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新攻略大一轮精练:第四单元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夯基提能作业(北京专用)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 题号 考点 难度 1 断层地貌 ★ 2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 3 地形倒置 ★ 4 褶皱地貌 ★ 5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 6 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 ★★ 7 山地的形成过程 ★★ 8 断层与地表形态 ★★ 9 地质构造的应用 ★★ 10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11 中国主要地形区 ★★ 12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13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形态的影响 ★★ 14 地质构造的判读 ★★★ 15 地质构造的应用 ★★★ 16 地质构造及其应用 ★★ 1.图甲为“华山地貌景观图”,图乙为“地质构造示意图”。华山属于图乙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华山是断块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部分。图乙中①是背斜,②是向斜,③是断层相对抬升的部分,④是断层相对下降的部分。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2018北京四中期末)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 A.奥陶系 B.下石炭统 C.五通组 D.下二叠统 答案 A 一般来讲,岩层的位置越靠下,其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位于最下面的奥陶系形成时间最早。 3.(2018北京四中期末)图示地质构造及地貌反映该地经历了( ) A.水平张裂和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和断层 C.水平张裂和断层 D.水平挤压和外力侵蚀 答案 D 由图中岩层呈弯曲状可知,该地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褶皱;褶皱的岩层受外力侵蚀,原有岩层已经不完整。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4.图中( ) A.甲—山地成因与喜马拉雅山相同 B.乙—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丙—岩层受到挤压断裂抬升成山 D.丁—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答案 D 读图知,甲为断块山,而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二者成因不同;乙处岩层上拱,为背斜;丙处岩层凹陷,为向斜;丁处为背斜,其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 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图a是学生绘制的地质素描图,图b是被誉为“小桂林”的龙庆峡景区照片,图c是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照片。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a b c 5.(2019北京西城期末)据图a和图b景观判断( ) A.a属于背斜构造 B.b属于流水沉积地貌 C.a地形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D.b山体由花岗岩构成 答案 A 6.(2019北京西城期末)同学们向专家了解到图c“硅化木”的形成历史。数亿年前,因火山喷发使高大林木迅速掩埋于地下,经硅化和变质形成特殊的“木化石”。后来有部分“硅化木”出露于延庆白河两岸高坡上,始被人发现。延庆“硅化木”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岩浆活动—沉积变质—地壳抬升—风化剥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侵蚀搬运 C.侵蚀搬运—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D.地壳下沉—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风化剥蚀 答案 A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横亘石壁如带。”据此完成下题。 7.(2017北京石景山一模)该地“山崖”形成的过程可能是( ) A.地壳下沉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地壳上升 风化侵蚀 B.固结成岩 地壳下沉 沉积作用 风化侵蚀 地壳上升 C.地壳上升 固结成岩 地壳下沉 沉积作用 风化侵蚀 D.沉积作用 风化侵蚀 地壳上升 固结成岩 地壳下沉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据文中所记载,岩石中有生物化石,岩层呈带状,说明该岩石是沉积岩。该处地壳下沉,地势低洼,沉积物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经过地壳上升运动,形成断块山,经过风化侵蚀形成山崖。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2017北京海淀期中)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是岩层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答案 D 读图可知,地层②形成后发生了断裂,因此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项错误;形成③的地质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④的地质作用为岩浆活动,B项错误;⑤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C项错误;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项正确。 9.(2017北京海淀期中)图中区域( )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 D 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条件;b处的玄武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所以D项正确。 读“我国四条最美公路景观图”,回答下面两题。 10.(2018北京东城期末)乙图修建“之”字形公路,主要是因为该地( ) A.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 B.经济落后,修路技术差 C.景色优美,旅游景点多 D.人口密集,聚落数量多 答案 A 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图中公路修建在山地,地势起伏大,修建“之”字形公路可以减小坡度和工程量,A项正确;与经济落后关系很小,B项错误;与景色优美、人口密集无关,C、D项错误。 11.(2018北京东城期末)地形区与图中公路组合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甲 B.山东丘陵—乙 C.塔里木盆地—丙 D.华北平原—丁 答案 C 甲图中有雪山,公路延伸在雪山之间,是青藏高原的景观,A项错误;乙图所示区域地势起伏大,应该地处山区,而不是低缓的山东丘陵,B项错误;丙图中有沙漠景观,有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C项正确;丁图中公路位于悬崖边上,因此不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平原,D项错误。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12.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答案 A 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13.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答案 C 读图可知,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路面坡度和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 某地质勘探组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后,得到如下表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 m的三个探测点,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区的海拔(单位:m),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m)。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地点 甲 乙 丙 数据 500/300 300/50 500/300 14.乙地地形可能属于(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答案 B 根据海拔分析,乙地为谷地;根据乙地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分析,乙地岩层向上拱起,表明乙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地地形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适合在乙地寻找油气 C.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最适宜选择在乙地 D.在甲、丙两地钻井会发现同一煤层 答案 A 由上题结论可知,乙地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因此乙地地形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A项符合题干要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背斜处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因此适宜修建隧道;甲、丙两地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均为300米,因此在两地钻井会发现同一煤层。 16.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其中A为 斜,B为 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和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处,原因是 。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处。 (4)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 处;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处。 答案 (1)褶皱 背 向 (2)流水 侵蚀 (3)① ② ② 该处受到水平挤压力的影响,岩性坚硬 ③ (4)B A 解析 解答该题主要是进行地质构造的判读,首先判断出这是褶皱,A为背斜,B为向斜。甲、乙两处地表形态从图中可看出是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对于沉积岩的判断,从形成的层状结构特点可以看出。①②两处岩石,因②处位于向斜内部受挤压故岩性坚硬;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层内部生成的,在图中可看出③处是岩浆侵入处。向斜是储水构造区,背斜是储油构造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