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万州二中高2021级高二上期10月 月考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2016年3月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大风降温,出现雨雪天气,东南地区出现倒春寒天气。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我国西南地区的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2016年3月13日我国北方风雨降温,而西南地区高温干旱持续,形成这种气象格局最主要原因是 A. 南北纬度差异较大 B. 南北地形差异大 C. 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差异大 D. 南北海陆位置差异大 ‎2. 我国西南地区基本不受本次寒潮影响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位于较低纬度 B. 距离冬季风源地遥远 C. 高原地形的阻挡 D. 低平的地势条件 ‎3. 材料中显示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我国季风气候的 A. 规律性 B. 不稳定性 C. 可预测性 D. 地区间的相似性 ‎4. 这次西南地区旱灾中,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因难,为此国家适时启动了抗灾应急预案,但该地自然条件影响了抗灾的进行。则最有可能影响抗灾的自然因素是 A. 稀少的河流 B. 崎岖的地形 C. 广布的沙漠 D. 复杂的地质条件 ‎【答案】1. A 2. C 3. B 4. B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2016年3月13日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不同天气状况为背景,设置四道试题,涉及天气区域差异的原因、气候特征、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题详解】‎ 冬半年,我国南北冬季温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南北纬度跨度大,其次是受冬季风影响程度不同,且冬季风影响程度不同也与南北纬度跨度大有直接关系,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C。南北地形差异和南北海陆位置差异不是导致这种气象格局的主要原因,排除B、D。故选A。‎ ‎【2题详解】‎ 位于较低纬度、距离冬季风源地遥远、高原地形的阻挡都是我国西南地区基本不受本次寒潮影响的原因,而这次寒潮对我国东南地区影响明显,我国东南地区也位于较低纬度、距离冬季风源地遥远,说明我国西南地区基本不受本次寒潮影响的最主要原因西南地区受云贵高原的阻挡,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我国西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较高,且地势低平有利于寒潮侵袭,排除D。故选C。‎ ‎【3题详解】‎ ‎3月份应是气温回暖的时候,此时东南地区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充分说明了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选项B符合题意。升温期间导致降温,低温时期出现高温,这些表明选项A不符合题意。因为规律性不足导致可预测性较低,C不符合题意。一地降温,另一地高温,说明地区间的差异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题详解】‎ 国家启动了抗灾应急预案,涉及许多救灾物质运输和人员的流动,而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影响抗灾,选项B符合题意。稀少的河流和广布的沙漠不是当地的地理特征,排除A、C。复杂的地质条件对于当地抗旱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B。‎ 读“某流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5. 图中所示流域为 (  )‎ A. 黄河流域 B. 海河流域 C. 淮河流域 D. 长江流域 ‎6. 关于图中五台山北侧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河流径流量比较小,但季节变化大 ③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④有结冰期,含沙量比较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5. B 6. C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流域为海河流域,所以B正确。‎ ‎【6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该位置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比较小,但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比较大。故选C。‎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读东经106.8°地形剖面图及沿剖面各地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图,回答问题。‎ ‎7. 山脉①是 A. 陕西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线 B.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C.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 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的分界线 ‎8. 地形区④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主要原因是 A. 夜间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 B. 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C. 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 D. 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9. 该图反映出降水与地形的关系是 A. 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B. 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C. 山脉的南坡降水多于北坡 D. 山脉的南坡降水少于北坡 ‎【答案】7. B 8. C 9.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地理位置可知,山脉①是我国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选择B项。‎ ‎【8题详解】‎ 地形区④是四川盆地,由于是盆地地形,云雾多,云层厚,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形成降水。选择C项。‎ ‎【9题详解】‎ 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给带来丰富的降水,在夏季风的作用下,南坡是迎风坡,多地形雨,导致降水丰富。选择C项。‎ 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问题。‎ ‎10. 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没有湿润地区 B. 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 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 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10. B 11.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分界。‎ ‎【10题详解】‎ 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其与图中②线吻合。故选B。‎ ‎【11题详解】‎ ‎①线以北的东北部和北部小部分地区因为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属于湿润地区;A错;②线以西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属于外流河;B错;③线以东地区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分布着我国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C正确;①线与④线之间的青藏高原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虽然受夏季风影响属于季风区,但由于地势高仍属于高寒气候。故D错误。‎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的9月7日前后。白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大,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在湿润地区尤为显著。读“中国白露至秋分期间平均气温日较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白露至秋分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各地昼短夜长,昼渐短 B. 南极点附近极夜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C. 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D.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13.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出现白露现象最典型的地区是 A. 塔里木盆地 B. 四川盆地 C. 大兴安岭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12. D 13. C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白露为阳历的9月7日前后,问题为白露至秋分(9月23日前后)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昼长夜短 ,A错;南极点极夜范围逐渐缩小,B错;公转速度过了七月初后变快,C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过程,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对。‎ ‎【1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差日较差大的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北部地区,结合题意白露在温差大,湿润地区尤为显著,四个选项中符合这题意为大兴安岭,故答案C对。‎ ‎【考点定位】地球公转运动及其意义、等值线判读、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时,找准题中设定的条件。有些题目会给出新的概念,新设定的条件,做题时首先弄清楚题中讲解的概念意思,限定的条件;本题出现白露显著的条件:一是温差大,二是气候湿润。弄懂题意后,比较选项中四个地方塔里木盆地符合温差大,但湿度小,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度大,但温差小,都不符合题意,只有大兴安岭温差大,湿度较大符合题意。‎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4. 图中甲、乙两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为山地,乙为河谷 B. 甲、乙两地均为河谷 C. 甲、乙两地均为山地 D. 甲为河谷,乙为山地 ‎15. 甲、乙两处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 A. 断裂下陷 B. 流水侵蚀 C. 褶皱隆起 D. 风力堆积 ‎16. 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壤盐碱化 B. 土地沙化 C. 水土流失 D. 酸雨污染 ‎【答案】14. B 15. A 16. C ‎【解析】‎ 考查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地貌成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4题详解】‎ 依据图中信息判定为甲、乙分别位于汾河谷地和渭河谷地中,谷地气温较高,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凸向低值区,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地质构造知识,甲、乙是典型的地堑,属断裂下陷,A正确。故选A。‎ ‎【16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此区域为黄土高原,因此最突出的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C正确。故选C。‎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结合某地区某年1月10日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甲地区不是霜区的主要原因是 A.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高 B.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较少,大气干燥 C. 大气污染严重 D. 位于四川盆地,周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使盆地内温度较高 ‎18.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两地年降水量有差别,②地大于①地 B. 此季节③地的气温总体较④地低 C. 此季节③地的月温差较④地大,降水量较④地少 D. 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 ‎【答案】17. D 18. A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周围多高大山地,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使盆地保持较高温度,故D正确。‎ ‎【18题详解】‎ ‎】②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大于①地;③地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暖气团一侧,气温总体较④地高,故A正确。‎ 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 。别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离支” 后写成“荔枝”。荔枝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18°N 29°N,两广地区栽培最盛。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北方某中学地理小组研究杨贵妃所食荔枝来源,发现存在四种学说,下图为四种学说运输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土壤 ‎20. 地理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 A. 福建说路线翻越南岭 B. 涪陵说路线翻越秦岭 C. 两广说路线经过云贵高原 D. 合江说路线经过青藏高原 ‎21. 地理小组所在学校附近居民如今也能吃到新鲜的荔枝,这主要得益于 A. 荔枝新品种的培 B. 当地种植规模的扩大 C. 市场需求快速增加 D. 交通和保鲜技术发展 ‎【答案】19. A 20. B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气候,气候决定作物类型,两广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A对。地形、水源、土壤条件差异小,不是主要自然条件,BCD错。故答案选A。‎ ‎【20题详解】‎ 地理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福建说路线过淮河,不需要翻越南岭,A错。涪陵说路线翻越秦岭,B对。两广说路线不需要经过云贵高原,C错。合江说路线经过四川盆地,不经过青藏高原,D错。故答案选B项。‎ ‎【21题详解】‎ 地理小组所在学校位于北方,附近不适宜种植荔枝,居民如今也能吃到新鲜荔枝,这主要得益于交通和保鲜技术发展,D对。荔枝新品种的培育、种植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快速增加,不能改变荔枝生长的气候环境,不是主要原因,ABC错。故答案选D项。‎ 读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河位于我国的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地区 D. 西南地区 ‎23. 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 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 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 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答案】22. A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河心沙洲面积变小说明出现了汛期,河水水位高;河心沙洲在一年内的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面积变小,说明该河流一年中有两个汛期: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因此,该河流位于为我国东北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说明P 为河流右岸,依据指向标判断该河段的流向为由东流向西,故答案A错误,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流水速度减慢,泥沙在上游水库沉积,输送到沙洲的泥沙减少,泥沙沉积速度减慢,所以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故答案选B,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Q河道位于河道左侧,所以Q河道将受到侵蚀,河道变深,故答案C错误,河心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常发育在河流下游水流较慢的地方,故答案D错误。故选B。‎ 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景观,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东段。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夔门”景观(下图)是石灰岩山体被江水从中切穿而形成。正午前后,巫峡常常江风带雨,云蒸雾绕。乘船游历其中,宛若在山水画中穿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以下地理景观与瞿塘峡“夔门”成因接近的是( )‎ A. 挪威峡湾 B. 东非裂谷 C. 石林峰丛 D. 华山崖壁 ‎25. 图中江面明显低于枯水期水位线,原因可能是( )‎ A. 气候干旱,水位偏低 B.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C. 汛期防洪,库区泄水 D. 水力发电,耗水量大 ‎26. “正午前后,巫峡常常江风带雨,云蒸雾绕”,与此现象成因无关的是( )‎ A. 山高谷深 B. 水汽充沛 C. 对流旺盛 D. 水流湍急 ‎【答案】24. C 25. C 26. D ‎【解析】‎ ‎【24题详解】‎ 依据材料: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夔门”景观是石灰岩山体被江水从中切穿而形成,瞿塘峡“夔门”景观是石灰岩融蚀作用形成的。而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东非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B错;华山崖壁是岩层断裂错位形成的,D错;而石林峰丛是石灰岩在流水融蚀作用下形成的,C对。‎ ‎【25题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图文信息,长江三峡都位于三峡库区,库区水位受人为影响大,江面明显低于枯水期水位线,在防洪水位线下,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汛期预留出蓄洪的空间,库区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水导致,C对。‎ ‎【26题详解】‎ 两侧山高谷深,水汽不易扩散,正午前后,气温高,江面水分蒸发强,水汽充沛,对流旺盛,易成云致雨,出现江风带雨,云蒸雾绕的景观;而水流湍急有利于大气的流动扩散,不易成云致雨,因此D选项与此现象成因无关,故选D。‎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2008年10月14日上午11时,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标志着半个黑瞎子岛回到祖国怀抱。该岛位于( )‎ A. ①图中 B. ②图中 C. ③图中 D. ④图中 ‎28. 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相邻国家( )‎ A. 朝鲜 B. 韩国 C. 俄罗斯 D. 蒙古 ‎【答案】27. A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疆域。黑瞎子是中国的最东边,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 故选A项。‎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陆上邻国。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中俄边境线上。故选 C项。‎ 某品种桂花在济南和杭州开花多年平均日期分别是8月27日和9月5日(该种桂花在入秋时开花)。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2014年锋线移动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29. 2014年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易出现( )‎ A. 南北皆旱 B. 南北皆涝 C. 南旱北涝 D. 南涝北旱 ‎30. 2014年杭州地区该种桂花开花时间及原因( )‎ A. 偏迟 气温偏高 B. 偏迟 气温偏低 C. 偏早 气温偏低 D. 偏早 气温偏高 ‎【答案】29. D 30. C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读图,根据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雨带在北方停留的时间短,在南方停留的时间长,容易出现南涝北旱的情况,D对。‎ ‎【30题详解】‎ 根据雨带的推移规律,正常年份济南雨季是8月底雨带南移,杭州9月份雨带南移,两地都是雨季结束时桂花开。2014年雨带南移的时间早,所以桂花开花时间偏早,A、B错。雨带南移,受冷空气控制,气温偏低,C对,D错。‎ 考点: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与我国的旱涝分布情况,气候对花期的影响。‎ 第Ⅱ卷(问答题40分)‎ ‎31. 2008年中国“十大新天府”评选中,“伊犁河谷”以独特的魅力名列第三。读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mm)及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1中甲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并分析其降水量稀少的原因。‎ ‎(2)结合图1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 ‎(3)简要说明地形对伊犁河谷地冬季气温的影响。‎ ‎(4)简述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优势。‎ ‎【答案】(1) (共3分) 准噶尔盆地。(1分) 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1分)加之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1分)因而降水稀少。‎ ‎(2) (共4分) 伊犁河谷虽然远离海洋,但其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2分)有利于接纳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形成山地降水,(2分)从而成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岛”。‎ ‎(3) (共3分) 因地处谷地,(1分)冬季天山阻挡和削弱了南下的北方冷空气,(1分)使得气温较周边地区高。(1分) ‎ ‎(4) (共3分) 冬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1分),较丰富的降水(1分)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1分)谷地(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每点1分,共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和降水量的分布判断,甲位于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其降水量少可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分析。(2)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分布分析,伊犁河谷位于北天山山脉和中天山山脉之间,迎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多地形雨。(3)结合图示的地形分析,由于北天山山脉阻挡了冬季风,故使该河谷地带冬季气温较高。(4)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地形分布等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注意从地形对降水、气温的影响角度分析,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32.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岩雷鸟生活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苔原或高寒草甸之类的生存环境中,全身包括腿和脚趾覆盖着厚厚的羽毛。它每年换羽两次,羽毛颜色在白色与斑驳色(黑白相间)之间变换,以保持与生存环境颜色一致(即动物保护色)。阿尔泰山区是岩雷鸟在世界上分布的最南区域(如上图)。‎ ‎(1)描述额尔齐斯河支流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阿尔泰山区成为岩雷鸟分布的最南区域的原因。‎ ‎(3)推断该区域岩雷鸟两次换羽的季节及其羽毛颜色是怎样变化的。‎ ‎【答案】(1)支流分布特点:额尔齐斯河的支流分布在北侧,由北向南注入干流,南侧没有支流,呈典型的梳状分布。原因:北侧东部有高大的阿尔泰山,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受山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夏季有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南侧没有明显山地,降水少没有河流发育。‎ ‎(2)阿尔泰山区为大陆性气候,冬季降雪多,气温低,冬季漫长而酷寒,夏季短暂凉爽,岩雷鸟生存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所以这里适合岩雷鸟的生存。‎ ‎(3)换羽的季节应为:夏季和冬季。当冬季来临时羽毛换为白色,夏季时换为斑驳色,而春秋季则应该处于一种过渡色,春季由白色换为斑驳色,秋季则由斑驳色换为白色。‎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读图、材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支流分布的原因应从河流补给角度思考,北部降水多、冰雪融水多;岩雷鸟的分布从阿尔泰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岩雷鸟的生活习性来分析;雷鸟两次换羽的季节为夏季和冬季,原因从自然环境的颜色去分析。‎ ‎【详解】(1‎ ‎)该题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支流的分布特征,二是该分布的成因。从图上可以看出图示区域的额尔齐斯河支流来自北侧,而南侧一条支流都没有,支流由北向南流入额尔齐斯河,且呈梳状分布(但不是羽状)。产生这种原因应该是该区域受西风影响,北部受山地抬升降水多或积雪融水较多,河流补给丰富,而南侧降水少,或临近沙漠,河流无法发育。‎ ‎(2)本题需要了解阿尔泰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岩雷鸟的生活习性,而题目材料中没有给出更多的岩雷鸟的生活习性,只是给出了“我国岩雷鸟生活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苔原或高寒草甸之类的生存环境中,全身包括腿和脚趾覆盖着厚厚的羽毛”。从“苔原或高寒草甸之类的生存环境中”,可以推断出岩雷鸟生存的环境气温较低;而其“腿和脚趾覆盖着厚厚的羽毛”应该为了御寒,便于在雪中行走,推断岩雷鸟应该是一种十分耐寒的鸟,在较低的气温下生存。阿尔泰山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受冬季高压影响时间较长,冬季漫长而酷寒,夏季短暂又凉爽,全年气温较低。而阿尔泰山区以南区域纬度偏低,降雪相对较少,气温较高,所以这里成为岩雷鸟分布的最南区域。‎ ‎(3)本设问需要回答两个问题:换羽的季节、羽毛变化的过程。根据题干资料“它每年换羽两次,羽毛颜色在白色与斑驳色(黑白相间)之间变幻,以保持与生存环境颜色一致(即动物保护色)”。中间提到了与生存环境颜色一致,所以换羽的季节应考虑到生存环境的变化。阿尔泰山区地处我国西北,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降雪较多,冬季白雪覆盖,而白色和当地的雪类似,成白羽时应该为冬季,这样在雪地中不易被发现;而斑驳色也应该是和当地环境相关,比如与苔原和高寒草甸的颜色类似,所以斑驳色应该是在夏季,冰雪融化后,地表植被露出,花草植被茂密,换成斑驳色的岩雷鸟也不易被发现,便于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一致 ‎【点睛】第一题分布特征不容易答全,形成原因也容易只考虑降水一个因素;岩雷鸟羽毛的颜色随环境变化为变化,起到保护作用,冬季呈白色,夏季呈斑驳色。‎ ‎33.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 省(简称)境内。‎ ‎(2)简述黄河中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3)试分析“旱腰带”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 ‎(4)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5)黄河中游地区是“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长期以来,对河流上中游水电的大力开发,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你持何种意见?请简述理由。‎ ‎【答案】(1)晋 (2)径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含沙量显著增大);有结冰期 (3)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存留时间短;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蒸发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储水能力差;人口密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答对任意4点即可) (4)水热匹配良好,光照条件好,低山丘陵地形,雨热同期 有利于葡萄种植 (5)赞成 水电开发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反对 水电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移民安置难度大(答对任意2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照片拍摄者位于山西省,其发展旅游业的最不利条件是地处内陆,距经济发达的东部省区较远,交通不便。‎ ‎(2)河流水文即水情,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而水源补给,对大多数河流来说主要是雨水补给。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关系密切。冰期,包括凌汛当然也和气候有关。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结构决定。黄河中游地区,地表结构简单,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的黄土组成,且地面植被很少,从而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纬度高有结冰期;地形破碎,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结合图中降水数据可以知道:河流径流量大,年季节变化大。‎ ‎(3)“旱腰带”位于渭河平原北部的黄土高原上。该地地形破碎,主要是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停留时间短;降水量少,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植被稀少,土壤储水能低,蒸发量大;人口密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4)“旱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所以有利于瓜果糖分的沉积;有河流经过,水热组合好;低山丘陵地形有利葡萄种植。所以适合发展葡萄种植业。‎ ‎(5)要让中国的水电开发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正确处理开发水电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对水电的能源属性的认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电开发过程中移民的妥善安置和扶持等。具体的就是水电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移民安置难度大。‎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开发知识。‎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