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地理试题
山丹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高二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必修3。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由于中国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饮食文化极富创造性和明显的地域 性,不同地方的口味千差万别。如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咸香,兼容八方,从皇宫御膳、贵族府宴到市井小吃,形成了全国特有的层次性饮食文化;清中叶以前, 东北人喜欢咸重、辛辣与生食口味,酸菜是生活中常见 的食物,冬季喜食炖菜以提取高热量动物脂肪。下图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 形成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独特层次性饮食文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气候 B. 土壤土质 C. 政治经济 D. 文化习俗 2. 最能体现长江中游地区传统饮食文化特色的是 A. 奶茶烈酒 B. 麻辣辛香 C. 羊肉泡馍 D. 饭稻羹鱼 3. 清中叶以前,形成东北人饮食习惯的根本原因是 A. 新鲜蔬菜丰富 B. 冬季漫长寒冷 C. 酸菜新鲜度差 D. 蔬菜种类较少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咸香,兼容八方,从皇宫御膳、贵族府宴到市井小吃,形成了全国特有的层次性饮食文化”可知:北京是元明清时期的古都,天津离北京近,汇聚八方来客,故饮食习俗受政治经济影响大,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2题详解】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稻谷,离河流近,喜食鱼,故D正确。奶茶烈酒多在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故A错;麻辣辛香多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如四川重庆等地,故B错;羊肉泡馍是陕西的名小吃,故C错。 【3题详解】 东北地区纬度高。漫长的寒冷冬季,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因此决定了特异的文化风格。由于无霜期短,人们吃地产蔬菜的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南北跨度大,因此差异也很大),故A、D错。为解决漫长冬季对蔬菜的需要,东北人,尤其是下层社会广大民众,都要在夏季里蔬菜品种多、数量多又价格低廉的时候大量晾制干菜(品种可多达10余种)。入秋之时则要大量窑藏白菜、萝卜、马铃薯等越冬蔬菜。同时要大量渍酸菜、腌制品种丰富的各种咸菜。这是历史传统,也是直到今天仍在广大农村保留着的风俗。酸菜的确不是时令蔬菜,新鲜度差,但不是形成其饮食习惯的根本原因,C排除。 严冬漫长必须要储存足够多的热量才能度过,故喜食肉食。综上所述清中叶以前,形成东北人饮食习惯的根本原因是冬季漫长寒冷,故只有B正确。 2017年9月25日下午5点开始,微信的欢迎界面换了。原先微信启动页中选用的照片素材,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全世界范围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名为“蓝色弹珠”(BlueMarble),证明人类能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了。替换原图片的,是由中国“风云四号”卫星从太空拍摄的最新气象云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 中国风云四号的关键装置是 A. 航空器 B. 传感器 C. 胶片质量 D. 磁带质量 5. 中国风云四号观测的优点有 ①探测范围大 ②获得信息快 ③成本低,效益高 ④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风云四号获取的是卫星影像图照片是遥感卫星,其关键装置是传感器;航天器是飞行器与卫星无关;胶片质量和磁带质量影响遥感记录质量的,不是关键装置。选B正确。 【5题详解】 遥感卫星可全天候遥测,探测范围大、获得信息快、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卫星是高科技,成本高。选C正确。 【点睛】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 遥感的特点: 1、大面积同步观测(范围广) 2、时效性、周期性 3、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4、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5、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下图所示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回答下面下列各题。 6. 与其他沙漠相比,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均温低蒸发弱 B. 山地降水丰富 C. 积雪融水丰富 D. 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7. 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 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 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 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 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答案】6. C 7. C 【解析】 【6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该地降水稀少,但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说明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融雪量大,所以此处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故C项正确。 【7题详解】 积雪覆盖地表,反射率增大,降低地面辐射,进而降低大气温度,减少水汽蒸发,降低了大气湿度;积雪覆盖地表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春季杨尘;积雪覆盖,减小土壤水分蒸发,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故C项正确。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 A. 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 洪涝灾害增加,造成巨大损失 C. 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 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9. 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 A. 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B. 结冰期短,发电时间长 C. 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 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题意“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说明水库对河流径流量有调蓄作用,流入海洋的总体水量不变。但发生洪涝的机会就少,泛滥沉积的泥沙就少,因此下游的土壤的肥力下降,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浪侵蚀增强。 A.尼罗河上游修建水库,流向下游和三角洲的水量、泥沙量减少, 三角洲面积减小,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后退,故A错误; B.水库具有防洪作用,减少损失,故B错误 C.水库具有拦截泥沙的作用,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导致输送到河口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减小,河流沉积作用小于海浪侵蚀,海岸线向陆地退缩,故C正确; D.水库具有调节径流时间分布的功能,但不能增加沿岸土壤肥力,土地盐碱化可能加重,故D错误; 故选C 【9题详解】 由于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地区,因此汛期长,有维多利亚湖调蓄,因此较稳定,由图可知,其落差较小。 A.由图可知,青尼罗河的落差更大,水能丰富,故A正确; B.尼罗河流经热带地区,无结冰期,故B错误; C.落差小的河流,不利于河流梯级开发,故C错误; D.白尼罗河上游流经雨林气候区,水量稳定,而青尼罗河流域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故发电量季节变化大,故D错误; 故选A 乌尔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水深春季为4—6米,夏季仅1—2米。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生物圈保留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雨水 B. 冰川融水 C. 地下水 D. 季节性积雪融水 11. 造成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A. 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 B. 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 C. 破坏植被,坡面径流增加 D. 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12. 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尔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是 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 ②跨流域调水 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 ④发展节水农业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10. D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湖泊为咸水湖,位于伊朗西北部,气候较为干旱,雨水补给少,A错;春季,气温回升,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正确;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B错;地下水不是主要补给水源,C错。故选D。 【11题详解】 注意关键词“自然原因”,排除CD;该湖泊主要补给水源并非雨水补给,故降水变率加大对湖泊的面积变化影响小,A错;该区域气候干旱,蒸发加大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湖泊面积迅速减小,B正确。 【12题详解】 该湖泊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因此拯救乌尔米耶湖即是使得该湖泊面积恢复或变大。发展渔业生产不会增加湖泊面积,且容易造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①错;增加高山冰雪融水,长期而言,会导致湖泊的补给水源减小,从而导致湖泊面积萎缩,且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受当地气温影响较大,③错;通过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等措施,减少入湖径流的使用量,能有效抑制湖泊面积萎缩,②④正确。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 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 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协调一致 C 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 20世纪90年代末城化速度最快 14. 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答案】13. D 14. A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 【13题详解】 该省区的城市化超过了50%,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A错误。1995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二、三产业的增长,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协调,BC错误。城市人口比重增幅最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该省的工业发达,第二、三产业产值增加超过第一产业,工业化、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也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该省区城市化比重高,经济发达,应为东部发达省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较高,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故选A。 发源于落基山脉的科罗拉多河是美国西南部的重要河流。过去20年中,美国已拆除了800多座水坝,但迄今为止,美国有影响的大坝没有一座被人为拆除。全美近10年来兴建的超过15米高的大坝达50多座,远多于同期所拆的高过15米的废大坝。结合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每年4-5月是科罗拉多河的洪水期,此时径流量与冬季枯水期相差近30倍。据此可判断科罗拉多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 雨水 B. 冰川融水 C. 地下水 D. 季节性积雪融水 16. 美国拆除的坝绝大多数为小坝,其拆除的原因可能是( ) A. 年久失修,经济效益低 B. 使河流恢复自然状态 C. 减少库区,增加湿地 D. 新能源充足,无需再开发水电 17. 水坝拆除后,水库下游河段 A. 枯水期航运条件改善 B. 汛期洪峰流量减少 C. 泥沙淤积加重 D. 年径流量减少 【答案】15. D 16. A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每年的4-5月是科罗拉多河的洪水期,是北半球的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此时径流量与冬季枯水期相差近30倍。可判断科罗拉多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D对。科罗拉多河两侧有高山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A错。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7、8月份,B错。地下水补给稳定,没有明显季节变化,C错。 【16题详解】 但迄今为止,美国有影响的大坝没有一座被人为拆除。美国拆除的坝绝大多数为小坝,其拆除的原因可能是年久失修,经济效益低,A对。经济效益是主要因素,使河流恢复自然状态、增加湿地面积不是主要原因,B、C错。全美近10年来兴建的超过15米高的大坝达50多座,远多于同期所拆的高过15米的废大坝,美国需要开发水电,D错。 【17题详解】 水库主要是蓄清排浑,水坝拆除后,水库在枯水期拦截、蓄水减少,水库下游河段枯水期航运条件改善,A对。水库调蓄能力减弱,汛期洪峰流量增大,B错。没有水坝阻挡,泥沙淤积减轻,C错。不能影响年径流量变化,D错。 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将汉江水入渭河",是缓解近期关中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缺水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下图是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引汉济渭工程实施的主要原因是 A. 渭河流域域市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B. 渭河流域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 C. 引汉济渭工程两水距离近,工程量小 D. 渭河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19. 引汉济渭工程 A. 地跨黄河、珠江两大流域 B. 横穿秦岭山脉,采用逐级提水的方式 C. 无需避开秦岭敏感生态区 D. 经过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 20. 引汉济谓工程有利于 A. 彻底解决渭河沿线缺水问题 B. 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 提高渭河水运能力 D. 减轻渭河流域洪涝灾害 【答案】18. A 19. D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引汉济渭是缓解关中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缺水问题”。渭河流域经济发达,城市和人口集中,用水量大,水资源紧张,是引汉济渭主要原因,A正确; 引汉济渭正是因为渭河流水源紧张,因此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不是该工程实施的原因,B错误; 两水距离近,工程量小是引水工程的条件,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 引汉济渭工程实施主要是因为渭河流域水资源紧张,与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无关,名D错误; 故选A 【19题详解】 该工程将汉江水引入渭河,没有涉及珠江流域,A错误; 秦岭山脉相对渭河平原地势较高,可以自流引水,不需要采用逐级提水的方式,B错误; 秦岭地区有很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引水工程需要避开这些地区,否则容易造成生态破坏等问题,C错误; 秦岭以南是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落叶阔叶林带,因此该工程经过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D正确; 故选D 【20题详解】 引汉济谓工程有利于缓解渭河沿线缺水问题,但无法彻底解决,A错误;引汉济谓工程有利于改善因缺水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B正确;引汉济谓工程引水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不能提高渭河的水运能力,C错误;渭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与气候、水文等因素有关,引汉济谓工程对减轻渭河流域洪涝灾害作用不大,D错误。 故选B 下图为我国四省区2017年GDP总值(亿元)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21. 关于四省区,描述正确的是 A. 四川人均GDP是云南2倍 B. 贵州与云南省山区沙漠化显著 C. GDP总值大小与省区面积有关联 D. 陕西省全部属于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22. 四省区中西电东送水电潜力最大的省区是 A. 四川省 B. 陕西省 C. 云南省 D. 贵州省 23. 四省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加速了种植业向城市推进 B. 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外省迁移 C. 使乡村就业方式向城市扩散 D. 增加了城市劳动力迁入,缓解老龄化趋势 【答案】21. C 22. A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四川的GDP总值约为云南的2倍,但四川的总人口远多于云南省,故四川人均GDP不是云南2倍,A错;贵州与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薄,山区石漠化显著,故B错误;图中四省面积由大到小:四川、云南、陕西、贵州,而GDP总值呈四川>陕西>贵州,基本上. GDP总值大小与省区面积呈正比,答案选C 。秦岭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而秦岭在陕西的南部,故D错误。 【22题详解】 水电以水能资源为基础。水能资源丰富的地方地势落差大,径流量大。四地中陕西主要在黄土高原上,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能不丰富,B排除。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都在西南地区;但水能资源(水电)开发潜力大小还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在这三个西南地区中,四川省经济最为发达,人口众多,城市较多,开发的潜力大,水电潜力大于云南省和贵州省,故答案先A。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农业的比重缩小,城市的范围扩大,故A、C说法错误; 工业化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吸引了劳动力向本省的回迁,缓解了当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故B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 【点睛】水能的潜力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自然条件:水量大落差大 社会经济条件:1.淹没面积的小2.人口多3.经济发达。 有“中国瓷谷”之称的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是我国矿产资源大县,其中瓷土储量全国最大,硅灰石储量和品位全国第一。自2002年开始,法库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政策背景下积极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形成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产业集群。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法库县成为“中国瓷谷”主要依赖于 A. 优惠政策支持 B. 陶瓷工业历史悠久 C. 原材料丰富 D. 劳动力丰富廉价 25. 为实现法库县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 A. 压缩陶瓷产能 B.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C. 开拓国际市场 D. 发展环保陶瓷工业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是我国矿产资源大县,其中瓷土储量全国最大,硅灰石储量和品位全国第一”可知,该地成为“中国瓷谷”主要依赖于原材料丰富,C正确;A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根据材料“自2002年开始,法库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政策背景下积极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形成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产业集群”可知该地陶瓷工业历史较短,B错;东北劳动力不丰富,D错。故选C。 【25题详解】 压缩陶瓷产能可能限制当地陶瓷产业发展,A错;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与实现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关系不大,B错;开拓国际市场需要加强品牌建设以及提高陶瓷品质,耗时较长,不是“急需”的措施;该地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可以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的陶瓷工业,D正确。故选D。 【点睛】注意该题第(1)小题中,材料中“中国瓷谷”主要是体现该区域原料丰富,而不是该地陶瓷工业历史悠久,部分同学可能因审题不清错选B选项。 第Ⅱ卷 本卷共4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科尔沁沙地主体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是因人为原因沙化速度最快的沙地典型。为治理沙漠,人们在漏水漏肥、养分含量极低、风沙活动强烈的流动、半流动沙丘或丘间地上,拉沙平整后铺设衬膜以形成防渗层,种起沙地衬膜水稻。左图是科尔沁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是当地农民种植衬膜水稻景观图。 (1)分析科尔沁沙地具有潜在荒漠化威胁的自然特征。 (2)说明科尔沁沙地面积扩大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条件可能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3)分析科尔沁沙地种植衬膜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 (4)说明种植衬膜水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变率大;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河流欠发育,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2)气候干旱加剧,风沙灾害增多;土地贫瘠,土壤肥力下降;草场退化,载畜量下降。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沙地透气性好。 (4)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改善区域小气候;防风固沙,抑制风沙危害;改良盐碱地(土壤),保护耕地;增加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以及荒漠化的成因,难度一般。 【详解】(1)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植被)等要素。 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成因应从沙源、动力、植被、天气等方面考虑。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变率大,冬春多大风天气,为风沙活动提供动力条件。受气候影响,植被稀少,固沙能力差;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河流欠发育,生态环境脆弱。 (2)沙地面积扩大会使农业的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沙地面积扩大还会为沙尘暴提供沙源,危害农作物生长。沙地面积扩大对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草场退化,降低草场载畜量。此外沙漠面积扩大,还会是地表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加剧气候干旱,从而影响农牧业生产。 (3)本题考查对区域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从光照、热量、土壤、病虫害等方面考虑。根据图中科尔沁沙地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夏季昼长夜短,降水较少,因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减少病虫害;该地是沙地,沙地透气性好,有利于水稻生长。 (4)分析本题应首先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再结合湿地(水稻田为人工湿地)、植被的作用作答。科尔沁沙地气候干旱,植被、河流稀少,多沙尘暴天气,土地盐碱化严重。衬膜水稻属于人工湿地,种植衬膜水稻可以增加湿地面积,从而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改善区域小气候;绿色植物可以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塞内加尔河流域开发组织( OMVS)成立于1972年。库库塘巴水电站是其启动的最大水电站项目,该电站位于几内亚境内,处于几内亚和马里边境的巴芬河上,设计装机容量为294兆瓦,总投资9.9亿欧元。 材料二 中国电建集团是领先的全球基础设施开发建营商。多年以来,中国电建秉承“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塞内加尔河流域的开发,库库塘巴水电站是该公司与OMVS合作的第三个水电项目。2019年3月,中国电建和OMVS正式签署承建合同。 材料三塞内加尔河流域图 (1)分析塞内加尔河上游的流量特征。 (2)说明OMWS选择中国电建承建库库塘巴水电站的原因。 (3)列举库库塘巴水电站建成后,将对相关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塞内加尔河上游降水多,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2)中国电建资金雄厚、水电站建造技术先进;中国电建建设水电站成本低;中国电建多次参与该地区水电站建设,经验丰富,合作关系良好;中非关系友好,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政策支持。 (3)(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缓解当地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相关国家能源结构;(库区蓄水)带动周边国家(农业、航运、旅游、基建等)相关产业发展作用。 【解析】 【详解】(1)塞内加尔河上游的流量特征从河流的补给及流量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塞内加尔河上游流经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多,且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则该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2)根据材料,中国电建集团是领先的全球基础设施开发建营商。OMWS选择中国电建承建库库塘巴水电站源于中国雄厚的资金、先进的建造技术;中国电建建站成本低且有在该地的建站经验;双方政策支持等。 (3)水电站是清洁能源,库库塘巴水电站建成后,将给水电站所在国家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以缓解当地能源紧张的状况,由于水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可以优化相关国家能源结构;库区蓄水可以发展农业、航运、旅游、基建等,从而起到带动周边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 【点睛】水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可以使得区域优化能源结构,并能缓解当地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豆属于高蛋白植物。我国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消费国,国内对大豆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饲料、压榨、种用和食用等方面,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但我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 均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对外依存度较高,美国、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下图为我国大豆产区分布示意图。 (1)推测我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低的原因。 (2)分析大量从国外进口大豆对我国的影响。 (3)针对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主要粮食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大豆品种和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单位面积产量低;我国种植大豆的单位成本较美国、阿根廷和巴西高等。 (2)有利影响:缓解我国大豆短缺的危机;减少因播种大豆而造成的耕地短缺问题等。不利影响:大豆的进口量和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不利于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扩大大豆的进口来源;研发优质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适度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加大对豆农的扶持力度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大豆的现状为背景,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对经济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本题为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低”,答题方向“原因”。从大豆种植面积少的原因看:因为我国人多地少,所以耕地面积短缺,主要粮食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豆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种植面积小;产量较低的原因:大豆原有的品种和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单位面积产量低;单位成本较美国、阿根廷和巴西高,和进口大豆比较明显劣势,减小了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2)本题为影响分析类题,关键词“从国外进口大豆”,答题方向“对我国的影响”。需要辩证的看,一般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上:我国对大豆需求量大,从国外进口大豆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大豆短缺的危机;弥补了因播种大豆而造成的耕地短缺问题等。不利影响:对外依存度较高,那么大豆的进口量和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不利于农业安全;长期的大豆比较劣势,不利于我国本土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从材料中得知,我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对外依存度较高。美国、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所以需要丰富进口来源,不仅仅从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国进口;针对单位面积产量低,需要研发优质满足需求的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品质,适度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从政策上,一定程度加大对豆农的扶持力度等,鼓励国内大豆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29.读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2)简述这种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3)产业转入区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答案】(1)①原材料价格上涨;②工资与地价水平上升;③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源不足;④公共服务设施的费用增加;⑤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2)对转出区的意义:①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②有利于环境保护;③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3)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改善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③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与地价水平上升;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源不足;公共服务设施的费用增加;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总体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需要开拓外部市场。 (2) 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珠三角地区属于产业转出区,产业转移对转出区来讲,有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低端产业转出,有助于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助于经济稳定发展。 (3)考查产业转移的条件。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点睛】产业转移的条件 1、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由于世界各地的要素禀赋不同、制度环境不同,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主导产业存在明显的产业级差。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级差的存在促使产业转移的发生成为可能。 2、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由于产业转移通常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和跨区域贸易等方式实现,这就要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跨地区流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产业规模。因此,生产要素能否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以及流动的自由程度大小,决定着产业转移阻力的大小。 3、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不同区域的经济体中,由于要素禀赋、市场结构、技术水平等不同,产业成长的利益格局也会不一致,正是这些区域间产业利益差,诱发并引导了产业转移以获取比较利益。 4、产业竞争。垄断的产业不会发生产业转移,因为企业会通过垄断实现高额利润。只有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竞争,引发企业经营的成本压力和市场压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积极寻求跨地区投资和跨地区贸易,最终导致产业转移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地区之间生产要素流动、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以及产业竞争是发生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然而即使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也并不必然会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移的发生还需要动力系统的推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