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关于沃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沃克环流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B.沃克环流只存在热量交换 C.沃克环流强弱无规律 D.沃克环流是热力环流 答案:D 解析:沃克环流是热力环流,但不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其不仅存在热量交换,还存在物质交换,且强弱有规律。 2.厄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出现干旱少雨天气,产生森林大火,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升气流代替了下沉气流 B.下沉气流代替了上升气流 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答案:B 解析: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沃克环流的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产生森林大火。 3.下列四幅图反映厄尔尼诺盛行时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状况及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厄尔尼诺盛行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由下沉气流变为上升气流,原有的环流系统被打破,③图符合这种情况。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以往多雨的太平洋西部的澳大利亚东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由于四周海水温度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大为减少,甚至出现明显的干旱灾害;相反,原热带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活跃、终年比较干旱的地区,因为表层海水温度明显上升,水汽蒸发量明显增加,上升气流异常活跃,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如南美沿岸的秘鲁、智利、厄瓜多尔等原降水较少地区,这时往往出现暴雨,发生洪涝灾害。②图符合这种情况。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 ℃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6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5.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 ①秘鲁沿海 ②澳大利亚东北部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4.C 5.D 解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均与沃克环流有关,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直接导致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图。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当圣诞节前后,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分布如甲图所示时,秘鲁渔场一片萧条,海面上满布着烂鱼死鸟,成为一片毫无生气的“死海”。 甲 乙 (1)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甲图中水温分布联系密切,描述图中A、B之间水温分布特点,并由此推测A、B之间的风向及成因。 (2)在乙图中画出此时的海水运动方向。 (3)当上述现象发生时,我国冬半年天气将会怎样,简析原因。 答案:(1)西侧水温较东侧低,A处水温低,形成高气压,B处水温高,形成低气压,此处为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小,风由A吹向B,形成西风。 (2)如下图所示。 (3)冬季温暖干燥。由于A海区附近形成高压,不利于冷空气南下,所以我国冬季较暖和;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较常年旺盛,天气较常年干燥。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东部赤道地区水温升高,这种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第(1)题,A、B两处由于温度差异,产生气压差异,从而在A、B两地间产生了热力环流。第(2)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温暖的表层海水向东移动。第(3)题,由于A海区附近形成高压,不利于冷空气南下,所以我国冬季较暖和;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较常年旺盛,天气较常年干燥。 二、能力提升 1.关于沃克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沃克环流是一个热力环流 6 B.沃克环流在大洋东岸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 C.沃克环流在大洋东岸气流下沉,西岸气流上升 D.沃克环流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接近东西向 答案:B 解析:沃克环流在大洋东岸气流下沉,西岸气流上升。 读图,完成第2~5题。 2.从沃克环流的形成看,B海域( ) ①赤道暖流堆积,形成深厚的暖水层 ②信风驱使表层海水向西流动,冷海水上涌 ③上空大气膨胀上升 ④上空大气收缩下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能释放大量潜热、给沿岸地区带来丰沛降水的箭头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热力环流变弱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大洋东岸气候更加干旱 B.秘鲁寒流势力增强 C.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印度尼西亚多雨 5.不能实现海洋与大气之间能量交换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D 3.C 4.C 5.A 解析:第2题,B处于大洋东岸,受东南信风的离岸作用,表层海水减少,深层冷海水上泛补偿,水温低导致低空气温低,上空大气收缩下沉。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箭头③上升,释放热量,给沿岸区域带来丰沛的降水。第4题,当该环流变弱时,意味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海-气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第5题,箭头①是高空中大气间热量的传递过程,不参与海洋和大气之间能量的交换。 读图,完成第6~9题。 6.出现图示水温状况的原因是( ) A.东北信风减弱 B.赤道暖流增强 C.东南信风减弱 D.西风漂流增强 7.图示水温分布状况下( ) A.形成拉尼娜现象 B.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C.该海域热量收支平衡 D.扰乱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 6 8.受图示海域水温状况影响,可出现的现象为( ) A.马来群岛持续多雨 B.智利沿海出现台风 C.美国西南部降水增多 D.秘鲁渔场产量增加 9.图中甲处海域水温( ) A.低于-1 ℃ B.高于-1 ℃ C.比多年平均值低1 ℃以上 D.均不正确 答案:6.C 7.D 8.C 9.C 解析:第6题,图示信息反映了赤道地区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其原因为东南信风势力减弱,造成冷海水上泛现象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第7、8题,图示水温状况反映的是厄尔尼诺现象,该现象发生时,造成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异常。第9题,根据本图表示的内容,理解图中等值线数值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数值为负值,表示水温比多年平均值低;数值为正值,表示水温比多年平均值高。 读图,完成第10~13题。 10.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③位于巴西沿海 D.①位于印度洋东面 11.①~④中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洋流③经过的海区( ) A.多岛弧、海沟 B.水温高,盐度低 C.珊瑚礁众多 D.临近大陆沿岸,多荒漠 1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应位于图中 附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B 11.A 12.C 13.C 解析:第10题,根据经纬网和洋流流向判断,图中洋流位于南太平洋。第11题,在①位置有秘鲁渔场。第12题,③洋流从位置来看,应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这里位于板块内部,且位于副热带海区,水温高,盐度高,受暖流影响,澳大利亚东部气候湿润,这里有著名的大堡礁。第13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沿海等地区出现干旱。 读“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图”,图中①表示东南信风减弱,②表示气温比正常值高或低,③表示温暖的海水向东移动,④表示气温比正常值低或高。读后完成第14~15题。 6 14.从目前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看,图中序号属于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代表的地理事物( ) A.① B.② C.③ D.④ 15.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图中③将会( )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都有可能 答案:14.A 15.B 解析:第14题,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东南信风减弱。第15题,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逆流减弱。 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 (1)图中M处为“5 ℃”,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M处海面水温为5 ℃ B.M处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5 ℃ C.M处海面水温比海底高5 ℃ D.M处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5 ℃ (2)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称为 现象。 (3)厄尔尼诺对南美洲西岸降水的影响是 。 答案:(1)D (2)拉尼娜 (3)降水增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 解析: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冷海水上涌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送到东太平洋,水温较常年偏高。拉尼娜现象是反厄尔尼诺现象,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较常年偏强,海水温度偏低,云量减少,海平面气压较常年偏高;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较常年偏高,对流活动加强,降水偏多。 ★1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正常年份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6 乙 a、b两地1960~1979年海平面气压变化曲线图 (1)科学家研究发现,厄尔尼诺是太平洋海域海水、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上图气压中心的气压变化密切相关。据图填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完成厄尔尼诺成因及其对秘鲁沿海地区的影响。 1月份,图示低压中心气压值变大,高压中心气压值变小→东南信风风力变弱→秘鲁寒流势力变弱,赤道逆流变 →秘鲁近海海域出现向南流动的 (填“冷”或“暖”)洋流,即厄尔尼诺→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 ,可能出现 等自然灾害。 (2)在厄尔尼诺年时,A地沿岸国家会久旱无雨,粮食减产,并因干旱而引发森林火灾,原因是什么? 答案:(1)强 暖 多 洪涝 (2)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沃克环流的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引发森林火灾。 解析:由于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改变南太平洋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分布状况,从而形成南太平洋两岸的多雨地带和干旱地带的异常。如秘鲁沿海地区出现洪水泛滥;而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出现严重干旱。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