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RJ版)一轮复习课件:5-6环境保护
[ 考纲点击 ] 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 环境问题的成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 表现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地球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不少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果使污染物向更大范围扩散,危害更多地区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3.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2.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1)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 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 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 ③ 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 果。 (2) 国际合作的原则:遵循 “ 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 ” 原则。 3 . 公众参与 作为广大公众中的一员,个人在环境中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如下: 1 . 下图为 1980 年至 2013 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上升趋势与常年平均值的关系两方面,描述我国 1980 年至 2013 年海平面的变化特点。 (2) 天津市为避免因海平面上升造成土地面积减少的危害,效果最好的措施是什么? (3) 为了减缓海平面上升趋势,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解析 】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海平面呈上升趋势,与常年平均值相比, 1988 年前我国海平面都低于平均值, 1988 年后基本高于或等于平均值。第 (2) 题,修建海堤是沿海地区防治海水入侵的最有效方法。第 (3) 题,海平面的上升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方法是减少温室气体数量,因此作为中学生应尽可能做到低碳生活,多绿化环境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 答案 】 (1) 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988 年前海平面不高于常年平均值,以后基本不低于常年平均值。 (2) 修建海堤。 (3) 节约用电,资源循环利用,适度消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等。 2 . (2017· 昆明模拟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因电力紧缺,美国大兴水坝建设,在 20 世纪 60 年代达到了高峰,大部分为私人修建,水坝的设计使用寿命平均为 50 年。目前,一些水坝维护成本远远高于水坝带来的利益,美国正在拆除部分老化水坝,下表为美国部分垮塌水坝造成的灾难。 实施环境管理包括哪些手段?分析目前美国拆除部分水坝的原因。 【 解析 】 环境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宣传等方面。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目前美国的一些水坝已老化,维修费用高,且水坝垮塌后的危害大;拆除水坝有利于恢复河流原有生态环境。 【 答案 】 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手段等。 原因:恢复河流原有生态系统;老化水坝容易垮塌,危及下游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坝维护成本高等。 3 . (2017· 河南九校一模 ) 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北流注入玛纳斯湖,长约 450 千米,上游水急多峡谷,下游平原坦荡,河曲发育。新中国成立后,玛纳斯河流域兴修水库,渠灌事业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棉粮产地。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城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简述玛纳斯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 解析 】 根据材料提示 “ 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域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 ” 可知,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在低洼地方,不合理灌溉还会引起土壤盐碱化。根据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采取具体治理措施。 【 答案 】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建立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分配水资源;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调整作物结构,发展耐旱作物等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灌区建立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灌溉,减少大水漫灌。 2.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2) 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 (4)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5) 防治石油泄漏。 2.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 . 我国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 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中 pH 值小于 4.5 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其主要原因是: ① 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 ② 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③ 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要点三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 . 城市垃圾的特点: 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 2 .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 3 . 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垃圾的处理应坚持 “ 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 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优势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隐患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 ( 热处理 )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 10% 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 1 . (2017· 太原二模 ) 下图中的 M 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湖岸四周牧场连片,湖区渔业资源丰富,除盛产鱼虾外,湖岸水产养殖业发达。为方便湖底石油的开采及出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现可通行远洋油轮。近年来,这个巨大的 “ 聚宝盆 ” 陷入了水质恶化的困境。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M 湖水质恶化的原因。 【 解析 】 注意文字材料中提及:湖区水产养殖业发达、湖底石油开采,则会有养殖业和石油开采、运输带来的水质下降;图示湖岸城市众多,则城市生活污水排入会造成污染;同时湖泊北部与海洋相连,会加剧水体盐度。 【 答案 】 人工拓宽北部入海水道,加剧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渗漏,导致湖面油污增加;湖区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残饵、湖岸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周围城市生活污水等随河流排入湖泊,使湖水水质恶化。 2 . ( 原创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性和资源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各省 ( 区、市 )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呈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各省 ( 区、市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不含港、澳、台数据 ) 。 指出我国东、中、西部各省 ( 区、市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的空间差异,并推测成因。 【 解析 】 图中间有一个 “ 全国 ” 示意柱,以此为参照,结合我国东、中、西部所包含的各省 ( 区市 ) 范围总结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的空间差异;从区域工业类型和规模的大小、环境治理投入的多少、工业固体废物经济成分的丰寡、处置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的高低不同等方面,推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省际差异的成因。 【 答案 】 空间差异:东部地区除河北、吉林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值;西部多数省 ( 区、市 ) 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中部地区的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值。 成因: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资源需求量大,综合利用可缓解资源压力;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技进步,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强;东部地区环境管理严格,废弃物排放成本高。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反之。 要点二 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 . 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要点三 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 . 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 化石燃料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优缺点归纳如下表: 种类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 光电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 风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风力发电 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 水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可能对库区及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 潮汐能 干净, 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利用潮汐 进行发电 沿海地区 生物能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1 . (2017· 四川省名校联盟三模 ) 下图为 2000 ~ 2012 年北京三次产业比值变化与用水量变化示意图。 分析图示时间北京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特征。 【 解析 】 从图中可以读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农业用水比重都呈下降趋势,结合北京城市和经济发展情况,农业用地在逐渐减少,用水量会不断减少。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工业用水比重都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北京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内部高耗水耗能工业比重减小,所以用水量减少。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大,由于人口持续增长,生活用水量递增。 【 答案 】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农业规模不断缩减,导致农业用水量不断减少;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北京市对高耗水工业的调整,导致工业用水量有减少趋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大量服务人员进京,导致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城市绿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导致环境用水量增速很快。 2 . (2017· 青海模拟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塔里木河流域部分地州历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 含兵团 ) 统计表 ( 单位:万公顷 ) 。 据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阶段耕地变化特点及耕地变化对当地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 解析 】 对比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区域 1950 ~ 1980 年耕地增加较快, 1980 ~ 2000 年耕地呈现波动变化或缓慢上升;耕地的增加会导致灌溉用水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加剧;耕地的增加会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地沙化。 【 答案 】 变化特点: 1950 ~ 1980 年,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1980 ~ 2000 年,增长幅度有所减缓 ( 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 1990 年前后有明显下降 ) 。 影响:由于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用水增加,造成该地区水资源更加缺乏;易造成土地沙化 ( 或荒漠化 ) ;不合理灌溉易加剧土地盐碱化。 3 . (2017· 开封模拟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一个矿业大国,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坑成为长久的 “ 疤痕 ” ,如图所示为湖北大冶铁矿矿坑。借鉴国外经验,废弃矿坑的身份转换往往与新鲜的创意密不可分,比如反恐演习场、垂钓中心、特色医院等等。 列举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 【 解析 】 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包括耕地减少、大气灰尘增多、引发地质灾害、影响出行和道路安全、造成视觉污染等;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包括恢复植被、复垦造田、开发旅游、填埋后作为湿地或公园等。 【 答案 】 问题: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 土地资源的浪费 ) ;引起大气中灰尘增多;带来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影响出行安全及道路建设;造成与周边景观的不和谐 ( 视觉污染 ) 。 ( 答出三点即可 ) 措施:植被恢复;复垦造田;矿坑旅游开发;填埋,成为城市建设用地、湿地、公园绿地、博物馆等。 ( 答出两点即可 ) 2 . 森林的保护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要点二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 . 草地退化的原因 (1) 自然原因: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繁发生、虫害与鼠害严重等。 (2)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滥采滥挖等。 2 . 草场退化的危害 载畜量下降;草原生态恶化;土地沙化和盐渍化;草原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 . 防治措施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等。 要点三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 . 生态功能: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 2 . 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减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 . 保护措施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签署 《 湿地公约 》 ,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要点四 生物多样性保护 1 .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 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2) 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 . 保护措施 (1)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2) 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宜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3) 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 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1 . (2016· 河北衡水 4 月联考 ) 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确认, 2013 年葛洲坝附近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的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后的几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的数量从 70 年代的 1 万余尾减少到目前的 57 尾。下图为中华鲟产卵区分布变化示意图。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 解析 】 生物多样性锐减表现为中华鲟数量的锐减,分自然和人为原因,由材料和图中文字描述得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由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 答案 】 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对策: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2 . (2017· 宿迁模拟 ) “ 石漠化 ” ,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目前已成为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读我国西南某 “ 石漠化 ” 地区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1) 说出该地区地形坡度、土壤厚度和有机质层厚度三者的关系,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 针对当地生态问题,指出主要的人为原因。 【 解析 】 第 (1) 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该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土壤厚度和有机质层厚度越小。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形坡度越大,流水侵蚀能力越强,土层厚度越小,植被条件越差,有机质来源少,土壤有机质层厚度越小。第 (2) 题,该地石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和开矿,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 【 答案 】 (1) 地形坡度越大,土壤厚度和有机质层厚度越小。 该地降水丰富,地形坡度越大,流水侵蚀能力越强,土层厚度越小,植被条件越差,有机质来源少,土壤有机质层厚度越小。 (2) 过度农垦,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 3 . (2017· 成都模拟 ) 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图中虚线圈内 ) 位置图,说出近年来三江源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的影响。 【 解析 】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区,面临草场退化、冰川消退、湿地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含量增加,使中下游地区河床抬高,导致河水泛滥;同时会使河流的补给水量减少、水质变坏。 【 答案 】 问题:草场退化;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 ( 任答两点即可 ) 影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含量增加,抬高河床,河水泛滥;河流补给量减少,水质变坏。 考向一 当代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1 . (2015·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Ⅱ )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 解析 】 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 【 答案 】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 ( 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 ) ,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 ( 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 ) ,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2 . (2015· 江苏高考 ) 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 1934 年出台了 “ 泰勒放牧法 ” , 1935 年出台了 “ 水土保持法 ” 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 200 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过去 200 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 __________ 。 (2)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 “ 黑风暴 ” 频发,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 ________ 、 ________ 。 (3) “ 泰勒放牧法 ” 和 “ 水土保持法 ” 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 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我国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可以采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措施。 【 解析 】 第 (1) 题,由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过去 200 年美国草地面积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第 (2) 题,春季 “ 黑风暴 ” 的产生主要与春季多大风、气候干燥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植被破坏、地表裸露有关。第 (3) 题, “ 泰勒放牧法 ” 的制定可以保护草场资源,缓解土地荒漠化; “ 水土保持法 ” 的制定可以缓解水土流失、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垦等。第 (4) 题,美国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是值得我国借鉴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外,还可以采取政府干预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 【 答案 】 (1) 总体呈下降趋势 ( 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 ) (2) 春季多大风,天气干燥,生态环境脆弱 ( 任答两点即可 ) (3) 限制土地过度开垦,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效保护草地资源 (4) 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 ( 任答一点即可 )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 ( 任答两点即可 ) 考向二 环境污染与防治 3 . (2016· 课标 Ⅰ )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 ( 下图 )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 解析 】 由图中信息可知,虾池在陆上,附近有农田和村庄,引海水养虾,海水渗漏会导致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增加,废水经地表排放还会造成污染。 【 答案 】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4 . (2016· 课标 Ⅱ )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5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 206 亿件,同比增长 48% ,快递业务收入完成 2 760 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 解析 】 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第一问难度中等,第二问相对简单。快递外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要说明外包装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还要说明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会造成环境污染。解决此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应联系清洁生产的原理,从材料的选取,加工以及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注意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答案 】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包装盒 ( 袋 ) 、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 ( 纸盒 ) 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5 . (2013·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Ⅱ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 解析 】 泉水受污染造成的危害主要从饮用水源和灌溉水源的角度来分析。饮用水污染主要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灌溉水污染主要通过土壤进入到人的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 答案 】 危害:泉水 ( 地下水 ) 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受污染的泉水 ( 地下水 ) 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 污染物超标 ) 。 原因:泉水 ( 地下水 )( 更新速度慢 ) 自然净化周期长; ( 深埋地下 ) 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6 . (2014· 江苏高考 ) 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 3 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 4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 4 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土壤中镉、汞、铅 3 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 __________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解析 】 第 (1) 题,由材料可知,镉、汞、铅 3 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为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升高。主要是因为我国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而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第 (2) 题,由图中的折线可知,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第 (3) 题,由图可知,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铅、镉。主要原因是矿冶区工业比较多,污染严重。第 (4) 题,土壤污染会降低土壤生产能力,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措施主要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 【 答案 】 (1) 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 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 铅、镉 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 降低土地生产力 ( 破坏土壤资源 ) ;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考向三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7 . (2015·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Ⅰ )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 解析 】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降水丰富,加之地形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土壤容易流失。因此,在修建公路,开挖石料之前,要先收集宝贵的厚度较薄的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或者施加表面覆盖物以防止水土流失。在工程结束后,再将收集的土壤回放到石料场和弃料堆放场表面,并采取水土保持的相应措施,恢复土壤的生产功能。 【 答案 】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 ( 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8 . (2014·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Ⅰ )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 解析 】 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土壤侵蚀量,降低土壤的肥力;二是使耕地起伏加大,不利于机械化耕作。防治措施可从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填埋等方面分析。 【 答案 】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 ( 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 ;加大土壤侵蚀量 ( 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 。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 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 )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 ( 如修建排水沟等 ) ; ( 在水流集中区域 ) 设置障碍 ( 如草地,灌丛等 )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 ( 谷坊 ) ;切沟填埋。 9 . (2017· 浙江自选 ) 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图 Ⅰ 、图 Ⅱ 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 ( 阴影部分 ) 示意图。完成 (1) ~ (3) 题。 (1) 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 ( ) ① 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 ② 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 ③ 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④ 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 B .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 C .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 D .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 (3) 地下水回灌是治理地下水漏斗的主要措施。简述地下水漏斗区回灌用水的主要来源。 【 解析 】 (1) 依图中浅层漏斗区与太行山的位置,可看出 ③ 正确;深层地下水漏斗区的出现,证明当地水资源更紧缺,具体表现是可用地表水少、用水量大, ④ 正确。故 C 项正确。 (2) 浅层地下水漏斗区的存在,会使地表水下渗增加,使本来水量就较少的河流径流量减少,可能出现干涸断流现象;土地盐碱化是地下水位上升、蒸发量大导致的,与地下水漏斗无关;深层地下水漏斗位于较深处,与土壤表层养分降低无关。故 A 项正确。 (3) 回灌用水主要来源于多余的雨水和处理后的中水,还有少量的跨流域调水。 【 答案 】 (1)C (2)A (3) 跨流域调水;利用雨水 ( 夏季集中降水产生的多余地表水 ) ;利用中水 ( 工业和城市污水无害化达标处理产生的水 ) 。 考向四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0 . (2016· 课标 Ⅲ )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 解析 】 衰竭原因可从生存环境恶化,以及人为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分析。保护措施针对原因回答即可;另外,针对生物数量减少,一般都要采取人工孵化、放养幼苗等措施来增加数量。 【 答案 】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11 . (2014·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Ⅱ )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 1 000 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 50 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 200 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 50 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 解析 】 中华秋沙鸭迁徒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应从迁徙路线上缺少休憩和觅食地、误食被污染的食物、人或动物的猎杀等方面分析;保护对策应从恢复湿地、治理污染、严禁猎杀、进行观察与保护、做好宣传等方面分析。 【 答案 】 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12 . (2015· 福建高考 )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 解析 】 对比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三者变化存在如下因果关系:人口增加 —— 开垦湿地 —— 湿地减少、耕地增加。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等。 【 答案 】 (1) 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 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