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 高二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共70分。)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西气东输国内气源地和二线供气最南城市所在省份分别( ) A. 甘、粤 B. 青、沪 C. 川、京 D. 新、桂 2. 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其主要来自( ) A. 中亚 B. 俄罗斯 C. 西亚 D. 乌克兰 3. 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主要是( ) A. 缓解能源紧缺 B. 促进节能减排 C. 改善空气质量 D. 保证能源安全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国内气源地位于新疆,简称新,二线供气最南城市为南宁,属于广西,广西简称桂,D正确。 【2题详解】 根据图例可知,二线工程主要是通过我国阿拉山口输入来自中亚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天然气,A正确。 【3题详解】 注意关键词“环境意义”,排除AD;通过西气东输,改善了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改善空气质量,C正确;该工程建设对促进东部地区节能减排关系不大,B错。故选C。 下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机械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A. 电子制造业 B. 服装制造业 C. 食品加工业 D. 黑色金属冶炼业 5. 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 A. 北煤南运 B. 南水北调 C. 西气东输 D. 人口迁移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从图中图像数值变化分析,服装制造业的系数由20世纪80年代的0.45到2004年的0.8左右,变化最为显著,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服装制造业,故B项正确。 【5题详解】 该种产业为服装制造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该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会直接引起我国劳动力向服装制造业集中地区转移,故D项正确。服装制造业对煤炭、天然气及水源需求不大,故ABC项错误。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据此并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结合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 2008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 与2007年相比,2008年深圳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 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7. 下列部门在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中起重要作用的有 A. 服装制造 B. 生物制药 C. 金融 D. 玩具制造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从2007-2008年,深圳市由第二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A错;2008年深圳市GDP为7806.54亿元,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故产值最多,B正确;根据材料“2008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表明2007年GDP较2008年小,但第一产业比重未发生变化,因此2008年第一产业产值明显增加,C错误;深圳市应继续加大第三产业比重,产业结构并未达到最优状态,D错。故选B。 【7题详解】 服装制造、生物制药、玩具制造属于第二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排除A、B、D。深圳靠近香港,交通便利,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比较发达,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有重要作用,C正确。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8. 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A. ①资金 B. ②为技术 C. ③为政策 D. ④为原料 9. 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欠发达地区主要承接第三产业,以减轻生态破坏 B. 欠发达地区主要承接高新技术产业,以降低生产成本 C. 发达地区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D. 发达地区主要输出低附加值产业,有利产业升级 【答案】8. A 9. D 【解析】 【8题详解】 图中①④由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为资金和技术,②③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为原料和劳动力,A正确,BD错误;政策受政府影响,不一定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C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足,人才不足,不适宜承接第三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AB错;发达地区应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将劳动密集型等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至欠发达地区,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C错,D正确。故选D。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11. 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 市场规模大 B. 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12. 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 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 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10. B 11. A 12.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以及工业发展的对策,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0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日资逐渐向经济水平较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和国家转移扩散。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1题详解】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都有所上涨,因此许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广阔市场的优势逐渐凸显,因此,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广阔的市场依然有大的引力。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2题详解】 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加工制造方式,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自己的家电品牌,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的竞争力。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对转入地来说,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弊: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对转出地来说,利: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下图为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东北大部分地区气候属于(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4. 东北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 雨热同期,热量条件好 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 黑土广布,人均耕地多 D. 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 15. 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是( ) A. 4月—10月 B. 10月—次年4月 C. 3月—6月 D. 11月—次年3月 16. 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A. 玉米和小麦 B. 甘蔗和甜菜 C. 油菜和青稞 D. 菠萝和椰子 【答案】13. B 14. C 15. A 16. A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已学地理知识可知,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正确。 【14题详解】 东北纬度高,热量不足,A错;东北地广人稀,B错;黑土广布,人均耕地多,C正确;开发历史较短,D错。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东北农作物春播,夏管,秋收,A正确;11月-次年4月期间,气温低,不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BCD错。故选A。 【16题详解】 东北适宜大规模种植玉米和小麦,A正确;甘蔗属于南亚热带以南地区的农作物(注意:四川盆地也有甘蔗种植),B错;油菜属于亚热带油料作物,青稞主要种植在高寒地区,C错;菠萝和椰子均属于热带水果,D错。故选A。 【点睛】记忆技巧:我国甜菜的主要分布省份为内蒙古、新疆、吉林、黑龙江。可以记忆为“内心极黑”(内新吉黑)。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 大气湿度增高 B. 大气降水增多 C. 近地面风速增大 D. 气温变率增大 18. 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土壤质量 B. 节省劳动力 C. 促进生态循环 D. 提高经济收入 19. 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17. D 18. D 19.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考查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地域类型。 【17题详解】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面积缩小,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减少,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增加建筑物,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答案A、B、C错误,故答案选D。 【18题详解】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选D。 【19题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墉农业与当地今后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故答案选A。 下图是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该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 A. 国际经济背景 B. 对外开放政策 C. 良好区位条件 D. 侨乡优势 21. 与珠江三角洲比,长江三角洲( ) A. 2000年前,国际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持续偏低 B. 2000年前,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变化幅度较小 C. 图示时间段国际直接投资额和外贸额总量较大 D. 图中所示变化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 22.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 外来投资 B. 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 乡镇企业发展 D.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答案】20. B 21. D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注意“关键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主要得益于改革开发政策的影响,B正确;ACD不是关键因素,排除。 【21题详解】 长三角地区2000年前,国际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A错;2000年前,长三角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上升,变化幅度较大,B错;图示时间段内,相比于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国际直接投资额和外贸额总量较小,C错;图中所示变化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主要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从而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A正确;B选项属于以我国浙江温州地区为代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选项属于以我国苏南地区为代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D选项属于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代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故选A。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3.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3. D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图示,该地的生产结构将煤炭转化为焦煤和燃料气,进一步发展其他产业,延长了产业链,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故①④正确。图示做法与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无关,故②③错误,所以该题选D。 【24题详解】 图片显示该地生产结构并未实现废气的零排放(仍有二氧化碳和焦炉气等气体排放),故①错误;煤炭深加工使该地煤炭燃烧量增加,温室气体增加,加剧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故②错误;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产品深加工,产业类型增多,工业发展需水量增加,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读图该地发展电力、冶金工业,大量使用煤炭资源,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同时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 之前形成3 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 循环用水 B. 开发地下水 C. 远程调水 D. 建地下水窖 26. 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 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 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 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 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答案】25. A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般而言地表水匮乏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成为人类活动的限制性因素。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水资源短缺与耗水量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长期用水,因此A正确;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故A正确,排除B、C、D。 【26题详解】 煤制油是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源的利用率,而且煤炭变成油后会减少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小,因此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 C正确;由于煤制油并没有增加我国能源总量,因而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A错误;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为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因此煤制油产业可以缓解目前我国石油的压力,但不会减轻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故B错误。当前我国为石油进口大国,而规划中到2020年前我国煤制油企业的市场能力只有3000万吨/年,因此我国没有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故D错误。故答案选C。 欧洲西部有许多河流和运河构成的内河运输网。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7. 欧洲西部航运发达,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①水能丰富 ②河网密集 ③地形平坦 ④货运量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8. 青藏地区内河运输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 A. 青藏地区有发达的铁路运输 B. 区内无大江大河 C. 区内资源贫乏,政府不重视 D. 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 【答案】27. C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注意自然条件,故④排除,而河流航运的发展与水能资源无关,故①排除,据此选C。 【28题详解】 影响河流航运条件的主要自然条件从河流的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落差等方面分析,由于西藏的河流大都水量较少,且地势落差大,故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故不利于航运。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因素: 1、地形——平坦,流速缓,易于航运。 2、气候——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有利于航运;②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3、土质——土质紧密,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航道深。 4、经济因素——流经区域经济发达,航运效益好。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A. 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B.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 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 D. 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30. 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 ) A. 开发沼泽,扩大商品粮生产 B. 围湖造田,发展果蔬生产 C. 耕海牧渔,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 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答案】29. A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湿地比重小,排除BC;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下渗量较大,湿地比重小,排除D;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密布,地势低平,湿地比重大;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弱,湿地比重较大,A正确。故选A。 【30题详解】 注意“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因此AB选项的措施不可取,排除;扩大水产养殖面积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且用“耕海牧渔”描述东北湿地不恰当,C错;可退田还湖,发展旅游业,D正确。故选D。 【点睛】湿地的一般功能: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A. 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B. 鼠害猖獗 C. 草场的季节变化 D. 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32. 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开垦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33. 防治土地荒漠化措施主要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31. A 32. A 33. D 【解析】 【31题详解】 “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是描述牧草荒芜的生态现象,主要是因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资源退化的结果,A正确;材料描述的草场退化,不是老鼠过多,鼠害猖獗破坏草场,是局部地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说明草场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植被稀少,B错误;草场的季节变化一直存在,C错误;材料描述的草场退化,草原生态环境下降,承载能力降低,草场载畜量不能继续增加,D错误。故选A。 【32题详解】 由图可知,过度樵采比重约占32%,过度放牧比重约占30%,水资源利用不当比重约占10%,过度开垦比重约占27%,交通工矿建设比重最小,因此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过度樵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3题详解】 ①防治土地荒漠化要控制人口增长,不是要大量的人口外迁,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可以防治土地荒漠化,故②正确;③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沼气能等清洁能源,解决农村用能问题,可以防治土地荒漠化,故③正确;④开发深层地下水,容易出现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耗水量增加,可能加剧荒漠化,故④不符合题意;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防治土地荒漠化,故⑤正确;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进行封沙育草,构筑防护体系,阻止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可以防治土地荒漠化,故⑥正确。②③⑤⑥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一般分析主要结合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而形成,故治理措施主要从合理用水和恢复植被分析。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全面保护潜在荒漠化地区的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建设必要的防护林带,阻止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对正在或已经荒漠化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封沙、育林育草、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扩大林草植被,恢复其生产力;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合理用水;控制人口增长等。 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34. 台风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及时监测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技术(RS) B.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全球定位系统(GPS) D. 气象预报 35. 福建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 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 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 用来测量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制定植树造林方案 D. 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答案】34. A 35. C 【解析】 【34题详解】 遥感技术(RS)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尤其是动态事象的追踪、数据获取等,对台风进行及时监测属于动态追踪获取数据,是RS的基本功能,选A正确。 【35题详解】 “GIS”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通过采集火灾的过后的过火地区,燃烧情况统计,可以在GIS上测算面积,并进一步指导应该怎么植树造林,C正确。起火原因和起火地点有人为和自然,都属于偶发、不规律现象,特别是人为原因,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并没有必然联系,事发前没有相关数据,故排除A和B;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应利用RS,D错误。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36.下图是宝山钢铁工业区位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输入宝钢的资源主要为煤炭和铁矿石:A为 ,B为 。 (2)宝钢的工业区位选择,降低了对 、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3)简述宝钢区位选择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至少回答三点) 【答案】(1)煤炭 铁矿石 (2)原料(或铁矿石、劳动力数量) (3)靠近消费区,市场需求量大;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政策的有力支持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A来自安徽、淮南、山西等地,应为煤矿;B来自澳大利亚、巴西等地,应为铁矿石。 (2)宝钢所在地缺乏煤炭和铁矿石,但通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交通,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因素的依赖。 (3)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宝钢靠近消费区,钢材市场需求量大;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同时有政策的有力支持。 37.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南油气田,冬至 市。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水平较低,能源输出有利于区域发展,而东部地区经济 ,对能源的需求量 ,能源的输入有利于区域发展。 (3)说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有利影响。(至少回答三点) 【答案】(1)上海 (2)发达(或水平较高) 大 (3)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大气质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气东输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详解】(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南油气田,冬至上海市。 (2)我国资源和需求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的输入有利于区域发展。 (3)本题考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有利影响。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大气质量。 【点睛】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南油气田,冬至上海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的输入有利于区域发展。 38.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是我国的两大生态环境问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做了以下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厘米厚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留一风口),在风口附近堆放砂粒,用电吹风在风口处向里吹风。 (1)实验一中,坡面沿水流方向形成小沟,该现象模拟流水 作用,该现象在自然界的不断发展将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实验二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2)说出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措施。(至少回答三点) 【答案】(1)侵蚀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2)构筑防护体系(植树种草,封沙育草,设置沙障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采取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水流侵蚀砂土,形成小沟,模拟流水的侵蚀作用,该现象在自然界的发展将导致水土流失。实验二中,风口处的砂粒在风的搬运下,向玻璃箱另一侧迁移,模拟土地沙漠化。 (2)寻找措施从寻找原因入手。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人口增长过快等。因此解决办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采取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同时,还可以采取植树种草,封沙育草,设置沙障工程等措施防止荒漠化。 【点睛】土地沙漠化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总结如下图: 39.下图是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示意图,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目前,广东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珠三角发展受到了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环境四方面的约束,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影响,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广东省政府投500亿巨资,实施2008—2012年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实现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低端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同时,将粤东和粤北等地的农村劳动力600万人转移进入工业和服务业,使这些地区的非农就业比重将由目前的71%提高到80%以上。 (1)广东省产业转移的特点是_________。 (2)分析珠三角向粤东、粤西和粤北及邻近省进行转移的原因。 (3)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区域发展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 【答案】(1)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低端制造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等珠三角周边地区和外省转移。 (2)珠三角受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环境四方面约束,而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地区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更丰富,价格较低,内部交易成本较低,环境保护压力较轻。 (3)有利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利生态环境保护,有利改善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推进城市化发展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并结合图可知,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低端制造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等珠三角周边地区和外省转移。 (2)据材料可知,珠三角发展受到了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环境等方面的约束,而广东偏远地区如粤东、粤北等地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丰富,价格较低,内部交易成本较低,环境保护压力较轻,因此承接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 (3)产业转移对区域的有利影响应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就业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可知,随着产业的转入,这些偏远地区的非农就业比重提高,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推断城市化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利生态环境保护。 【点睛】(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 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转移国)原主导产业转移后,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转移对象国)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还可以通过企业将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可以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另一方面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使转移国的环境污染得到缓解,而使转移对象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移国就业机会减少;转移对象国就业机会增加。 40.下左图是中国东北地区(局部),下右图是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耕地类型以________为主,其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种变化会对该地城郊农业生产条件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主要的自然限制因素是________。 【答案】 (1). 水田 (2). 季风水田农业 (3). 市场更广阔 (4). 品种更多样 (5). 规模扩大,技术提高,信息通畅,交通更便利,农业用地减少(答出三项即可) (6). 热量(气候)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北方农业地域差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太湖平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2)城市化水平提高,一方面,会使得城郊地区农业用地减少,另一方面,也使得城郊农业为了适应城市市场,农产品品种更加多样,同时也使得市场更广阔、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交通更加便利等。 (3 )位于东北的黑龙江省属于温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黑土地面积大,土壤肥沃,但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积温低,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生长期短,所以热量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主要的自然限制因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