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精致教师用书)鲁教版: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31讲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
第31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区域资源分布图或资源开发的相关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资源开发的条件、开发状况、出现的问题及保护治理措施等。考查频率较高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2)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极为丰富。 2.发展概况 (1)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 (2)工业地位: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 (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原因 2.环境恶化 (1)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2)表现:煤碴、矿碴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大气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热污染等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1)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2)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1)整治河流。 (2)控制大气污染。 (3)加强环境管理。 (4)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考点一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评价角度 内容 资源条件 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等方面评价 开采条件 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 市场条件 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交通运输条件 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2.新能源资源的开发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与传统能源类似,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集群状况); ②与市场(发达地区)的距离; ③ 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大,需要有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地质、地形、聚落分布等); ④科学技术水平。 (2)新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利影响: ①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②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影响区域粮食安全。 (2018·河北邯郸摸底)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小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碳的零排放”。读下图,完成(1)~(2)题。 (1)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 A.飓风频繁登陆 B.极地东风强盛 C.季风环流旺盛 D.盛行西风强盛 (2)与萨姆斯小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 A.风力资源匮乏 B.土地资源短缺 C.劳动力资源短缺 D.科技水平较低 解析 第(1)题,丹麦所处的纬度使其受强劲的盛行西风影响。飓风出现的纬度较低,极地东风纬度较高与该区域不符,季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丹麦因国土面积较狭小,海陆温差较小,故季风不强,所以D 正确。第(2)题,丹麦是发达国家,我国西北与之相比,科技水平较低,故D正确;我国西北风力较强,土地资源丰富,新能源样板区的建设主要靠科技,与劳动力关系不大。 答案 (1)D (2)D 太阳能、风能等电站建设的答题模板构建 角度 术语模板 能源资 源丰富 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如青藏地区、我国西北地区;风能丰富(风力大),如下题中瓜州有“世界风库”之称,风力资源丰富 土地 面积广 多荒滩、沙漠、戈壁等,土地面积广阔,地形平坦,且地价较低。如下题中瓜州地区周围多戈壁、沙漠,地形平坦,地价低 市场需 求及市 场距离 市场对清洁能源需求量大;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小;距离市场(发达地区)较远,运输成本高。如下题中瓜州位于西北地区,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需长距离输电,成本高 科技 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资金 建设成本高,资金不足,如下题中瓜州地区,风电成本高,而当地资金不足;靠近发达地区,资金充足 考法 新能源开发条件的分析 1.(2016·课标Ⅲ,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直接调取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资源储量、特点(可否再生)、开发后的影响(是否带来污染、是否移民占地)等方面选取具有针对性的要点,对比分析即可。第(2)题,影响工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主要是资源、土地、地形等方面,但是,对于风电场来说,风力资源是主导因素,图中的经纬度信息提示学生应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的角度说明风力资源的丰富度,其次,设问中的“大型”两字,以及图例中的沙漠和戈壁,提示学生应从地形和用地成本的角度分析其有利的方面。第(3)题,工业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应说明气候、地貌的恶劣性对于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社会经济区位则需要从交通、市场需求和市场距离等角度展开分析。第(4)题,建调节电站,说明该地风能发电不稳定,从建设调节电站的积极意义方面分析。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距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用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考法二 油气田开采条件的评价 2.[2014·浙江文综,36(1),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解析 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并从油气资源总量、开采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市场、运输及开采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任答三点)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任答两点) 考点二 资源型区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策略 2.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不可再生资源(本区主要资源),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2)主导产业衰落:随着资源枯竭,企业效益迅速下滑,下岗失业人员大增。 (3)环境问题明显:开发资源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新兴产业不愿进驻。 (4)社会问题突出:原先资源型企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迫使很多企业发展困难。 (2018·潍坊一模)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1)~(2)题。 (1)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2)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贵州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产基地,以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为主。第(2)题,贵州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可以煤炭为基础构建煤—焦—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能源和铝土矿,发展高耗能的煤—电—铝产业链。 答案 (1)C (2)D 1.区域能源、矿产基地建设的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域的优势条件进行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 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主要有两大途径:①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考法一 能源结构调整的地理条件分析 1.[2015·北京文综,36(4),8分]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8分) 解析 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分析,可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 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较丰富,开发生物能。 考法二 区域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保护 2.(2014·江苏地理,29,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亿元) 1 400 2 220 4 000 三次产业占GDP比重 3∶86∶11 4∶82∶14 4∶81∶15 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82 79 72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3分) (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____________。(3分)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资源和能源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等方面知识。第(1)题,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据表中信息分析说明。第(2) 题,根据材料比较分析两市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第(3)题,产业发展优势结合两市优势条件来分析。大庆发展较早,位于东部地区,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新能源产业。第(4)题,国家战略层面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支持。第(5)题,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要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角度来阐释。 答案 (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能源资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都是通过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常见的统计图有柱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饼状)统计图以及一些变式统计图等,是高考试卷中极为常见的图像之一。 [典 图 示 例] 获取信息 本图为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2005年至2012 年能源消费变化图。左纵坐标①表示某种能源2012年的消费量比重,右纵坐标②表示某种能源2012年与2005年相比的变化,③表示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各自的比重,④表示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与2005年相比的变化。 解读信息 (1)某个区域能源消费是由不同的能源种类组成的。能源类型受区域内能源生产类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如2012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种类为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 (2)区域内各类能源消费比重之和为100%。比如上图中2012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各自消费比重的和为100%。 (3)根据柱状图中柱状长短高低判断出各种能源在当地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可以判断出区域能源消费特点。 (4)根据各种能源不同时期比重的变化,判读出能源消费的变化及原因。 (5)结合能源消费特点判断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环境问题。 [类 图 通 法]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阅读图名,读懂坐标 观察纵坐标、横坐标的内容,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之间的关系。一般同一区域统计图可反映不同时期能源构成的变化;不同区域可比较某一时期各自构成的特征。 第二步:运用图例,读懂构成 结合能源图例,观察各能源构成的比例大小。表示不同能源的图例中既有常规能源,又有新能源;既有可再生能源,又有非可再生能源,注意比较差异。 第三步:总结趋势,分析问题 分析能源构成变化的原因、意义。由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能源结构构成及变化情况,分析能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不同的能源构成反映不同的问题,注意结合具体区域、具体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及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学 以 致 用] 考法一 生产与消费结构示意图判读 1.(2018·长沙模拟)能源生产结构是指各类能源的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能源消费结构是指各类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读我国煤炭和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图说明我国( ) A.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B.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C.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 D.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 (2)目前,改善我国能源现状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煤炭代替石油,提高能源自给率 C.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石油的生产与消费结构差由正数逐渐变为负数,说明石油产能严重不足,供不应求,供需缺口不断变大。第(2)题,改善我国能源现状的可行性措施主要是拓宽进口渠道,开发新能源。 答案 (1)B (2)C 考法二 柱状坐标结构图判读 2.(2015·江苏地理,25~26)图甲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乙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图甲 图乙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量最大的是美国 D.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 D.缩减生产规模 解析 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美、日、德三国单位GDP排放量最大的是美国,中国是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量下降量最大的国家,故选CD。第(2)题,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不排放碳,所以加快发展新能源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而缩减生产规模和控制人口数量可以有效减少排放总量,但不能减少单位GDP碳排放,故答案选BC。 答案 (1)CD (2)BC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一模)山西能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能源的开发必须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该区域有隔离护坝、公路、排水沟等设施。读图,回答1~2题。 1.排水沟宜建在( ) A.A B.B C.C D.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公路建设与固沙草方格有关 B.该区生态建设末期以工程措施为主 C.建隔离护坝主要防止飞沙进入河道 D.该区生态建设初期以生物措施为主 解析 第1题,露天采掘会使采掘区地势变低,为了避免周围水体或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进入采掘区,应该在其周围修建排水沟或隔离护坝。图示采掘区周围有A和D,其中D位于河流与采掘区之间,应为隔离护坝;A应为排水沟。第2题,在重要的交通线附近,可修建固沙草方格来阻挡沙漠侵袭,保护公路的安全。一般生态建设初期以工程措施(隔离护坝、排水沟等)为主,后期以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等)为主。隔离护坝的作用是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答案 1.A 2.A (2018·石家庄一模)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 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4.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A.资金不足 B.交通不便 C.气候恶劣 D.氧气缺乏 解析 第3题,煤田露天开采,一定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B正确。第4题,由材料可知,木里煤田位于祁连山附近,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恶劣,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故C正确。 答案 3.B 4.C 易错警示 冰川面积萎缩原因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年径流量受补给水源影响,植被破坏一般会使气候变得干旱,从而会减少河流年径流量;气候变得干旱,会使当地草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趋于简单。 (2018·吉林调研)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5~6题。 5.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 6.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解析 第5题,该地区能源丰富,资源开发初期适合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第6 题,该模式扩大了生产规模,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减轻了大气污染,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答案 5.B 6.D (2018·青岛月考)读图完成7~8题。 7.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铁矿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8.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B.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 第7题,左图为德国鲁尔区,右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鲁尔区没有铁矿;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德国劳动力不廉价。第8题,东北工业基地衰落是受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答案 7.A 8.B (2018·江西检测)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风能、太阳能 B.核能、太阳能 C.核能、地热能 D.风能、地热能 10.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解析 第9题,青海省因位于青藏高原而具有太阳能、风能优势,故图中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第10题,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可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要注意结合本地资源条件;材料中提及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则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 9.A 10.D (2018·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下图示意印度洋东部某火山岛,岛上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自19世纪下半叶该岛就开始了磷酸盐矿的开采。据此完成第11题。 11.关于该岛磷酸盐矿开发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岛屿东北部靠近港口和机场,便于磷酸盐运输 B.开发磷酸盐矿要特别注意对热带雨林的保护 C.磷酸盐矿日趋枯竭,使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D.废矿石中细小物质随风飘移,易造成大气污染 解析 磷酸盐矿的运输应主要采用海运,不应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磷酸盐矿开发过程中会对原生植被造成破坏,因而要特别注意对热带雨林的保护;该岛屿磷酸盐矿开发历史较早,资源日趋枯竭,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废矿石处理不当,易造成大气污染。 答案 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太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丹麦是一个致力于摆脱石油依赖,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生命线的国家,其人均风电装机容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目前风电满足全国电力需求的42%。丹麦风电的主要备用电源在周边国家,与瑞典、挪威、德国之间电脑互联,能根据风电变化,调度电力进出口,“削峰补谷”平衡电力供需。丹麦历届政府对风电都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风电设备安装、风电生产提供财政补贴;强制风电上电网与电力公司购买;电力消费者必须购买固定额度的绿色能源等。下图示意丹麦地理位置。 风电弃用主要是指由于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风机停止发电的现象。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风力弃风电量达394.7亿度,全年平均弃风率为19%,尤其是西北风电规模化开发地区弃风现象严重。 (1)与水能、太阳能相比,分析丹麦选择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12分) (2)说明丹麦风电要利用备用电源进行“削峰补谷”的原因。(4分) (3)探讨解决我国西北风电规模化开发地区弃风问题的途径。(6分) 解析 第(1)题,可从丹麦风能资源优势,水能、太阳能资源劣势角度分析。第(2)题,注意理解题意:要用备用电源来达到“削峰补谷”的目的,说明风电不稳定。第(3)题,注意材料“风电弃用主要是指由于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风机停止发电的现象”,可从提高接纳能力、与其他电力结合提升供电稳定性角度分析;同时还可借鉴丹麦支持风电的措施。 答案 (1)丹麦濒临海洋,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较短、落差小,水能资源匮乏;纬度较高,阴天多,太阳能资源匮乏。 (2)风电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当风力较弱时,需要备用电源“补谷”,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当风力较强时,可出口风电到周边国家进行“削峰”。 (3)(明确风电作为新能源的战略发展地位;)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输电能力;建设火电、水电等调节电站,或与周边地区火电、水电联网,弥补风电不稳定的缺陷;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与经济补贴,推动风电产业的发展(或利用法律手段强制规定电网收购一定比例的风电)。 13.(2018·湖南岳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山西多年来发展了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和建材等以资源为核心的资源型产业,其中煤炭、冶金、电力、焦炭成为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 材料二 2015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国际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山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成为影响经济和就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山西的钢铁、煤炭行业压产能、调结构的任务迫在眉睫。 材料三 山西省煤田分布图和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分析山西形成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的区位条件。(6分) (2)简析山西钢铁、煤炭行业要压产能、调结构的原因和措施。(10分) (3)说出山西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8分) 解析 第(1)题,注意材料一中提及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都属于资源型产业,都是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从资源开发条件角度分析。第(2)题,材料二提及面临的困境:需求下降、价格下跌,侧面说明市场供大于求,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措施可借鉴鲁尔工业区知识,运用传统工业区整治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交通与科技、美化环境等)回答即可。第(3)题,可从可持续发展三个内涵(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同时要结合山西的具体情况。 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国内外煤炭、钢铁市场需求下降;煤炭、钢铁价格下跌;行业产能过剩。 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发展科技。(后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3)有利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后两点答出一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