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河西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河西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卷 北京时间‎2017年5月14日上午10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演讲,‎5月15日17时进入闭幕环节。下图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威尼斯的观众若要观看闭幕式直播,至少应在当地时间几点以前 A. 10:00 B. 12:‎00 ‎C. 14:00 D. 16:00‎ ‎2. 开幕时属于‎5月13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A. 1/12 B. 5/‎12 ‎C. 7/12 D. 11/12‎ ‎3. 在开幕式当天至我国长江中下游出现炎热干燥天气的时间段期间 A. 索马里沿海海上捕鱼活动正值繁忙时期 B. 图上所标注的城市昼长夜短 C. 北印度洋上向西航行的船只速度更快 D. 图中所有城市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南方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此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日期的计算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题详解】‎ 据图判断,威尼斯经度在12°E左右,为东1区。北京时间为东8区的区时,比东1区早7小时,所以当闭幕环节开始的时候,东2区的区时为17-7=10(时)。故选A。‎ ‎【2题详解】‎ 开幕时间为北京时间‎5月14日上午10时,此时0时所在经线比东8 区区时晚10‎ 个小时,所以两者经度差为10×15°=150°,此时0时所在经线在30°W(120°E向西跨150°)。180°经线向东到30°W经线,跨150°为旧的一天(‎5月13日),150°除以360°等于5/12。故选B。‎ ‎【3题详解】‎ 我国长江中下游出现炎热干燥天气,称为“伏旱”,时间段为每年的7、8月份。5-8月份正值北半球夏季。此时索马里沿海盛行索马里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鱼群众多,海上捕鱼活动正值繁忙时期,A对;图中内罗华地处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B错;此时,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流向自西向东为顺时针,向西航行的船只速度减慢,C错;此时,图中城市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D错。故选A。‎ 下左图为‎2019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该日,甲地最可能( )‎ A. 受气旋控制 B. 位于高压中心 C. 受冷锋影响 D. 受台风系统影响 ‎5. 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 )‎ A. ①较强 B. ②较弱 C. ③较弱 D. ④牧强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左图中的等压面是向下凹的,结合判断等压面“高凸低凹”原理可知甲区域的近地面为低压区,可知甲地该日最有可能受到气旋的控制的,甲处垂直方向上的气流是以上升运动为主的,可知甲处的气压比较低;由材料信息可知图示时期为我国的冬季,该时节不会有台风活动,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5题详解】‎ 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甲地此时是受到气旋系统即低压控制的,此时甲地多阴雨天气,读图可知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的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图示时期甲地受低压系统的控制为阴雨天气,可知该日甲地的受到的太阳辐射量是比较少的,可知此时地面辐射是比较弱的,即②是比较弱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项。‎ ‎【点睛】第1题“高凸低凹”,即在等压面图中,如果一个地方的等压面是向下凹的,那么该区域的近地面则为低压区,如果一个地方的等压面是向上凸出的,那么该区域的近地面则为高压区。‎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约‎300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复的植被。‎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A. 6月 B. 7月 C. 8月 D. 10月 ‎7. 与其他时段相比,该区域7月、8月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的0.02主要原因是 ‎①地表径流量小 ‎ ‎②降水量小 ‎ ‎③蒸发(蒸腾)量大 ‎ ‎④下渗量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8. 该区域如果植被恢复良好,会造成当地 A 表层土壤干化 B. 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C. 降水量大量增加 D. 下渗量减小 ‎【答案】6. C 7. D 8. 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6题详解】‎ 土壤水分的变化取决于水分收人与支出的数量关系,若收人大于支出,则表层土壤水分增多,反之则减少;据图可知,8月相对于7月表层土壤水分是增多的,因此收人大于支出,其他选项则相反。选项C正确。‎ ‎7题详解】‎ 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的收人主要是降水,支出主要有蒸发、蒸腾和下渗。7.8月虽然雨水多,但由于前期土襄缺水,因此下渗到深层土壤的水分较多;随着气温的回升,尤其是植被的旺盛生长,蒸发(蒸腾量)大增,从而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选项D正确。‎ ‎【8题详解】‎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如果该地植被恢复良好,会造成当地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减小。选项B正确。‎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 ‎9.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向斜 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 背斜 西侧小 ‎10.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从题干上看,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仔细读图,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边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BD排除。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故选C。‎ ‎【10题详解】‎ 从题干信息看,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要在较为好的沉积环境中才能发现。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乙点所在阶地面积较大,沙和卵石的沉积厚度较大,沉积环境最好,B对;甲处沉积物为粘土,A排除;丙和丁地位置高,CD排除。故选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2. 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 坡顶>坡中>坡脚 B. 坡顶>坡脚>坡中 C. 坡中>坡脚>坡顶 D. 坡脚>坡中>坡顶 ‎13. 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A.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 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 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答案】11. A 12. D 13.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和位置差异,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 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 ‎【12题详解】‎ 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直奔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3题详解】‎ 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错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梭梭分布在平地,且该地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不会发生水土流失,D错。‎ 下面的两幅图为天津市蓟州区一极影爱好者分别在‎2018年1月31日(阴历腊月十五)拍摄并制作的盘山“月全食”(两次满月间隔29.5天)过程图和‎2018年4月3日拍摄的“桃花雪”景观图;这场雪是京津地区30年来第一次四月飞雪,荆州北部山区较南部平原雪量大,雪后气温骤降。‎ 据图和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4. 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 一个月内不可能出现两次满月 B. 盘山山麓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C. 拍摄月全食照片的月份,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盛行东南风 D. 拍摄月全食照片季节,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正值旱季 ‎15. 与此次“桃花雪”形成过程不相关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两次满月间隔为29.5天,而公历月中最长的月有31天的,因此可知一个月内可能出现两次满月,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盘山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该气候的植被带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因此可知该山的山麓地带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B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拍摄月全食照片的时间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南半球为夏季,此时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盛行西北风而不是东南风,C错误。拍摄月全食照片的季节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可知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的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此时该区域为夏季,正值雨季,D错误。故选B项。‎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冷锋天气系统主要是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高压系统冷空气南下,与南部的气温较高的气团小相遇而形成的,因此可知此次“桃花雪”形成过程与高压系统有关,读图可知A图表示的是高压系统,可知这次降雪和A图有关,A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此次“桃花雪”发生的时间为‎2018年4月3日 ‎,此时为春季,而且降温过后出现了降温现象,因此可知与冷锋天气系统有关,B图为冷锋示意图,可知此次“桃花雪”形成过程与B图有关,B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次降雪北部山区的降雪量比南部平原的降雪量大,可知该次天气过程中的气流还受到了地形的抬升作用,读图可知C图表示的是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因此可知C图与此次“桃花雪”形成过程错误。有关,C读图可知D图表示的暖锋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暖锋过境是不可能带来降雪的,因此可知与此次“桃花雪”形成过程不相关的示意图是D图,D正确。故选D项。‎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锋过境时会产生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暖锋过境一般会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 ‎16.秘鲁是中国在南美洲的重要合作伙伴,了解秘鲁的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发展与秘鲁的友好合作关系。阅读下面地图材料,回答问题。‎ ‎(1)概述秘鲁的地形特征。‎ ‎(2)秘鲁西海岸形成了南北延伸的荒漠带,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简析其成因。‎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简释秘鲁境内高大山脉形成过程。‎ 秘鲁渔业资源丰富,但2016年因受厄尔尼诺(东太平洋地区东南信风势力减弱)彩响,渔业总产量下降。‎ ‎(4)试分析2016年秘鲁渔业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中部为山地,西部为狭窄的沿海平原,东部为平原;中部高、东西两侧低。‎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内陆信风影响,气候干燥;沿岸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高大山系紧逼海岸,导致荒漠带南北延伸。‎ ‎(3)因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南极洲板块向下俯冲,美洲板块受挤压隆起,形成穿越秘鲁境内的高大山脉。‎ ‎(4)东南信风减弱会使南美洲沿岸上泛海水减少,海水温度上升;浮游生物锐,鱼类饵料减少,渔业产量下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秘鲁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板块运动、气压带风带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 读图可知秘鲁中部为山地,西部为狭窄的沿海平原,东部地区为平原;其中部较高、东西两侧比较低。‎ ‎(2) 秘鲁西海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内陆干燥信风影响,气候比较干燥;沿岸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比较明显;秘鲁西海岸高大山系紧逼海岸, 西部地区的地形比较狭窄,导致荒漠带南北狭长延伸。‎ ‎(3)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南极洲板块向下到美洲板块的下方,美洲板块受到挤压作用而上升隆起,从而形成了穿越秘鲁境内的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 ‎(4)东南信风减弱会使南美洲沿岸上泛海水减少,海水温度上升;浮游生物锐,鱼类饵料减少,渔业产量下降。‎ ‎(4)东南信风势力的减弱会使南美洲海岸西沿岸上泛的冷海水减少,海洋底部的上泛营养盐类会随着减少,且该区域的海水温度会有所上升;温度升高的海水会杀死该区域的大量的浮游生物,使得鱼类饵料减少,因此该区域的渔业产量会下降。‎ ‎【点睛】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拉尼娜则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一种现象。‎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的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部,四周雪山环抱,年平均气温-‎4.7℃‎。流经该地区的开都河是内流河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之一,该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时呈九曲十八弯状,最终注入博斯腾湖。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成因。‎ ‎(2)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述巴音布鲁克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3)开都河干流的径流量日变化较大,推测其日变化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1)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地表易积水;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海拔高,气温低,形成山地气候;河流多为内流河;以高寒草原植被为主。‎ ‎(3)春季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昼夜温差大,白天和夜晚的冰雪融水量差别大。‎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湿地成因、自然环境特征、径流变化及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第(1)题,巴音布鲁克湿地的成因应从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等水循环环节进行分析。盆地周围雪山环抱,降雪量较大,冰雪融水量较大;材料信息表明,当地所平均气温为-‎4.7℃‎,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使得地表较为湿润;图文信息表明,该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时呈九曲十八弯状,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地表易积水;材料信息表明,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平均海拔较高,地下有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使得地表容易积水形成湿地。‎ 第(2)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巴音布鲁克地区位于天山山脉中部,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导致平均气温较低,居内陆,降水较少,形成山地气候;因为降水较少,河流为内流河;因为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主要形成高寒草原植被。‎ 第(3)题,开都河干流的径流量时间变化主要由补给水源决定,当地深居内陆,降雨较少,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而冰雪融水水量变化由气温高低决定,因此开都河径流量日变化较大,应由日温差决定。夏季日温差大,但夜间温度也高于‎0℃‎,冰雪融水也较多,导致径流日变化不是最大的;秋季冰雪面积减少,昼夜融水量都不大,导致径流日变化不大;冬季昼夜气温均低于‎0℃‎,导致径流量日变化小;春季昼夜温差大,山地冰雪量大,且夜间气温低于‎0℃‎,白天升温快,导致径流量日变化最大。‎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遗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2016年1月20日~22日,安徽省经历了一次寒潮。下图示意本次寒潮期间安激各地积雪深度。‎ ‎(1)说出带来寒潮的天气系统及寒潮的形成过程,‎ ‎(2)描述安徽省各地积雪深度的分布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3)列举本次寒潮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冷锋(或快行冷锋);成因: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很少,地表温度很低:冷空气不断收缩下沉,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在冷高压的推动下,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形成寒潮。‎ ‎(2)特征:皖南积雪深度大于皖北,山区积雪深度大于平原。原因:皖南地区纬度相对较低,且江河众多(尤其是长江),水汽含量较丰富:山区地形起伏大,暖湿空气受地形抬升,易产生降水,‎ ‎(3)大幅度降温产生冻害,危及农牧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积雪造成交通瘫痪,影响商品物流及人们出行;大风、积雪可能毁坏电力设施,造成电力供应中断,影响工业生产及人们生活:大风吹折树木,山区积雪压折树枝,影响林果业生产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秘鲁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板块运动、气压带风带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造成寒潮的天气系统为冷锋系统。成因分析: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太阳高度比较小,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很少,这些区域的地表温度很低;冷空气不断收缩下沉,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系统;在势力强大的冷高压的推动下,强冷空气不断地迅速南下,最终形成寒潮天气。‎ ‎(2)特征:读图可知安徽南部的积雪深度大于安徽北部的积雪深度,且山区积雪深度大于平原的积雪厚度。原因分析:安徽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且南部地区江河众多,水汽含量比较丰富;山区地形海拔较高,起伏较大,气流容易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易产生降水。‎ ‎(3) 本次寒潮会导致安徽一带大幅度降温而产生低温冻害,危及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积雪会造成安徽许多地区的交通受阻,影响商品物流及人们的出行;大风、积雪可能毁坏电力设施,造成电力供应中断,从而影响工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大风吹折树木,山区积雪量较大会压折树枝,从而影响林果业生产。‎ ‎【点睛】第3题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审题,本题让简述本次寒潮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至于寒潮带来的某些有利的影响应当避而不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