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诸暨中学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题,每题2分,共8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7年2月,科学家发现一颗超冷矮星TRAPPIST-1(距地球39.13光年,半径、质量分别为太阳的11%和8%,),该天体拥有7颗行星。超冷矮星TRAPPIST-1属于 A. 行星 B. 卫星 C. 彗星 D. 恒星 ‎【答案】D ‎【解析】‎ ‎【详解】行星围绕恒星转,故答案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 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在金星上太阳西升东落,金星表面有浓密的大气。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太阳表面有一个小黑点慢慢穿过,这种现象称之为“金星凌日”。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 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体的主要原因是 A. 自身发光强度大 B. 金星表面反射率大 C. 体积质量大 D. 金星上太阳西升东落 ‎3. 下列行星中也能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A. 火星 B. 木星 C. 天王星 D. 水星 ‎【答案】2. B 3. D ‎【解析】‎ 试题分析:‎ ‎【2题详解】‎ 金星是行星,不能自己发光,故A错。金星是八大行星里体积较小的一颗,其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导致看到的太阳是西升东落,这与其成为天空中最亮的星体无关,故CD错。从材料可知金星表面有浓密的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使得我们看到的金星最亮。故选B。‎ ‎【3题详解】‎ 能发生“凌日”说明该天体能运行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而火星、木星、天王星都运行在这个范围之外的,故只有水星符合,选D。‎ ‎【考点定位】天体的特征 ‎4.被科学家称为生命存在“金锁链条件”的是 ( )‎ ‎①液态水②适宜的温度③稳定的光照④比较厚的大气层⑤安全的星际空间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被科学家称为生命存在“金锁链条件”是指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释放大量水汽,加上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存在,①符合题意;由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加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使得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②符合题意;由于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宜生物呼吸的比较厚的大气层,④符合题意。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星际空间对地球生命存在也很重要,但这不是内部条件,不属于“金锁链条件”,因此③和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下图这张照片是美国宇航局于2012年7月6日拍摄的太阳耀斑爆发时的图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照片中的耀斑这种太阳活动现象出现在 A. 光球层上 B. 日冕层上 C. 色球层上 D. 日核上 ‎6. 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A. 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 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 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 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可知,照片中的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故C项正确;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故A项错误;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上,故B项错误;太阳大气没有日核,故D项错误。‎ ‎【6题详解】‎ 太阳活动不会导致大面积的停电现象,故A项错误;耀斑爆发会导致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故B项正确;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东北地区不会出现极光,故C项错误;地震与板块的运动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故D项错误。‎ 下图为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7. 太阳辐射由a至b空间分布规律是 A.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 由南向北递减 C. 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D. 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 ‎8. 造成由a至b太阳辐射变化的原因是 A. 白昼长短 B. 海陆位置 C. 纬度差异 D. 天气状况 ‎【答案】7. A 8. C ‎【解析】‎ 结合纬度,太阳辐射由a至b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图示没有海陆分布,不能判断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由a至b太阳辐射变化是随着纬度变化的,原因是纬度差异。4月初,白昼长短差异小,不是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原因。‎ ‎【7题详解】‎ 读图,注意纬度,太阳辐射由a至b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A对。由南向北递增,B错。图示没有海陆分布,不能判断由沿海向内陆递减,C错。不能判断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D错。‎ ‎【8题详解】‎ 造成由a至b太阳辐射变化是随着纬度变化的,原因是纬度差异,C对。图示日期是4月初,在春分附近,白昼长短差异小,不是主要原因,A错。图示信息不能判断海陆位置、天气状况,B、D错。‎ ‎9.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千米,导致半空布满火山灰。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有明确的分界线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气圈有水汽,属于水圈的一部分,生物圈包括整个水圈和大气圈的下部,因此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没有明确的分界线,A错误。水圈通过水循环形成一个连续的圈层,但有的地方水多,如海洋,有的地方不少,如沙漠地区,因此水圈是一个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C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内部圈层也相关,特别是岩石圈直接与外部圈层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D错误。‎ ‎10.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有( )‎ A. 石灰岩、玄武岩 B. 页岩、石灰岩 C. 片麻岩、板岩 D. 花岗岩、砂岩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属于变质岩。石灰岩、玄武岩分别属于沉积岩、喷出岩浆岩,不属于变质岩,A不符合题意。页岩、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不属于变质岩,B不符合题意。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而成,板岩由页岩变质而成,因此C符合题意。花岗岩、砂岩分别属于侵入岩浆岩、沉积岩,不属于变质岩,D不符合题意。‎ ‎【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 ‎11.下列哪种地表形态常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处形成( )‎ A. 海沟 B. 岛弧 C. 海岭 D. 海岸山脉 ‎【答案】C ‎【解析】‎ ‎【详解】板块的生长边界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而形成,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排除A、B、D。海岭位于板块张裂地带,由岩浆上涌冷凝而形成,又称大洋中脊,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处形成的地表形态,C符合题意。‎ ‎【点睛】板块张裂地区(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大洋中脊等);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区(消亡边界)往往形成高大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等);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消亡边界)常形成海沟,以及山脉或岛弧(如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美洲西岸的山脉)。‎ ‎12.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 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地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地位于非洲大陆,属于非洲板块,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某课堂演示实验(下图)如下: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完成下列各题。‎ ‎13. 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风化作用 ‎14. 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A. 河流出山口 B. 平原边缘处 C. 狭长山谷底 D. 河流入海口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该演示实验中,沙子沿书本中缝滑下,形成堆积体,模拟的外力作用是沉积作用,C对。风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等地貌,A错。水蚀作用形成沟谷地貌,B错。 风化作用使岩石崩碎,碎屑堆积物颗粒大,D错。‎ ‎【14题详解】‎ 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河流出山口,从山谷中流出,地形变的开阔,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A对。平原边缘处、狭长山谷底没有冲积扇分布,B、C错。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地貌,D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处的地质构造有:①背斜②向斜③地堑④地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 ④‎ ‎16. 该地岩石类型主要有:①侵入岩②喷出岩③沉积岩④变质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判断。该地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因此该处地质构造中有背斜、向斜,①②正确;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读图可知,该地有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断层上升的形成地垒构造。断层下降的形成地堑构造。读图可知,该地没有断层山脉,也没有断层谷地,③④错误,故答案选A。‎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岩石砂岩和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属于喷出岩,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项。‎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该河流量、流速最小的时期是( )‎ A. Ⅰ时期 B. Ⅱ时期 C. Ⅲ时期 D. Ⅳ时期 ‎18. 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该城被遗弃的原因可能是( )‎ A. 战争破坏 B. 瘟疫流行 C. 水源不足 D. 水土流失 ‎【答案】17. A 18. C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根据河流中冲积物的沉积序列规律可知:在同一河段当流量、流速最大时,颗粒大的沉积物沉积,当流量、流速最小时,颗粒小的沉积物沉积;结合图中沉积物颗粒大小排序可知,Ⅰ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小,所以此时期该河流量、流速最小,故选项A正确。‎ ‎【18题详解】‎ 注意题干要求“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断该城被遗弃的原因;战争破坏、瘟疫流行与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无关,故排除选项A、B;根据上题中河流冲积物的沉积序列规律可知,Ⅱ时期该河流量最大,Ⅰ时期该河流量最小,说明该古城所需水源减少,水源不足可能是该城被遗弃的原因;由于该城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极少发生水土流失,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读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属于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外层 ‎20. ②地区气温分布特征最可能导致 A. 对流作用增强 B. 太阳辐射增多 C. 气流水平运动减慢 D. 污染气体扩散受限 ‎【答案】19. A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的顶部海拔约10千米,与对流层的海拔高度相当,属于对流层,A对。平流层海拔高度约12-50千米,B错。电离层位于外层,海拔在50千米以上,C、D错。‎ ‎【20题详解】‎ ‎②地区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气温分布特征属于逆温现象,最可能导致污染气体扩散受限,D对。空气上热下冷,对流作用减弱,A错。不能使太阳辐射增加,B错。对流层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C错。‎ 点睛:对流层的海拔高度约10千米,平流层海拔高度约12-50千米,电离层位于外层,海拔在50千米以上。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气温分布特征属于逆温现象,对流运动减弱,最可能导致污染气体扩散受限。‎ ‎21.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这种现象和这段时间都叫作“晨昏蒙影”。完成下题。“晨昏蒙影”现象主要体现了大气的 A. 反射作用 B. 吸收作用 C. 辐射作用 D. 散射作用 ‎【答案】D ‎【解析】‎ 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形式。‎ 日出前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的现象,又称曙暮光。日出前和日没后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射到地面,但可以射到地球的大气层,由于高空大气层里的质点和尘埃对太阳起散射作用而引起这一现象。故选D。‎ 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回答下面单选题。 ‎ ‎22. 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原理 A. 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 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C. 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D. 不同物体的比热容差异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集热墙可能为白色 B. 乙气流为下降气流 C. 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D. 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 ‎【答案】22. B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是利用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原理,室内地面的直接热源是不是太阳辐射,而是集热强的热辐射;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也是集热强的热辐射。‎ ‎【23题详解】‎ 白色吸热效果最差,黑色吸热效果好,所以集热墙可能为黑色; 乙气流为下降气流;‎ 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入空气隔层;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 )‎ A. ①减弱 B. ④增强 C. ③增强 D. ②增强 ‎25. 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 )‎ A. 削弱反射作用,提高夜间的温度 B. 阻止太阳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 削弱地面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从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可知,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阴天夜晚天空多云,大气逆辐射(④)比晴天夜晚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使得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B符合题意。夜晚没有太阳辐射,因此排除A、D。地面辐射(③)强,表示地面损失的能量多,因此不是导致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的原因,排除C。‎ ‎【25题详解】‎ 夜间没有太阳辐射,不存在削弱反射作用、提高夜间的温度,A不符合题意。夜间没有太阳辐射,不存在阻止太阳辐射,阻止了太阳辐射会导致温度更低,B不符合题意。黑色尼龙网会增强夜间的大气逆辐射,起到较强的保温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存活率,C符合题意。黑色尼龙网不会削弱地面辐射,与减少作物水分蒸腾关系不大,D不符合题意。‎ ‎26.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因受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由此造成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考查等压面的判读。‎ 地面因受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高空气压性质相反形成高压,等压面凸向高空;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凸向高空,高空气压性质相反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故选D。‎ 读某地的锋面活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此天气系统常会引起我国北方冬春季的沙尘暴的发生,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时无降水的可能原因是( )‎ A.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 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28. 图示天气系统对我国往往会造成( )‎ ‎①夏季北方暴雨②冬季南下寒潮③华北平原秋高气爽④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9. 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答案】27. B 28. A 29. D ‎【解析】‎ ‎【27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锋面天气系统出现在向西延伸的气压槽中,且锋面符号表明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天气系统。如果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更冷的空气推进至此,原有空气被迫抬升,也可能形成降水,因此这不是冷锋过境时无降水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如果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冷锋过境时,原有干燥空气被迫抬升,很难成云致雨,因此这是冷锋过境时无降水的可能原因,B符合题意。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冷锋过境时,原有空气还是会被迫抬升,可能成云致雨,C不符合题意。冷锋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会被冷气团所取代,不会是暖空气,而且这与过境时无降水无关,D不符合题意。‎ ‎【28题详解】‎ 根据前面的判断可知,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夏季,夏季风给北方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汽,冷气团短时间内南下形成冷锋,暖湿气团剧烈抬升形成暴雨,①符合题意。我国冬季冷气团势力强大,强冷空气以冷锋的形式向南迅速推进,形成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②符合题意。华北平原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受高气压控制形成,不是冷锋天气,③不符合题意。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是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形成,不是冷锋天气,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29题详解】‎ 该锋面示意图中,冷气团位于西北方向,暖气团位于东南方向,由此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图中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应指向偏东方向(东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点睛】冷锋在我国活动范围甚广,几乎遍及全国,尤其在冬半年,北方地区更为常见,它是影响我国天气的最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冬季我国大陆上空气干燥,冷锋大多从西伯利亚、蒙古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然后南下,从西伯利亚带来的冷空气与当地较暖的空气相遇,在锋面上很少形成降水,所以,冬季寒潮冷锋过境时,只形成大风降温天气,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冬季时多移动较快的冷锋,影响范围可达华南,但移到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后,常常转变为移动较慢的冷锋或准静止锋。夏季时多移动较慢的冷锋,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只达黄河流域,我国北方夏季雷阵雨天气和冷锋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0. 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A. 气旋,顺时针辐散 B. 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 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 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31. 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A. 甲地电闪雷鸣 B. 乙地北风劲吹 C. 丙地风雨交加 D. 丁地阴雨连绵 ‎【答案】30. C 31. C ‎【解析】‎ 主要考察天气系统,要求能根据等压线的分布情况分析出气旋、反气旋和锋面等天气系统。‎ ‎【30题详解】‎ 甲地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等压线闭合,属于高气压,从经纬度可以判断属于南半球,南半球的反气旋呈逆时针辐散,选择C。‎ ‎【31题详解】‎ 甲地为反气旋天气以晴朗为主,A错;根据等压线判断 乙地吹西南风,B错; 丙地为低压槽,易形成锋面,风雨交加 ,C对 ;丁地等压线平直,没有锋面、气旋活动,不会出现阴雨连绵天气,D错。‎ 入夏以来,高温天气常常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及其以南地区,持续高温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结合下图,完成题。‎ ‎32. 造成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  )‎ A. a B. b C. c D. d ‎33. 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常出现台风天气,与其对应的天气系统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32. B 33. A ‎【解析】‎ ‎【3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a为低压中心,垂直气流为上升运动,多阴雨天气,b为高压中心,中心垂直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c为冷锋天气系统,d为暖锋天气系统。持续高温天气是受高压系统控制形成的,故选B。‎ ‎【3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a为低压中心,垂直气流为上升运动,多阴雨天气,b为高压中心,中心垂直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c为冷锋天气系统,d为暖锋天气系统。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与图中a符合,故选A。‎ ‎【点睛】冷锋的特点: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②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③冷锋坡度大。④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⑤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⑥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气旋的特点:①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②周围旋转向里符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③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判断: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风,气温降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气温升高。‎ ‎34.下面两图中箭头分别表示该地某季节风向,叙述正确的是 ( )‎ A. 当南半球冬季时,左图所示风向正确 B. 两图所示风的成因相同 C. 两图所示风向盛行时间基本相同 D. 两图所示风的性质一致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读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东亚季风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于澳大利亚北部风向的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盛行西北风,高温多雨,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此时为南半球夏季;日本1月份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此时为北半球冬季,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南亚季风的成因。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 ‎35.读下图所示,关于气压中心E和锋面F的叙述正确的( ) ‎ A. E是北半球气旋,F是暖锋 B. E是北半球气旋,F是冷锋 C. E是南半球气旋,F是暖锋 D. E是南半球气旋,F是冷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判断气压中心为低压(气旋);由方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推出该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所以为北半球;且冷气团占主动地位,F是冷锋。故本题选择B。‎ ‎36. 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断裂成块状,是因为该气压带 A. 被陆地高压切断 B. 被海洋上的低压切断 C. 被陆地低压切断 D. 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7月份(夏季)时,陆地上升温速度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此时的低压中心大约位于北纬30°附近,切断了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其只保留在海洋上。‎ 考点: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问题。‎ ‎37. 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反气旋 D. 暖锋 ‎38.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 阴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 D. 暖锋 ‎【答案】37. A 38. B ‎【解析】‎ ‎【37题详解】‎ 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当两气流势均力敌时,形成的锋面为准静止锋。故选A。‎ ‎【38题详解】‎ 因图示锋面向贵阳一侧倾斜,带来阴雨天气,而昆明受单一暖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为风和日丽的天气。故选B。‎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乙气候带的降水主要来自( )‎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东南信风带 D. 盛行西风带 ‎40. 甲气候的特征是是( )‎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全年温和多雨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39. D 40. D ‎【解析】‎ ‎【39题详解】‎ 图中显示,乙气候带位于40°~60°S的大陆西岸,该地属于西风带,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当地盛行西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丰沛的降水,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南信风带都分布在纬度较低地区,不能影响乙地,且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南信风带很难带来降水,排除A、B、C。所以选D。‎ ‎【40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气候分布在40°S以北(30~40°S)的大陆西岸,应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选项D符合题意。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布在赤道附近,排除A。全年温和多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分布在40°~60°S的大陆西岸,排除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分布在25°~35°的大陆东岸,排除C。所以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41.读“某地剖面图(下左图)”和“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 ‎ ‎(1)从地质构造上看,①为_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_‎ ‎(2)左图中A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___作用,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 ‎ 作用。‎ ‎(3)左图中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 ‎(4)甲处地貌名称为______,乙处地貌名称为______,甲乙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 ‎(5)a处河段常形成______型河谷,主要原因是______作用 ‎【答案】 (1). 向斜 (2). 背斜 (3). 风力侵蚀 (4). 风力堆积 (5). EDC (6). 冲积扇 (7). 三角洲 (8). 流水堆积 (9). V (10). 流水侵蚀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地剖面图和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地质构造、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岩石年龄、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从地质构造上看,①地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构造,③地地下岩层向上拱起,应为背斜构造。‎ ‎(2)从形态上判断,左图中A地貌为风蚀蘑菇,其成因是风力侵蚀作用,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风力沉积(堆积)作用。‎ ‎(3)左图中显示,D与E两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一般情况下,沉积岩下层先沉积,上层后沉积,因此D比E新;左图显示,C岩石侵入到D、E岩层之中,说明C岩石比D、E岩石新,因此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E、D、C。‎ ‎(4)右图显示,甲处地貌位于山地向平地过渡地带、河流出山口,形态呈扇形,由此判断该地貌名称应为冲积扇。右图显示,乙处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形态呈三角形,由此判断该地貌名称应为三角洲。甲、乙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流水携带泥沙,流速减慢,泥沙堆积而形成。‎ ‎(5)右图显示,a处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海拔高,流速快,河水以下蚀作用为主,常形成“V”型河谷(峡谷),因此形成该类河谷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42.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下左图)”,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①地为_______,从气流状况看,③地为_______。‎ ‎(2)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是:A___________,D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锋面气旋在___________地区最为常见。此时⑤地的天气状况为___________‎ ‎(4)此时②地吹___________风(风向),其风力比⑤处的风力要___________(填大或小)‎ ‎(5)北京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气候,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高气压 (2). 气旋 (3). 赤道低气压带 (4). 盛行西风带 (5). 中纬度 (6). 晴朗 (7). 西北风 (8). 大 (9). 温带季风气候 (10).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高气压和反气旋、气压带与风带、锋面气旋与天气、风向与风力、气候类型与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左图显示,①地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从气压状况看,①地为高气压;左图显示,③地中间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从气流状况看,③地为气旋。‎ ‎(2)右图显示,A位于赤道附近,当地空气受热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D位于30°~60°之间,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应为盛行西风带或中纬西风带。‎ ‎(3)一般来说,中纬度地区冷暖气团比较活跃,因此锋面气旋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左图显示,此时⑤地位于冷锋前,位于暖气团一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其天气状况为晴朗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4)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延伸方向和气压值变化规律判断,此时②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西指向东,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为北半球,因此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与⑤地相比,②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其风力比⑤处的风力要大。‎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形成高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因此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