所在铁路线为( ) A.兰新线 B.包兰线 C.陇海线 D.京包线 3.乘火车从b到a看到的景观与本图相同的是( ) A.b处向西可见群峰起伏的祁连山 B.b处的平原有冰雪融水滋润,形成“塞上江南” C.a处北面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D.a处河流浊浪翻滚 某中学生态调查小组对我国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并将其生态状况绘成图。据此回答4~6题。 4.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 A.滥采矿产 B.滥垦耕地 C.滥伐森林 D.过度放牧 5.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云贵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6.针对图中所反映的生态问题,当地宜采取的对策是( ) A.营造防护林 B.由畜牧变农耕 C.开辟水源、多打井 D.规定一定的载畜量 7.下图所示城市林地具有的作用是( ) A.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C.减小风速,防风固沙 D.调节湿度,增加降水 读图,回答8~10题。 8.该图反映出森林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气候 B.保持水土 C.减小风速 D.净化空气 9.若图中地区位于朝鲜半岛北部,则下列叙述较为符合图中特征的是( ) A.图中森林四季常绿 B.图中河流冬季水量丰富 C.图中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D.图中林地,夏季时地面得到太阳光照弱 10.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①河水含沙量增加 ②雨季、洪峰流量减小 ③结冰期延长 ④河道淤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种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所反映的生态系统在东半球,主要分布在( ) A.亚洲、非洲 B.大洋洲、非洲 C.南美洲、大洋洲 D.欧洲、非洲 12.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B.当地的河流夏季水量丰富,冬季干枯 C.生物种类繁多,但人口稀少 D.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13.下列开发方式中,有助于该种生态系统保护性开发的是( ) ①生态旅游 ②建实木家具厂,生产高档家具 ③建自然保护区 ④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结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下列能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①风能;②生物能;③天然气;④核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甲处能源输往日本的主要港口是( ) A.天津 B.青岛 C.秦皇岛 D.日照 16.图中省区与鲁尔区相比,较为匮乏的自然资源和相对欠缺的主要社会因素分别是( ) A.铁矿石、市场 B.水资源、劳动者素质 C.煤炭、政府支持 D.有色金属、便捷交通 17.图中省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是( ) A.纺织、食品加工 B.旅游、金融业 C.能源、冶金、化工 D.电子、航天、石化 读下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①~④代表田纳西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流域内多高原与盆地,地势起伏大 B.流域内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田纳西河落差较大,且水量不稳 D.流域内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20.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形成了全国最大的( ) A.林牧基地 B.钢铁基地 C.电力供应基地 D.石油化工基地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①~④代表非能源输送线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有关图中①~④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可以缓解山西省铁路运输的压力 B.②沿线地区植被茂盛 C.③有助于珠三角地区大气环境改善 D.④可缓解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 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完成第23~25题。 23.1994年以后,日本产业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 B.北美 C.欧洲 D.其它 24.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 ③技术先进 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1951~1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欧美( ) A.技术进步 B.交通便利 C.资金充足 D.市场广阔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总面积2854.21平方公里,它的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种群,以及整个森林生态都是无价之宝。图甲为西双版纳位置图。 西双版纳虽不是中国最大的橡胶产区,但单位面积产量已达亩产127.36千克,居世界第一位。橡胶林是双刃剑,一方面给当地人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也为国家解决了橡胶需求之困,另一方面又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图乙如图为热带(季)雨林和橡胶林的水循环示意图。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2)指出西双版纳大力种植橡胶对热带(季)雨林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3分) (3)提出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具体措施。(3分) 27.读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说出该区域冬季的气候特征。简析该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的主要条件。(3分) (2)图示区域在我国境内的地区生产的蔬菜大量出口到俄罗斯东部城市,简析其主要原因。(3分) (3)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辽河下游地区成为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并分析该工业基地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28.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4分) (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6分) (3)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4分) 29.读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图和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 50年代 60~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后期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是什么?(4分) (2)20世纪80年代国外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直接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地区变为转出地区的原因。(4分) (4)读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方向。(4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5.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C D B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D C B C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A C D 26. (10分)(1)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夏季多雨;地区面积大,热带(季)雨林面积广大(地区跨度较大);地势起伏大,自然条件地区差异较大;人类开发破坏较少,动植物丰富。(4分) (2)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加强,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涵养水源能力下降。(3分) (3)控制橡胶树种植规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3分) 27. (共10分)(1)(3分)寒冷干燥。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2)(3分)纬度相对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处于中俄边境,距离较近,交通便捷。(3)(4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较为充足的水源。一些工业部门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肥等生产资料,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 28.(14分) (1)(4分)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水污染①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②生活污水污染(2)(6分)珠江三角洲: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3)(4分)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29. (16分) (1)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4分) (2)80年代中西部经济水平低,内部交易成本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优惠政策。(4分) (3)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等问题,使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逐渐下降。(4分) (4)①利用已有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经验,加快技术革新,大力开发自主品牌;②完善现有的流通渠道,大力发展物流、会展等服务业,开拓国内外市场。(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