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解析版)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 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B. 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C. 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D. 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2. 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 A.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 B. 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 C.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 D. 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A.根据材料,新加坡发展多中心空间体系的目的是解决中心城区人口集中、交通拥堵问题,A不对。‎ B.根据材料,“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因此,卫星镇重点在划定人口,减少人口流动,并没有疏解城市中心职能,B不对。‎ C. 根据材料,卫星镇的设计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划区设镇,并且设置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从而进行分散中心城区人口,C对。‎ D. 根据材料,卫星镇的设置重点通过划区设镇,通过配套设施使人口能自主分散在卫星镇,并没有在城市管理上加强力度,D不对。‎ 故选C。‎ ‎【2题详解】‎ A.新加坡基础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化的水平很高,没必要通过设镇来提高城市化水平,A不对。‎ B.根据材料,“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公共配套设施”说明新加坡通过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分散中心城区人口,B对。‎ C.从材料中看,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方便人们生产生活,但不会调整区域产业结构,C不对。‎ D.从材料中看,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不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D不对。‎ 故选B。‎ 阿瓦什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每年旱季开始,园内食草动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动物随之迁徙。中国建造的亚吉铁路穿越该国家公园;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在铁路沿线设置了供动物通行的涵洞通道(图a)和路堤通道(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野生动物从北向南穿越通道最频繁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4. 与涵洞通道相比,设置路堤通道有助于( )‎ A. 观光旅客沿线游览 B. 食肉动物捕猎 C. 电气列车顺利穿行 D. 食草动物安全通过 ‎5. 为营造利于动物通过的环境,可在通道表面( )‎ A. 移植雨林树种 B. 设游客投食区 C. 抛洒动物粪便 D. 清除沿途杂草 ‎【答案】3. D 4. D 5. C ‎【解析】‎ ‎【3题详解】‎ 食草动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动物随之迁徙。由经纬度可知该地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7月份是夏季,草木茂盛,10月份草木凋零,此时南半球进入夏半年,草木茂盛,所以野生动物从北向南穿越通道最频繁的月份是10月。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与涵洞通道相比,设置路堤通道有助于食草动物安全通过,故D正确。涵洞更有利于食肉动物捕食猎物;通道不是电气列车穿行通道;也不是观光旅客沿线游览通道,故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A、该地是草原区,不适宜移植雨林树种, A错误;‎ B、设游客投食区,易造成动物聚集,不利于动物通过,B错误;‎ C、在通道表面抛洒动物粪便,制造动物习惯的环境,有助于营造动物通过的环境,C正确;D、清除沿途杂草,对动物的吸引力减弱,不是利于营造动物通过的环境, D错误。‎ 故选C。‎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海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如图)。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1920年11月7日,苏俄红军步兵突破了被防守克里米亚半岛的白军自恃为“天险”的锡瓦什湾,打响了解放克里米亚半岛的战役。‎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沙嘴”面积增加最快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 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 A. 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 ‎ B. 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 C. 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 D. 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 ‎8. 推测当时白军自恃锡瓦什湾为“天险”的原因,错误的是(  )‎ A. 湾内地形起伏大,地势险要 B. 湾内淤泥深厚,不利于行进 C. 冬季风强劲且寒冷,水温低 D. 湾面宽阔,涉水强渡难度大 ‎【答案】6. B 7. D 8. A ‎【解析】‎ 第1题,“沙嘴”是由泥沙淤积形成,主要从泥沙来源、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流速变慢)三个角度分析,注意流速越慢时沉积越多。第2题,“臭”的原因主要和淤泥、微生物有关。夏季“尤",即味更浓,原因和水少、风弱,自净能力弱有关。第3题,“天险”也就是通过较难,联系材料所给时间及图像信息,主要从水面宽、水温低、淤泥多、水浅(不利于船只通行)、水"臭”等角度分析。‎ ‎【6题详解】‎ 根据图示及材料可知,沙嘴的形成与河流携带泥沙入海、海流搬运、锡瓦什湾海底地平水浅、海流所携带的泥沙容易沉积等有关。由材料可知,亚速海冬季盛行偏北大风,风力强劲,泥沙被搬运到沙嘴以外区域,夏季因风力弱、海流趋缓,泥沙沉积较多,“沙嘴”面积增加快,‎ 故B项正确。‎ ‎【7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说明臭味主要来自水中淤泥以及沉积物的腐烂,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尤臭"说明气味难以扩散。由亚速海的经纬度和地理位置可知,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稀释作用弱,臭味浓度大,难以扩散;该地的海流常年存在,海流位于海湾以内的亚速海,对海湾“尤臭”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8题详解】‎ 锡瓦什湾成为“天险”,说明该海湾有许多不利于苏联红军涉水的因素。由材料可知,湾内淤泥黏重深厚,不利于步兵行进;冬季风强劲且寒冷,水温低;湾面宽阔,涉水强渡难度大;水位浅,不利运兵船通行;气味腐臭,不利于人员长时间逗留;海湾内地形平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下图为玛珥湖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变质作用 B. 岩浆活动 ‎ C. 地壳运动 D. 流水堆积 ‎10. 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 )‎ A. 雨水和地下水 B. 地下水和河流水 C. 冰川融水和河流水 D. 冰川融水和雨水 ‎11. 玛珥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 )‎ A. 生物残体 B. 河流携带的泥沙 C. 早期喷发的火山灰 D. 风力沉积物 ‎【答案】9. B 10. A 11.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火山形成的湖泊地貌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解读能力。学生需要关注材料中的“喷发前发生爆炸形威洼坑并积水而形成”、“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等字眼,并注意图示中湖泊沉积物中多火山灰及伴随火山喷发产生的沉积物等。‎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威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因此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火山喷发即岩浆活动,选B。‎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玛珥湖中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火山构造盆地中,地势低凹可以收集雨水,地下水丰富,因此,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雨水和地下水,选A。‎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玛珥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火口沉积物、爆发角砾岩、火山筒位居中间,因此火山喷发物如火山灰将会是最早的沉积物,据此选C。‎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虫又叫海人参,它生长在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沙虫要求的生活条件苛刻,生活的沙地要求含沙量70%以上,还要求松、粗,若沙质太细、粘实均不利于沙虫生活;水的盐度要求25%左右,过咸过淡都不利于沙虫生长;水温不能过冷,水温低则沙虫不长。‎ 光村镇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地跨东经109.5°、北纬19.5°。光村镇有2万多亩可采挖沙虫的海滩,赶海挖沙虫的传统由来已久。‎ ‎(1)指出沙虫生长的海洋环境特点。‎ ‎(2)分析光村镇沿海滩涂适合沙虫生长的条件。‎ ‎(3)说明光村镇光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 ‎(4)分析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原因。‎ ‎【答案】(1)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2)拥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杨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盐度适中、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位于热带浅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3)挖沙虫时间每天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 (4)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水质洁净,滩涂环境不受破坏;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解析】‎ ‎(1)由材料可知,沙虫生长在海南岛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且对水温、水质要求极高,生活条件苛刻。因此,沙虫喜欢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 ‎(2)读材料可知,沙虫栖息于沿海滩涂一带泥沙质海域,以泥沙和藻类为食,淡水与海水交汇处是优质沙虫生长的绝佳地点。光村镇濒临海洋,拥有较长海岸线和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杨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利于沙虫生长和繁殖;同时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光村镇位于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3)光村镇光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应该与沙虫的活跃度有关,根据材料,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因此沙虫随潮汐运动,故挖沙虫时间每天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必须抓住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 ‎(4)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一方面说明该地沙虫繁殖 的水质及滩涂环境保持好,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另一方面虽然采挖沙虫时间长,但沙虫活跃时间段,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底盐池是近些年海洋科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分布在世界多处埋有盐层的海域,目前人类已探明的海底盐池主要分布在红海、地中海、墨西哥湾、黑海、南极大陆架。盐池池面与普通海水之间有着清晰可见的分界。数不清的贝类与鱼虾在波光粼粼的盐池周围生活,但一旦生物进入盐池内就会死亡。研究人员还从盐池中采集了可以适应池中环境的生物样本,分析之后认为这类生物可能会在太阳系中某一行星上生存,甚至可能在太阳系之外也会存在。‎ ‎(1)结合材料,分析海底盐池的形成条件。‎ ‎(2)简析池面与普通海水之间有明显分界原因。‎ ‎(3)推测生物一旦进入这个海底盐池就会死亡的原因。‎ ‎(4)“海底盐池”会受到哪些领域专家的关注,并简述对“海底盐池”开展科考的现实意 ‎【答案】(1)海底有低洼地带或海底盆地;海洋盆地深部必须赋存有盐岩层或高矿化度盐水;供盐岩层或高矿化度盐水渗漏的流体通道,如海底地层断裂产生的缝隙;有足够大的内部压 力(答1点任答3点以上)(2)盐池水密度比正常海水高,明显的密度差导致海水分层的形成;海洋底部水流相对稳定,盐池与正常海水之间就形成了明显的分界面(3)盐池水高盐、缺氧、可能有毒(盐池水高盐为必答点,任答2点以上)(4)会受到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的关注;意义:促进人类对深海生态环境的了解;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促进海洋化学和生物研究;促进地外生命的研究(任答3点)‎ ‎【解析】(1)据材料和图分析可知,海底盐池的形成是因为海底深部存在有盐岩层,提供盐分,同时据图分析可知,海底深部发育超压流体,有足够大的内部压力,盐池水密度大,易沉于洼地,形成盐池。‎ ‎(2)据材料可知,盐池水密度比正常海水更高,因此明显的密度差导致海水分层的形成;同时因海洋底部水流相对稳定,盐池与正常海水之间就形成了明显的分界面。‎ ‎(3)生物一旦进入这个海底盐池就会死亡,说明海水盐池的生存环境不适合一般的动物生存。原因主要是去盐度高,与普通海水不同。‎ ‎(4)“海底盐池”因其特殊的位置、特殊的生存环境等会受到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的关注。对“海底盐池”的研究,意义应从海洋生物资源研究、海洋生态环境认识、以及探索地外文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请考生在第14、15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骑行爱好者计划于今年9月从成都出发,沿下面路线到达拉萨(如图)。‎ 为应对沿途各种自然挑战,请你为他拟一个物品清单,并说明携带这些物品的理由。‎ ‎【答案】冲锋衣和短袖衫:昼夜温差大、高低海拔之间气温相差大;防晒霜或防晒衣帽、墨镜:太阳辐射强;食品、药品及饮用水:路途遥远,自然环境变化剧烈;帐篷:沿途村镇较少,用以休息或躲避雨雪;瓶装氧气:高原空气稀薄,防缺氧;修车工具和配件:路况复杂,车易损坏。‎ ‎【解析】‎ ‎【分析】本题以从”成都到拉萨的骑行线路图”为背景,以简答题的形式设问,涉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旅游规划和旅游安全问题等。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描述的能力及对知识点的整合能力。‎ ‎【详解】按照骑行路线,从成都到拉萨,路途远,要依次经过三大地形单元区: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高谷深,山河相间,高山高原气候显著,气温降水变化显著,要做好旅行前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冲锋衣、棉衣和短袖衫:途经山区和高原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高低海拔之间气温相差大,防雨、防寒、防热。‎ 防晒霜或防晒衣帽、墨镜:高原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以免晒伤。‎ 食品、药品及饮用水:路途遥远,自然环境变化剧烈,沿途人烟稀少,商业网点分布稀疏。‎ 帐篷:沿途村镇较少,用以休息,山区多雨多风、温差大,可躲避雨雪防寒等。‎ 瓶装氧气:高原空气稀薄,防缺氧,防止高原反应。‎ 修车工具和配件:山区地形起伏大,路况复杂,天气多变,车易损坏。‎ 高压锅: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烧水做饭要用高压锅 ‎【点睛】旅游安全问题的一般思路:‎ 影响旅游安全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灾害、交通、旅行社、景区、疾病。‎ 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注意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和当地的治安;购买保险;加强自我安全保护和防范意识。‎ ‎15.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水湖,因盛产湟鱼和湖中岛栖息着各种水鸟而闻名于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50年代有108条入湖河流,目前锐减至不足10条,环境交化给环湖地区生态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在2004年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 简述青海湖湟鱼濒临灭绝的原因,并提出拯救措施。‎ ‎【答案】原因:气候变暖,河流水分蒸发旺盛,引水灌溉使河流干涸;开垦草地,过度放牧增加了输沙量,河湖淤塞严重;过度捕捞。措施: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湟鱼;加强水资源管理;修复植被,治理退化草地;加强青海湖生态环境普查检测 ‎【解析】结合材料围绕湖水变化分析原因,再结合人类活动分析人为原因,主要分析过度捕捞、过度引水、过度放牧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结合原因分析措施,减少人为影响就要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湟鱼;加强水资源管理;从环境保护方面要治理退化草地,恢复植被,加强青海湖生态环境监測管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