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10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10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10月月考地理(选修)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王克虞 命题时间:2017.10.2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 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 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区域的含义可知,区域具有一定的分界线,但是一部分边界往往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的边界;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存在差导;区域可以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或者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的;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含义。‎ ‎2.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 热量带 ② 干湿区 ③ 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 文化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地球各地接受太阳照射的状况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将地表各地划分不同的热量带;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各地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度;依据气候和地貌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根据文化的各种因素如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区。综合判断A项正确。‎ 考点:区域的划分依据 ‎3. 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有(  )‎ ‎① 我国的北方方言区 ② 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 ‎③ 京津唐工业基地 ④ 东北平原区 ⑤ 浦东新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可以按照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自然区域,如根据地形划分出高原区、平原区等。也可以按照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故①②④均为均质区。而京津唐工业基地和浦东新区都是由区域中心(工业中心或城市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 ‎4.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 整体性 B. 阶段性 C. 开放性 D. 综合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反映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学生只要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5. 关于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相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所在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B. 传统工业的发展都依赖于便利的海运,以“临海型”布局为主 C. 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D. 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性比较。英国所在大洲为欧洲,欧洲德国经济实力最强;英国矿产资源丰富,传统工业的布局以资源型为主;英国农业为畜牧业为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 我国三大自然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 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 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 东部季风区──多冰川地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冰川地形主要集中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故选B项。‎ ‎7.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答案】B ‎【解析】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地势高,温度低;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所以温度较高,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大。‎ ‎8. 三大自然区中,人类活动最广泛、最深刻的是(  )‎ A. 东部季风区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 青藏高寒区 D. 三大区的影响差不多 ‎【答案】A ‎【解析】结合中国人口和经济密度分布可知,中国东部季风区人口、经济密集,人类活动最广泛、最深刻。‎ ‎9. 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 土壤和植被 B. 气候和地形 C. 水文和土壤 D. 植被和水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基本分成三大自然区域,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气候区;青藏高寒区,三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000米等高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貌。‎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表现: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并能抓住三大自然区划分的基本依据判断即可。‎ ‎10. 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 A. 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匮乏 B. 农业基础薄弱 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 ‎【答案】A ‎【解析】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其主要农业类型是畜牧业,但由于地形崎岖,交通落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经济发展水平低,因此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11. 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 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 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 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答案】C ‎【解析】初期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简单,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人类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企业效益降低,区域经济衰败,失业率上升。 ‎ 再生阶段:人地关系逐渐走向协调。区域发展获得再生的措施有:①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或淘汰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③加强交通建设;④加大科研投入。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2.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A. 不协调一协调一不协调 B. 不协调一协调 C. 协调一不协调一协调 D. 协调一不协调 ‎【答案】C ‎【解析】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区域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13. 面对传统工业区的衰落,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加大原有主导工业的投资力度 B. 调整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 C. 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 对传统工业实施政策保护 ‎【答案】B ‎“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 “牧童经济”体现(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 人类中心论思想 C. 人地相关论思想 D. 人地伙伴论思想 ‎15. 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 A. 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 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16. 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资源短缺 C. 破坏性地震 D. 温室效应 ‎【答案】14. B 15. B 16. C ‎【解析】‎ ‎14. 结合材料“牧童经济”反映以人类的发展为中心,疯狂掠夺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故选B项。‎ ‎15. “牧童经济”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故选B项。‎ ‎16. “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的破坏,而破坏性地震是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C错误。‎ ‎17. 解决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 A. 持续性原则 B. 阶段性原则 C. 公平性原则 D. 共同性原则 ‎【答案】D ‎【解析】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不可逆转,但是气候变暖却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行动去缓解,就是使它放慢速度,比如,出门多步行或使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少使用私家车;节约用电、用气、节能减排,空调的温度设定得高一点,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等等。但是解决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有必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18. 下列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  )‎ A. 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B. 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面积植高大乔木,防止荒漠化 C. 在我国东北地区开垦沼泽地 D. 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人地伙伴论的深层次理解和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综合分析。人地伙伴论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可以实现对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而西北沙漠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我国西南林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大量砍伐森林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沼泽地被称为地球的“肾脏”,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因此东北许多地区已禁止开垦,甚至退耕还沼泽。‎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是(  )‎ A. 核工业 B. 钢铁工业 C. 耕作农业 D. 电子工业 ‎20. 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③产业结构调整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③ B. 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 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以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程度都较低。A~C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程度也随之加剧,故判断可能为污染较严重的钢铁工业。‎ ‎20. 当一些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经济继续发展,但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反映了经济发展之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措施,和改进了生产技术,产生的环境污染减少;而工业的发展速度较快,逆城市化现象不明显。‎ 图表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1.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22.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 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 D. 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答案】21. A 22. C ‎【解析】‎ ‎21. 由于降水比较稀少,加之人类的过度行为,导致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加快了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 ‎........................‎ ‎23. 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重要举措。结合下图,回答下题。‎ 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 )‎ A. 西水东调 B. 南水北调 C. 东水西调 D. 北水南调 ‎【答案】A ‎【解析】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和南部地区干旱缺水,故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北水南调。‎ 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 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 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 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D. 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26. 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 A. 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 B. 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C. 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 D. 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答案】24. B 25. B 26. D ‎【解析】‎ ‎24. 甲线为黄河上游水电输送到华北地区,乙线为内蒙古、山西坑口火电输往华北地区、丙为长江中上游水电输往华东地区,丁线为珠江上游水电和云贵火电输往华南地区,因此选B。‎ ‎25. 读图可知,我国“西电东送”工程主要为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故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26. 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只能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第四选项符合“节流”的原则,限制生产规模说法错误,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较少,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不利于我国能源安全,故选D。‎ 点睛:本题组以西电东送三线方案图为背景,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线路及能源短缺的解决措施。‎ 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北、中、南三大通道,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有望得到明显缓解。回答下面小题。‎ ‎27. “西电东送”输送的电能属于 ①核电 ②水电 ③火电 ④风力发电 (  )‎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8. 南路通道的终点是( )‎ A. 京津唐工业基地 B. 辽中南工业基地 C. 沪宁杭工业基地 D.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答案】27. C 28. D ‎【解析】‎ ‎27. 西电东送工程有三条路线,北线输送的主要是火电,中线和南线输送的主要是水电。‎ ‎28. 结合所学知识,西电东送工程三条路线中的南线主要是将广西的水电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资源的问题是 ( )‎ A. 水资源紧张 B. 资源浪费严重 C.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D. 木材短缺 ‎30. 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 )‎ A. 地形类型 B. 城市分布 C. 气候条件 D. 河流状况 ‎【答案】29. C 30. B ‎【解析】‎ ‎29. 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东部能源短缺的问题,有效解决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的不协调。‎ ‎30. 注意“经济因素”,向沿线所经过的城市地区送天然气,是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主要经济影响。故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应结合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管道建设的概况,并结合“经济因素”的要求分析即可。‎ 二、判断题:(10小题.每题1分。共l0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1. 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 ‎【答案】错误 ‎【解析】试题分析:‎ 区域开放程度越高,则反映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与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的差异关系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 ‎32. “西气东输”是为了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这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  )‎ ‎【答案】正确 ‎【解析】试题分析:西气东输主要是把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进展的状况,同时也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着这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特征。‎ ‎33. 英国的种植业地位高于畜牧业。(  )‎ ‎【答案】错误 ‎【解析】试题分析: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同时城市人口密集,人们有食乳制品的习惯,消费市场广阔,所以畜牧业比较发展。‎ 考点:该题考查英国农业。‎ ‎34. 综合地形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划分成三个经济地带。(  )‎ ‎【答案】错误 ‎【解析】‎ 综合地形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划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依照各省级行政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全国大致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35.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  )‎ ‎【答案】错误 ‎【解析】试题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距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比较干旱,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主要多在400毫米以下,所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地区的界线。‎ ‎36.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由紧张走向协调。(  )‎ ‎【答案】错误 ‎【解析】区域发展在初期阶段,人地关系是协调的;随着区域的发展人地关系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调整后,区域发展再次协调发展。故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由协调走向紧张。‎ ‎37. “人定胜天”反映了“人类中心论”的观点。(  )‎ ‎【答案】正确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定胜天”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认识,反映了“人类中心论”的观点 ‎38. 可持续发展未必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 ‎【答案】错误 ‎【解析】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促使我国长久稳健发展。‎ ‎39.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是指人口、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 ‎【答案】错误 ‎【解析】试题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该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0. 产业转移既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加重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  )‎ ‎【答案】正确 ‎【解析】试题分析: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主要是从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会增加城市人口,导致一些列城市问题,如环境污染等。‎ 考点:该题考查产业转移。‎ 三、综合题:(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 ‎41.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表示 ,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D表示 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4)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垃圾归类,回收利用 B.过量开采地下水 C.建立“树木银行” D.开发利用太阳能代替矿物能源 ‎(5)针对国情,我国提出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是 战略、 战略、 战略、 战略。‎ ‎【答案】(1)A.人的管理调控 B.经济 C.社会 D.生态 ‎(2)生态 经济 ‎ ‎(3)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 阶段性 ‎ ‎(4)B ‎(5)环境战略 稳定战略 ‎【解析】(1)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子系统,其中B吸纳劳动力、科技等,产出产品、资金等,表示经济系统,C向经济系统提供劳动力,表示社会系统,D 向社会提供环境资源,表示生态系统。图中A位于中心环节,与各个系统都有双向联系,表示人的管理调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四个基本原则。‎ ‎(4)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不符合环境道德。‎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是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稳定战略。‎ ‎42.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汉市积极触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建设亚欧经济廊道,2012年开通了“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通道。‎ 材料二 下图为“‘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示意图”。‎ 材料三 杜伊斯堡位于鲁尔河与莱茵河交汇处,是鲁尔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工业部门主要有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新化工、机械工程及IT 业等。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其工业部门主要有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钢铁、化工及纺织等。 ‎ ‎(1)比较甲地、乙地自然要素的差异要从 、 、 等要素进行比较。‎ ‎(2)由欧洲经“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运往武汉的产品主要有汽车整车和 等(填序号,仅选一项)。‎ ‎①煤炭资源 ②医疗设备 ③电子组装产品 ‎(3)该铁路货运通道开通的地理意义主要有 ‎ 、 。‎ ‎(4)杜伊斯堡经过产並转型升级,已从传统的工业城市发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物流运输 中心和重要的现代工业城市。杜伊斯堡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武汉经济发展的启示有:‎ 产业方面 ;交通方面 。‎ ‎【答案】(1)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 ‎(2)② (2分)‎ ‎(3)促进我国与欧洲的货物往来、 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区域物流中心建设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的要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要比较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2)欧洲经济发达,煤炭资源主要内销,不会运输到我国,欧洲劳动力价格较高,不会向我国输送电子组装产品,故由欧洲经“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运往武汉的产品主要有汽车整车和医疗设备等。‎ ‎(3)该铁路货运通道开通的地理意义主要产品从加强经济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分析。‎ ‎(4)杜伊斯堡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启示我们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杜伊斯堡发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物流运输中心启示我国部分有交通优势的城市,要充分利用优势,加快区域物流中心建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