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下图是塔里木盆地地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布局从整体看是呈 A. 网状分布 B. “之”字形分布 C. 环状分布 D. 点状分布 ‎2. 影响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水源 C. 地形 D. 气候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例,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布局从整体看是呈环状分布,分布在盆地四周的山麓地带,C对。交通线路少,没有形成网状,A错。不是“之”字形或点状分布,B、D错。‎ ‎【2题详解】‎ 图示区域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有水源的地方,才可能形成绿洲,有农业生产,城镇形成发展。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水源,B对。交通、地形、气候对城市、人口分布有影响,不是主导因素,A、C、D错。‎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 ‎ ‎②河流左岸 ‎ ‎③被堆积的河岸 ‎ ‎④受侵蚀的河岸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 ‎ ‎②利于取水灌溉 ‎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 ‎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河道中表示河流流向的箭头可确定河流向东流,宫室遗址在右岸;另外,宫室遗址在凸岸,是流速较慢易产生堆积的河岸,C正确。故选C。‎ ‎【4题详解】‎ 山区河谷往往是土壤肥沃、利于取水灌溉、适宜农业发展的地方,D正确。图中没有矿产资源的信息,④错误。故选D。‎ 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到B城的公路,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5. 在上图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图中显示,影响公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因素 B. 水文因素 C. 气候因素 D. 植被因素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公路的线路选择,路线相对要短,经过的地方地形相对平缓,符合的是C。‎ ‎【6题详解】‎ 图中显示的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影响公路线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所以选A。‎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7. 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 沿山谷延伸 B. 沿山脊延伸 C. 沿等高线延伸 D. 沿经纬线延伸 ‎8. 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A. B. ‎ C. D. ‎ ‎【答案】7. A 8. C ‎【解析】‎ 试题考查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7题详解】‎ 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A正确。‎ ‎【8题详解】‎ 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弯曲,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C正确。‎ ‎【点睛】‎ 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读图,回答问题。 ‎ ‎9. 图示地质构造为 A. 背斜构造 B. 断层构造 C. 火山喷发构造 D. 褶皱构造 ‎10. 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A. Q地地下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B. Q地地下可能有变质岩分布,变质岩资源丰富 C. 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 D. P地地下水丰富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岩层弯曲图可知,Q处岩层向下拱起,为向斜,P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和向斜合称褶皱,D正确;A表述不全面,错误;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压力过大或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位移,图中没有断裂面,B错误;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没有火山喷发构造,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岩层分析可知Q处为向斜,而石油天然气主要贮藏在背斜中,A错误;从图中可知Q处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在Q处下方有花岗岩存在,而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上升形成的,说明此处存在岩浆上升活动。沉积岩将受岩浆上升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板岩),故有可能在Q的下方存在变质大理岩,B正确;从图中可知P处的岩层④已被侵蚀掉了,因此不可能在下方找到④岩层所含的资源,C错误;由于P处是背斜,而水资源则汇聚在向斜,D错误。故选B。‎ ‎【点睛】判断地质构造类型:①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拱起,为向斜;岩层断裂错位,为断层。②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的是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是向斜。岩层弯曲形态无法判断,则根据岩层新老关系进行判断。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①背斜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由于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是隧道的良好选址。②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是地下水储藏区。③岩隙水沿着断层线出露,容易形成泉、河湖发源地;但由于断层易诱发岩石活动,故断层是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2018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开幕,各国代表将制定落实《巴黎协定》的具体工作计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这一天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 北京(约40°N) B. 广州(约23°N)‎ C. 吉隆坡(约3°N) D. 惠灵顿(约41°S)‎ ‎12. 关于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原理,表述正确的是 A. 使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 B. 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C.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D. 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 ‎13.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山地雪线下降 B.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减少 C. 海平面升高 D. 中低纬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 ‎【答案】11. A 12. B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即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12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高度角越小,排除B、C。北京与惠灵顿纬度相当,但惠灵顿位于南半球,因此北京与直射点纬度差更大,正午太阳高度更小,A正确、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当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增多,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 ‎【13题详解】‎ 全球变暖会导致山地雪线升高,A错误。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许多地区的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B错误。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特别是两极地区冰川的融化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海水的“热胀冷缩”,全球变暖导致海水体积膨胀,这两方面共同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C错误。高纬度地区温度较低,积温往往不足,影响粮食产量。全球变暖后中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也就是能量增多,种植的粮食植物获得的能量就会增加,产量就可以增加。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中高纬地区粮食产量增加,而不是中低纬,D错误。故选C。‎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 A. 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 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 沙尘暴肆虐全球 ‎15.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导致全球自然灾害增多 ‎ ‎②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 ‎③对农业没有影响  ‎ ‎④会影响全球水循环   ‎ ‎⑤各国都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要求选择人为原因,A、C、D项属于自然原因,故排除。“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类燃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根据题中材料可知,引起“全球变暗”的因素主要是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等会产生大量悬浮颗粒物,B正确。故选B。‎ ‎【15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②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比如热浪侵袭、暴风雨和水灾、干旱等,影响农业生产;③诱发疾病;④经济问题、地区冲突和战争;⑤破坏生态系统,生物多样化丧失等,全球变暖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选项③说法错误,①②④⑤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宜采用排除法。‎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回答下列各题。‎ ‎16. 对实行“碳中性国家” 不利的措施是 A. 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 积极植树造林 C. 合理开发水能 D.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17.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 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 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 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 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和合理开发水能有利于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CO2的排放,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因此A、B、C项利于“碳中性国家”的实行。“碳中性国家”是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机械化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所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能源的消耗,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增多,不利于“碳中性国家”的实行。本题要求选择不利措施,故选D。‎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碳中性国家”指的是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国家。因此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为“碳中性国家”,那么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减少,则全球温室效应会减弱,全球气温升高速度会减慢,海平面上升速度将减缓,C正确、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全球自然灾害增多,使农作物减产,因此如果世界很多国家都实行“碳中性国家”,会减缓气候变暖,农作物的产量可能增产,A错误;气候变暖会使得蒸发作用加强,温带地区的草原更加干旱。因此“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不会使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D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此题难度不大。‎ 积极促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图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 )‎ A. I地 B. F地 C. G地 D. H地 ‎19. 图中Ⅰ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B 距离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量多 C. 海拔较高,空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D. 晴天多,空气洁净,透明度高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I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最多,A正确;F地、G地虽然纬度不高,但阴雨天多,太阳辐射量不如I地多,BC错误;H地海拔不如I地高,阴雨天比I多,太阳辐射量不如I多,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I地位于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A是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C是主要原因;I是高原气候,晴天多,空气洁净,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D是主要原因;海拔高对与距离太阳远近的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B不是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 太阳高度: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地势: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 天气:云量多,太阳辐射弱。‎ 在交通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完成下面小题。‎ ‎20.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拔高度 B. 电网供电 C. 阴晴状况 D. 交通流量 ‎21. 下列城市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的是 A. 拉萨 B. 重庆 C. 大庆 D. 海口 ‎【答案】20. C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同一地点,海拔不会发生日变化,排除A。图文显示,该信号灯顶上有太阳电池板,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不是由电网供电,排除B。阴晴状况不同,会导致太阳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差异,导致太阳能电池板供电不稳定,影响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选项C符合题意。交通流量与信号灯亮度变化无关,排除D。‎ ‎【21题详解】‎ 图示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太阳能越充足地区,使用效果最好。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使用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A符合题意。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多云雨雾,太阳光照弱,使用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不好,排除B。海口和大庆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太阳光照不强,使用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不是最好的,排除C、D。‎ ‎【点睛】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 ‎22.下列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是 A. 水资源 B. 生物资源 C. 矿产资源 D. 土地资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C正确。‎ ‎【点睛】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跟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2018年3月22日‎~28日是中国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其宣传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水资源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通常是( )‎ A. 多年平均降水量 B. 多年平均蒸发量 C.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D. 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24. 下列做法中符合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是( )‎ A. 禁止开采地下水 B. 严格控制城市发展 C. 优先发展工业 D. 实行阶梯水价 ‎【答案】23. C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故C正确,A、B、D错误。‎ ‎【24题详解】‎ 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性统筹规划、实行阶梯水价都是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方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建设节水型社会,D正确;禁止开采地下水不利于社会发展,A错误;严格控制城市发展、优先发展工业分别属于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策略,与建设节水型社会关系不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018年9月6日凌晨3点8分(东九区区时),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6.7级地震,这是北海道史上观测到的最强震级地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 A.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 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6. 此次地震可能引起 A. 干旱 B. 海啸 C. 台风 D. 泥石流 ‎27. 地震发生时,零时区的区时为 A. ‎9月5日18时8分 B. ‎9月5日12时8分 C. ‎9月6日12时8分 D. ‎9月6日18时8分 ‎【答案】25. D 26. B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现象。故D正确,A、B、C错误。‎ ‎【26题详解】‎ 地震可以引起海啸,B正确;干旱、台风 属于气象灾害,与地震关系不大,A、C错误;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地震可能造成地表松散堆积物增多,但不是泥石流发生的条件,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因此零时区与东九区相差9小时。零时区的区时比东九区的区时晚,“早加晚减”,则地震发生时,零时区的区时为‎9月5日18时8分。故A正确,B、C、D错误。‎ 有诗云“寒潮滚滚自天来,大地今朝暴雪裁,北国冰封千万里,江南路塞几多垓,……”。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8. 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在冬季出现 B. 影响的范围不大,但可能导致多种灾害同时发生 C. 会带来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D. 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 ‎29. 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 A. 风害 B. 沙尘暴 C. 雨雪 D. 冻害 ‎30. 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A. 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B. 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 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及时回港 D. 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答案】28. C 29. D 30. A ‎【解析】‎ ‎【28题详解】‎ 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入侵所带来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等的天气现象,在冬半年发生,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尤以春季和秋季的寒潮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最大,因为隆冬季节我国北方很少有农作物生长,所以寒潮造成的损失很小。故C正确,A、B、D错误。‎ ‎【29题详解】‎ 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寒潮在短时间内气温迅速下降,产生的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故D正确,A、B、C错误。‎ ‎【30题详解】‎ 只有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人们才能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减轻或避免寒潮带来的危害。因此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故A正确,B、C、D错误。‎ 第Ⅱ卷(综合题,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读某地区公路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修建B镇到D镇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人工修建运河的措施,运河的修建需要科学选址,选址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的道路要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 (3). 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多的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C镇经济发展。 (4). 地形平坦 (5). 距离近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较容易。‎ ‎【详解】(1)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②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因此较合理。‎ ‎(2)修建B镇到D镇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多的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C镇经济发展。‎ ‎(3)运河选线直接关系到运河的工程投资和航运综合效益,因而应满足:①航运路程短、运费省;②工程造价低;③管理维护方便和费用少;④综合经济效益高。一般应考虑线路顺直,尽可能利用现有河道以减少工程量;避免跨越高山、河流、道路等以减少建筑物数量;避免通过地质破碎地段以减少水量的渗漏损失;须有充足的供水水源。结合图形信息可知,运河的选址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地形平坦、距离近。‎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所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 。 ‎ ‎(2)据探测,该区域埋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适宜开采的地点可能有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D表示的环节是______ 。人类主要能影响到的环节是 ______(填字母) 。若全球变暖,海平面将_________,其变暖原因有二:一是 ___________‎ ‎ ,二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向斜 (2). 甲 (3). 水汽输送 (4). E (5). 上升 (6).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7). 毁林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水循环的环节与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详解】(1)读图可知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构造。‎ ‎(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图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构造,适合油气的开采。‎ ‎(3)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F为水汽蒸发,D为大气输送,E为地表径流。目前人类对通过工程建设等对地表径流环节影响最大。‎ ‎(4)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对海平面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另一方面与人类过度砍伐树木,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有关。全球气候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 ‎【点睛】人类对水循环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33.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为________,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________地的风力较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2)图中B天气系统从气流的状况来看叫_______ ,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_______ 。图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是_____。‎ ‎(3)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 ‎(4)杭州G20峰会选择在9月初举行,主要考虑与7、8月相比,9月的_______ (填气温或降水)因素较适宜。但9月杭州也很可能受到来自海上的 _______ 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_______ 的天气。‎ ‎【答案】 (1). 西北风 (2). 甲 (3). 原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4). 反气旋天气晴朗 (5). 大风降温, (6). 可能有雨雪天气 (7). 寒潮或沙尘暴 (8). 气温 (9). 台风或热带气旋 (10). 狂风暴雨 ‎【解析】‎ ‎【详解】(1)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等压线图,图中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图中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甲、乙两地中,甲地的风力较大。‎ ‎(2)图中B天气系统从气流的状况来看叫反气旋,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天气晴朗 。图中天气系统A是冷锋,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是大风、降温天气、可能有雨雪天气。‎ ‎(3)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在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寒潮、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4)杭州G20峰会选择在9月初举行,主要考虑与7、8月相比,9月的气温较低,温度较适宜。但9月杭州也很可能受到来自海上的台风或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狂风暴雨的天气。‎ ‎34.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3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_和______。‎ ‎(2)图1中,河岸D、E最适宜修建港口的是_____岸,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岸。 ‎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 ‎(4)A、B、C三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乙 (2). 溯源侵蚀 (3). 下蚀 (4). E (5). D (6). C (7). C (8). C处于河流的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在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因此应对应图乙。‎ ‎(2)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E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水深岸陡,利于建港;D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多浅滩,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图2显示河床呈阶梯状,地势落差大,因此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瀑布,C正确;图中A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为主,“U型谷”是冰川侵蚀而成,“喀斯特溶洞”是因流水的化学溶蚀而成;“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不会出现在河流上游,A、B、D错误。故选C。‎ ‎(4)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可以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因此聚落多发育在平原地区。A、B、C三点中,C处于河流的下游,为冲积平原,因此更易发育成聚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