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第Ⅰ卷(选择题) 大伦敦都市区是英国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城。大伦敦都市区划分为内伦敦和外伦敦,下图示意大伦敦都市区1811年-2011年间的人口增长变动情况。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时间段大伦敦都市区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 1991年-2001年 B. 1981年-1991年 C. 1931年-1941年 D. 1861年-1871年 2. 1961年-1991年的近30年间,大伦敦都市区的城市化阶段处于( ) A. 再城市化 B. 逆城市化 C. 郊区城市化 D. 城市化起步 3. 1991年-201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英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当地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C. 青壮年国际移民迁入 D. 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会达到一个最高值。读图可知,大伦敦都市区自1811年之后人口增长率长期为正值,直至1939年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此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大约1991年以来人口又呈现出正增长态势。所以选C。 【2题详解】 读图可知,1861年-1961年,大伦敦都市区整体上经历了人口增长速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外 伦敦的人口增速快于内伦敦核心区,说明人口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不断扩散,即此阶段为郊区城市化过程。1961年-1991年,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均呈负增长,此时应处于逆城市化阶段。1991年以后大伦敦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所以选B。 【3题详解】 1991年-20l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重现正增长,进入了再城市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国际移民的迁入,国际迁入人口多为年轻的成年人,直接造成了伦敦人口增加。所以选C。 瑞士当地时间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 完成下面小题。 4. 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 ) A. 地质条件复杂 B. 科学技术先进 C. 社会经济发达 D. 气象灾害频发 5. 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直接影响爱斯特尔德的( ) ①城市等级 ②流动人口数量 ③城市形态 ④服务范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 ) A. 增加了公路等交通压力 B. 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 C. 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 D. 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答案】4. A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影响交通建设耗用时间的主要因素从地形、地质等因素分析。由材料可知,该隧道位于阿尔卑斯山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瑞士的科学技术先进、社会经济发达,这不是工期长的原因,瑞士的气象灾害并不频繁。据此分析选A。 【5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原有铁路为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弯曲度较大,对货物载重限制,且速度慢,导致公路运输的压力大。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圣哥达隧道采取直线形式,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少,因此缩短了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瑞士同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与北欧的紧密联系。爱斯特尔德的位于隧道的端点,因此将会增加该地的流动人口数量,扩大其服务范围,因此②④正确,据此分析选C。 【6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减轻公路等交通压力,A错;圣哥达隧道采取直线形式,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少,B错;隧道开通缩短了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瑞士同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与北欧的紧密联系,C错;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并将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D正确。据此分析选D。 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洲地形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 A. 3月~7月 B. 6月~10月 C. 8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8. 下列驱使当地农民去开发利用江心洲动力中,最大的是( ) ①江海联运便捷 ②土地租金廉价 ③闲置劳动力多 ④生产技术先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7. D 8.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 【7题详解】 据该地经纬度和地理事物可知,该地位于东南亚,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的变化;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水位较高,江心洲面积减小,冬季为旱季,河流水位较低,江心洲面积扩大,故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11月~次年3月,故选D。 【8题详解】 驱使当地农民去开发利用江心洲动力中,最大可能的是闲置劳动力多,人均耕地少,江海联运便捷、生产技术先进,不是开发江心洲的动力,故选B。 金丝楠木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由于砍伐过量成了稀缺资源,楠木价格也水涨船高。经过多方考察,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于2015年开始种植金丝楠木,农民增收的同时,当地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树种与金丝楠木分布在同一地区的是( ) A. 黄花梨 B. 马尾松 C. 榆树 D. 胡杨 10. 贵州铜仁地区种植金丝楠木的优势条件是( ) A. 交通便利,距离楠木消费市场近 B. 金丝楠木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 山高谷深,灌溉水源充足 D. 气候适宜,宜林山地较多 11. 下列农业发展模式中,适合铜仁碧江区发展的是( ) A. 立体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鱼塘-台田农业 D. 花卉种植业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有题意可知,金丝楠木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等地,这些地区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黄花梨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如海南,A错误。马尾松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山区,如福建,B正确。榆树主要分布于我国暖温带、中温带地区,如东北、华北,C错误。胡杨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如新疆,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贵州铜仁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因此交通相对不便,A错误。该地于2015年开始种植金丝楠木种植,历史较短,B错误。云贵高原地区地势崎岖,且地表水缺乏,C错误。贵州铜仁地区种植金丝楠木主要的区位条件与四川湖南等地气候相近,且山地较多,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立体农业主要分布于山区,A正确。商品谷物农业多分布于平原,B错误。鱼塘-台田模式主要分布于低洼且湿润地区,C错误。花卉种植业多分布于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的地区,D错误。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玫瑰湖位于达喀尔市(热带草原气候)偏北方向30多公里处,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每年某个季节,水中的微生物和外来骤增的矿物质在充足阳光作用下发生反应,呈现出如同绸缎一般的粉色,玫瑰湖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材料二: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受迪拜酋长办公室的邀请和委托,在当地开展耐旱海水稻实验种植,2018年5月实验种植获得成功。 材料三:近年来死海面积急剧萎缩,面临“死海将死”的局面,人们计划修建“红海—死海运河”,引红海水入死海。下图甲亚北非部分区域示意图,图乙为计划修建的“红海—死海运河”示意图。 材料四:埃塞俄比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 主体。图丙为埃塞俄比亚人口密度分布图。 (1)玫瑰湖呈粉色时正处于北半球的什么季节(冬或夏),并分析其成因。 (2)指出迪拜开展耐旱海水稻实验种植优势条件。 (3)说明“红海—死海运河”修建后对死海及其周边地区带来的效益。 (4)指出埃塞俄比亚人口的分布特点,并推测其主要气候原因。 【答案】(1)季节:冬季。原因:①地处低纬热带,全年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繁殖;②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处于旱季,光照充足;③东北信风带来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带来充足的矿物质。 (2)①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②沿海地区,地势低平;③经济发达,资金充足;④政府政策支持。 (3)①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②加强对周边气候的调节;③加快水中污染物质的净化速度(增强水体自净能力);④美化环境。 (4)分布:①分布不均,中北部、南部多,四周少;②集中在中部地区(中部高原区)。原因:位于低纬高原,气温较低、凉爽。 【解析】 【分析】本题组考查北非及西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区域相关问题。 【详解】(1)玫瑰湖呈粉色要在充足的阳光作用下,所以要在热带草原气候的旱季,即北半球的冬季。从玫瑰湖呈现粉色的发生来看,其原因与湖中微生物、昼增的矿物质和充足的光照有关,具体成因是①达喀尔市靠近赤道附近,地处低纬热带,全年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繁殖;②水中的微生物和外来骤增的矿物质在充足阳光作用下发生反应,呈现出如同绸缎一般的粉色,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处于旱季,光照充足;③东北信风带来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带来充足的矿物质。 (2)农业优势区位条件从地形、气候、技术、资金和政策方面分析,具体到迪拜开展耐旱海水稻实验种植的优势条件是①迪拜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②位于波斯湾地区,为沿海地区,地势低平;③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资金充足;④受迪拜酋长办公室的邀请和委托,政府政策支持等。 (3)死海及其周边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气候干旱,面临水资源短缺、湖泊面积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红海—死海运河”修建后将增加死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淡水资源,生态效益有①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②加强对周边气候的调节;③加快水中污染物质的净化 速度(增强水体自净能力);④美化环境。 (4)由人口密度图分析埃塞俄比亚人口的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中北部、南部多,四周少;集中在中部地区(中部高原区)。热带地区的人口城市选择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 【点睛】热带草原气候的旱季降水稀少,光照充足;迪拜农业发展要侧重分析资金和政策;死海及周边面临水资源短缺、湖泊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热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 13.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东欧平原的发展中国家白罗斯拥有近800万公的林,每年将大量原木出口到西欧等地,从罗斯等国进口大量纸用于造纸,近年来纸浆国际价格快速攀升。 2017年底,由我国某公司总承包建设的白罗斯大型纸浆厂顺利投产。该纸厂位于戈梅利州斯维特洛戈尔斯克市(见下图),占地面积96公頃,项目总规模超过8亿美元。除满足自罗斯对高质量纸果的需求外,还将为白罗斯在出口创汇、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实惠,该纸厂将生产过程要中产生的树皮、木屑、浆秸、浆渣等废料用作动力锅炉燃料,循环利用率高,节能效果显著。 (1)说明白俄罗斯大量出口原木的优势条件。 (2)分析该纸浆厂顺利投产对自白俄罗斯产生的影响。 (3)白俄罗斯为促进该纸浆厂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案】(1)森林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原木原料,生产成本低;铁路交通便利;邻近西欧,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等。 (2)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品种类;增加就业岗位数量,提高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拉动该国造纸行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先进的节能、减排环保措施为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 技创新引领;改高价进口纸浆原料为出口高质量纸浆,提高出口外汇额,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等。 (3)充分利用土地开展植树造林,从国外进口木材,保障纸浆生产的木材原料充足供应;在家具等产品制造中缩减木材使用量,开发木材替代品延长产业链,利用该纸浆厂产品制造优质产品;与中国等国家为该纸浆厂及相关产业的产品投入并扩大国际销售市场而密切协作;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提升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确保生产技术长期稳居世界同行业前列;加大公司人员培训力度积极吸纳国内外先进人才,提高生产效率等。 【解析】 【分析】本题选取东欧国家白俄罗斯作为考察案例。通过材料分析白俄罗斯出口原木的区位条件以及造纸行业发展等措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白俄罗斯大量出口原木的优势条件在于其资源、交通、市场等要素,同时该地建设纸浆厂可以从工业的区位条件来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则可以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做平衡。 【详解】(1)由材料可知白俄罗斯拥有近800万公顷的森林,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且材料指出白俄罗斯作为欧洲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其劳动力价格,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据图还可以看出河流与铁路密集,因此交通便捷,便于向外输出木头木材。最后通过白俄罗斯所处地理位置可分析其距离欧洲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近,因此市场广阔。 (2)纸浆厂的投建、投产会对白俄罗斯造成许多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角度综合分析,如从经济角度可以分析纸浆厂投产可以延长白俄罗斯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从社会角度分析纸浆厂的投产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而从生态角度可考虑该厂优越的废弃物处理模式可以替代原有纸浆厂的大量排放,减轻当地的环境压力。 (3)纸浆厂的原料需要大量木材,如使用本地木材会对森林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因此如需大规模的制造纸浆可以从国外进口木材以保障原料持续供应。同时通过技术提升和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等清洁生产工艺,达到减量化输出、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最后由于该厂是由中国投资建成,白俄罗斯可利用中国较为先进的制造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肯尼亚境内有数十个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野生动物巡游胜地,每年的6-9月是观看野生动物的最佳时间。下图为肯尼亚部分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和内罗毕的气候资 料图。 分析每年6-9月为观看野生动物最佳时间的原因。 【答案】6-9月降水较少,植被密度相对较低,动物更容易被发现;水资源较少动物大部分时间都会处于有限的水源周围,易于观看;气候凉爽,利于旅游出行;6~9月(干季)降水较少,蚊虫较少(湿季降水较多,蚊虫多);干季路况好,适合游览车出行(湿季道路泥泞,不适合观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野生动物观看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6-9月为观看野生动物最佳时间的原因,可以从降水、气温、交通、道路等方面回答。根据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可知,6-9月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相对低,便于观察野生动物,干季路况好,适合游览车出行,气温较低,气候凉爽,利于旅游出行。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17年4月24日,一篇《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文章刷屏微博。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生长周期仅半年左右,产量大。这种生蚝自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出现在丹麦海岸,经过数十年的“愉快”生长,才形成现在如此巨大的规模。丹麦人口不到600万,虽有吃生蚝的传统,但常吃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生蚝,对通过吃来消灭生蚝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下图为太平洋生蚝遍布丹麦海岸景观图。 简述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海岸大规模泛滥的原因与带来的危害。 【答案】原因:①丹麦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对当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②多条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③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④属外来物种,缺少天敌;⑤丹麦人口少,且没有食用太平洋生蚝的习惯,消耗量小;⑥出现早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任答3点) 危害:①太平洋生蚝泛滥会挤压本土同一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土类似物种减少或灭绝; ②海岸上大规模的太平洋生蚝泛滥,死亡后会腐烂变质,引发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丹麦海岸生蚝泛滥问题的原因及危害。 【详解】(1)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海岸泛滥的原因,主要从物种入侵、饮食习惯、治理措施等方面分析。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对陌生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属外来物种,入侵物种,缺少天敌。丹麦人口少,且没有食用太平洋生蚝的习惯,消耗量小。出现早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 (2)生蚝泛滥的危害,主要从生存空间、环境污染角度分析。太平洋生蚝泛滥会挤压本土同一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土类似物种减少或灭绝。海岸上大规模的太平洋生蚝泛滥,死亡后会腐烂变质,引发环境污染。 【点睛】某一物种泛滥的原因从物种入侵、生存环境、治理措施等方面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