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提分技能特训3等值线地图的判读
提分技能特训三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9·云南第二次统检)地铁交通网中的某一个站点通过地铁线路到达各个站点所需的时间之和被称为该站点的通达度,某一个站点的通达度与所有站点通达度的平均值之比,称为该站点的时间通达系数。福州市主城区主要由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组成,其中鼓楼区是城市中心,保留着较多的历史文化古迹。福州正在修建多条地铁线路,建成后对主城区的中心、空间规模及功能区布局等都将产生影响。下面左图为福州市主城区示意图,右图为福州市主城区地铁时间通达系数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甲地地铁时间通达系数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受河流影响 C.地处中心商务区 D.邻近城郊 2.据图分析,地铁建成后,城市中心逐步转移的方向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3.福州城市中心的移动,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 ①保护历史文化古迹 ②加强各区间的联系 ③促使房价下降 ④合并功能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D 2.B 3.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福州主城区外围,距离城市中心较远,交通拥堵程度较低,而通达系数是指某一个站点的通达度与所有站点通达度的平均值之比,因此甲地地铁时间通达系数较大。第2题,由图可知,地铁时间通达系数等值线最小值位于城市中心鼓楼区以南地区,说明地铁建成后,城市中心逐步向南移。第3题,鼓楼区是城市中心,且保留着较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因此福州城市中心向南移动,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福州城市中心向南移动,将更加靠近城市的几何中心,因此有利于加强各区间的联系;福州城市中心向南移动可使南部城市房价上升,但不利于合并功能区。 (2019·山东潍坊三模) 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平原上河道不断弯曲,洪水期间自然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为了研究河道变迁情况,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北半球某河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如图所示)。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四处数码所在区域,河道变迁速率最大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图中该河流在M处的流向是( ) A.向北流 B.向南流 C.向西南流 D.向西北流 6.乙处的树龄大于甲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 ) A.河漫滩面积较大 B.积水时间较短 C.位于河流下游 D.河道形成较早 4.B 5.D 6.B 解析 第4题,树木生长在河漫滩上,因此树龄的大小可反映该地河漫滩形成时间的早晚,树龄相等的地区说明为同一个时段形成的河漫滩,树龄越大说明其所在的河漫滩形成时间越早。图示每两条相邻的树龄等值线之间,树龄都相差25年,即其所在河漫滩的形成时间的差值相同;河道变迁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则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而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越大。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树龄等值线最稀疏、密度最小的地方是②处,故选B项。第5题,注意图中指向标,右侧为正北;通常河流上游河道较窄,越向下游河道越宽,观察图示河流,河道左侧较窄、右侧较宽,可以推测河流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河漫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图中河漫滩主要分布于河流的西边(图示上侧),说明河流侵蚀的是东岸,且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右岸侵蚀) 也可以推测出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因此M段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南流向西北,故选D项。第6题,树龄的大小与河漫滩形成的时间早晚相关,与河漫滩面积大小无关,A项错误;若乙处积水时间较短,则乙地河漫滩出露水面的时间早,树木可更早地在此处生长,生长时间越早则树龄越大,B项正确;由河流的流向可知甲位于乙的下游,C项错误;“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图中甲、乙位于相同的陡坎内,说明两地的河道形成时间相同,D项错误。 (2019·重庆调研)如图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段霜冻线变化及该时段北京天气状况图。据此完成7~9题。 7.该时段最可能位于(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风寒效应”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图判断北京市“风寒效应”最显著的时间是( ) A.2日 B.3日 C.4日 D.5日 9.据图分析影响该地区2~4日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7.B 8.C 9.A 解析 第7题,由北京气温度数可知,该时段不可能位于1月和7月。由图可知,2日霜冻线在华北,4日到达江淮地区,且2、3、4三日霜冻线不断向低纬移动,5日迅速移向华北(即气温迅速回升);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一般白天气温不会太高,而秋季霜冻线一般不可能到达江淮地区,因此该时段最可能位于4月。第8题,由图可知,北京4日白天气温为11 ℃且为阴天,西北风7级,而“风寒效应”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因此北京市“风寒效应”最显著的时间是4日;2日和3日白天气温虽较低,但风力较小,“风寒效应” 不显著;5日温度高,天气晴朗,虽盛行7级南风,但不会觉得寒冷。第9题,由图可知,2、3、4三日霜冻线不断向低纬移动,因此影响该地区2~4日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冷锋,属于“倒春寒”。 (2019·广东揭阳一模)嘉黎县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处秘境,藏在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交会之处。几乎所有“最西藏”的景观都在此悉数登场:极高山、雪峰、悬谷冰川、高山湖群、湿地、深切峡谷和花开各色的密林……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如图示意嘉黎的地理位置。麦地卡湿地位于嘉黎县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2018年该湿地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10~11题。 10.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因素有( ) A.地形和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和地形 C.海陆位置和纬度 D.海陆位置和洋流 11.造就嘉黎“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的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 ,冰雪覆盖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降水 D.地形起伏大,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 10.B 11.C 解析 第10题,等降水量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递减,是受西南季风影响,东侧一处明显向北弯曲,说明此处降水较多,主要是因为该地位于峡谷地区,水汽容易深入,故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因素分别是大气环流和地形,B项正确。第11题,嘉黎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西南季风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带到此处,形成丰富的降水,使森林带向高处延伸到积雪带附近,从而形成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的景观,C项正确。 二、综合题 12.(2019·江西南昌八一中学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奔腾于青藏高原南部,河流源头至国境约2 000多千米。在地理工作者眼中,雅鲁藏布江是一条神奇而罕见的大江,由于谷地各处岩性不同,它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有一半的流程穿行在峡谷中,一半的流程穿行在宽谷中,形态如一条流动的长辫,故有人将它定义为一条峡江、辫江。雅鲁藏布江的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1亿千瓦,相当于我国河流水能蕴藏量的七分之一,仅次于长江。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资源宝库”“地质博物馆”等。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资料图。 (1)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的主要补给差异,并分析原因。 (2)解释雅鲁藏布江宽谷与峡谷的形成原因。 (3)说明雅鲁藏布江峡谷是“生物资源宝库”的自然原因。 (4)你是否赞同对雅鲁藏布江水能资源实施大规模开发,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根据雅鲁藏布江流经区域的地形、降水分布及气候类型等条件可以判定河流补给类型。该河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这是因为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该河下游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这是因为雅鲁藏布江谷地面向西南开口,使得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且周围多高大山脉,降水较多。第(2)题,雅鲁藏布江宽谷与峡谷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流水侵蚀的差异性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雅鲁藏布江谷地各地岩性不同,在岩性坚硬地段,流水侵蚀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致使河谷深而窄,形成峡谷;在岩性松软地段,流水侵蚀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床变宽,且由于落差大,流速快,河底被冲刷,河床摆动不定,形成宽谷。第(3)题,雅鲁藏布江峡谷是“生物资源宝库”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角度分析。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赞同或不赞同,言之有理即可。赞同主要从开发水能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不赞同主要从开发难度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 答案 (1)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游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降水较多,且周围多高大山脉,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 (2)雅鲁藏布江河谷落差大,在岩性坚硬地段,流水侵蚀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致使河谷深而窄,形成峡谷;在岩性松软地段,流水侵蚀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床变宽,且由于落差大,流速快,河底被冲刷,河床摆动不定,形成宽谷。 (3)该峡谷纬度较低,受印度洋暖湿水汽影响明显,水热充足;该峡谷相对高差大,垂直分异显著,自然带涵盖了从热带到寒带的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丰富;故成为“生物资源宝库”。 (4)赞同。理由:西南暖湿气流带来大量降水,且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处于峡谷地带,建坝工程量小;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市场大;带动藏区经济发展(防洪、灌溉、旅游等综合效益)。 不赞同。理由: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建设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建水电站后难以恢复;地质结构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人烟稀少,当地电能市场狭小,且电能输出难度大;属于国际河流,可能引发国际纠纷。 13.(2019·湖北十堰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22 ℃时的第一天。如图示意我国多年平均入秋日期等值线分布及①②③④四条赏秋路线。 (1)概括我国东部地区入秋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 (2)说明我国东部地区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描述路线②途经地区的温度带类型及各温度带气温的四季变化特征。 (4)判断①②③④四条赏秋路线中自然景观变化最显著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入秋日期等值线的基本特征从形状特征及数值特征两方面描述。第(2)题,读图即可得出我国东部地区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的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根据中国的地形轮廓可以判断,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基本沿中国特殊地形的边缘延伸。尤其是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附近,弯曲明显。四川盆地地势较低,日均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入秋较晚,因此入秋日期等值线向低值凸出(即较晚的地区),云贵高原地区与之刚好相反,入秋日期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即较早的地区),故影响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延伸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3)题,我国东部地区温度带由南向北依次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气温逐渐降低,冬夏温差逐渐加大,四季越来越分明。第(4)题,① 线路由南向北从海南五指山到包头,②线路由南向北从广州到漠河,二者都体现了纬度地带性的变化。①线路明显比②线路短,所经过地区的景观差异也小于②,排除①;②线路所经过地区都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景观都是以森林为主,故②线路景观差异不显著;③线路从阿勒泰到拉萨,穿越我国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景观差异不显著;④线路自西向东跨越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从沿海一直到内陆,景观差异最为明显。 答案 (1)入秋日期等值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入秋时间由北向南依次推迟。 (2)方向: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影响因素:地形。 (3)温度带类型:由北向南依次经过温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带长夏无冬、秋去春来。(或答:温带和亚热带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带全年高温) (4)线路④。该线路跨越我国地势三大阶梯,地势起伏大,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大;该线路从沿海到内陆,受海陆差异的影响大,自然景观的水平变化显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