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2讲 寒潮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学案(中图版)
第2讲 寒潮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以区域气象灾害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其防御措施;以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材料为载体,考查水资源的 特点、利用问题及其合理利用的措施。2015·全国卷Ⅰ·T8、9,2015·全国卷Ⅱ·T37(3)~(4)。 1.综合思维:知道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的概念,利用人地关系思想分析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与防御措施。 2.地理实践力:结合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资源优势,或灾害类型,制定资源战略或灾害防御措施。 3.人地协调观:树立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地协调的发展观。 知识点一| 寒潮 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发生时间:秋冬季节。 (2)发生现象: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剧烈降温,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3)成因:冬半年,高纬度地区因气温很低形成的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从源地向较低纬度流动形成。 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寒潮的危害: —— ↓ ↓ ↓ (2)寒潮的防治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人们可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 [温馨提示] 寒潮影响我国的范围很广,东部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西北部都在其影响范围内, 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强冷空气难以爬升,一般不会受其影响。四川盆地、滇南谷地因地势低洼,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一般也不会受寒潮影响。 1.寒潮的“功”与“过” 寒潮产生时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 2.危害我国的其他气象灾害分析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除寒潮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灾害 成 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 害 防御措施 台风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给沿海地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③建沿海防护林 暴雨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①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监测; ②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防洪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①改变农业结构;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④营造防护林 考法1 结合等值线图,考查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御 (2018·荆门模拟)图甲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乙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甲 乙 1.发生图甲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 2.图乙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甲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1.B 2.B [第1题,图示两种地质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这两种地质灾害都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地;滑坡是发生在坡体部位,连续性降水导致坡体承重不了而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发生在河谷地区,暴雨引发,把山上更多的疏松堆积物与洪流一起冲下形成的。第2题,我国华北地区,山南是阳,山北是阴;a、c都在谷地,光照条件不好且易发生洪水、泥石流灾害;b在低山的宽阔的台地上,平坦开阔,且在山南面光照条件好,地势高,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d在山坡地带,虽在山的东南,但坡度较陡,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考法2 以区域自然条件为背景,考查自然灾害 3.(2015·全国卷Ⅰ)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 M城地处东南亚湄南河的河口附近,其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需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城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河口处河水经常受到海潮顶托,洪水下泄不畅。 [答案]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再练一题] (2016·全国卷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解析] 河南省该时段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结合图示从南、北部的差异上回答,原因主要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上分析。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知识点二|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组成及其特征 读自然资源与资源、物质与能量包含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资源概况 ①概念: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②分类 ③与环境的关系: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相关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表现出整体性。 ④开发原则:综合开发利用,处理好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2)水资源的组成与分布 ①组成: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较易开发利用的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②分布 (3)水资源的特征 2.古老文明的诞生与水资源 (1)古老文明的分布特征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位于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黄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 (2)大河文明的形成原因 ①河流提供水源。 ②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 ③河流提供便利的水运。 3.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水资源 (1)水与人体 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对饮用水还有质的要求。 (2)水与生产活动 ①农业:是用水的最大部门。 ②工业:用水类型有冷却用水、空调用水和产品用水,用水量占城市用水的80%左右,水源条件是影响工厂厂址选择的重要因素。 ③水运:具有投入少、运费低、污染小等优点。 ④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 4.全球水危机 (1)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世界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污染严重等。 (2)影响:除影响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外,还可引起政治冲突。 地区及类型 原因 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因水污染严重而缺水 华北地区资源型缺水 (黄河、淮河、海河)水资源总量不丰富,缺水最严重。①自然原因:降水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云贵高原地区工程型缺水 降水多,但多喀斯特地貌,因地表水不易存留而缺水;需修建水库、水窖等储水工程来解决缺水问题 考法1 创设新情境,考查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2015·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A [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 考法2 借助区域分布图或统计图表,考查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9·合肥模拟)安徽省山区水资源较多,但人口少、耕地少;淮北平原地区水资源少,而人口多、耕地多。省内大部分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中度、重度缺水,部分地区已达到极度缺水。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读2011年安徽省总用水量组成图和2011年安徽省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统计表,完成2~4题。 (单位:亿m3) 流域分区 年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全省 1 484.64 544.17 602.08 淮河流域 555.96 139.01 184.28 其中:淮北地区 281.93 54.20 95.47 淮南地区 274.03 84.81 88.81 长江流域 814.69 340.55 353.19 其中:江北地区 378.12 131.70 139.16 江南地区 436.57 208.85 214.03 新安江流域 113.99 64.61 64.61 2.材料表明( ) A.安徽省水资源总量与区域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B.安徽省南部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大于北部 C.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最为缺乏 D.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少、北部多 3.安徽省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短缺 B.水资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C.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 D.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 4.安徽省水资源综合利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压缩工业生产规模 B.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提高水资源总量 C.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种植业比重 2.A 3.C 4.C [第2题,表格中显示,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即水资源总量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由所学知识可知,安徽省南部水资源总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小于北部。新安江流域地处皖南山区,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都较小,虽然水资源总量较少,但不缺乏。读表可知,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多于淮河流域,即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多、北部少。第3题,安徽省水资源总量较多,但区域分布不均衡。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安徽省水资源消费结构较合理。材料显示,安徽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的情况。第4题,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5.1%,居第一位。因此,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安徽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安徽省平原面积所占比重大,适宜发展耕作业,所以D项表述不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发展现状。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危害,B项表述不符合。] [解题技巧]__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1.看降水、蒸发的对比及流域面积的大小状况分析水资源的丰歉 结论: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 2.看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分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论:区域气候的降水、气温变化特点影响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2018·六安一中月考)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完成1~2题。 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 开封 0.47 0.35 0.20 武汉 0.27 0.56 0.19 1.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2.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夏季受副高控制 C.秋季晴朗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 1.C 2.B [第1题,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故选C。第2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7~8月份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7~8月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故选B。] (2018·襄阳市高三1月调研)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发)腾的雨水资源量,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3~5题。 3.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黑龙江 B.新疆 C.海南 D.内蒙古 4.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③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5.在山西省,下列措施中使绿水足迹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 A.打坝建库 B.覆膜种植农作物 C.植树造林 D.修建梯田 3.D 4.A 5.B [第3题,读图可知,在黑龙江、新疆、海南 、内蒙古 四省区中,内蒙古的灰水足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在四地中最大。灰水足迹比重越大,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越多,意味着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越重。故选D。第4题,新疆比海南绿水足迹小,即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发)腾的雨水资源量比海南小,降水量和蒸发量小于海南。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故选A。第5题,读材料可知,绿水足迹指作物生产过程中蒸(发)腾的雨水资源量,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要使绿水足迹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则应该增大植物蒸腾的比重或减少水分蒸发量。打坝建库,会增大水分的蒸发,使生产性绿水比重下降,A不符合题意;覆膜种植农作物会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对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植物蒸腾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使绿水足迹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B符合题意;植树造林会增大植物蒸腾的水量,水分蒸发量也增大,因此比重提高的较小,C不符合题意;修建梯田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地表径流,会减少蓝水的比重,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2018·石家庄二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地形单一,平均海拔不足15米,最长的河流不足16千米。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为此,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系统(如加冷河)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但随着时代发展,混凝土河道已不能满足社会基础设施功能的需求。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加冷河修复前后景观。 (1)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2)说明将加冷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 [解析] (1)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新加坡的热带雨林气候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地势低平导致排水不畅。人为原因是新加坡城市化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大,影响下渗,汇流快,地表径流量大,两个原因叠加导致洪涝频发。 (2)改建河道笔直且为混凝土建筑,对流水阻碍小,水流快;拓展了河道,加大泄洪量,可以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答案] (1)新加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雨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新加坡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硬面化面积扩大,雨水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快,地表径流量大,洪涝灾害频发。 (2)将弯曲的天然河道改造为笔直的河道,混凝土河道对流水阻碍小,提高水流速度;拓展河道宽度,加大泄洪量,有效防御洪涝灾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