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 二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全国适用)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 二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全国适用)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讲练测之学案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向一 地质作用 ‎【一讲高考】‎ ‎1.考纲要求 ‎ 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命题规律 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四川芦山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 ‎【例1】(2017•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3题。‎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答案】B 考点:三大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地质构造与地貌。‎ ‎【点睛】本题以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 ‎【例2】(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1~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 2.B ‎【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提取地质构造判读依据及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根据“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的提示,对比图中四地的位置和沉积物,推出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地点。‎ ‎【例3】(2015•新课标I卷)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完成下列小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10、D 11、B ‎【解析】‎ 考点:流水作用。‎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一幅坐标图,考查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考查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正确提取图中信息,联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例4】(2015•北京卷)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4.C 5.A ‎【解析】‎ 试题分析:‎ ‎4.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故选C。‎ ‎5.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相差不大;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主要用来灌溉,所以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故选A。‎ 考点:外力作用、水循环。‎ ‎【名师点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主要是在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四种外力作用下,经过侵蚀、搬运、堆积形成,而喀斯特地貌只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泥石流实际是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坡度较大地区,而坡度较小地区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且在水量、含沙量一致情况下,坡度越小,沉积层越厚。‎ ‎【二讲基础】‎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 ‎ ‎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背斜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实践应用 资源 石油、天然气 地下水、煤、铁 泉水出露、河谷发育 原因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 底部低凹,易存水,背斜处煤、铁往往已被侵蚀掉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 工程建设 挖隧道 建大坝 不能建工程设施 原因 稳定、无地下水,相对好挖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大坝易损,水库易渗漏,铁路易遭破坏 ‎3.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 在各种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最为显著。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归纳如下:‎ 作用类型 ‎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侵蚀作用 ‎ 冲刷坡面,造成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芽、溶蚀洼地等 ‎ 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 ‎ 堆积作用 ‎ 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 都存在沉积物的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 ‎4.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 水平运动 ‎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 垂直运动 ‎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 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 ‎ 表现形式 ‎ 变质作用 ‎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 岩浆 ‎ 活动 ‎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 地震 ‎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 ‎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 ‎【三讲典例】‎ ‎【例1】(【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期末地理试题)古湖堤的形成是河流、湖泊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是吉兰泰盐湖古湖堤示意图,古潮堤呈线状或条带状分布,实测宽度在5-100米不等。某考察队在其中一条古湖堤(道口梁)上钻孔取样发现淡水螺贝等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古河流最可能经过 A. 甲地附近 B. 乙地附近 C. 丙地附近 D. 丁地附近 ‎8.推测道口梁所在古湖堤形成时图示区域 A. 气候总体温暖湿润 B. 地壳抬升运动强烈 C. 湖泊盐度增加快速 D. 风力堆积作用显著 ‎9.推测古湖堤钻孔取样的样品 A. 砾石磨圆度都很差 B. 岩性都坚硬致密 C. 都有淡水生物化石 D. 都具有层理构造 ‎【答案】7.A 8.A 9.D ‎【解析】‎ ‎【点睛】花岗岩是侵入是岩浆岩,是内力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岩石坚硬致密;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是内力作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有气孔;石灰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有层理有化石;变质岩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内力作用)形成的。‎ ‎【趁热打铁】(【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地理试题)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岩层 A. 甲形时间最早 B. 乙和丙形成时间相同 C. 乙比甲先形成 D. 丙形成时间最晚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该地 A. 可能形成两次褶皱 B. 丙岩层中可能含有化石 C. 断层左侧岩体上升 D. 只有内力作用 ‎【答案】5.C 6.A ‎【解析】‎ ‎【点睛】岩层和地质过程的时间早晚的判断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沉积岩的判断可根据岩层的位置判断,越偏上的岩层沉积越晚,年代越新,反之越老。其他岩层和地质过程的时间早晚可根据切断关系判断,被切断的形成较早,反之形成较晚。‎ ‎【例2】(天津市六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红海是世界著名海域,地质构造复杂。下列为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2. 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 B.由沉积作用形成 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 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 ‎33. 图示区域的地壳运动特征是( )‎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答案】32.A 33.A ‎【解析】‎ 试题分析:‎ ‎【趁热打铁】(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1月月考)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石风化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河湖沉积 ‎2.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天气寒冷,暴雨多 ‎ C.空气干燥,降水少 D.大气稀薄,光照强 ‎【答案】1.D 2.C ‎ ‎【解析】‎ 试题分析:‎ ‎1.砾卵石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作用产物,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体现了沉积过程,则主要地质作用是河湖沉积。‎ ‎2.土林是流水侵蚀地貌,保存完整,说明外力作用较弱。暴雨和光照强不利于保存,一般空气干燥、降水少则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保存。‎ ‎【考点定位】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演化。‎ ‎【四讲方法】‎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 基本形式 ‎ 示意图 ‎ 岩层的运动方向 ‎ 岩层变化 ‎ 对地表影响 ‎ 例证 ‎ 相互关系 ‎ 水平运动 ‎ 平行于地表 ‎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 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 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 垂直运动 ‎ 垂直于地表 ‎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台湾海峡的形成 ‎ 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 ‎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 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考向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讲高考】‎ ‎1.考纲要求 岩石类型和及其循环过程 ‎2.命题规律 ‎ 根据景观图、剖面图和示意图判断出岩石类型和岩层新老关系。‎ ‎【例1】(2017•江苏卷)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5.B 6.B ‎【解析】‎ 考点: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 ‎【点睛】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例2】(2016·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1.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 ‎【答案】1.A 2.A ‎【例3】(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3. C 4. A ‎【解析】‎ ‎4.图示纵坐标的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剖面图判读。‎ ‎【名师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受外力作用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例4】(2014·上海卷)(四)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    A. 喜马拉雅山区    B. 日本太平洋岩区  C. 新西兰南北岛屿 D. 冰岛火山带 ‎11. 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 石灰岩    B. 片岩     C. 板岩     D. 石英砂岩 ‎【答案】10、A 11、D ‎【解析】‎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二讲基础】‎ ‎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 类型 形成 特点 有用成分举例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气孔或流纹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 层理构造、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新岩石。‎ 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4.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三讲典例】‎ ‎【例1】(【全国百强校】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除石灰岩和砂岩外,图中还可能存在的岩石是 A. 花岗岩、片麻岩、砾岩、板岩 B. 岩浆岩、片麻岩、板岩、石英岩 C. 岩浆岩、片麻岩、砾岩、页岩 D. 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石英岩 ‎20.形成先后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A. 石灰岩→溶洞→砂岩→岩浆体 B. 溶洞→砂岩→岩浆体→地表侵蚀 C. 石灰岩→石笋→石钟乳→溶洞 D. 石灰岩→砂岩→岩浆体→溶洞 ‎【答案】19.D 20.D ‎【解析】‎ ‎【趁热打铁】(【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额尔齐斯河大峡谷长约30公里,峡谷两岸峭壁对峙,形成于距今0.65-2.08亿年的黑云母花岗岩石峰由于寒冬崩解垮塌,使山体山峰的表面形态既陡峭又圆润平滑,犹如“石瀑布”奔流而下。完成下面小题。‎ ‎10.黑云母花岗岩属于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侵入岩 D. 喷出岩 ‎11.有关“石瀑布”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力侵蚀、冰川侵蚀 B. 冰川作用、重力崩塌 C. 流水侵蚀、物理风化 D. 化学溶蚀、生物风化 ‎【答案】10.C 11.C ‎【解析】‎ 点睛: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没有喷出地表。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是喷出岩。“石瀑布”陡峭是因石峰崩塌,属于物理风化。表面圆润平滑,主要成因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物理风化、生物风化的岩石棱角明显。‎ ‎【例2】(河南省豫北名校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精英对抗赛) 安徽天柱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图甲为天柱山主峰“天都峰”景观,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8.图甲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对应于图乙中的 A.a和6 B.b和3 C.c和5 D.d和1‎ ‎9.有关图甲中“天都峰”景观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而形成 ②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③受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 ④经厉了地壳的上升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8.B 9.C ‎【解析】‎ 试题分析:‎ ‎8.由材料可知,天柱山主峰“天都峰”景观,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根据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由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确定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确定b为岩浆岩;3为内力作用侵入;剩下c为沉积岩,2和5为外力作用。故选B。‎ ‎9.m露地表呈现山岭的“天都峰”是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形成。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其和出露地表,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其巾受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明显,因此③④表达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地壳物质循环 ‎【名师点睛】该题通过分析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换,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受热后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等。‎ ‎【趁热打铁】(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届高三12月月考)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其实不是大理岩,而是花岗岩。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 ‎7. 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8. 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B 8、A ‎【解析】‎ 试题分析:‎ ‎8. 该景观属于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堆积,外力作用对应图中序号①,A对。②是变质作用,③是固结成岩作用,④是冷凝作用,B、C、D错。‎ ‎【考点定位】岩石类型与景观形成原因,地质作用类型。‎ ‎【四讲方法】‎ ‎1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下所示:‎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2.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3.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图中则示意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为岩浆。‎ 考向三 地质构造和地貌 ‎【一讲高考】‎ ‎1.考纲要求 地质构造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2.命题规律 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例1】(2017•新课标Ⅱ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9.C 10.B 11.B ‎【解析】‎ ‎11.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中,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较少。故选B。‎ 考点: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不少考生重图轻文字,只是千方百计想从图上获取信息,忽视了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中有“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一段话,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耕种条件差。‎ ‎【例2】(2016•新课标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7.C 8.B 9.D ‎【解析】‎ 试题分析:‎ ‎9.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考点: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选择题部分难度最大的一组题,围绕“贝壳堤”这个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要求学生对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较强分析推理能力。第7题,学生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和“形成过程中”。第8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第9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多条贝壳堤的形成与河流入海口的变动及携带泥沙情况,主要考查了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对海岸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3】(2015•福建卷)图4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答案】9.A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地质构造、等高线。‎ ‎【名师点睛】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背斜为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为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新.依据等高线判读地形名称:①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②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③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④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⑤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⑥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⑦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例4】(2015•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大理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答案】5、C 6、A ‎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名师点睛】图中岩层序号代表着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根据不同地质构造岩层年龄新老关系,判断出背斜、向斜构造。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岩层较松散,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根据丙处岩层序号,判断其为沉积岩层,如是岩浆岩,会把原来的沉积岩层切断。‎ ‎【二讲基础】‎ ‎1.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侵蚀 沉积 ‎2.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 区域 特点 主导外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风力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 流水作用 高山地区 气温低、冰川发育 冰川作用 沿海地区 海水运动 海浪作用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河流上游 地形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 河流中下游 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 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 ‎②风力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干旱区和半湿润区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 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 ‎3.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 典型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4.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5.分析地质构造不仅可以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找水 利用向斜构造找___。“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 利用断层找水。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2)找矿 ‎①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 ‎“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 ‎②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 ‎(3)工程建设 ‎①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 背斜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隧道应避开向斜。‎ ‎②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断层。‎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三讲典例】‎ ‎【例1】(【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地理试题)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下图是我国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河流阶地地貌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 B. 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C. 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 D. 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 ‎2.近年来,M处下游整治疏浚河道,由此带来的影响有 A. 有利于增加上游水最 B. 上游河道搬运能力减弱 C. M处泥沙沉积减少 D. 下游丰水期水位抬高 ‎【答案】1.D 2.C ‎【解析】‎ ‎【趁热打铁】(【全国市级联考】山西省晋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河谷剖面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该河谷地带最适宜布局聚落的地点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1.该地经历的主要地质作用可能有 A. 断层作用 冰川侵蚀 B. 地壳抬升 风力侵蚀 C. 地壳拾升 河流下切 D. 岩浆侵入 冻融作用 ‎【答案】10.B 11.C ‎【解析】‎ ‎10.读图可知,丙、丁两地地势低,在河流洪水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不宜布局聚落;甲地地势高,河床坡度陡,位于河流的侵蚀岸,不宜布局聚落;乙地地势较髙,难以发生洪涝灾害,且河床坡度较缓,位于河流的沉积岸,适宜布局聚落,B项正确。‎ ‎11.图中河流阶地是由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所以该地经历的主要地质作用可能有地壳拾升和河流下切,C项正确。‎ ‎【例2】(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读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示地貌为(  )‎ A.背斜山 B.向斜谷 ‎ C.背斜谷 D.向斜山 ‎6.甲、乙两处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  ) ‎ ‎【答案】5、C 6、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河流凹岸、凸岸理论。‎ ‎【名师点睛】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地形起伏形态,判断地貌类型。了解河流凹岸、凸岸理论,凹岸是侵蚀岸,凸岸是沉积岸。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河床中北岸泥沙沉积较多,是沉积岸,即河流凸岸。‎ ‎【趁热打铁】(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读图,回答下题。‎ ‎8.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 A.海沟 B.海岭 C.褶皱山 D.裂谷 ‎【答案】8、B 9、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考查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名师点晴】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图中的各个地点分析图中的①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碰撞的交界处,是板块的消亡边界;根据图乙中的软流层的物质上升,应该是在板块的生长边界。②在东非大裂谷附近,是板块的生长边界;③‎ 是在印度洋海域,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是生长边界,但它是大洋中脊位置,与图乙不符;④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构造,是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四讲方法】‎ ‎1.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2.图示法记忆河谷的形态分布 ‎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 ‎3.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 ‎4.河漫滩的形成 ‎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