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2单元 第1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www.ks5u.com 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了解并分析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结合实例,了解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及特点。(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分析城镇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及影响城镇功能分区的因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结合实例分析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主要功能区:按照土地利用类型,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可分为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和公共用地区以及等级较低、规模较小的商业用地。 2.特点: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相对较大,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等规模相对较小;生产区几乎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等点缀其间。 3.我国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1)原因: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2)表现 ①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 ②以道路为空间骨架,居民点和集镇、服务点、农业区等功能分化逐渐明显。 4.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空间结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特别提醒] 乡村的分布、形态、规模和建筑等都受当地的水源、气候、地形及建筑材料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某种适应和利用。 [图表点拨] 教材第27页图212,该图展示出:塘子村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类型。由左图可知塘子村居住区布局较为分散,点缀在生产区之间;由右图可知塘子村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耕地,其次是林地,住宅、道路及公共设施用地所占比重较小。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形成原因 (1)城镇土地面积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土地价格等各不相同。 (2)城镇内部,居住以及工商业等各类活动之间竞争,形成了同类活动的空间集聚并按一定规律分布的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不同区域形成各自不同的主导功能,进而形成城镇功能分区。 2.城镇主要功能区 (1)主要类型及特点 类型 特点 居住区 最基本的功能区,是城镇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 是城镇的核心区,大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工业区 一般分布在城镇外围,并沿主要交通线分布 生态区 是城市具有特定生态环境、发挥特定生态功能的区域,其分布一般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约束 (2)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 ①是城市主要商务活动的核心地区,多位于城市中心,由市区最繁忙的街区及街道组成,以金融、贸易为主。 ②是城市中经济活动最繁忙、交通最便捷、人流最集中、建筑最密集、地价最昂贵的地区。 (3)特点: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3.发展变化 (1)城镇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各功能区往往混杂布局,尚未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异。 (2)城镇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城镇功能分区逐渐明显。 (3)后工业社会,城镇功能分区可能弱化。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特别提醒] (1)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而大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区,其区位原则有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2)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各类城市都有。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很多功能复杂的大城市,还有行政区、文化教育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图表点拨] 教材第31页图216,该图展示出: (1)商业区,直线斜率最大,距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区影响最大。 (2)住宅区,直线较平缓,住宅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大而减小。 (3)工业区,直线斜率最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工业区影响最小。 三、案例:深圳蛇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阶段 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前 空间结构简单,以住宅区和生产区为主,商业、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少,公共服务水平低 20世纪80年代 工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大多散布在居民住宅周围,商业网点分散且规模较小 20世纪 90年代 工业用地迅速扩张,形成团块状分布格局;居住空间不断扩张,大片居住小区拔地而起;商业网点不断扩大,但配套服务设施仍显不足 21世纪以来 工业区向外地迁移,住宅区面积不断扩大,商住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1.行政村是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 ) 2.行政区、文化教育区和风景名胜区是所有城市共有的功能区。 ( ) 3.城镇规划建设主要考虑城镇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 ( ) 4.集中型城市布局较适合大中型城市。 ( ) 5.下列功能区一般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的约束的是 ( ) A.居住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生态区 提示:1.× 自然村是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各城市共有。大城市功能复杂,除了上述功能区以外,还有一定规模的行政区、文化教育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3.× 城镇规划建设不仅要充分考虑城镇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更要注重社会、经济条件,如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历史文化基础以及建设发展规模等。 4.× 集中型城市布局较适合中小城市,但须重视城市近期与中远期发展的关系,在规划时应留有余地。 5.D [生态区是城市具有特定生态环境、发挥特定生态功能的区域,主要包括休憩用地、绿化地带以及特定生态保护地等。生态区分布一般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的约束。] 城镇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城镇功能活动即城镇中的各种活动,如工业生产、商业贸易、居住休闲、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城镇地域功能区指的是这些功能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而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而形成的区域,如工业区、商业区等。而城镇地域结构即城镇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如商业区在市中心,工业区在郊区等。下图为某城镇功能分区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城镇最基本的功能区——住宅区是城镇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一个是住宅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 提示:②为住宅区。住宅区位于城市中心的商业区与外围的工业区之间。原因:该地接近工作场所,上下班便捷;接近商业区,方便购物;临近绿化带,环境适宜居住。 问题2 (综合思维)商业区是城镇核心区,人员流动大,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商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为商业区。商业区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原因是该地交通便利,靠近消费人群。 问题3 (综合思维)工业区是城镇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区,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工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 提示:④为工业区。工业区位于市区外缘,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原因:远离市中心,能够减轻对城市的污染;距离交通干线近,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便原料运入及产品运出。 1.城镇功能区的形成 2.城镇主要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集聚成片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靠近市中心处,位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区位选择的原因 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功能区 特点 中心商务区(CBD) 的特点: ①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 ②交通最便捷 ③人流最集中 ④地价最昂贵 高级住宅区 位于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邻 ①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 ②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导致分散 低级住宅区 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城镇功能区的判定方法 (1)看清图名和图例。这是准确判读的基础,有时图名或图例中会明确告诉我们是哪几种功能区,除三种基本功能区外,还可能有文化区、行政区等。 (2)注意分布的关系。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3)抓住各种功能区的典型特征。例如,住宅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区内部所占面积最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商业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小,更为集中,一般位于城市中心。 (4)注意各种功能区人口密度随时间的变化。例如,关注一天中人流和车流出现时间的变化,把握三个时间:8时左右为上班时间,18时左右为下班时间,22时左右为休息时间。 1.读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布局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城市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高级住宅区 B.乙为低级住宅区 C.丙为商业区 D.甲、丙都为商业区 (2)该城市计划建设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该产业园最适合布局在图中的( ) A.工业区a B.工业区b C.工业区c D.工业区d (1)B (2)C [第(1)题,城市功能区甲位于城市中心,为商业区;城市功能区乙面积较大且与工业区、商业区相邻,为低级住宅区;城市功能区丙与高教文化区和公园相邻,环境好,为高级住宅区。第(2)题,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对科技水平和环境质量的要求很高。图中工业区c邻近高教文化区和公园,且位于河流的上游,适宜布局高科技产业园。]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 沈阳工业区分布于交通线路两侧,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 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城市核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故宫。 问题1 (综合思维)分析成都、沈阳、北京的空间结构特点,三市空间结构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提示:成都为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状分布;沈阳为扇形模式,各功能区主要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北京的市中心为故宫。现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三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状况、历史文化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问题2 (综合思维)一般大都市的市中心区由于地租水平较高,高楼林立,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这是为什么? 提示:(1)保留古代历史建筑,保护故宫的历史文化价值;( 2)方便阅兵仪式等典礼;(3)安全因素;(4)受传统风水学的影响。 1.影响城镇地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具体说明如下表所示: 因素 影响 历史因素 历史背景 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如北京的行政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等 历史变化 城镇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镇中心附近住宅区的衰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经济因素 (主要因素)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城镇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围形成住宅区,城镇外缘形成工业区 交通通达度 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越低 社会因素 收入 导致住宅区分化,产生高、低级住宅区 社会集团 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 知名度 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 种族 影响住宅区的分异,如唐人街、黑人区等 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镇规划,干预城镇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职能区。如由政府规划建设的住宅区 2.城镇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 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下图表示城镇工业用地的变化导致城镇空间结构的变化: 2.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比重分布图,等值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减小。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字母依次是( ) A.a、b、c B.b、c、a C.a、c、b D.c、a、b (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最可能的原因是该处( ) A.有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 (1)C (2)A [第(1)题,根据地租等值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减小,市中心处,地租最高且a的比重最大,a应为商业区;郊区地租最低且b的比重最大,b为工业区;则c为住宅区。第(2)题,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说明该处地租比两侧高,其距离市中心较远,故最可能的原因是交通便利。] 地理实践力:街区制小区建设 “街区”这一概念发端于欧美,是一组建筑物与周边或其中的广场、街道、小公园、绿地等实体或空间的总称。2016年2月,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了城市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 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式住宅小区。要实现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下图为封闭式小区和街区制小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封闭式小区相比,街区制小区不具备的优点是( ) A.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B.有利于小区安全管理 C.有利于城市居民的沟通与交流 D.有利于土地节约利用 (2)以下城市功能区中最适宜采用“街区制”布局模式的是( ) A.仓储区 B.大型居住区 C.绿地 D.学校 (1)B (2)B [第(1)题,街区制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土地的节约利用,同时它还有利于城市居民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它不利于小区的安全管理。第(2)题,结合街区制小区的优点可知,最适宜采用“街区制”布局模式的是大型居住区。仓储区不适宜对外开放,否则不便于货物安全存储,绿地不宜踩踏,学校需要安静的环境,这些都不适宜采用“街区制”布局模式。] [素养立意] 本题组以街区制小区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影响城镇功能区建设的因素和城镇功能分区的特点,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 题组1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在乡村,各类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并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下图为云南某乡村鸟瞰及全村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云南某乡村鸟瞰及全村土地利用结构示意 1.下列关于该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内部的空间结构主要由居民点、道路、各种农业用地等组成 B.从总体上看,该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相对简单 C.该乡村居民点集中连片集聚成块状分布 D.该村土地利用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生产用地 2.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的空间结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振兴就是要摒弃传统农业,发展乡村旅游 B.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 C.振兴农村经济需要保持乡村原有自然村落的特点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 1.C 2.B [第1题,由图可知,该村居民点有连片分布聚集成块的,也有沿道路、河流呈带状分布的。第2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传统农业价值,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同时还要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题组2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读某城市区域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甲功能区可能是( ) A.行政区 B.低级住宅区 C.高级住宅区 D.文化区 4.图中甲、乙、丙三个区域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3.B 4.C [第3题,甲功能区邻近铁路、主要公路,虽交通便利,但噪声污染较大;邻近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差,但可方便职工上下班。故甲功能区可能为低级住宅区。第4题,丙区域位于主城区的中心,交通便利,地租最高;乙区域环境优美,且有主要公路与市中心相通,地租次之;甲区域距市中心较远,且邻近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差,地租最低,故C选项正确。] 题组3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地域结构变化深受经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导致地价惊人增长,住宅建设向外蔓延;20世纪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地价持续下跌,郊区扩张的势头停止,中心区人口增加,另一方面,1980年以来,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由此引发的人口问题加剧了东京都市圈的地域结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京都市圈中心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郊区环境恶化 B.中心区交通便捷 C.郊区地价上涨 D.中心区房价适中 6.近年来“工作生活平衡”思想受到推崇,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住平衡,方便居民就近工作,东京都市圈规划宜采用(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楔形模式 5.D 6.C [第5题,泡沫经济崩溃后东京都市圈中心区地价开始回落,由此引发了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建设,带动了诸多价格适中的商品住房供给, 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第6题,为达到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需减少因长距离通勤而造成的时间损失,故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住接近。从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来看,能实现“工作生活平衡”的是多核心模式。] 教材P27问题 提示:在遥感影像图上人工建筑(城市、村庄、道路等)呈灰白色或者浅蓝色,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城市为面状。城市的规模大于小城镇和乡村的规模。根据图中的颜色、形状和面积大小即可找出图中的乡村、小城镇和城市。 教材P29活动 提示: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经济落后,村庄发展动力不足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自然村分散,人居环境差 统一规划居住区,集中居住 公共设施匮乏,基础设施薄弱 修建乡村公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文化底蕴厚重,但传承不够 注重民族文化传承,提取和应用建筑特色元素 缺乏体现原生态产品价值的渠道 整合资源,包装打造,利用互联网进行推介 教材P34活动 提示:香港的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市中心、维多利亚湾两岸,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住宅区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建筑质量上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临海分布。 高级住宅区多要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多与高坡和文化区相联系;市中心人口密集,环境条件较差,因此香港的高级住宅区不分布在地价最高的市中心。 教材P36活动 1.提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内部绿地面积扩大;城区由不同核心向外扩展,最终连接成片;城区向西部扩展规模大于其他方向。 2.提示:(1)深圳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低山丘陵,西南部为滨海平原。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限制了其向东南方向的扩展规模。 (2)经济发展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的内在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土地的需求量不断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经济结构日益多元化,经济活跃促使产业向特区外转移,居住出现郊区化,用地面积迅速增加,新增用地在原有用地周边快速扩展。 (3)宏观政策调控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的外在动力。2007年后,为了突破特区用地发展的瓶颈,建立光明新区、坪由新区、龙华新区和大鹏新区,以打造绿色城市为目标,遵循“差异化组团”发展思路,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全面整合。 (4)规划控制和引导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力。1996年的深圳总体规划中,以特区为中心,由北向西、中、东三个方向发展形成辐射状的城市基本骨架。2010版总规划中,考虑到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在东、中、西部发展轴基础上,拓展了北部与南部发展轴带,形成城市新的生长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