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教案: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地理(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教案: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

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备考指南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发展农业的条件 ‎2016课标Ⅱ,1~2题,8分 ‎2014课标Ⅱ,37题,24分 选择题 综合题 命题重点:1.以等高线地形图和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结合产业结构变化图,考查区域工业化的进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 考查形式: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在0.55左右,分值在8分左右。‎ 热点探究:东北地区、长三角、珠三角。‎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5课标Ⅰ,36题,22分 综合题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 ‎-‎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4课标Ⅰ,37题,8分 综合题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布局及发展方向。‎ ‎2.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 ①气候 ‎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 ‎①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②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③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2.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区 分 布 主要产品类型 耕作农业区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 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 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等 畜牧业区 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 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①大米生长期长;②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大;④冬季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作物病虫害少。‎ ‎ 东北地区春季出现涝灾的原因。‎ 提示 ①冬季积雪量大;②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量大;③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合肥一模)读“2015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1)~(3)题。‎ ‎(1)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减少 B.水热条件变差 C.高铁运输便利 D.生产成本提高 ‎(2)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  )‎ ‎①夏季气候凉爽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昼夜温差大 ‎④土壤肥力高 ⑤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3)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 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 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 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 解析 第(1)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地、用工成本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萎缩。第(2)题,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更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第(3)题,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城市周边发展,故D错误;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故A、C错误;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样,适宜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故B正确。‎ 答案 (1)D (2)A (3)B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气候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东北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水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 美国工业发达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 人口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耕地占有量,影响商品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技术 生产技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 政策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市场 信息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欧洲奶酪市场需求量大,奶酪产业规模大 ‎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1.(2016·新课标全国Ⅱ,1~2)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解析 第(1)题,当地庄园经济是以“茶”为主题的“现代茶庄园”,其发展前提是优质品牌铁观音茶。所以选B。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现代茶庄园引进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使各种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产业链连接紧密,产品种类多,其增值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高。故选C。‎ 答案 (1)B (2)C 考向二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条件分析 ‎2.(2014·课标Ⅱ,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 解析 第(1)题,三江平原纬度高,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开发晚,对环境干预少。第(2)题,三江平原位于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量病虫害会被冻死,且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病虫害的生息繁衍。第(3)题,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肥力高。第(4)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少,并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商品率高,因此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考点二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高效记忆】 图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2.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类型 问 题 成 因 对 策 耕地 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 林地、草地 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区域 发 展 方 向 发 展 重 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 围绕生态建设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 草原区 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农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的转变 ‎3.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 三江平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 提示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江南十校1月联考)广东省M县盛产菠萝,其产量近乎占全国的一半,有“菠萝的海”的美誉。每年7至9月集中种植,次年2至4月上市销售。2015年菠萝大减产但价格高,而2016年菠萝丰产但价格较低。下图阴影区域示意我国菠萝主要分布区。据此完成(1)~(2)题。‎ ‎(1)新疆伊宁市街头摊贩售卖菠萝,主要得益于(  )‎ A.科技的发展,试种菠萝的成功 B.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D.市场需求量的扩大 ‎(2)2015年M县菠萝大减产的可能原因和2016年菠萝丰产未增收的解决措施分别是(  )‎ A.冻害 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B.台风 加大菠萝的深加工转化 C.地震 积极拓展国外市场 D.干旱 降低劳动力的工资水平 解析 第(1)题,从我国菠萝的主要分布区看出,菠萝性喜热湿、红性沙壤。新疆自然条件不能满足菠萝生长需求,试种菠萝成本过高,A、C错。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之成为可能,B正确。自然条件不允许,无论市场需求多大,都是无法实现的,D错。第(2)题,M县地处雷州半岛南端,几乎不受冬季风引发的冻害影响,A错。我国南部沿海夏秋季节易受台风侵袭;解决和消化丰产菠萝的途径可以加大宣传、拓展市场、进行深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不宜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而且从材料中得不出此地发生了地震和干旱,故选B项。‎ 答案 (1)B (2)B ‎ 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考点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及措施。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 ‎(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农业区位条件。‎ 常见措施如下:‎ 气候 热量 不足 温室大棚、地膜覆盖 或发展农业科技,改良农作物品种(耐寒作物)‎ 降水 时间分布不均 蓄水工程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工程 旱涝灾害频繁 水利工程设施 光照 不均匀 植物的下端光照不足,通过地膜覆盖反射太阳光 昼夜温差 增大措施 地面铺鹅卵石 减小措施 烟雾防霜冻;东南丘陵区冬季夜晚喷水,防低温冻害 地形 起伏大 缓坡修梯田,陡坡不易发展农业或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灌溉水源 不足、不稳定 水利工程措施 灌溉水源 不足、不稳定 水利工程措施 土壤 酸 种植适宜农作物,如茶叶;或加石灰中和土壤 瘦 施肥,保持水土 碱 改善灌溉设施,或种植耐盐碱的作物 干 地膜覆盖 生物 农业病虫害 生物措施:利用生物链工程措施;可在植物的生长期加塑料袋 措施的分析,注意根据区域的自然特征因地制宜,不可随意选取。‎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问题 对策 黑土 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 ‎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 ‎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 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 ‎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3.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方 法 途 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发展商品粮食生产;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抓好养畜基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抵御旱涝能力;加快中低产田和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推广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具体步骤如下:‎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三江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2015·浙江文综,7~8)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 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故选B。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措施。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已经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 答案 (1)B (2)B 考向二 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2014·北京文综,36(2),8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分)‎ 解析 注意答题角度,从农作物品种、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答。‎ 答案 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读图技能培养 农业生产模式图的判读(常考的类图像之二十二)‎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甘肃一诊)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B.生态混合型农业 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 D.自给自足型农业 ‎(2)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  )‎ ‎①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 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 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④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1)题,生态农业是能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本题中有花卉、蔬菜种植业,也有鱼塘、养猪畜牧业,故为生态混合农业。第(2)题,资源代价主要指农业不合理灌溉耗水;环境代价,如材料所言“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 ‎。故选择D。第(3)题,我国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我国土壤类型多样,有肥沃的黑土,也有贫瘠的红壤,不能概括为土壤肥沃;我国纬度跨度较大,热量差异大,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差异大,因此自然环境复杂,农业生产模式多样,适合有机农业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适宜季风水田农业;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但我国目前科技并不发达。‎ 答案 (1)B (2)D (3)C ‎ 农业生产模式图的判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也成为近几年农业部分命题的一种主要考查方式。其常常结合农业生产模式图考查对其的判读及生态农业,答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农业生产模式图的判读。‎ ‎1.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 不同的农作物,分布的地区不同,因此判读时可以抓住一些典型作物,如冬小麦和春小麦、甜菜和甘蔗、水稻等,推断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分布地区。如上面例题中的“水稻”“甘蔗”。‎ ‎2.看箭头及标注,分析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图中箭头的指向,注意观察废弃物的排放、能量和原料的来源,探究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下图“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 图中箭头显示,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杂物、粪渣等成为沼气池的原料,体现了循环经济。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农民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调整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3.看生产环节,关注经济效益 关注图中农业生产的环节,体现了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体现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种类多,产业链延长,使经济效益提高,增强了市场的适应性。‎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农业生产模式图的判读 ‎ (2016·江苏地理,23~24)图1、图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解析 第(1)题,从图1可知,山上河谷养种鱼并不是便于捕捞,而是为了提供鱼苗;秧田鱼苗分布在村寨周围,便于进行管理;山腰处海拔较高,并不适宜机械化耕种;稻田蓄水养成鱼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获得更多饵料。第(2)题,从图2图例可知,该山区种植的水稻和养的成鱼主要供应农户,因此商品率较低;该立体农业是在秧田育鱼苗,谈不上专业化程度高,也体现不出农事活动的安排。‎ 答案 (1)BD (2)CD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2.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3.应用:学会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读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图,回答问题。‎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特别提醒】 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提示 (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 读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回答问题。‎ ‎ 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比重有何变化?‎ 提示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 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越高?‎ 提示 不是。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河南郑州模拟)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是(  )‎ A.农业 B.工业 C.第三产业 D.采矿业 ‎(2)目前,郑州市不少工业企业厂址选择在郊区,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市区道路网密度较小 B.郊区环境优美 C.市区劳动力短缺 D.郊区地价较低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示时间段后期,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工业化水平降低,据此可推断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不是农业、工业、采矿业,而是第三产业。选C。第(2)题,由于工业企业占地面积大,支付地租能力低,而郊区远离市区,地价较低,且土地广阔,因此厂址选择在郊区可以降低投资成本。选D。‎ 答案 (1)C (2)D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 产业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 国的 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3.区域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差异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改革开放后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多以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等,但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并非没有差异,不同的地域表现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 主要推动力 过程 珠三角模式 工业化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温州模式 工业化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东北模式 工业化 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 工业化 靠近大城市→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云南德宏模式 边贸发展 边境贸易发展→城市化 ‎【技巧点拨】‎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分析方法 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2.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1)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统计图的分析: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的演化 ‎1.(2015·上海地理,19~20)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解析 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因此A正确。第(2)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A正确。‎ 答案 (1)A (2)A 考向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化的作用 ‎2.[2013·浙江文综,37(3),8分]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8分)‎ 解析 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两大产业就业人口增加越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越大。‎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与对策 主要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产业升级 面临困境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影响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推进“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 城市建设 相对落后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城中村”现象普遍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三废”排放量大,水质型缺水严重 加强规划与治理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 提示 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安徽模拟)读我国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B.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比重上升 D.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率 ‎(2)生态城镇将城镇视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兼具的复合生态系统,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下列关于生态城镇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 C.强化城镇辐射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D.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1)题,随着农村产业向城镇不断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城镇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上升,但农业产业比重可能会下降。选C。第(2)题,题干中提到生态城镇“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故生态城镇主要强调的是生态功能,A、B、C表述的是社会、经济功能。选D。‎ 答案 (1)C (2)D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分类 问题 解决对策 工业化问题 ‎①大量占用耕地;‎ ‎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①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②寻找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③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 城市化问题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③珠江水质恶化;‎ ‎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2.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与措施 ‎ (2012·上海地理,14分)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4分)‎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4分)‎ 解析 本题组综合考查对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评价,其实是对人地关系问题的深入思考的考查。第(1)题,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注意仅归纳流动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即可。第(2)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其实就是产业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和地区城市化的三大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过程,具体就“就地式”语言组织具体化一点即可。第(3)题,考查其具体意义,可调动相关城市化意义并结合我国特色来回答。‎ 答案 (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2010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明显上升。‎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 ‎(3)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任答两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