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怀柔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怀柔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巴西首都巴西利亚(47°56′W,15°47′S)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与巴西利亚相比,北京 A. 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 B. 白昼更长 C. 更早进入‎11月14日 D. 自转线速度更快 ‎2. 习主席出访期间 A.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B. 我国已过小雪节气 C. 墨西哥湾沿岸易受飓风影响 D. 北极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位于北半球、巴西利亚地处南半球,所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A错误;此时,北半球是秋冬季节白昼更短,B错误;巴西利亚47°56′W,北京120°E,北京位于东部日出更早,更早进入新的一天,所以C正确;北京40°N,巴西利亚15°47′S ,北京纬度更高自转线速度更慢,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习主席出访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A选项正确;‎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我国还没有过小雪节气,B选项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墨西哥湾沿岸易受飓风影响,C选项错误;北极极夜范围逐渐扩大,没有极昼,D选项错误。故选:A。‎ ‎3.‎ 下图为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河南登封(34°N)古观星台,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有一“长堤”。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 据此,回答下题。‎ 图中 A. “长堤”位于观星台的正东方向 B. 横梁的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近时正值夏至节气 C. 横梁的正午日影离观星台由近及远移动时太阳直射点北移 D. 连续两次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的时间间隔为6个月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午太阳位于正南,影子朝向正北,因此“长堤”位于观星台的正北方向,A错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正午日影离观星台越近,对于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离观星台最近,B正确;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正午日影逐渐变短,离观星台由远及近移动,C错误;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时为冬至日,因此连续两次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的时间间隔为12个月,D错误。故答案选B项。‎ ‎4.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质超标的笼统表述。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图为“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形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逆温现象指的是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污染物不易扩散。而②、③、④在不同的高度有逆温现象;甲图气温随高度增加逐渐降低,空气下部热,上部冷,大气的垂直运动显著,污染物随气流的上升得到稀释、净化。 故选:A。‎ ‎【点睛】雾霾天气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空气下热上冷,大气的垂直运动显著,污染物随气流的上升,得到稀释、净化。‎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图中气压带 A. ①为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B. ②以上升气流为主 C. ③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D. ④以下沉气流为主 ‎6. 图中风带 A. ⑤为东南风 B. ⑥为东北风 C. ⑦的性质多为冷湿 D. ⑥的性质多为暖湿 ‎7.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撒哈拉沙漠受②⑤影响全年干旱少雨 B. 我国东部夏季受⑥控制炎热多雨 C. 欧洲西部受⑤影响全年温和湿润 D. 非洲草原受①影响时正值干季 ‎【答案】5. D 6. D 7. A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属于教材基础内容,依据风向向右偏转可判断为北半球;①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②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③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D项正确。‎ ‎【6题详解】‎ 结合上题气压带的分析可知,⑤为东北信风带,A错误;⑥为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性质为温暖湿润,B错误,D正确;⑦为极地东风带,性质干冷,C错误。故答案选D项。‎ ‎【7题详解】‎ 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即受②⑤影响,全年干旱少雨,A正确;我国东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南季风影响,炎热多雨,B错误;欧洲西部受盛行西风⑥的影响,全年温和湿润,C错误;①为热带雨林气候,非洲草原受热带雨林影响时正值雨季,D正确。故答案选A。‎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地表径流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北京城区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下表是“北京市城区与郊区的水循环相关数据表”。‎ 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8. 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区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 A. ① X B. ② X C. ① Y D. ② Y ‎9. 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是 A. 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B. 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 C. 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 D. 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增加排水渠道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区地表硬化程度高,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汇集速度快,径流时间短,①为应为北京城区雨洪径流变化状态,B、D选项错误;郊区地面硬化程度低,下渗量大,地下径流量大,Y为郊区,X为城区,C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故选:A。‎ ‎【9题详解】‎ 北京城市建加剧城市热岛效应,降水量增加,A选项错误;北京城市建地表硬化程度高,下渗量减少,应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增加下渗量,B选项正确;城市建加不会改变径流总量,C选项错误;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D选项错误。故选:B。‎ 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最终“归宿”是大海。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箭头表示洋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A. 大陆轮廓 B. 海水温度 C. 地转偏向力 D. 盛行风 ‎11. 围绕“垃圾场”的洋流分布规律是 A. 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B. 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为寒流 C. 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D.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 ‎12. 该“垃圾漩涡”的形成原因是 A. 受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B. 受反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C. 受洋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D. 受径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1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 海洋污染物会随①洋流向西扩散 B. 沿②洋流航行会导致行驶速度降低 C. ③洋流与沿岸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密不可分 D. ④附近洋流利于世界性大渔场的形成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D ‎【解析】‎ ‎【10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大陆轮廓、地转偏向力、海水温度是影响的因素,不是洋流的主要动力,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箭头表示洋流。围绕“垃圾场”的洋流分布规律是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为寒流。 故选:B。‎ ‎【12题详解】‎ 图示为太平洋,其阴影部分处于回归线附近,漩涡为顺时针方向,根据中低纬度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运动、洋流及反气旋呈顺时针运动,而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运动、洋流及反气旋顺呈逆时针运动,回归线附近大范围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无论南北半球可以排除受气旋的影响,还可确定该地为北半球,主要受洋流及反气旋影响,但垃圾漩涡位于中心是受向内辐合的动力影响,而反气旋属辐散,其径流仅仅影响到沿海,根据洋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有辐合的趋势。 故选:C。‎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盛行西风吹拂向东流,海洋污染物会随①洋流向东扩散,A错误;顺着②洋流航行会加快行驶速度,逆着②洋流航行会导致行驶速度降低,B错误; ③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的影响,沿岸为季风气候,C错误;④附近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强烈,大量营养物质上泛,有利于世界性大渔场的形成,D正确。 故选:D。‎ ‎【点睛】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季风洋流。‎ 下图照片显示某同学所做地貌形成模拟试验场景。‎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该试验最可能模拟的是 A. 海岸上沙滩的形成 B. 沙漠地区沙丘的形成 C. 山麓冲积扇的形成 D. 火山的形成 ‎15. 与下图中甲成因类似的地貌景观是 A. 黄河三角洲 B. 广东韶关丹霞山 C. 广西桂林象鼻山 D. 贵州黄果树瀑布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演示的是流水在流经山地,在出山口形成泥沙堆积的现象,符合山麓冲积扇的形成条件和现象,故答案选C项。‎ ‎【15题详解】‎ 冲积扇为流水沉积地貌,黄河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A正确;广东韶关丹霞山属于丹霞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地貌,B错误;广西桂林象鼻山 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C错误;贵州黄果树瀑布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D错误,。故答案选A。‎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分布着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的色彩斑斓的地貌景观(下左图)。下右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左图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7. 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化、侵蚀 B. 沉积作用—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C. 岩浆侵入—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答案】16. D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左图地貌景观是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图中箭头指向,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丁是沉积岩,D对。侵入岩、喷出岩属于岩浆岩,A、B、C错。故答案选D项。‎ ‎【17题详解】‎ 该地貌景观岩层是沉积岩,形成过程可能是外力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发生褶皱运动。后来地壳抬升,表层受外力侵蚀形成红层地貌景观,A对。与岩浆活动无关,B、C、D错。故答案选A。‎ ‎【点睛】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2000年至2009年丁湖水位曾下降了‎4.6米,近年来丙湿地水域变化较小。‎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甲地山麓所属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D. 寒带苔原带 ‎19. 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土壤 D. 水分 ‎20. 丙湿地近年来水域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河道弯曲,水流平缓 B. 降水多,季节变化小 C. 气温年较差小,蒸发稳定 D. 水源地植被覆盖率提高 ‎21. 丁湖泊水位下降会 A. 导致海平面上升 B. 加剧湖区草场沙化 C. 使入湖径流大幅减少 D. 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答案】18. C 19. D 20. D 21. B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根据经纬度位置,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侧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A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B错。寒带苔原带是极地气候区植被,D错。故答案选C项。‎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乙地是草原景观,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图示位置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对。海拔是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因素,A错。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B错。土壤是在植被影响下形成的,C错。故答案选D项。‎ ‎【20题详解】‎ 河道弯曲,水流平缓与湿地水域面积变化没有关系,A错。读图,甲湿地地处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B、C错。甲处有河流汇集,水分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功能强,故湿地水域面积变化小,D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海平面上升主要由全球变暖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A错。乙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湖区周围水分条件变差,加剧湖区草场沙化,B对。入湖径流大幅减少会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C项逻辑关系错误。乙湖泊发源于蒙古,来水量小,湖泊的调蓄洪水能力不明显,D错。故答案选B项。‎ 垫状点地梅(左图)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表面温度)在‎15℃‎~‎18℃‎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减弱光合作用,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右图为“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A.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B. 高山灌木林 C. 高山草甸 D. 常绿阔叶林 ‎23. 在海拔‎4900m盖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气温适宜,降水较多 B. 地势平坦,坡度较小 C. 晴天较多,热量充足 D. 土壤肥沃,沙尘较少 ‎【答案】22. C 23.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和影响植物生长条件。要求熟悉青藏高原高山或喜马拉雅山脉垂直自然带的自然带的分布,从整体性分析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也需要结合图文材料来进行分析。此题与2016新课标Ⅰ卷选择题10~11题考查土壤中磷累积量非常类似,符合新课标理念。‎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垫状点地梅分布区是青藏高寒区,优势植被是高山草甸,C正确。高寒荒漠不是优势植被,D错误。高山针叶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青藏高寒区东南边缘降水较多、海拔较低的山谷中,不是主要植被,A、B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具有很强的喜光性,需要最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据此推测在海拔‎4900m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多适宜垫状植物生长,该地区盖度最大,A正确。从材料中可推知地势、热量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不是垫状点地梅生长最依赖的条件,BCD排除。故选A。‎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围场废弃。五十多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有效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林场建立前,塞罕坝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酸雨污染 D. 气候变暖 ‎25. 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发展旅游 B. 过度放牧 C. 乱砍滥伐 D. 气候干旱 ‎26. 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 减轻风沙危害 B. 减轻汽车尾气污染 C.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 减少生物多样性 ‎27.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 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 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 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答案】24. B 25. C 26. A 27. A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说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故答案选B项。‎ ‎【25题详解】‎ 由材料中可知,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说明该地历史上森林茂密,但是由于过度砍伐和破坏,从而导致荒漠化问题的产生,故答案选C项。‎ ‎【26题详解】‎ 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A对;不能使京津地区增加或者减少生物多样性,D错;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但是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C错;减轻汽车尾气污染主要是城市绿地的作用,塞罕坝林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不大,D错误。故答案选A。‎ ‎【27题详解】‎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A对。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光照、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C错。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 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故答案选A。‎ 沃尔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其流域范围广,水量大,年平均流量可达1200立方米/秒,但大部分在洪水期排入海洋,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14立方米/秒。为了开发沃尔特河,人们在其下游修建大坝拦水,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沃尔特水库。下图为沃尔特河流域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沃尔特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 河流水 B. 地下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 D. 湖泊水 ‎29. 沃尔特河流域 A. 地势北高南低,利于将水引至南非 B. 河流有结冰期,不利于发电 C. 多为热带沙漠地区,太阳能丰富 D. 河流水位变化大,不利于通航 ‎30. 水库建成后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有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稳定灌溉水源 ‎③发展淡水养殖 ‎④提高土壤肥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8. A 29. D 30. C ‎【解析】‎ ‎【28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水库是在河道中修建大坝拦水而形成的,河流直接与水库相连接,所以补给水源为河流水,A正确。‎ ‎【29题详解】‎ 根据河流流向,沃尔特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入几内亚湾,属大西洋水系,与南非之间隔着南非高原,不利于降水引至南非,A错。纬度低,气温高,河流没有结冰期,B错。多为热带草原地区,C错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不利于河流通航,D对。故答案选D项。‎ ‎【30题详解】‎ 水库建成后,调节下游径流,可导致大坝下游河段枯水期缩短,能够稳定灌溉水源,②对。水库建设会淹没耕地,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①错误;水库建设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③对;水库减少了入海泥沙,减少了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因此,土地肥力会下降,④错误。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项。‎ ‎【点睛】建设大坝的作用::‎ ‎①提供了下游农田的灌溉水源 ‎②防止了下游河水泛滥,提高了土壤肥力 ‎③改善了航运条件 ‎④利用水库养鱼,增加了收入 ‎⑤减少了河口泥沙淤积,保护了河口地区的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阅读考察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 ‎(1)考察记录单中①处最可能记录的是________(双项选择题)。‎ A.奇峰林立 B.冰川广布 C.地势平坦 D.地表崎岖 ‎ ‎(2)除记录单中所列项目之外,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地貌形成条件判断,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双项选择题)。‎ A.植被 B.土壤 C.岩石 D.水文 ‎(4)阅读考察报告,概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 ‎(5)对“拓展学习”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进行分类,并说出理由。‎ ‎【答案】(1)AD ‎(2)规模 分布(质地、地表植被等)‎ ‎(3)CD ‎(4)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 ‎(5)分类并说出理由,合理即可。例如:分两类。峰林、洪积扇为一类,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沙丘为一类,属于风成地貌。‎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容易。‎ ‎【详解】(1)由考察报告可知,①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奇峰林立。故AD正确,C错误。图中信息未见冰川发育,而且房山地区纬度、山体海拔高度较低,因此现阶段无冰川发育,故B错误。‎ ‎(2)地貌景观的描述内容主要包括:形态、物质组成、色彩、规模、分布、植被等。‎ ‎(3)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溶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故C、D正确。‎ ‎(4)分析考查报告可知,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 ‎(5)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均为外力作用而成,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流水、风、海浪和冰川作用。峰林为流水化学溶蚀而成、洪积扇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因流水沉积而成,二者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沙丘因风力堆积而成,二者属于风成地貌。‎ ‎32.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同一天内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甲、乙天气系统的名称,比较6日14~20时甲、乙天气系统强度的变化。‎ ‎(2)判断6日14时~20时渤海海面风力变化,并说明理由。‎ ‎(3)说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日下午天气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甲为高压,乙为低压。 甲天气系统增强,乙天气系统强度变化不大。‎ ‎(2)风力(风速)减小。理由:等压线变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3)天气晴朗,风力较弱(气温较高)。受(副热带)高气压(或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综合判读。‎ ‎【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甲为高压天气系统,乙为低压天气系统,6日14~20时甲天气系统中心的气压值增高,乙天气系统中心的气压值变化不大。‎ ‎(2)对比两图等压线的变化可以看出,等压线变得稀疏,说明风力减小。‎ ‎(3)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日下午一直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 ‎33.小明暑假前往新疆旅游,被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下图为“新疆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和天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明在新疆旅游期间,发现接近北京时间22点太阳才下山。‎ ‎(1)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图中甲、乙两类景观在该地区十分常见。‎ ‎(2)分析气候对该类景观形成的影响。‎ 小明在天山脚下看到茫茫荒漠,远看山顶则是白雪皑皑,由山麓至山顶还有森林和草甸分布。‎ ‎(3)分析小明所见天山独特景观的形成原因。‎ 小明在塔里木河沿岸看到大片胡杨林的分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胡杨耐旱、抗风沙,能够拔盐改土,被称为“沙漠英雄树”。‎ ‎(4)说出胡杨林对当地环境产生的生态效益。‎ 小明通过查阅地图发现,新疆的城市和交通线分布很有特点。‎ ‎(5)说明新疆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1)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新疆昼长夜短,日落较晚;新疆位于我国最西端,与东八区相差2~3个时区,北京时间22点正值新疆当地19~20点。‎ ‎(2)该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多风蚀、风积地貌。‎ ‎(3)天山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山麓为荒漠;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积雪不化;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4)改善局地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加剧。‎ ‎(5)沿山麓(或盆地边缘)分布;地形、水源 ‎【解析】‎ ‎【分析】‎ 新疆昼长夜短,日落较晚,北半球夏季,新疆位于我国最西端,与东八区相差2~3个时区,北京时间22点正值新疆当地19~20点,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天山山麓为荒漠带,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多风蚀、风积地貌,天山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有永久性积雪,增加植被覆盖率能起到改善局地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加剧作用。‎ ‎【详解】(1)新疆昼长夜短,日落较晚,北半球夏季,新疆位于我国最西端,与东八区相差2~3个时区,北京时间22点正值新疆当地19~20点。‎ ‎(2)根据图示,该景观为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风力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多风蚀、风积地貌。‎ ‎(3)该景观反映的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天山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山麓为荒漠带,故天山脚下看到茫茫荒漠,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有永久性积雪,故远看山顶则是白雪皑皑;由山麓至山顶体现水分的减少和热量的降低,故表现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由于水热组合不同,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4‎ ‎)增加植被覆盖率能起到改善局地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加剧等作用。‎ ‎(5)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中心荒漠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壤贫瘠,因此交通线和城市分布在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山麓冲积扇地带。‎ ‎34.图a为北美部分地区地理简图,图b是温哥华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a中地形特征。‎ ‎(2)说出甲河流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描述温哥华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地势起伏大。‎ ‎(2)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东西经度跨度大,河流流程长;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河流所在纬度较高,结冰期长(河流有些河段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因此有凌汛现象)。‎ ‎(3)特点:年降水量丰富,冬季多于夏季(集中冬季)。成因:受盛行西风控制,有太平洋暖流流经,临海,位于山地迎风坡。冬季高、低纬度间温差大,导致盛行西风更强劲;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该地区。‎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和读图析图能力。‎ ‎【详解】(1)地形特征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地形以什么为主。2地势哪高哪低。3地势起伏是大或者小。本题结合图中内容,可以描述为: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地势起伏大。‎ ‎(2)河流的特征一般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水文特征一般从水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水系特征一般从发源地,流程,流向,注入,支流的长短多少,河流河床比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回答本题时,要看哪些内容可以从图中判断出来。从地形来看,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判断出河流自西向东流;该地东西经度跨度大,可以判断河流流程长;结合当地的盛行西风带,可以得知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根据河流所在纬度较高,可以判断出结冰期长;河流有些河段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因此有凌汛现象。‎ ‎(3)降水特点一般要描述降水总量的多少,和季节分布情况。影响降水的成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据图,温哥华降水特点:年降水量丰富,冬季多于夏季(集中冬季)。‎ 成因:有太平洋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冬季高、低纬度间温差大,导致盛行西风更强劲;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该地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