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自然地理综合练习卷+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和地域差异+自然地理综合练习卷+地表形态的塑造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附参考答案)
目标定位
1.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 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知识梳理
1.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各要素,通过_______循环、
_______循环、_______循环和_______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之间相互_______、
相互_______和相互_______,从而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一方面表现在各要素并不是_______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
_______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
相统一;另一方面还表现在______________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_______的改
变。也就是说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3.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
表现出极为显著的______________。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
而且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
4.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
_______和_______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_______和_______
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_____________。
5.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规律性:一是由_______到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即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
为基础的;二是从_______向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
部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
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三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
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_______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这种分异规律;赤道附近的
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_______向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6.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这也正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课堂互动
知识点 1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生物循环、水循环、地壳
物质循环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一个自然综合体。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2)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题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分析】 图表分析西北地区的整体性:
图表既具体分析了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又有助于理解陆
地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答案】 AD
【点评】 本题应从组成西北地区的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去分析。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B.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
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知识点 2 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1、地域差异的含义:地球上不存在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
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见
下表)
表 3-15 地域分异规律
伸展方向 更替方向 形成的主导原因 典型分布
由 赤 道 到 两 极
的地域分异 纬线 纬度变化方向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即以热量为基础 大陆西岸
由 沿 海 向 内 陆
的地域分异 经线 经度变化方向 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 中纬地区
山 地 的 垂 直 地
域分异 等高线 高度变化方向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 中低纬的高
山地区
世界(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分布
影响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影响具有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导致所有自然带都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从而
使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例题 2 读图 2-4-2,回答下列问题。
(1)可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
(2)从自然带可分析出 A、B、C、D 各自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__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
(3)山地垂直垂直地域分异属_______(地带性或非地带性)规律,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分析】①同一自然带向阳坡(位置)高度相对高些;②A、B、C、D 为不同纬度地区
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情况,一般说来,纬度越低,山地垂直自然带越复杂,纬度越高则越
简单;③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基带”与“基带”地区的气候带具有对应关系,理顺这种
关系,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就容易得到答案。
【答案】(1)B 基带是常绿阔叶林,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冰原气候 由各山地基
带自然带确定。
(3)地带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组合有规律地变化,引起植被、土壤等因素有
规律地更替。
【点评】此题是考查山地垂直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相关知识,在解题过程中应对图中提供
的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对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基带”的含义充分理解。
图 2-4-2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地中海式
气候
亚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
带
草
原
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 带
荒 漠
巩固练习
1.关于由赤道向两极分异的正确叙述是
A.自然带沿着纬线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B.以热量为基础
C.在低纬和高纬最为明显
D.中纬度不体现此种分异
2.读图 1 和图 2(图中 a、b、c 各区间的 12 个点,表示 12 个月),回答问题。
(1)图 1 中用斜线表示的两片区域属于 (自然带),该自然带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是 。
(2)图 2 中 a、b、c 三地,可能位于上述两片区域的是 。
3.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
_____________因素为基础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____________地区表现的特别
明显。
(3)A 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 自然带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应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C 自然带的干湿状况
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区,农业特色是发展________________农业。
4.我国新疆天山山麓地带的绿洲属于
A.地带性分布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现象
D.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图 2
(1)该山地是
A.大兴安岭
B.秦岭
C.南岭
D.珠穆朗玛峰
(2)造成该山地两侧自然带差
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
B.距海远近
C.纬度、坡向不同引起的水
热差异
D.土壤
(3)目前,该山区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滑坡、泥石流
D.水土流失
小试身手
【考题再现】
1.(02 年上海)读天山山地自然植被分布图,完成: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
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
自然带分布的 地
带性规律。据图判别天山南坡
积 雪 冰 川 高 度 比 北 坡
(高、低),原因是什么?
(2)天山南北地区利用
天 山 冰 雪 融 水 发 展
农业;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
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
牲畜赶往 ;下列牲
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
A.三河牛 B.伊犁马 C.滩羊 D.阿拉善骆驼
2.(03 年全国)读图 2,结合所掌知识,回答(1)~(2)题。
(1)图 2 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沙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2)图 2 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C.①地年均温最低
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3.(03 年广东)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①~③依次
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
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
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
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
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
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
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 附近 C.40°N 附近 D.极圈附近
4.(04 年天津文综)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图 3-38 所示对应关系。
读图“北纬 42 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完成(1)~(2)
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 NN 68~62 B. NN 58~52
C. NN 54~50 D. NN 62~52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5.(06 年江苏) 图 2 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
(2)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
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 X 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 X 方向热量增加
C.沿 Y 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 Y 方向纬度增加
(2)与 M 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6.(06 年上海)读“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示意图”,并回答
(1)~(3)问题。
(1)在全球六大板块中,图中 E 地所属的板块是_____(单
项选择)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2)F 区域的自然景观主要是_________(单项选择)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草甸
(3)从地域分异规律看,自 F 区域向 G 区域自然生态环境
的变化是__________地带性的表现。F 地所属气候类型区东西狭
窄,呈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G 区域的
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模拟训练】
1.(04 年徐州)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 EF 线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分布
D.垂直地域分异
(2)M 自然带南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
C.受加那利寒流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影响
2.(05 年南昌模拟)读右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将图中字母与所对应的指被类型用
线连接。
a 针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e 热带草原
(2)图示范围分布在赤道以________的大陆中部
和__________部。
(3)由 c—d—e 的变化是__________递增的结果,这种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中的
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冰 原
苔 原
荒
漠
a c
d
b e
热带雨林
(4)某山地,山下为热带雨林,山顶出现积雪冰川,该山地可能位于
A.安第斯山脉南段 B.安第斯山脉北段
C.喜马拉雅山脉东段 D.喜马拉雅山脉西段
3.(06 年九江统考)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 200 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线 a 和等高线内 b 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A.100、500
B.500、350
C.100、250
D.500、250
(2)该区域的自然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3)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段春季有凌汛现象
B.甲河段东岸泥沙淤积严重
C.乙河段沿岸平原多种植棉花
D.该区域发展种植业需改造的因素是地形、土壤
教考链接
学习本课时,首先要理解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地理环境的形成中各自所起的作用,然
后运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把握个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综合的观点分析问题,
找出联系规律,形成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运用比较法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比较
时注意归纳相同点和差别,分析线索。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 大气 水 生物 地质 联系 制约 渗
透
2. 孤立 整体 某一要素 整个环境状态
3. 地域差异
4. 热量 水分 植被 土壤 自然带
5. 赤道 两极 热量 沿海 内陆 水分
中 水热 赤道 两极
6.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例题 1 巩固练习
1.【分析】 注意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 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答案】 D
2.【分析】 此题考查了陆地环境整体性的特点。陆地环境各要素包括气候、岩石、地
貌、水、生物、土壤等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地质作
用对气候会产生较大影响。如火山爆发,向上喷发高温岩浆会形成云雾天气,火山喷发的尘
埃会直接影响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多少,进而影响气温的高低。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植物的生
长、分布以及水文状况等,而一地的生物特别是植被状况,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还
会影响局部气候特点。另外,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因而一地水文状况也会影响气
候状况。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这是地理整体性的表现。
【答案】 BC
例题 2 巩固练习
1.【分析】 解答此题应明确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原因及分布特点,此种分异沿着纬度
方向更替;世界自然带是各种地域分异的综合体现;中纬度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表现较明显,
但也有此种分异的烙印。
【答案】 BC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成因、气候特点、气候分布、自然带等主干知识。解题
的关键是先判读出图中用斜线表示的两片区域是热带雨林带,然后再说明热带雨林气候的成
因。
【答案】(1)热带雨林带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2)C
3.【分析】本题是考查我国部分地区大陆自然带水平分布的规律及成因,,也要求学生
能够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各自然带农业发展状况。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北部地处中纬度
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明显,图中就体现了这种分布规律,然后结合我国具体
情况来分析。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由沿海
到内陆 水分 中纬度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4)畜牧业 干 旱
“绿洲”
4.【分析】我国西北地区从地带性分布来看,应属于温带荒漠带,但由于水源条件的影
响形成了绿洲,则属于非地带性分布。
【答案】C
5.【分析】从山地两侧的基带可知该山为秦岭。两侧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和坡
向不同导致的水热差异。该山区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植被的破坏导致的水土流
失。
【答案】(1)B (2)C (3)D
【考题再现】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垂直地带性的掌握程度。从图中可以看出,
天山南北坡的自然植被自下向上有着明显的递变规律,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增加,水热
状况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是典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在南北两坡,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北坡的积雪冰川下限在 3900 米,而南坡则为 4000 米,这与两处的降水
量密切相关。天山的南北两侧的山麓地带,由于有比较丰富的冰雪融水,可以用来发展绿洲
农业,这一现象在天山北坡尤为明显,这儿的一个个城市就是分布于一个个绿洲之上。从图
中还可看出天山北坡的草场资源,除了分布在山麓的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之
外,在海拔 2700 米—3600 米外还分布有高山草甸,如果夏季在山麓处放牧的话,势必导致
高山草甸资源的浪费(因其冬季几乎无法利用),于是这儿就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冬、夏牧场
之别。
【答案】(1)垂直 高 北坡面对向西开口明显的准噶尔盆地,有来自大西洋和北冰
洋的水汽进入,降水稍多,而南坡则面对较封闭的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2)绿洲(或灌溉)
高山草甸 B
2.【分析】(1)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了热带沙
漠带。(2)①是热带沙漠带,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处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
温带荒漠带,然后对比三地的植被、气温、降水状况。
【答案】(1)C (2)A
3.【分析】首先判断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气候类型。(1)由图中可知①海拔在 5000 米
以上为积雪冰川带③在森林与草原过渡带之上应为高山草原带,②则为高寒荒漠带。(2)山
麓自然带应与其所处纬度位置相关,由图可知山麓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则山地所处纬度应
为低纬热带地区。题(4)选项中只有 A 项最适合。需注意垂直自然带基带与纬度的关系,
垂直自然带变化规律。
【答案】(1)A (2)A (3)A (4)A
4.【分析】地球表面纬度每间隔 1°,其实地距离大约为 111km。从图 3 中可看出山地
的基带分布在 42°N,而水平方向上针叶林,其分布南界距山地基带 1100km,通过计算可得
出水平方向上针叶林分布南界的地理纬度大约为 52°N,用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出北界大约为
58°N。由赤道向高纬度地区,随纬度的增加,山地基带的温度随之发生变化,热量也逐渐
递减,针叶林在山地的分布海拔应逐渐降低。
【答案】(1)B (2)C
5.【分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沿 X 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
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于水分逐渐减少而导致的;沿 y 方向,自然景观由针叶
林过渡到温带森林再过渡到热带雨林,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由热量逐渐增多而
形成的;(2)由图和上题可知,M 点为亚热带景观,山东丘陵为温带景观,刚果盆地为热
带景观,西欧平原为温带景观,只有江南丘陵为亚热带景观。
【答案】(1)A (2)B
6.【分析】E 地在南美大陆上,属于美洲板块,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洲的热带荒
漠有副热带地区延伸到赤道附近,所以 F 地为荒漠景观。F、G 两地域在南北方向上更替,
以热量为基础,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安第斯山地的阻挡,南美西岸的气
候带较为狭长。
【答案】(1)D (2)C (3)纬度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海岸 地中海
【模拟训练】
1.【分析】沿 EF 线的自然带的变化是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洋流对沿岸地区的环境特征会产生影响,由于本格拉寒流在此自南向北流,受其影响
M 自然带南北延伸。
【答案】(1)A (2)D
2.【分析】关键是判断出图示为北半球的大陆东岸和中部的自然带分布即可。
【答案】(1)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 c——针叶林 d——落叶阔叶
林 e——常绿阔叶林(2)北 东(3)热量 纬度(4)B
3.【分析】由图中河流可知,a 等高线为 500 米,由此推知 b 点海拔小于 300 米;从图
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东南丘陵,是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展种植业需改造地形和
土壤,发展立体农业,改良土壤。
【答案】(1)D (2)B (3)D
陆地环境综合练习 (附参考答案)
一.岩石地貌
地壳物质的
组成与循环
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的矿物
岩石及其成因
二.生物和土壤
三.陆地水
四.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经典回顾
知识点 1 板块构造运动
该部分知识结合教材的分布图和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常常与地质、地貌、地形剖面图等知
识综合起来进行命题。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地壳变动
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与构造地貌
外力作用(流水和风力)与地貌
陆地水
陆地水体类型(地表水与地下水.静态水资源与动态水资源.淡水与咸水)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河流的补给等)
水循环(类型和意义)
生物
生物的分布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分布;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方面的作用
土壤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土壤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土壤的组成;土壤与农业的关系)
土壤的形成(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表现)
地带性
分异规律
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分异因素)
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和差异性
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分异因素)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受垂直方向水热状况的影响)
非地带性特征(非地带性因素)
例题 1.图 3-8 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质
剖面示意。读图 3-8 回答(1)-(2)题。
(1)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
(2)比较 K.L.M.N 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A.L>N B.L
K D.M>N
分析:首先明确这是一幅地质剖面图,其次从图
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
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
剖面,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
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其次可
以从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判断:L 和 N 为正在向两侧扩张的海岭,M 和 K 为板块碰撞处的海
沟。同为海岭处的岩石年龄无法判断哪处老,哪处年轻,因为岩浆涌出时间无法确定;而海
沟 K 距海岭远,海底岩层扩张慢,它要比靠近海岭的 M 年龄老。
答案:(1)A (2)D
点评:本题组考查的知识点较细,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
知识点 2 径流和水资源
本单元的径流、植被、土壤、水资源、地形、地域分异规律等知识常与气候融为一体,
进行命题,综合性较强,难度也较大一些。
例题 2.读图 3-9 回答:
(1)图中 A 为_________________(地形),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 B 处地下水属于_______________(类型),C 为________________(类型)。
(3)从 A 到 D 植被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右为①②两地水文站测得的河流水量变化曲线,请说明湖泊对该河流径流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流域面积约 2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约 4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约 420mm,则该河
流平均年入海水量约为__________m3。
(6)综合以上信息判断,该地可能是___________气候。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图 3-8
图 3-9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析:根据图上方向可以排除从 A 到 D 植被变化纬度地带性的可能;河流年平均入海量=(年
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面积(从长期来看,各地储水变化量为 0),则入海水量=(450
×10-3-420×10-3)×200×106;该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降水量 450mm,降水较少,
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大且夏季流量丰富,反映出降水集中在夏季,综合以上信息可判定为温带
季风气候。
答案:(1)冲积扇 由于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形成的 (2)
潜水 承压水 (3)最可能的是植被的垂直地域差异 (4)湖泊对该河有明显
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推迟 (5)3×106
(6)B
点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回答问题有用信息。
陆地综合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 1-2 题。
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A.a 图 B.b 图 C.c 图 D.d 图
2.a 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3.下列地区属于印度洋板块的有
①印度半岛 ②马来群岛 ③中南半岛 ④阿拉伯半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有关河流汛期与补给来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B.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往往形成春汛
C.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往往形成夏汛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秋季
5.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
6.下列植物与其指示环境相符合的是
A.苹果树——亚热带气候
B.旗形树冠——干旱环境
C.骆驼刺——水湿环境
D.有伤害症状的矮牵牛叶片——二氧化硫污染
7.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是
A.岩石风化,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 B.生物参与
C.一些微生物、低等植物在成土母质上着生 D.人类参与
8.关于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②土壤是可更新资源,无论怎样利用,其肥力都不会损耗
③一般来说,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土壤性能好
④肥沃的土壤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
因是
A.大气环流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陆分布的影响 D.地形的影响
10.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
A.秦岭南坡 B.喜马拉雅山北坡
C.阿巴拉契亚山脉 D.乞力马扎罗山
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据此完成 12-13 题:
11.这类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A.石灰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岩浆岩
12.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表现复杂性
13.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
A.断层平直而陡峭 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C.岩块相对位移 D.岩石受力过大
14.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的是
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形 B.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C.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区 D.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15.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
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
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16-18 题。
16.该地区最可能是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淮海平原
17.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
B.该地区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C.江淮地区正值伏早
D.寒潮频繁影响该地区
18.当该地区潜水得到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C.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D.我国北方地区常出现干旱天气
下表为“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表”。据此回答 19-20 题
19.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小
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少,蒸发多,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20.假设 30°S~40°S 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 6000 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似
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
C.该山麓地区的气候可能会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影响
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二.综合题
21.读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图 3-5),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B ,
C ,D 。
(2)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
从 到形成 又到新
的 形成。
22.读图 3-9,回答:
(1)A.B.C.D 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
( 2 ) 此 时 , 背 斜 在 地 貌 上 是
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向斜在地貌
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____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3—5
图 3-9
纬度 23°26′S 23°26′N 0° 40°S 40°N
雪线高度 5800m 5600m 4800m 4800m 4000m
图 3—30
23.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读“南
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 3-30 回答: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
_____________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____________河主干线及周边平
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______
河、______河、______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状况。
(4)在图中 A.B.C 各段输水道中,可依靠自流输水的是______
段。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
24.在原产地以外定居、生长、繁育的生物种被称为“外来种”或“侵入种”。近年来,人
们对物种入侵的后果及对策格外关注。请回答(1)-(2)题。
(1)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等外来种急剧生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
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请运用所学原理回答:
①外来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来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
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
态灾难。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2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图中 M 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
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 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
耕作法。
材料 2 农业部于 2003 年 11 月 6 日发文要求:在我国
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
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
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
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
过冬。
材料 3 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 M 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
作法”而 N 地区没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
均情况统计资料。
图 3-35
(1)填出图中两个地形区的名称:M_________,N______________这两个地区被誉为
“__________”。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材 料 三 显 示 ,“ 保 护 性 耕 作 法 ” 保 护 了 土 壤 中 的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大气中_____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____增加。
(4)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
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
(5)保护该地区的农业自然环境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6.下图岩层(2)是含水层,其余均为隔水层,读图回答:
( 1 ) A 处 在 地 质 构 造 上 属
于 ,在丙处修建大型水库
是否合理? 为什么?
。
( 2 ) B 处 在 地 质 构 造 上
是 , 在 地 形 上
是 ,地形形成的原因
是 。
(3)a、b、c、d四口井中属自流井的是 ,枯井的是 ,井水
流量变化大的是 。
(4)为了保护B井水质不受污染,在甲乙处首先应保护好 处的水流。
27.读图回答:
(1)假如A、B是湖泊
①:写出图中箭头的含义:a b
②:A、B两图能表示“久旱不涸”的是 ,表示“久雨不晴”的是 。
(2)假如A、B是同一河流:则表示丰水期是 ,枯水期是 。
(3)关于图中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A.潜水水位的变化幅度一般小于河流水位的变化幅度
B.地下水与地表水可以互补,所以地下水是取之不竭
C.潜水与河流水更新较快,周期不长,均属于动态水资源
D.修建人工湖泊,可以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径流变化
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
(2)从自然带可分析出 A.B.C.D 各自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属___________性规律,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9.读右图所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
____(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
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
这 种 差 异 产 生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试比较图中 A、B 两地区的地貌特征,并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成因。
(2)图中 M、N 两城的年平均降水量分别是 2681 毫米和 1498 毫米。试分析其差异的
原因。
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c 图为球状风化地貌,是花岗岩风化剥蚀所形成。)
2.D(解析:a 图为石灰岩发布地区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
3.D(解析: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洲的组成部分,但从六大板块分布图中可以看出
二者属于印度洋板块。)
4.C(解析:一般来说,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一致;
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一致;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
5.C(解析:目前人类活动能够施加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
6.D(解析:苹果树威暖温带的经济林木,旗形树冠指示风向,骆驼刺指示干旱环境。)
7.C(解析:一些微生物.低等植物在成土母质上着生是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
8.C(解析:土壤是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
如果利用,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9.D(解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温带森林,东侧是背风坡,降
水少,气候干燥,在巴塔哥尼亚高原上形成沙漠。)
10.D(解析:纬度较低的高大山体上的自然带类型较多。)
11.C(解析:这里的生物礁——大堡礁是珊瑚死亡以后的有机体沉积而形成。)
12.A(解析:组成地理环境的气候、生物、地貌、土壤、水文等各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量珊瑚死亡与气候变化有关正说明了
这一点。)
13.B(解析: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14.D(解析:由赤道向两极分异的成因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关,因此选 D。)
15.A(解析:我国内蒙古高原自西向东更替的自然带,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形成的分异,
它是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更替的。)
16.C(解析:依据图中的地下水位可知该地区雨季集中在 6 月,而 7 月是雨量骤然减少,
符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6 月梅雨、7 月伏旱的天气特点。)
17.C(解析: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即 7 月底 8 月初,正值当地伏旱季
节。)
18.B(解析:当该地区潜水得到补给最多时,即 6 月底 7 月初,只有 B 选项符合题意。)
19.C(解析: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一般而言雪线高于赤道处。)
20.C(解析:该山与喜马拉雅山纬度不一致,垂直带谱不可能相似;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雪线低;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洋流;如果该山位于 30°S~40°S 的大陆的西岸,则 C 选项
符合。)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及其对该循环图的变式图识读。地壳物质
循环图常有各种各样的变式,只有把课本插图和文字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
程,才能应付自如地回答有关习题。
答案:(1)高温熔化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上升冷却凝固 (2)岩浆 各类岩石 岩浆
22.解析:地质构造是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要注意背斜和向斜.断层和断裂.地质构造类型
与地貌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要注意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l)D C (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山岭向斜槽部
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3)D C (4)D 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
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
23.解析:解该题的关键是要了解我国南水北调的一些知识,其中东线方案是从扬州取水,
利用京杭运河作为输水渠道,该线路所经地区中,山东丘陵地势较高,向南、向北渐低。
答案:(1)地表径流 (2)京杭大运河 (3)海 黄 淮 ( 4 ) A
(5)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24.解析:物种入侵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一个物种的生长与其所
处的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我国的温带地区,可通过种植水葫芦作为饲料和肥料而没有影响到其他物种的生长,这是因
为温带地区夏半年气温条件较高,适合水葫芦的生长,而冬季时比较寒冷,水葫芦就不再生
长;但是亚热带水域如果种植它的话,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因为亚热带一年四季都能满足它
生长的要求,而出现水葫芦疯长现象,从而影响其他物种的正常生长的生态灾难。
答案:(1)①环境条件适宜(或非生物因素适宜);没有捕食者(或没有天敌) ②破坏
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产生上述差异主要因为:温带冬季寒冷,水葫芦不再生长;亚热带的热量条件优于温
带,水葫芦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2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图的识别能力和在我国干旱地区土地利用方法的改良对合理
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保护农业自然环境的对策。要求正确判读地图.借
助表格中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土壤结构和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思考和解决
问题。
答案:(1)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塞外江南 (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杆还田 (3)
水分 有机质 悬浮质 水分 (4)土地沙化(荒漠化)。因大量引黄河水灌溉,使黄河流
量减少,土壤盐碱化。提高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
大气降水机率。 (5)保护植被;禁止乱垦乱挖,合理灌溉,提倡喷灌.滴灌。(回答合理
即可)
26.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A、B 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断层和背斜;通过地下水位对水井
做出判断;图中甲处为地下水的补给区,该处的水质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
答案:(1)断层 不合理 大型水库修建断层带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
渗漏等不良后果
(2)背斜 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岩层受破坏,易受侵蚀而成谷地
(3)b a d (4)甲
2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应从两者水位高低上入手判断。
答案:(1)①:湖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湖水 ②B A
(2)A B (3)B
28.解析:①同一自然带向阳坡(位置)高度相对高些;②A.B.C.D 为不同纬度地区的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情况,一般说来,纬度越低,山地垂直自然带越复杂,纬度越高则越简
单;③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基带”与“基带”地区的气候带具有对应关系,理顺这种关
系,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就容易得到答案。
答案:(1)B 基带是常绿阔叶林,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冰 原 气 候
由各山地基带自然带确定。
(3)地带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组合有规律地变化,引起植被、土壤等因素有
规律地更替。
29.解析: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
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此题就是对有关内容的考查。
答案:(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A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3)距离海远近不同
30.解析:该图反映的是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孟加拉湾,此处为板块消亡边界,热带季
风气候,德干高原东北及半岛沿岸种植的是水稻。
答案:(1)特征:A 地为高原,地势平坦;B 地为高大的山脉(山河相间),地表崎岖。成
因:A 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长期经受外力的侵蚀而形成地势平坦的高原。
B 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碰撞地带),地壳活动剧烈,岩层受挤压而形成
高大的山脉。
(2)该地盛行西南季风,M 城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而 N 城位于背风坡。所以 M 城
的降水多于 N 城。
自然地理综合练习卷(附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4 分)
一、选择题 (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是某高纬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1—3 题:
1.M 线地形名称是:
A.山谷
B.山脊
C. 鞍部
D.盆地
2.图中三个湖泊的成因属于:
A.断层湖
B.火山口湖
C. 阻塞湖
D.冰蚀湖
3.图中 N 山峰顶部的地貌形态呈:
A.浑圆状
B.尖角状
C. 平顶状
D.阶梯状
右图中,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º纬线圈的交点,OE垂直MN,读图判断4
——5题:
4.若 OP 最长时,该日可能是
A.3 月 21 日
B.9 月 23 日
C.6 月 22 日
D.12 月 22 日
5.若 OP 最短时,世界时是
A.7 时 B.19 时
C.5 时 D.17 时
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完成 6~7 题。
6.这一天,当 A 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A.5 时前后
B.15 时前后
C. l3 时前后
D.19 时前后
7. 飞机以 1100 千米的时速沿最
近路线从 B 地飞往 C 地,大约要飞
A.6 小时
B.9 小时
C.15 小时
D.18 小时
读我国北方某地气温水平分布图,回答 8—10 题。
8.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该锋面的位置应在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9.若该锋面为快速移动的冷锋,会带来雨雪天气,则降水最
集中的区域可能为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
⑤
10.此快速移动的冷锋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①暴雨 ②沙尘暴 ③寒潮 ④梅雨 ⑤对流雨 ⑥大雪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读右图(abc 代表单元格),回答 11—12 题。
11.有关 a 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12.abc 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A.a—b—c
B.b—c—a
C.c—a—b
D.c—b—a
读下图,回答 13——14 题。
13.图中所示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若一艘货轮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到红海,最终到达印度的加尔各答,一路
都是昼短夜长,该货轮航行的情况是
A. 先顺航,后逆航,再顺航 B.先顺航,后逆航
C.先逆航,后顺航,再逆航 D.先逆航,后顺航
读大西洋洋面年平均水温分布图,回答 15—16 题:
15.有关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比南大西洋平均海水温
度高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暖流势力强
B.南大西洋中、高纬度寒流势力强
C.南极大陆使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水温度更低
D.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洋面积大,吸收热量多
16.图中四点盐度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②①④③
读板块示意图,完成 17~18 题。
17.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A.a B.b C.c D.d
读我国华南某河流下游剖面图,回答 19—20 题。
1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河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
20.当河水位于最低水位时,该河流的河口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水土流失 B.滑坡 C. 咸潮 D.凌汛
读世界大陆自然植被水平地城分布示意图(部分),回答 21~22 题。
21.a 地所处自然带为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2.在 b 处出现草原景观的可能原因是( )
A.受地形起伏影响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受海陆分布影响 D.受人类活动影响
第 II 卷(综合题 共 56 分)
二、综合题 (共 4 小题,共计 56 分)
23.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2 分)
(1)图中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2 分)
(2)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 (4 分)
(3)现甲、丙间需修建一条铁路,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2 分)
(4)若该地区位于 510N、8.60W 附近,试分析图中两河流的航运条件。(4 分)
24.读某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雷达图,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4 分)
1500
1000
500
●P
●M
● ●QN
(1)图中 P、Q、M、N 四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________,表示高空的是______。(4 分)
(2)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P、Q、M、N 四点中,表示近地
面受热的是 ,冷却的是 。所形成的热力环流圈流动方向是(从冷却
点开始) 。(4 分)
(3)当 P 点气压长期控制我国时,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 分)
A.黄土高原上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B.华北平原上的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C.我国北方地区多风沙、扬沙天气
D.黄河流域进入主汛期,沿岸居民正在积极地防洪抗灾
(4)每年 3—5 月,印度有段持续高温时期,原因是受
此时我国近地面受 点气压控制。(4 分)
25.河流测量与考察研究。(16 分)
材料一:图甲是测量某条河流河曲处的各横截面不同点的深度而完成的测绘图。
B’
B
图甲
材料二:图乙是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
0° 90°90° 30° 60°30°60°
植物物质量
(公斤/平方米)
120°E0
200
400
600
800
20℃
40℃
400
1200
2000
降水量(毫米)
A B C D E FG
图乙
(1)绘画 BB´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4 分)
(2)根据上述所作的剖面图,指出河流两岸的地表形态,解释其形成的原因。(4 分)
(3)指出该河流①、②、③的补给方式。(3 分)
(4)指出该河流在我国的分布地区,并说明理由。(5 分)
26.下图为东经 120 度经线沿线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质量线、降水量线、年均气温等值线的统
计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 分)
(1)F 自然带的名称是 ;D、E、F 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的
地域分异。F 自然带的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质量比 B 自然带 (多或少),主要是因
为: 。(4 分)
(2)B 自然带的土壤类型是 ;该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 (高
或低)于 F 自然带,主要是因为 。(3 分)
(3)C 处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2006 年 2 月 18 日,该地发生了严重的 、
等地质灾害,主要原因是:① ;② 。(4 分)
(4)G 处缺少 F 自然带的原因是: 。(1 分)
(5)A 处单位面积植物物质的量高于两侧,原因是:
① ② (2 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M 等高线弯曲,由高处向低处弯曲,故为山脊。)
2.D(解析:由题目已知条件高纬地区可知,该地应以冰川作用为主。)
3.B(解析:N 等高线密,坡度陡,故为尖角状。)
4.C(解析:由题目已知条件分析可知:弧 MEN 为夜弧,因此,OP 的长短其实决定了昼弧
夜弧的比例。OP 最长,说明夜最短,昼最长,为 6 月 22 日。)
5.C(解析:OP 最短,就是 OP 重合,昼夜平分;因此,图中 165 度西经为 18 点,就可求
得世界时 0 度的地方时为 5 时。)
6.D(解析:A150 度东经、在晨线上,而且从图中可知与 A 相邻的两条经线地方时分别为
0 点和 6 点;因此可得 A 日出时间是 3 点,那么日落时间是 21 点,北京时间就是 19 点。)
7.A(解析:由上题分析可得:图中每两条经线时间相差 3 小时,经度差为 45 度,B、C 正
好相差 180 度,所以 BC 在同一经线圈上。BC 的最近航线的路程就是 BC 所在经线圈(球大
圆)所夹的劣弧的长度。飞行时间为 60*111/1110=6)
8.C(解析:锋面两侧气温差异最大,从图可看出③附近气温变化最大,所以锋面的位置
应在③附近。)
9.A(解析: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①②③在锋后,所以降水最集中的区域可能为①②
③。) 10.B(解析:快速移动的冷锋不可能形成梅雨和形成对流雨,所以与④、⑤搭
配的选项都是错误的,所以排除 A.C.D 选项。)
11.B(解析:分析图表可知 a 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除我国外,日本、朝鲜也有分
布;盛夏伏旱主要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12.D(解析:由最冷月气温可知,a 为温带、b 为亚热带、c 为热带。)
13.B(解析:南亚吹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运动,故为夏季。)
14.B(解析: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为顺航;地中海到红海,最终到达印度的加尔各答,
一路为逆航。)
15.D(解析:南大西洋中、高纬海洋面积更大。)
16.C(解析:由盐度的分布规律可知③>④>②①,又因为②有暖流经过,所以正确顺序为③>
④>②>①。)
17.D(解析:④为消亡边界,其它三个为生长边界。)
18.B(解析: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所以图中有的只有
b——印度洋板块)
19.A(解析:由剖面图分析可知河水与地下水是互补关系。)
20.C(解析:由题意可得冬季。冬季枯水期,水位低,海水易倒灌,形成咸潮。)
21.C(解析:a 位于大陆西岩,且纬度仅比热带高。)
22.A(解析:b 赤道附近形成热带草原,为非地带性。如东非高原,为地形影响。)
23.(共 12 分)
(1)向西 向东(2 分)
(2)甲、乙之间距离较短,但等高线较密,地形起伏大,工程艰巨,不利于开挖运河。(4 分)
(3)图略(沿两条 600 米等高线中间)(2 分)
(4)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无冰期;中下游流经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水流平稳,
航运便利。(4 分)
24.(共 14 分)
(1)P、M(2 分) N、Q(2 分)
(2)M (1 分) P(1 分) P→M→N→Q(2 分)
(3)C(2 分)
(4)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增大;雨季没有来临,晴天多;北部山地的阻挡作用,
不利于热量散失(3 分) M(1 分)
25.(共 16 分)
(1)如图所示(4 分)
(2)B 岸:河岸较陡,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向 B 岸流,所以水深、水流速度快,侵蚀作
用强。B´岸:水较浅、水流慢,为流水沉积作用,河(沙)滩较发育。(4 分)
(3)①雨水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 ③地下水(3 分)
(4)华北地区(2 分) 4-6 月补给较小,气候春旱;夏季主为降水;冬季较漫长,河流有被
融雪现象,3 月融雪现象明显。 (3 分)
26.(共 14 分)
(1)亚寒带针叶林带;从赤道到两极;少;热量和降水明显少于 B 自然带(4 分)
(2)砖红壤;低;光合作用旺盛,生物循环强烈(3 分)
(3)泥石流、滑坡;位于火山地震带,山体破碎;降雨集中且多暴雨(4 分)
(4)此处为广大的海洋(1 分)
(5)A 处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南侧为海洋,北测为荒漠,缺少植物。(2 分)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附参考答案)
A 卷 全国卷
岩石圈(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2014·大纲文综,6)下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
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 )
1.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 据图判断 K 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附近,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域和爪哇岛南部海域,故 K 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
的北侧。
答案 C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6·新课标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
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
布。据此完成 2~4 题。
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 第 2 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贝壳堤的形
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
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 C 项。第 3 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
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 B 项。
第 4 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
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
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 D 项。
答案 2.C 3.B 4.D
(2015·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 5~6 题。
5.197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6.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 第 5 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
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 2 米的位置
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 1975~1978 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
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 D 正确。第 6 题,1992~1997 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
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 B 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 B 正确。
答案 5.D 6.B
7.[2014·新课标Ⅰ,36(1),6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 157 天,且
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
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 分)
解析 抓住材料中“就地起沙”的关键信息分析可得,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
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再结合题干中“冬春季”
这个时间点,可知此时间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大,成为沙源。
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
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B 卷 地方卷
岩石圈(地壳)物质循环
(2016·江苏地理,21~22)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双选)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解析 第 1 题,结合图示可知,①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应为化学
沉积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②由土壤、
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④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
大气圈的过程。第 2 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 CO2 所致,
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
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 1.AD 2.AC
(2015·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
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3.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
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 第 3 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
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 项正确。第 4 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
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D 项正确。
答案 3.D 4.D
(2014·上海地理,10~11)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完成 5~6 题。
5.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
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
A.喜马拉雅山区 B.日本太平洋岩区
C.新西兰南北岛屿 D.冰岛火山带
6.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
A.石灰岩 B.片岩 C.板岩 D.石英砂岩
解析 第 5 题,题干“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只有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
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而印度洋板块不是纯粹的大洋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是纯大洋板块,而
日本,新西兰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而冰岛位于板块张裂带不符合。故排除 B、C、D,
选 A。第 6 题,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多溶洞,石林等景观,不符合题意;片岩是变质岩
有片状结构,板岩有板状结构,二者难以形成群峰林立的景观。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存在
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因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较弱,易于风化剥蚀,有利于群峰林立
景观形成。石英砂岩抗侵蚀强度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
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故山体陡峻。而张家界山体陡峭、险峻说明有断裂发育。故
答案为 D。
答案 5.A 6.D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2016·北京文综,4)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 7 题。
7.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析 由图可知,平顶海山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由岩浆岩构成,A、B 项错误;由图中
阶段Ⅰ到阶段Ⅲ变化可知,平顶海山的相对高度变小,顶部面积变大,是风浪侵蚀造成的,
是外力作用塑造,C 项错误;由图中阶段Ⅰ到阶段Ⅲ变化可知,岩石圈下降导致平顶海山没
入水下,D 项正确。
答案 D
(2015·江苏地理,5)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8 题。
8.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解析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和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可知,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
界处,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与板块作用边界一致,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2012·江苏地理,9~10)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
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 9~10 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解析 第 9 题,由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可绘出同一沉积岩层剖面线,岩层的埋藏深度
(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用地形剖面线上各点的海拔减去其地下垂直对应的已知沉积岩
埋藏深度,即为该沉积岩顶部的实际海拔高度,得到该岩层在剖面图上的实际位置及形态(见
下图)。由此可判断①④两处所对应的沉积岩层向上凸出明显,为背斜构造。由地形剖面线
图可知,①②③④均为谷地,故①④为背斜谷。第 10 题,⑤处沉积岩层发生错位,且相对
左侧岩层下降,应是断裂下降。
答案 9.D 10.C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6·浙江文综,5~6)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
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 11~12 题。
1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1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
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 11 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
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
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C 项符合题意。第 12 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
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
贵重金属,B 项符合题意。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
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答案 11.C 12.B
(2015·北京文综,4~5)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 13~14 题。
13.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14.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解析 第 13 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自然灾害及地下水。读图可知,甲地为花岗岩,不会
发育喀斯特地貌,A 项错误;乙地低平,而泥石流发生于山区,B 项错误:丙村位于冲积扇
边缘,沉积作用显著,土层厚,丁村位于冲积扇顶部,土层薄,C 项正确;结合图中地下水
水位分析,丁村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下水埋藏较浅,D 项错误。第 14 题,本
题考查外力作用、水循环等。通过山地与山前平原分布的位置、地表水流向及指向标可知,
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 项错误;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积作用明显,B 项错误;洪积
扇面积差异取决于地形、岩石性质、植被覆盖程度等,C 项错误;渠水不易下渗,主要通过
蒸发、径流等环节参与水循环,D 项正确。
答案 13.C 14.D
15.(2015·广东文综,6)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
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河床形态主要有“U 型”“V 型”等,是在
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体现了内力作用,故 C 选项内容对河床形态有较大
影响;外力作用对河床形态的影响大小与河床岩石性质(岩石软硬等)、河流水量大小、流速
快慢有关,而降水量多少决定了河流水量大小,故 A、D 两项对河床形态影响较大;通航里
程是指河流适宜通航的长度,对河床形态影响很小,故选 B。
答案 B
(2014·重庆文综,8~9)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
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 16~17 题。
16.如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1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解析 第 16 题,河源地区一般水流较急,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地貌,A 项错误。河
流在凸岸堆积,凸岸水流缓,较大的石块在这里沉积下来,形成砾石滩,B 项正确。凹岸侵
蚀作用显著,河水较深,不会形成滩地,C 项错误。河口地区水流变慢,泥沙在此沉积,形
成三角洲等地貌,不会形成砾石滩,D 项错误。第 17 题,砾石变圆的原因是石块相互碰撞
磨蚀,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关键找出各个选项的外力作用。石笋是流水的化学沉积
作用形成的,A 项错。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 项错。风蚀蘑菇是风吹动小石块对大
石块碰撞、磨蚀,即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与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C 项正确。花岗岩风
化球是风化作用下形成的,D 项错误。
答案 16.B 1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