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 水热条件优越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市场广阔 D. 农业科技先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详解】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纬度较东北地区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更广阔、农业科技更先进。 2.松嫩平原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其主要原因是 A. 地势平坦广阔 B. 土壤肥沃 C. 降水丰沛 D.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广人稀,土地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正确;土壤肥力和降水多少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关系不大,且松嫩平原降水丰沛描述不恰当,排除BC;正是由于地势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因此农业机械化程度高,D错。故选A。 3.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 ①位于南部沿海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 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②③⑦⑧ D. ⑤⑥⑦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长期的农业生产,使这里的土壤为水稻土,耕地类型为水田;自古种植水稻,形成水稻种植业;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综上所述,B项正确。 2017年10月18日14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2017年第21号台风(强热带风暴级)“兰恩”,位于北纬13°、东经 132.4°,最大风速30m/s,中心气压980hPa。预计“兰恩”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转北偏西方向移动,20 日夜间逐渐 转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16-17 级,52-58 米/秒), 未来 2 天对我国海域无影响,20 日开始台湾以东洋面、东海东部海域的风力将逐渐加 强到 7-9 级。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确定台风中心位置要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5. 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6. 在城市管理 GIS 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A. 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B. 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C. 估算商品零售总额 D. 合理调整公交站点 【答案】4. A 5. C 6.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3S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要求学生熟悉掌握“3S技术”的功能。 【4题详解】 卫星云图的获取来自RS技术,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清晰地观看台风的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结合题意,该技术是遥感技术(RS),故选A。 【5题详解】 台风路径的预测,需要搜集信息并进行处理分析,属GIS功能,故选C。 【6题详解】 居民区和公园附近的交通流量都很大,将三者叠加可以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故选D。 【点睛】RS适宜用来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应用于台风、暴雨等天气状况的监测;GIS的主要功能是搜集信息并进行处理分析;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数字地球虚拟技术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 7.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位于( ) A. 东南亚地区 B. 非洲刚果河流域 C.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D. 加拿大的北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位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C对。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人类活动破坏较多,A、B错。加拿大的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面积较小,D错。 8.下列行为有利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A. 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 B. 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 C. 在草原上多放养牲畜 D. 砍伐沙漠地区灌木用作燃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都会加剧土地荒漠化,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BCD错误;草原上退耕还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正确。故选A。 9.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详解】热带雨林的营养全部储存在生物体内,所以土壤非常的贫瘠,一旦植被被破坏,生态系统就被破坏,所以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0.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 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C. 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 雨林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答案】B 【解析】 【详解】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区域性的,而非全球性的。故选B。 1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故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生态效益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2.“三北”防护林的的主要环境保护效益是( ) 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三北防护林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针对上述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严重,故防风固沙是其主要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即可判断防护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下图为我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省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下列不同地区及其生态问题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 C地区——荒漠化 B. B地区——水土流失 C. D地区——盐碱化 D. A地区——石漠化 14. 目前治理C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A.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B. 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C.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D. 跨流域调水,大力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答案】13. C 14. D 【解析】 试题考查我国生态问题。 【13题详解】 图中C地区位于我国西北,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A项正确;B位于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B项正确;D位于长江中下游地气,降水丰富,气候湿润,不会出现盐碱化问题,C项错误;A位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易出现石漠化问题,D项正确。故选C。 【14题详解】 图中C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目前还没有跨流域调水工程,D正确。 沙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 A. 防风固沙 B. 吸烟滞尘 C. 保持水土 D. 净化空气 16. 造纸产业链条能够 ( ) A. 使植被遭到了大规模破坏 B. 实现无废弃物排放 C. 把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 推动沙柳的种植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沙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当地风沙危害较大,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利于当地防风固沙,故A正确。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是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故B、D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而非水土流失,故C错误。 【16题详解】 造纸产业链条有助于对沙柳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因此能推动沙柳的种植,故D正确。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区造纸产业链条对植被是平茬,没有刨根,植被未遭到更大规模破坏,故A错误。污水大部分回收,没有实现无废弃物排放,故B错误。生产重点转向产品深加工,不是对废弃物综合利用,故C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回答以下各题。 17. 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位于 A. 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 B. 南亚、南美洲、欧洲 C. 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D. 南亚、非洲、南美洲 18. 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B. 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 C. 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 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答案】17. A 18. D 【解析】 该组试题考查热带雨林的分布和生态效益,试题难度较小。 【17题详解】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盆地、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均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面积最大的三大片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区。故选A。 【18题详解】 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快、生物生长迅速,A错误。雨林吸收大量养分,加上土壤淋失作用强,造成土壤养分少,养分主要储存在雨林体内,B错误。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氧气,C错误。热带雨林地区蒸腾作用强,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D正确。 19.煤炭大省山西在新一轮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下列举措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①大中小型煤炭企业齐头并进 ②因地制宜发展坑口电站 ③大力发展水能和核能替代煤炭 ④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山西小煤窑已经全部关闭,①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水能需要丰富的水能资源,该地区水资源缺乏,水能资源少,③错误。因地制宜发展坑口电站,就地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少污染范围,减轻铁路运输压力,煤炭气化、液化技术属于清洁能源技术,②④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选择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明智选择。 红水河是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含沙量小,无结冰 ③地形崎岖,落差大 ④平行水系,支流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1. 除开发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还有( ) ①发展钢铁工业 ②发展有色冶金 ③小麦种植 ④水产养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20. C 21. B 【解析】 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形崎岖,落差大。除开发水电外,还能利用充足电能和有色金属矿,发展有色冶金,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 【20题详解】 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①对。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不是水能丰富的原因,②错。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形崎岖,落差大,③对。水能丰富与平行水系特点无关,④错。C对,A、B、D错。 【21题详解】 除开发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还有利用充足电能和有色金属矿,发展有色冶金,②对。该地缺少铁矿,钢铁工业不是动力指向型,①错。地形起伏大,不适宜种植业发展,③错。可以利用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④对。B对,A、C、D错。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下面表格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 据此完成下题 22. 该地形区是()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3. 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 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B. 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 质量更好,市场需求多 【答案】22. A 23. B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22题详解】 根据表格,区位熵越大,说明某农产品在全国有优势。可以判断该地区是重要棉花产区,B、C 错。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的水稻产区,区位熵应较大。华北平原水稻种植的区位熵小,A 对,D错。故选A。 【23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区是华北平原。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B对。塔里木盆地全年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棉花质量好,A、C、D错。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经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 )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森林资源丰富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地理区位优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5.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位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都较多 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很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6.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 ②宜农荒地最多 ③土壤肥沃 ④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4. A 25. A 26. B 【解析】 【24题详解】 注意“自然资源优势”,排除④;矿产资源丰富属于工业基地建设的优势,排除③;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属于农业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①②正确。故选A。 【25题详解】 注意关键词“数量上的优势”,③④属于土地质量的优势,排除③④;①②均属于数量上的优势,A正确。故选A。 【26题详解】 ①②属于东北土地数量上的优势,东北土地质量上的优势:一是土壤肥沃,二是平原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③④正确。故选B。 【点睛】该题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留意土地数量和土地质量等概念的区别,避免因概念混淆不清导致的失误。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27.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环境污染严重 B. 产业布局不合理 C. 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D. 人口出现负增长 28. 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①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 ②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 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7. D 28. D 【解析】 试题分析: 【27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人口多,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很多,人口没有出现负增长,选D。 【28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由于是在沿海地区建设,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不符合实际的建设不仅不利于地区优势的发挥,可能还会加剧地方财政的负担。 考点:本题组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形成“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另外,很多国外的企业都在此建厂,在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 国外企业在珠江三角洲设厂的原因是( )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地价低廉 ③多侨乡 ④国家政策优惠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30. 珠江三角洲大量吸引国外企业在此建厂的好处是( ) A. 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B. 弥补建设资金不足,但增加了污染 C. 促进经济发展,扩大耕地面积 D. 减轻了就业压力,但破坏了城市环境 3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 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32.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的区位优势是( ) A. 产业基础好 B. 能源充足 C. 经济腹地大 D. 毗邻港澳 【答案】29. C 30. A 31. D 32. D 【解析】 【29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在发展之初,地价较低,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再加上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外企业的入驻。另外,珠三角作为著名的侨乡,也是侨胞们投资的重要原因。C正确,其余选项不全面。故选C。 【30题详解】 国外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建厂,充分引进外资,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这是为珠三角带来的好处,A正确;但同时也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加和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BD选项不属于“好处”,排除BD;耕地被占用从而面积减小,C选项表述错误。故选A。 【31题详解】 根据所学的课本相关知识可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在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故不包括产业转移日渐加强。D符合题意。故选D。 【32题详解】 注意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港澳地区,是其相对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D正确;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基础更好,A错;两地能源均较短缺,B错;珠三角地区由于受南岭的影响,经济腹地较小,C错。故选D。 中山市古镇的灯饰,小榄的五金制品,黄圃的腊味,沙溪的服装;佛山市西樵的纺织,南庄和石湾的陶瓷,盐步的内衣,平洲和里水的制鞋,乐从的家具;东莞市虎门的服饰,石龙、石碣和清溪三镇的电子产品,厚街的鞋业,等等。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3. 材料中例举的工业,应属( ) A. 重工业 B. 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C. 能源密集型工业 D. 资金密集型工业 34. 上述材料反映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特征是( ) A. “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 B. 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C. 核心城市带动下的城乡一体化经济 D. 沿河、沿海分布的蓝色经济 【答案】33. B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抓住关键信息“灯饰、五金制品、服装、制鞋”等,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这些工业应属于轻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B正确。故选B。 【34题详解】 材料反映出珠三角地区不同的村镇主要集中生产不同品种的工业制品,反映的是“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其他选项不属于材料反映出的经济特征。故选A。 【点睛】重工业:是指生产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包括钢铁、冶金、机械、能源、化学、材料等工业;能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对能源(燃料)依赖性较强的工业,如有色金属冶炼等;资金密集型工业: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所占的成本较大的产业,资金密集型工业主要集中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等领域。 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关于西气东输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线跨我国三大自然区 B. 二线自西向东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加 C. 甲、丁两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 D. 二线沿途的自然带类型多于一线 36. 影响一、二线工程线路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城市与地形 B. 人口与交通线 C. 植被与水文 D. 资金与科技 【答案】35. C 36. A 【解析】 【35题详解】 一线跨我国两大自然区,故A项错误;二线自西向东太阳辐射量总体上是减少,故B项错误;甲地位于新疆,地带性植被是荒漠,丁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二线沿途的自然带类型与一线相似,故D项错误。 【36题详解】 据图可知,一、二线工程线路布局都经过了很多的城市,而且通过地区尽量减小工程量,易于施工建设,故A项正确;交通线路的布局与西气东输线路布局无关,故B项错误;植被、水文、资金与科技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C、D项错误。 【点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下图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关于甲、乙两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则箭头①表示粮食 B. 若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则箭头①表示核电 C.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①表示资金 D.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技术 38. 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①综合性 ②整体性 ③差异性 ④开放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7. C 38.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的开放性特征,便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37题详解】 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落后地区提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展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等。C正确。 【3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区域特征包括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图示反映了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体现了差异性、开放性,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我国决定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 B. 环境质量 C. 就业需要 D. 国际背景 40. 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科技水平 B. 工资水平 C. 消费市场 D. 国家政策 【答案】39. A 40. C 【解析】 【39题详解】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首要原因是我国东西部之间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一线已经建成,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所以继续建设二线工程,故A正确。 【40题详解】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这一线路走向设计所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城市分布,最大限度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故C正确。 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材料三 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流流域,该流域分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据统计,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自身。近几十年来,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消失殆尽。 (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 (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答案】(1)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 (2)由于植被破坏,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所以流入江河的水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加。 (3)赞成。理由: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地势平坦;终年高温多雨,复种指数高,水稻产量大。 或不赞成。理由:大规模种植水稻会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秘鲁劳动力不足,不适宜发展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破坏所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区域农业发展评价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气候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 (2)亚马孙河流域有世界上范围最大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近年来森林被大量砍伐,所以土壤保水能力下降,所以虽然流域水量减少,, 但是由于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下降更为严重,所以造成流入江河的水量和洪水量增加。 (3)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反对的原因主要从大规模种植水稻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来进行分析。在东部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垦殖,砍伐热带雨林,影响其再生,同时,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导致水分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 【点睛】森林的生态效益: 42.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2)分析西北地区环境脆弱的自然因素?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1)干旱 (2)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自然背景以及荒漠化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干旱是该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2)该题可以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想回答,气候干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地区。正是因为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降水的变化等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进而导致荒漠化的发生,所以西北地区环境较为脆弱。 (3)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但近些年80%的湿地被开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工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严重。 材料二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材料三 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1)说明盐城湿地合理的发展方向。 (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安徽淮南的影响。 (3)概述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对南通的影响。 【答案】(1)优化农业结构;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控制污染源;适度开发湿地生态旅游 (2)促进淮南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大气污染加重等。 (3)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加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盐湖湿地、皖电东送、上海产业转移为材料背景,考查湿地的开发方向、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产业转移的影响,综合性很强,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由材料可知,盐城80%的湿地被开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工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严重,故其合理的开发方向可结合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如:优化农业结构;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控制污染源;适度开发湿地生态旅游。 (2)资源调出去一般是能源资源供大于求,本地消费较小的地区,资源掉出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火力发电会造成环境污染;火力发电厂的建设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可以从产业结构、区域分工、地理环境和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布局入手分析。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环境污染加重。 44.读我国四大工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是___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工程。 (2)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_______;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____;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______。 (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南水北调 (2). 西气东输 (3). 西电东送 (4). 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 (5).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6).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7). 西气东输 (8). 西电东送 (9).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矛盾 (10).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际联系以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四大工程中,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青藏铁路工程。 (2)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明显。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是南部多,北部少。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是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需求较少,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是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首先缓解了上海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同时,也改善了上海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点睛】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所产生的影响,一般可从经济(如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社会(如增加就业等)、生态(如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生态环境破坏等)等方面加以分析总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