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本谜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40 分,第Ⅱ卷 60 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4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 1.遥感技术可用于 ①监测植物病虫害发展状况 ②监测台风的移动路径 ③监测洪水淹没面积 ④分析地震造成的损失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120 急救指挥中心对某次马拉松比赛出救示意图”,读图完成 2-3 题。 2.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 120 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 护车到达事战地点,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所利用的技术是 A.RS B.GPS+RS C.GPS+GIS D.GIS+RS 3.救护车司机要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计算机技术 B.GPS 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的普及,数字地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据此 完成 4-5 题。 4.下列有关“数字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数字地球”就是把部分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B.“数字地球”就是地理信息技术 C.“数字地球”就是用数字化手段处理一切地球问题 D.“数字地球”是 RS、GIS、GPS 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5.“数字地球”实现以后,科学家们可以( ) A.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B.控制全球气温升高 C.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D.控制全球贫富差距 读“西北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 6-8 题。 6.结合上图可以看出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 1 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D.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7.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8.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 当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 60 万亩,并以每年 3 至 5 米的速度向外 蔓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 9-10 题。 9.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乱砍滥伐 C.人口迁出 D.全球气候变暖 10.土地沙化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有 A.图地增加 B.降水减少 C.降水增多 D.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 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 11-12 题。 11.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12.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 13-14 题。 13.1650~1780 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14.进入 20 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 1961 年和 2005 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 15-17 题。 1961 年 2005 年 耕地面积(km2) 400 521 森林面积(%) 36.79 20.46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369 1087 雨季地表径流(亿 m3)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2) 61 10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41.5 60.1 15.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16.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17.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高的原因是 ①降水变率大 ②土质疏松 ③土层较薄 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如图为“我国东北林区某地采伐后的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 18-19 题。 18.图示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分别是 A.东、西、北、南 B.北、南、西、东 C.南、北、东、西 D.西、东、南、北 19.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A.水旱灾害频繁 B.沙尘暴天气加重 C.物种减少 D.地震灾害 读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 20-21 题。 20.图中 A、B、C 分别代表的要素可能是 A.纺织工业、中小型企业、劳动力和市场 B.微电子工业、中小型企业、资源和能源 C.微电子工业、大型联合企业、技术和劳动力 D.航天工业、资源和技术、中小型企业 21.图中 a模式 ①接近资源产地 ②海陆交通发达 ③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④航空和高速公路运输发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读珠三角都市圈示意图,回答 22-23 题。 22.促使深圳迅速发展和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大力推进工业化 B.改革开放的政策 C.大量的外来民工 D.香港的产业转移 23.下列关于珠三角都市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莞的服务职能比深圳多 B.香港与广州相比,金融、贸易、商业的服务范围更广 C.与国内大都市圈相比,珠三角都市圈地理位置最优,经济腹地广 D.与国际大都市圈相比,珠三角都市圈缺少核心城市,市场小 下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 24-26 题。 24.a、b、c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工业、农业、服务业 B.服务业、工业、农业 C.农业、服务业、工业 D.工业、服务业、农业 25.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完成 27-28 题。 27.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①长江“黄金水道” ②土地价格较低 ③劳动力价格较低 ④经济基础雄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8.产业转移对“长三角”的影响是 ①利于产业升级换代 ②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③利于环境质量改善 ④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10 年 8 月 12 日,广东省政府官方站正式公布了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即基础施、 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规划。它将进一步推动广东区域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据此回答 29-31 题。 29.珠江三角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与其无关的优势条件是 A.区位优势 B.政策优势 C.矿产资源优势 D.侨乡优势 30.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31.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 32-33 题。 3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33.下列有关两地区城市化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B.乙属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D.乙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读“2005 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国”,完成 34-35 题。 34.2005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 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 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5.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 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 B.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D.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 36-38 题。 36.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甲地广泛分布的肥沃土壤最有可能是 A.黄土、棕壤 B.红壤、紫色土 C.黑土、黑钙土 D.砖红壤、栗钙土 37.计划在图中甲、乙、内、丁四地进行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其中合理的是 A.甲处开荒种植玉米 B.乙处垦殖种植水稻 C.丙处发展棉花生产 D.丁处广泛建设茶园 38.乙地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010 年 12 月 16 日开始,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印度进行了为期 4 天的访问,随同 温家宝总理访印的还有 400 多名中国商界人士。图左中印三大产业占 GDP 的比重。图中印双 边贸易额发展趋势,读图左图及右图,回答 39-40 题。 39.中印经济合作又被称为“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的结合。联系图甲分析,与印度 相比,中国的优势产业是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服务业 D. 制 造 业 40.促进中印贸易不断发展的因素是 ①两国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份额相近 ②两国产品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 ⑨两国之间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 ④两国的政体及经济体制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1.(20 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右图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形图。 材料二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由 346 个岛礁组成,人口约 2000 人,雪山和冰川面 积约为全岛面积的 65%,自然环境恶劣。但是近几十年来却引起了遥远的英国的极大兴趣。 1982 年 4 月 2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而进行的“马岛之战”开始。 材料三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C 所在的国家),国土面积 278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4000 多万。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马岛的自然地理特征。(4 分) (2)结合图文资料从地理角度分析英国争夺马岛的原因。(4分) (3)A、B所在地区气候均较干旱,请分别说明其主要自然原因。(4 分) (4)分析南美洲西南段海岸线破碎的原因。(4分) (5)C 所在地区有“世粮仓与肉库”的美称,试分析的形成的区位条件。(4 分) 42.(14 分)读金沙江下游区域图及金沙江下游河段水能开发规划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金沙江下游修建水能开发的自然条件。(4 分) (2)为了提高河流落差开发利用率,流域内水能资源往往采用 开发模式。(2分) (3)据图Ⅱ分析判断,若三峡水库累积淤积量极限值为 120 亿立方米,则不建溪洛渡水库 时,三峡水库可运行 年左右;建溪洛渡水库时,三峡水库可运行 年左右。(4 分) (4)试分析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4分) 43.(13 分)我国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基础较弱,发展较晚,近年来大量承接广东省的产业转 移,经济快速增长。图为辽中南工业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简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交通和资源的角度,比较辽中南工业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条件的异同点。 (4 分) 项目 比较区域 辽中南工业区 北部湾经济区 相同点 海陆位置 交通 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不同点 纬度位置 维度位置比较高 资源 煤炭、铁矿丰富 水资源、 矿产丰富 (2)辽中南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北部湾经济区借 鉴辽中南工业区的经验教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3 分) (3)分析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3分) (4)承接广东产业转移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利与弊。 (3 分) 44.(13 分)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城镇位于 省境内,该省煤炭资源具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 (2)与 20 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区域能源基地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 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4分) (3)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当地收入,该地加强了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下 图: 试分析该生产模式与向外输出煤炭相比,主要优势有哪些?(4 分) (4)如果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区域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请你就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 分) 地理参考答案 01-05 BCBDA 06-10 DBBAB 11-15 CABDC 16-20 ABBDB 21-25 DBBAD 26-30 BBCCD 31-35 ADCCD 36-40 CABDB 41.(1)以丘陵山地为主,北高南低,温带海洋气候,寒冷湿润;河流短小湍急;温带落叶 阔叶林;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2)马岛扼太平洋和大西洋航道要冲,距离南极大陆较近,便于对南极的勘探和科考,战 略地位十分重要;马岛周围大陆架广阔,石油资源和渔业等海洋资源丰富。 (3)A 处于内陆,(地形相对封闭),到达的水汽少;B 处于西风带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气流 下沉,降水少。 (4)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西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流水侵蚀作用强; 沿岸风大浪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纬度高,离南极洲近,受冰川侵蚀作用强。 (5)C 所在地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适合种植业发展;气候温和,草原面积广阔,适 于畜牧业发展;有河流经过,水源条件较好;地广人稀;农牧产品商品率高;距海近,有铁 路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农牧产 品出口。 42.(1)利:①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相同库容,水库面积小,淹没耕地少,移民 数量少。弊:①相同库容,坝体高,工程量大,投资大;②水库库容受限制。 (2)流域梯级 (3)50 65 (4)①有效调蓄洪水,减少下游川江洪涝灾害的发生;②有效减少三峡库区及重庆港的泥 沙淤积;③为下游地区提供优质能源,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43.(1) 项目 省区 辽中南工业区 北部湾经济区 相同点 海陆位置 濒临海洋 交通 铁路和海运交通发达(水陆交通发达) 资源 / 不同点 纬度位置 / 纬度位置比较低 资源 / 有色金属(钨、锡、铝土)矿产丰富 (2)延长产业链,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3)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低;资源丰富; (4) 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弊:可能加剧环境污染;社会治安、交通、居住等压力增大。 44.(1)山西。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主要表现为分布范围广、煤种齐 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 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3)减轻了运输压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了能源的多样化,增加了就业机会;有利 于保护环境。 (4)①优化能源基地上业结构,延长产业链;②发展新兴产业(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