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模拟试题(二)
天津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甲图中大圆表示昼半球范围,N 表示北极点,FN 的距离约为 2220km,北京时间为 10:00。乙图为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状况。乙图中,与北京此日的昼夜长短状况基本相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图中大圆表示昼半球范围,N 表示北极点,FN 的距离约为 2220km,可知北极附近出现极昼,FN纬度相差约20°,则F 点的纬度为 70°N,则F所在纬线正好出现极昼现象,由此推算太阳直射 20°N,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京也昼长夜短,北京纬度约40°N,最长白昼不到15小时。乙图中,①表示昼长夜短,但昼长超过18小时,与北京昼夜长短不符合,排除A。乙图中②表示昼短夜长,昼长不足12小时,与北京昼夜长短不符合,排除B。乙图中③表示昼长夜短,昼长长于12小时,昼长小于15小时,因此与北京昼夜长短基本符合,选项C符合题意。乙图中④表示昼夜等长,与北京昼夜长短不符合,排除D。 【点睛】部分纬度昼长极值:20°——昼长最大值约13小时13分,最小值约10小时47分;40°——昼长最大值约14小时51分,最小值约9小时9分;60°——昼长最大值约18小时29分,最小值约5小时31分。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 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 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 C. 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 D. 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3. 图示黄河河床位于( ) A. 背斜顶部 B. 断层线附近 C. 向斜槽部 D. 板块分界线附近 4. 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 ) 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②东侧岩层相对下降 ③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侵蚀 ④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层坚硬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 D 3. B 4. B 【解析】 【2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选D。 【3题详解】 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位移,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层线附近。 4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①错、②对。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抬升后海拔高,遭受侵蚀,③对。该图为黄河蛇曲,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地处凸岸,侵蚀作用弱,④错。 【点睛】侵蚀作用与地貌 侵蚀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读不同季节某大陆的风向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面小题。 5. 甲、乙两幅图中控制E处的风带和e处的气压带分别是( ) A.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东北信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西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D.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6. 甲、乙两幅图中E处和a处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甲乙两图分别示意北半球大陆冬夏季风向,甲图大陆东岸盛行西北风,为冬季;乙图大陆东岸盛行东南风,为夏季。E处位于30°-40°N大陆的西岸,甲图为冬季,此时受盛行西风影响;e处位于30°-40°N大陆的西岸,乙图为夏季,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本题选A。 【6题详解】 甲、乙两幅图中E处位于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A错;a处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对;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C、D错,故本题选B。 下面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a图)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b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材料中某水循环环节是( ) A. 降水 B. 蒸发 C. 地下径流 D. 地表径流 8. 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 A. 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 B. 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 C. 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 D. 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综合分析两图,可得,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某环节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量增加。故选D。 【8题详解】 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使区域降水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加,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都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较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故选A。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读“某河流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9. 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①地下水 ②冰川融水 ③雨水 ④季节性积雪融水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该地区特殊水文现象的发生时间是() A. 盛夏 B. 春末 C. 夏末 D. 隆冬 11. 该区域沼泽广布的原因是() A. 大陆冰川广泛发育,冰层深厚 B. 地势高,气温低 C. 由于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 D. 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面下沉 【答案】9. B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经纬位置判断,图示区域为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南部地区。当地纬度高,地下多冻土,地表水很难下渗,地下水也很难补给河流,①不符合题意;当地没有永久性冰川分布,②不符合题意;当地夏季降水稍多,以雨水的形式补给河流,雨水也是当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③符合题意;该冬季漫长,有很厚的积雪,春季和夏初,积雪融化补给河流,成为当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10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区域河流主要流经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河流有较长的结冰期,其流向又是由南向北流,从而容易形成凌汛,这就是题意中所指特殊水文现象。每当秋末、冬初气温下降,河水开始封冻时,或春末、夏初气温回升、河水开始解冻时,由于南、北封冻(或解冻)时间早晚有所不同,上游冰块向下游涌来,出现“冰坝”堵塞河道,河水溢出两岸,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盛夏和夏末气温较高,河流不结冰,不易产生凌汛,排除A、C。隆冬,河流上下游都已封冻,不会产生凌汛,排除D。 【11题详解】 当地纬度虽高,但有短暂的夏季,很少有大陆冰川发育,A不符合题意。当地多沼泽,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B不符合题意。由于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地表水较丰富,容易形成沼泽,C符合题意。当地热量条件差,人口稀少,且地下多冻土,地下水过量开采的可能性不大,D不符合题意。 【点睛】西伯利亚地区形成沼泽的原因:由于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地表水较丰富,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凌汛和春夏汛导致河水容易进入平原地区,从而容易形成沼泽。 2016 年 11 月,某湖泊形成了上万亩的“草原”景观。下图为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图中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 ③④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④② 13. 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生物 14. 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区域性 B. 整体性 C. 差异性 D. 开放性 【答案】12. A 13. D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图中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首先湖泊面积大,深度较深,水量大,即图③所示;然后湖水中生物繁盛,生物遗体和遗物等营养素大量沉积,湖泊水面面积缩小,水深变浅,即图④所示;随着沉积作用进一步加强,湖水逐渐变少至消失,湖泊淤泥上长满草本植被,即图①所示;草本植物大量生长,蒸腾作用加强,土壤中水分减少,上层土壤中水分逐渐适合森林生长,当地出现大量木本植物,即图②所示。综合上述判断,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1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主要是生物营养素沉积,因此其主导因素是生物的活动,选项D符合题意。题中并没有信息表明,当地气候、地形、水文有明显变化,因此A、B、C不符合题意。 【14题详解】 图示演变过程,主要生物、水体、土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选项B符合题意。图示演变过程与区域性、差异性和开放性关系不大,排除A、C、D。 15.读重庆巫溪县望坪村人口现状统计表和该村人口迁往地区统计图,完成下题。 导致该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自然灾害 B. 经济发展 C. 政府政策 D. 宗教信仰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表可知,该村迁出最多的是 15~59 岁的青壮年人口,而这部分人口主要迁入珠三角、重庆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经商,所以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 B 项正确;自然灾害、政府政策、宗教信仰对该村人口迁移影响很小,故 A、C、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气候类型与右图中 图气候统计表相符合 (2)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 (3)气候类型⑥的名称是 ,气候特征是 。 (4)气候类型④的成因是 ; 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答案】(1)B (2)副热带高气压带 (3)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解析】 【详解】(1)据图可知,①处气候类型分布在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可知,A为地中海气候B为热带雨林气候C为温带季风气候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据图可知, 甲气压带分布在30°附近,可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据图可知,气候类型⑥分布在中纬度大陆东岸,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据图可知,气候类型④分布在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气候类型⑤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17.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 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案】(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 7、8 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 7、8 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带来泥沙。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渭河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河道淤积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河流水文特征主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流量和汛期是由补给水源决定的,抓住渭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可以得出年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较小的答案;流经渭河平原,可以得出流速稳定答案;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率决定的,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较大。结冰期是冬季气温影响的,最冷月均温在 0℃以下,有结冰期。 (2)河流淤积严重的原因分析,要求从南北侧支流说明,这里要结合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进行分析。北部流经黄土高原,是主要的泥沙来源,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暴雨时节,冲刷能力强,给渭河带来大量泥沙。南部是由于落差大,流速快,冲刷能力强,易给渭河带来大量泥沙。泥沙到达渭河,进入平原地区,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淤积。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内蒙古冲积河段(图 2)介于石嘴山和头道拐水文站之间,是黄河上游的末段,也是黄河全流域中最靠北的河段。每年 12 月到翌年 4 月凌汛严重。内蒙古每年有 12814 万吨以上泥沙进入黄河。从长时期看,对塑造河床形态所起作用最大的流量称为“造床流量”,任何河流的“造床流量”都发生在汛期。图 1 为 1999—2011 年内蒙古各河段引黄水量年内分布图。 (1)简要说明该河段凌汛严重的原因。 (2)分析该河段黄河泥沙含量较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指出区域内大型水库修建的作用,并分析大型水库修建后对流域内河道形态和水文特征的影响。 (4)说出该河段引水集中在 4—11月的原因,如何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 【答案】(1)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有结冰期;该河段部分河段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在河面结冰期和开河时因较低纬度冰层先融化破裂,而较高纬度冰层未融化,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产生凌汛。 (2)原因:该地植被稀疏,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流水的土壤侵蚀作用强烈;再加上支流众多,使黄河泥沙含量大。影响: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注入黄河,在交汇处阻塞主河道;导致河槽摆动、河床淤积抬高;使河流弯曲度越来越大,河道越来越不通畅,排洪排凌能力降低。 (3)作用:防洪,削减洪峰流量、增补枯水期流量;防凌,在凌汛期,通过控制水量和水温,减轻凌汛的发生;发电;灌溉。影响:对水文特征的影响:显著削减该河段汛期的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降低了汛期最大流量和最大流速。对河道形态的影响:汛期最大流量和最大流速降低,洪水冲刷造床的能力显著变弱,使得河道形态的变化减小;使河流冲刷泥沙的能力减弱,易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可能遭遇的极端大洪水的安全行洪。 (4)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的引水主要用以沿岸引黄灌区农业灌溉、工业、城市生活用水;对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黄河内蒙古冲积河段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凌汛成因、含沙量大的原因及影响、水库对河流的影响、引水季节的原因、水资源科学管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解答此题要从此河段结冰期和河流流向两个方面分析凌汛严重的原因。当地纬度位于40°N以北,且位于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属于温带气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该河段上游部分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秋末河面结冰时,春季河流融冰时,下游先结的冰层或未解冻的冰层会阻挡上游河水,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河水中的冰体不断堆积阻塞,从而产生凌汛。 (2)材料信息表明,每年有 12814 万吨以上泥沙进入黄河,说明当地黄河泥沙含量较大,应从当地植被覆盖、降水条件两方面来分析该段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进而说明河流含沙量大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气候较为干旱,人类破坏较严重,导致该地植被稀疏,沉积土壤土质疏松;降水较为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该河段下游地区,支流较多,带来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导致该河段河流含沙量较大。该段黄河泥沙含量较大,但该段黄河落差并不大,流速较慢,大量泥沙会在河道淤积,使得河床抬高,阻塞主河道;河流侧蚀较强,导致河槽摆动,使河流弯曲度变大,河道越来越不通畅,河流流速更缓,泄洪能力和排凌能力降低,洪涝加剧。 (3)区域内大型水库修建的作用主要从调节作用和经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水库能够蓄积洪水,削减洪峰流量,增补枯水期流量,具有明显的防洪和调节径流的作用;在凌汛期,大型水库可以通过控制排水水量和水温,减轻凌汛产生的危害;修建水库可以用来发电,获得能源和经济效益;修建水库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水源,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当地灌溉农业的发展。题意表明,大型水库修建后从河道形态和水文特征等方面说明对流域的影响。对水文特征的影响方面,修建水库后,调节了该河段径流量和输沙量,降低汛期的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增加了枯水期径流量;降低了汛期最大流量和最大流速,增加了枯水期最小流量。对河道形态的影响方面,材料信息表明,塑造河床形态所起作用最大的流量称为“造床流量”,任何河流的“造床流量”都发生在汛期。修建水库导致汛期最大流量和最大流速降低,即“造床流量”减小,导致洪水冲刷造床的能力变弱,从而导致河道形态的变化减小;修建水库降低了汛期流速,侵蚀能力减弱,泥沙淤积的可能性增大,导致河床抬高,泄洪能力减弱,不利于可能遭遇的极端大洪水的安全行洪。 (4)引水集中在 4~11 月的原因应从当地用水的季节变化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引水量最大的集中在石嘴山至三湖河口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段为著名的河套灌区,当地为温带气候,4~11月热量条件较好,需要大量水源进行灌溉,同时此时工业、城市生活用水也较大。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的措施应从水资源分配角度进行思考作答。当地水资源较为紧张,还要考虑下游地区的用水,因此应对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各河段的用水量,规划合理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优化配置各地水资源,做到水资源最大利用效率,兼顾社会、经济、生态用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