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辉南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示P为 A. 水星 B. 火星 C. 木星 D. 土星 2. 图中显示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P处于金星和太阳之间,为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P为水星,故该题选A。 【2题详解】 读图显示有地球、金星、水星和太阳组成的一级天体系统,以及由月球和地球组成的地月系,图示共有二级天体系统,所以该题选B。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着陆。下图为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回的首张月球背面照片。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的天体是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星云 4. 月球上一片荒凉,没有发现生命,是因为 A. 距离太阳太远,温度太低 B. 所处位置不安全,易受撞击 C. 地球阻挡,太阳光照较少 D. 质量和体积太小,没有大气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为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回的首张月球背面照片,可得知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上,月球自身不能发光发热,是围绕地球运动的卫星,故该题选C。 【4题详解】 根据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可得知存在生命的条件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以及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月球上没有大气,昼夜的温差较大,故A错误;月球和地球距离较近,和地球的宇宙环境相似,较为安全,但是因为没有大气层,所以陨石坠落的较多,故B错误;月球围绕地球转,所以地球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并不是持续存在的,故C错误;月球的质量和体积较小,不能吸引大气聚集在其周围,因而没有形成供生物呼吸的大气,所以该题选D。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1.太阳稳定——提供光和热。 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1.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 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 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稳定的光热条件,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太阳辐射 A. 以光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B. 能量有二十二分之一到达地球 C. 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 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6. 下列能源由太阳辐射形成的是 A. 地热能 B. 石油 C. 核能 D. 潮汐能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故A错误;太阳的能量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故B错误;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水体、大气运动提供动力,其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D错误,C正确。 【6题详解】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与太阳辐射无关,故A错;核能即原子能,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辐射无关,故C错;潮汐能来源于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故D错误;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故B正确。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之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关于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 耀斑发生在光球层 B. 只有黑子和耀斑两种形式 C. 爆发周期约为11年 D. 黑子发生在日冕层 8. 下列属于太阳活动的是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9.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A. 扰乱地球有线电短波通信 B. 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C. 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D. 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 【答案】7. C 8. A 9. B 【解析】 【7题详解】 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AD错误;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还有太阳风、日珥等其他太阳活动,故B错误;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故C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读图甲为太阳黑子、乙为日珥,丙为日食现象,丁为月食现象,属于太阳活动的为甲和乙,所以该题选A。 【9题详解】 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并干扰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故A错误,B正确;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和地球公转有关,故C错误;两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 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以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③地转一周的时间是 A. 23时54分6秒 B. 24时 C. 23时48分46秒 D. 23时56分4秒 12. 下图为几位同学绘制的②到④方向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实线是其偏转方向,虚线为初始行进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A. B. C. D. 【答案】10. C 11. D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③④①②,所以线速度最大的为③,该题选C。 【11题详解】 以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故该题选D。 【12题详解】 根据自西向东,东经度增加,西经度减小,可以判断图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应为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②到④移动方向为自北向南,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向西方,图示C正确。故选C。 【点睛】判断图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解答该题关键,根据自西向东,东经度增加,西经度减小,图示由0°经线向东转向45°E,可以判断该图为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 北京时间2019年6月8日2时,2019年国际足联女足世界杯开幕式在法国巴黎(2°20'E)玉子公园球场进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开幕式所在地的时区为 A. 东一区 B. 西一区 C. 零时区 D. 东二区 14. 开幕式开始时,当地区时为 A. 6月7日18时 B. 6月7日10时 C. 6月8日18时 D. 6月8日10时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时区(零时区)经度范围为7.5°W-7.5°E,巴黎位于(2°20'E),属于中时区,故该题选C。 【14题详解】 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为2019年6月8日2时,巴黎处于中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所以其区时=2019年6月8日2时-8=6月7日18时,故该题选A。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若图中两条回归线之间的度数增大,则 A. 温带范围增大 B. 上海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缩小 C. 产生极昼现象的范围缩小 D. 被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16. 太阳直射点从①运动到③的过程中,可信的是 A.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B.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C.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先变小后变大 D. 北京市民看到日落时影子朝向东北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温带范围为回归线到极圈,寒带为极圈到极点,热带为回归线之间,若回归线度数增大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故A错误;回归线之间的度数增大,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增大,上海昼夜长短变化范围增大,故B错误,D正确;极昼极夜的范围为极圈以内,等于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增大,则极昼极夜的范围扩大,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16题详解】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从①-③的过程中,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夏至日最大)后变小,故A错误;地球公转速度在远日点(7月初)最慢,①到③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故B正确;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先变大(夏至日最大)后变小,故C错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日出在东北,日落在西北,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点睛】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位于极圈到回归线,所跨纬度为2倍的黄赤交角的度数,所以黄赤交角增大,热带增大,温带减小,寒带增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随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及以北地区达最大,南半球最小;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及以南地区达最大,北半球最小。 读下面四幅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7.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正值日出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8. 四幅图中昼夜等长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③地的昼长为 A. 24小时 B. 16小时 C. 12小时 D. 8小时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①②位于昏线上,正值日落;④位于夜半球,在日落之后;③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故该题选C。 【18题详解】 读图甲为二分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乙南极圈以及以南为极昼,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丙北极圈以及以北为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丁北极圈以及以北为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二分日全球昼夜等分,故该题选A。 【19题详解】 读图③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时刻,根据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可得出③点所在经线的右侧经线为6点,又每两条经线相差30°,则③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比6点晚2小时,故③日出为4点,可计算日落为20点,昼长为16小时,故该题选B。 【点睛】晨昏线的判断:晨昏线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若位于昼半球西侧、夜半球东侧,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相反,若位于昼半球东侧、夜半球西侧,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 根据日出和日落时刻计算昼长和夜长: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下图为上海某日日出日落及预报时间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与该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21. 图示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 北半球,向北移 B. 北半球,向南移 C. 南半球,向北移 D. 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今日昼长=17:58-6:10=11:48,明日昼长=17:59-6:09=11:50,两日昼短夜长,且昼变长,则直射点向北移动;昼长接近12小时,故该日最接近春分日,所以该题选A。 【21题详解】 根据上题计算结果,图示(上海)两日昼短夜长说明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白昼变长说明直射点向北移动,故该题选C。 【点睛】根据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判断昼夜长短以及变化情况: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直射点向哪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另一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1日l时29分,美国阿拉斯加(61. 35°N,150. 06°W)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图中N、C代表的不连续界面和圈层的名称分别是 A. 莫霍界面、地幔 B. 莫霍界面、地核 C. 古登堡界面、地壳 D. 古登堡界面、地幔 23. 美国阿拉斯加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 A. A B. B C. C D. D 24. 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发生后地震波通过N界面时 A. 横波加速 B. 纵波加速 C. 横波消失 D. 纵波消失 【答案】22. D 23. B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A为地壳,地壳和地幔(C )之间的不连续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不连续界面为古登堡界面(N),故该题选D。 【23题详解】 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km,大陆地壳约为33km,根据材料该次震源深度40千米,应在地壳以下,地幔分为上地幔厚度约1000km,下地幔厚度约1900km,故该次震源应位于上地幔,对应B,故该题选B。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N为古登堡界面,该界面以下为地核,以上为地幔,过该界面后横波消失,纵波变慢,故该题选C。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 ①一②一③ B. ②一⑥一③ C. ③一④一⑥ D. ②一④一⑤ 26.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 A. ② B. ③ C. ⑤ D. ⑥ 【答案】25. B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为地面,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②),地面升温以地面长波辐射(⑥)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逆辐射(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故该题选B。 【26题详解】 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近,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离地面远,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近地面大气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读图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⑤为大气散射的太阳辐射,⑥为地面长波辐射,故该题选D。 下图为中纬度某沿海地区海洋与陆地间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若此时为夜晚,则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若此时为夏季晴朗的白天,则图示气流运动最强烈的时间段是 A. 4~7时 B. 12~15时 C. 17~20时 D. 21~24时 【答案】27. A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夜晚陆地比同纬度海洋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海洋比同纬度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所以①>④,③>②;同一竖直平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①>④>③>②,所以该题选A。 【28题详解】 图示气流运动形成的原因为海陆热力差异,夏季晴朗的白天一天中午后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温差最大,气流运动最强烈,故该题选B。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图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空大气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B. 摩擦力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 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影响风速 D.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 【答案】29. A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和等压线斜交,②和等压线平行,故B错误;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④由低压吹向高压,故④错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③风向向左偏,故③错误;①向右偏,所以该题选A。 【30题详解】 高空风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和等压线平行,故A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的大小又影响风的方向,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的方向,不影响风的大小,BC错误,故该题选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l)图中数字①②③代表的行星分别是____、___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____,它们的轨道都是____形。 (3)按照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金星属于____行星,木星属于____行星,天王星属于____行星。 (4)图示反映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火星 (2). 土星 (3). 海王星 (4). 自西向东 (5). 椭圆 (6). 类地 (7). 巨 (8). 远日 (9). 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以及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详解】(1)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示①为火星,②为土星,③为海王星。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轨道为近似圆形的椭圆。 (3)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远日行星。 (4)图示反应的是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轨道近似圆形,在一个平面上,为地球存在生命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1.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 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 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 32.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l)图中AC位于____(填“晨线”或“昏线”)上。 (2)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时;C点地方时为____时。 (3)该日图中A、B、C、D四点,白昼最短的是____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点。 【答案】 (1). 昏线 (2). 8 (3). 18 (4). A (5).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详解】(1)晨昏线的判断:晨昏线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若位于昼半球西侧、夜半球东侧,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反之为昏线;所以图示AC位于昏线上。 (2)根据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时,则判断C点所在经线为18点,0°经线地方时和C点所在经线经度相差90°,故0°经线为24时,北京时间为8时。 (3)读图北极圈以及以北为极夜说明图示日期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图示从北极圈向南白昼逐渐增长,A、B、C、D四点中A最靠北,白昼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D位于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点睛】判断晨昏线线是解决太阳光照图的最关键的一步,晨昏线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若位于昼半球西侧、夜半球东侧,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相反,若位于昼半球东侧、夜半球西侧,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33.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l)图中A、C、D、F代表的地球圈层分别是 、 、 、 。 (2)图中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填字母),在外部圈层中,范围渗透于其他圈层的是 (填字母和名称)。 (3)一般认为岩浆主要的发源地是 。 (4)DE之间的虚线代表的界面是 。说出地震波由上而下穿过该界面时速度发生的变化。 【答案】(1)大气圈;水圈;地壳;地幔 (2)A、B、C;B生物圈 (3)软流层 (4)莫霍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有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详解】(1)读图A为大气圈,B位于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的上部,绝大部分的水圈,应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F为地幔。 (2)地球的外部圈层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对应字母为A、B、C,生物圈并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而是渗透于水圈、大气圈的下层和岩石圈的表层,对应B。 (3)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的是岩浆的发源地。 (4)D为地壳,E为地幔的一部分,地壳和地幔的之间的不连续界面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经过莫霍界面时波速都明显增加。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因此等压面在空间上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下图为某地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l)图示等压面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若气压只受气温影响,则①②③④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气压最高的是 。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表示的是北半球某城市热岛环流,则①④两地为城市的是 。 【答案】(1)近地面冷热不均;④;① (2)(呈顺时针) (3)④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以及应用。 【详解】(1)等压面弯曲的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压强不同,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压强差,等压面发生弯曲;根据等压面弯曲规律,等压面向高空弯曲,压强高,等压面向低空弯曲,压强小,可以判断气压①>④,③>②,又近地面气压高于同一竖直面的高空的气压,所以压强最大的为①;因为气压①>④,故①处气温低,气流下沉;④处气流上升,气温高,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气温最高的为④。 (2)根据上题气压①>④,③>②,所以水平方向气流从①流向④,从③流向②,垂直方向上①处下沉,④处上升。 (3)城市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生产生活排放的废热较多,所以其温度比郊区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根据上题④处气流上升,所以④为城市,①为郊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