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新高考加练半小时:专题五高频考点38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分析作业(鲁京津琼)(解析版)
(2019·哈尔滨第二次调研)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GDP和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曲线图”。据图回答1~2题。 1.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 B.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 C.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D.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2.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B.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 C.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 D.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 (2019·宁夏高三月考)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3~4题。 3.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 B.水利工程建设 C.道路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2019·哈尔滨第一次调研)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下图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据此完成5~6题。 5.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 A.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B.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6.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产业升级 B.交通运输 C.工程建设 D.家庭婚姻 7.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 B.abd C.acd D.bcd 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8~10题。 8.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9.甲、丙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 10.1995年以后,乙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 (2018·南昌调研)下表示意我国2017年春运迁出率、迁入率前十位城市(根据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制作)。下图为“我国2003~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图”。据此完成11~13题。 迁出率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东莞市 广东省中山市 广东省佛山市 广东省广州市 迁入率 广东省梅州市 河南省周口市 广东省茂名市 湖北省黄冈市 安徽省宿州市 迁出率 北京市 福建省厦门市 江苏省苏州市 上海市 浙江省杭州市 迁入率 安徽省六安市 安徽省安庆市 安徽省滁州市 安徽省亳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11.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反映了( ) A.在广东省打工的安徽人最多 B.劳动力由广东向安徽转移 C.广东省人口返回安徽省最多 D.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 12.推测2003~2016年间( ) A.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 B.沿海地区投资呈下降趋势 C.产值内陆地区超过沿海地区 D.全国投资呈下降趋势 13.材料反映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有( ) A.促进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B.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C.促进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 D.对我国产业转移没有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据2010年6月份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透露:我国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为了挖掘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应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改革,清除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哪些因素?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15.(2019·哈尔滨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国妇联2018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902万。贵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90%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据材料分析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去哪个区域打工?对荣防村社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2)从2017年到201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试分析原因。 答案精析 1.A 2.D [第1题,广东经济增长快,就业机会多,对外吸引力大,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东北经济下滑,人口外迁现象突出,青少年儿童比例会下降,人口增长率会下降;影响人口模式变化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并不会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也不会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第2题,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广东,据图分析人口大量迁入广东,广东省GDP波动增长;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与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关系不大,是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状况;东北产业结构单一,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并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东北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迁,老龄化加重,劳动力数量减少,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 3.B 4.B [第3题,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判断,人口迁移是向两侧迁出,迁出的地区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的地区,所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的建设。第4题,从图中不能看出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从箭头指向看,人口移动距离以短距离迁移居多。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靠两侧就近安置。] 5.B 6.D [第5题,由图可知,2016年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2016年比2000年性别比在大部分年龄段有所降低,但大多数年龄段仍然高于100,说明男性仍多于女性;结合图示可知,少年儿童的性别比2016年比2000年有所升高;2016年迁入人口性别比相比于2000年整体上趋近100,说明性别比趋向平衡态势。第6题,交通运输和工程建设所需劳动力,主要是男性劳动力;产业升级所需劳动力数量整体会减少;该省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后,家庭婚姻成为女性人口大量流入的主因。] 7.B [如果不受人口迁移影响,某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的各年龄段的比重(正常情况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少)以及男女性别比重相差不会太明显,而a、b城市中20岁人口比重、d城市中20~50岁的男性人口比重都很不协调,故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大,所以正确答案为B。] 8.B 9.A 10.C [第8题,读图可知,甲、乙两省级行政区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省级行政区;且甲省级行政区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省级行政区,因此甲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乙省级行政区,故甲表示北京,乙表示广东,A、D选项错误。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级行政区,因此丙表示河南,则丁表示云南。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第9 题,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多个因素中,经济因素(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甲表示北京,丙表示河南,两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选项A正确。第10题,乙表示广东省。1995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逐步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广东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广东省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高,导致1995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选项C正确。] 11.D 12.A 13.B [第11题,春运数据显示广东5座城市人口迁出率最高,说明广东5座城市外来劳动力多,D正确。第12题,图中数据显示沿海地区投资占全国比重在下降,说明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第13题,劳动力主要由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产业是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劳动力的逆向迁移会导致内迁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从而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14.(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2)C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的现象。 解析 (1)材料一反映的上学需求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我们村挺富的”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属于政治因素的影响。(2)目前因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主要方向为由乡村流向城市。 (3)注意“21世纪”的时间信息,进入21世纪,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一般的民工为普通体力劳动者,其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15.(1)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 影响:产生大量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劳动力缺乏,人才流失。 (2)呈现下降趋势。 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房租上涨,生活成本提高。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荣防村青壮年最有可能去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好,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前景好。但是青壮年人口大量迁出后,该村会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劳动力缺乏,人才流失。(2)据图可知,从2017年到2018 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经济飞速发展,省内外工资水平趋于相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在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的素质达不到东部部分用工企业的要求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