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莆田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地理月考 1 范围: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第一节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 审核人:高二地理备课组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44题,1-34题每题1分,35-44题每题2分,共54分)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经济界人士将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据此回答1-2题。 1.三大极点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A )。 A.位置优势、政策优势 B.政策优势、历史基础 C.人才优势、资源优势 D.资源优势、位置优势 2.制约天津滨海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B )。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D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4.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C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很多地理分界线是占有一定宽度、逐渐过渡的。下图示意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段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理分界线最有可能是( B ) A.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落叶林与常绿林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6.影响该线各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C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海陆分布 读“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简图”,完成7-8问题。 7.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B )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8.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C ) A.甲区域较乙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 B.乙区域较甲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 C.甲区域较乙区域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 D.乙区域较甲区域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回答9-10题。 9.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10.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鱼鳞坑是在山坡上修筑的半月状蓄水小坑,呈鱼鳞状品字形排列。下面是鱼鳞坑景观图和鱼鳞坑纵剖面模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建鱼鳞坑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D ) A. 拦截坡面径流 B. 提高植被存活率 C.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D. 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12.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 B) A. 华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蒙古高原 D. 云贵高原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13-14题。 13.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 A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C ) A.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板结加重 D.地下水水位下降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下图,完成15-17题。 15.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D A.甲 B.乙 C.丙 D.丁 16.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B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17.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C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D ) A.① B.② C.③ D.④ 19.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主要分布于( C ) A.河流上游地区 B.山麓地带 C.冲积扇 D.河流出山口 20.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 C )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冬季风势力增强 C.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等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C ) A.林地、耕地、草地 B.耕地、林地、草地 C.耕地、草地、林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2.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D ) A.地势平坦开阔 B.山地面积广大 C.河流少水量小 D.气候温暖湿润 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A ) 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24.据图可判断( B ) 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人工浮岛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B A.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 B.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 26.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 C A.北美五大湖 B.亚马孙河 C.太湖 D.里海 读下图,回答27-28题。 27.由图中信息判断,为保障种植业生产而改善的自然因素是( C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28.图中地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 D ) A.防洪 B.发电 C.养殖 D.防治水土流失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甲,完成29-30题。 29.图乙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 )。 A.a B.b C.c D.d 30.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D)。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据此回答31-33题。 31.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 A ) A.第30天 B.第75天 C.第100天 D.第130天 32.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火灾,可以 ( D ) A.用来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探知火灾地点和范围 33.除了上述应用外,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直接 ( C ) A.分析旱灾损失 B.判断人口分布 C.监测滑坡灾害 D.确定环境污染类型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34-35题。 34.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D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35.“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D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36-37题。 36.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D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 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37.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A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游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38-40题。 38.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C ) A.海拔、降水量 B.土质、地形 C.降水量、地形 D.风力、海拔 39.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40.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B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b、c表示不同阶段的城镇空间布局演化特征,①②③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演化特征。读图回答41-42题。 41.不同时期的城镇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布局对应正确的是 ( B) A.a—①、b—②、c—③ B.a—②、b—③、c—① C.a—③、b—①、c—② D.a—②、b—①、c—③ 42.如果①②③代表资源型城市的功能区布局发展情况,则②时期该城市可能C A.改进资源开采技术,加大资源开采量 B.GDP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第一产业的比重最高 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回答43-44题。 43.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D ) A.降水相对较丰富 B.地处高纬度地区,年均温低、蒸发弱 C.高山冰雪融水更丰富 D.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 44.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 ) A.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降低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第Ⅱ卷 综合题(46分) 4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天山北侧,面积4.88万km2,海拔300至600 m,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下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及边缘绿洲分布状况。 材料二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每年4~6月该地沙漠风沙活动强盛。沙漠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营养期草本植物,主要是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它们分布广泛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这些草本植物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图c是某气象站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各月降水量。 (1)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自然原因。(6分)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有众多优良的冬季牧场,分析其冬季牧场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3)分析沙漠里的短营养期植物能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原因。(6分) (4)简述短营养期植物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作用。(4分) (5)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扩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危害,并简述其防治措施。(8分) 46.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 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4分) (2) 简析该区域侵蚀类型的季节差异。(4分) (3)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 (4)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莆田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地理月考 1答案 1-10 ABDCB.CBCBA 11-20 DBACD,BCDCC 21-30 CDABB,CCDAD 31-40 ADCDD,DACBB 41-44 BCDA 45(1)深居内陆,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岩石风化强烈;地表植被稀疏,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山北麓各河流的冲积沙层带来大量的沙粒);大风天气多,集中在冬春季节,风力作用强。 (2)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山区高,利于牲畜越冬;多绿洲,水源丰富,草类茂盛,提供冬季所需牧草; (3)冬季沙漠里有较多积雪,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和冻土融化;受西风(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增加,沙丘土壤含有较多水分;水热配合较好,并维持2个月左右时间 。 (4)(4-6月,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活动强盛);沙丘表面的短营养期植物生长迅速,覆盖率较高,能够截留水分,涵养沙丘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速,起到稳定沙丘沙面的作用。 (5)危害:破坏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减少;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土地载畜量下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掩埋村镇、道路等。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新能源,解决牧区能源问题;利用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控制人口数量等。 46.(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原因: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 (2)夏秋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 (3)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 (4)观点一: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