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5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中图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13-2世界主要地区
第二节 世界主要地区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 理解并记忆亚洲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 掌握世界主要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突出特征。 3. 学会运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世界某地区的地理特征。 考点一 亚洲 [ 知 识 整 合 ] 1 .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象 a 海 , b 半岛, c 群岛, d 高原, e 高原, f 气候, g 气候。 2 . 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阿拉伯 阿拉伯 马来 青藏 德干 温带大陆性 亚热带季风 位置 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 地形 以 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气候 复杂多样, 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河流 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流向周边海洋, 水能资源丰富 高原、山地 季风 放射状 3 .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1) 人 口稠密: 、东南亚、 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 有 个国家人口超过 1 亿。 (2) 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黄河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文化;印度河流域 — 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 文化。 (3) 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 国家。其中东亚、东南 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的一些国 家,因大量出口 ,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东亚 南亚 6 华夏 印度河流域 阿拉伯 发展中 石油 [ 深 度 解 读 ] 1 . 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联系 2 .亚洲的气候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 (1) 特 征: ① 气候复杂多样; ② 季风气候显著; ③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 成因: ① 所跨纬度在各大洲中最广,地形起伏大,使各地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差异很大; ② 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促成了大陆性气候范围广大; ③ 巨大的大陆东临广袤的海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3) 分布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 青藏和南亚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2014· 江苏地理, 27,13 分 ) 阅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斑头雁是食草性水禽,喜集群,飞翔能力强,有迁徙习性,其迁徙路线和时间相对固定。图 1 为斑头雁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斑头雁于 3 月中下旬到达青海湖开始营巢、产卵, 6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进入孵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 8 月底开始迁出。图 2 为斑头雁从繁殖地迁至越冬地的实际观测路线及沿线停留地示意图,下表是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平均气象观测资料。 图 1 迁徙日期 图 2 (1) 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的关系是 ____ 。 (3 分 ) (2) 斑头雁从青海湖到雅鲁藏布江一带迁徙过程的时空特点是 ________ ,沿途停留地的环境是 ________ 。 (4 分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气温 / ℃ - 7.4 - 3.9 1.9 8.1 12.4 15.3 17.3 16.6 12.3 6.6 - 0.3 - 5.7 6.1 降水量 /mm 1.2 2.2 7.0 19.0 43.0 59.2 88.2 74.0 54.4 20.5 3.9 1.2 373.8 (3) 南亚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地,其冬季温暖的原因是 __________ 。 恒河河口湿地和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________ 、 ________ 。 (4 分 ) (4) 从繁殖地迁往南亚越冬地的过程中,斑头雁可能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 ________ 。 ( 填写字母 ) (2 分 ) A .飞越唐古拉山口 B .飞越雅鲁藏布江河谷 C .飞越喜马拉雅山 D .躲避恒河河口风暴潮 解析 本题以斑头雁迁徙与繁殖为切入点,考查青藏地区和南亚的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第 (1) 题,依据表中信息结合材料二斑头雁繁育过程描述即可。第 (2) 题,本题解题关键是从图中找到以下关键信息: 8 月中旬至 11 月中旬 ( 时间长 ) 、经纬网 ( 距离长 ) 、各种河湖湿地。第 (3) 题,南亚纬度低,北部为高山气候,其他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第 (4) 题,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食物缺乏,是斑头雁迁徙途中的最大障碍。 答案 (1)3 月 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斑头雁飞回繁殖地; 6 、 7 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 8 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 (2) 历时长;距离远;多次停留 高 ( 原 ) 寒 ( 冷 ) 湿地 ( 河湖、沼泽等 ) (3) 纬度低、海拔低;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 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 (4)C 考点二 五个地区 [ 知 识 整 合 ] 1 . 东南亚 (1) 地理位置和范围 ① 位置: ② 范围: (2) 自然地理环境 特征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地形复杂 北高南低, 山河相间 多山岭,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气候湿热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河流众多 由北向南,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平原 河流短促,水能丰富 矿产丰富 锡矿 锡矿、石油 热带季风 (3) 人文地理特征 ① 人口特征:以 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 奉 ;华侨众多。 ② 经济特征 —— 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黄种人 佛教 农业 世界最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 工业 发展迅速 城市 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 及河口三 角洲;岛屿上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 加工工业 河流沿岸 1 .为什么东南亚的许多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提示 河流沿岸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多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开发历史悠久,是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有利于城市的形成。 2 . “ 马六甲海峡 ” 被称为日本的 “ 海上生命线 ” ,其实更是中国的 “ 经济生命线 ” ,为什么? 提示 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中国原油进口多来自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的 4/5 左右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 6 成是中国船只。可见马六甲海峡已经与中国的经济安全息息相关。 【 即时突破 】 1 . ( 2012· 浙江文综, 5 ) 自 2011 年 7 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 3 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 IT 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格上涨。 完 成下题。 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 ) ①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 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 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地形对洪灾的影响。泰国在中南半岛,位于 10°N ~ 20°N 之间,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故 ① 正确、 ② 错误;依河流自北向南的流向可判断泰国地势北高南低,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故 ③ 正确、 ④ 错误。综合以上分析 A 项正确。 答案 A 2 .西亚 — 北非 (1) 重 要位置 —— “ 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 ①“ 两洋 ” : E 印度洋、 F 。 ②“ 三洲 ” : A 亚洲、 B 、 C 非洲。 ③“ 五海 ” : ① 阿拉伯海、 ② 、 ③ 、 ④ 、 ⑤ ( 湖泊 ) 。 ④ 重要海峡: D 海峡。 (2) 石油资源丰富 ① 主要分布区: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② 石油输出路线 大西洋 红海 地中海 黑海 霍尔木兹 里海 欧洲 (3) 匮乏的水资源:气候干燥 → 河流稀少 → 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争夺 → 引发战争。 (4) 农业发展: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5) 文化差异: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宗教圣城是 。 耶路撒冷 【 即时突破 】 2 . ( 2013· 上海地理, 23 ~ 24 ) 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 据 此完成 (1) ~ (2) 题。 (1) 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 ) A .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 .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 .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 .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2) 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 A .油气资源 B .水能资源 C .森林资源 D .水产资源 解析 第 (1) 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河流特征判断,该地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 ( 又称纱丽服 ) 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第 (2) 题,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大部分通过海洋运送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地区。所以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油气资源。 答案 (1)C (2)A 3 .欧洲西部 西欧平原 阿尔卑斯山脉 冰川 温带海洋性 地中海 莱茵河 3 .假如阿尔卑斯山的走向呈南北走向且纵贯在西海岸,本区的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示 气候变干,海洋性气候减弱,大陆性气候增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局限于沿海狭窄地带。 (2) 人文地理特征: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 为主的工 业;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制造业 【 即时突破 】 3 . 下 图为欧洲局部地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西欧最典型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对应的植被类型是 _______ 。 (2) 图中城市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 ,影响其布局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________ 。 (3) 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图中莱茵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特点。 答案 (1) 温 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 温带混交林 ) (2) 沿河谷 ( 流 ) 分布 交通运输 (3) 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但由于纬度较高气候湿冷,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但由于纬度位置较低,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种植业,较高的山地与高原则以林业或畜牧业为主。 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自 然特征 ① 高原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 盆地、东非 高原、 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② 热带大陆:气候炎热。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次为 A 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气 候、 D 地中海气候。 刚果 南非 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 4 .为什么非洲的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 提示 (1) 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南北两部分所跨纬度大致相等和非洲所跨气压带、风带也大致南北对称所决定的。 (2)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缺少高大山地阻挡,气候的垂直变化小,使非洲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不大。 ③ 四大河流: a ( 世界最长 ) 、 b 尼日尔河 ( 西非最大 ) 、 c ( 两穿赤道、径流量世界第二 ) 、 d 赞比西河 ( 非洲南部 最大河流、水能丰富 ) 。 尼罗河 刚果河 (2) 经济特征: “ ” 为主 单一商品经济 (3) 三大问题 —— 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严重 ① 问题及主要原因 Ⅰ . 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Ⅱ . 粮食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中非、西非、 缺粮最为严重。 Ⅲ . 环境问题: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② 解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等。 东非 【 即时突破 】 4 . (2015· 广东文综, 40,14 分 ) 加 蓬石油、森林资源丰富,但种植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 (3) 题。 材料一 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 ( 下图 ) 。 材料二 加蓬从 2010 年开始禁止原木出口,并制定了长期出口木制成品和半成品的目标。 (1) 利伯维尔的气候特点是 ________ 。 (4 分 ) (2) 与博韦处的河面海拔相比,马苏库处的河面海拔较 ________ 。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4 分 ) (3) 我国某企业从加蓬进口一批原油,北京时间 2015 年 5 月 4 日 18 时电话联系对方,此时利伯维尔的区时是 2015 年 5 月 ________ 日 ________ 时。加蓬原油出口到我国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______ 。 (6 分 ) 解析 第 (1) 题,依据纬度位置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第 (2) 题,两地位于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位置,则上游河面海拔高于下游。第 (3) 题,北京时间为东 8 区区时,利伯维尔位于东 1 区,两地相差 7 个时区,据此可计算区时;中国与加蓬距离遥远,不易陆运;两国都临海,故可以采用海运。 答案 (1) 全年高温多雨 (2) 高 图示河流由马苏库流向博韦 (3)4 11 海洋运输 5 .极地地区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及其以南 北极圈及其以北 位置、范围 以南极大陆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 所包围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 三大洲所包围 地形 以 为主 以海洋为主 印度洋 亚、欧、北美 高原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 温度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资源 矿产 ( 煤、石油 ) 、生物 ( 磷虾、 ) 、固体淡水资源 矿产 ( 石油、天然气、煤、铁 ) 、生物 ( ) 中国科考站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泰山站 黄河站 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 企鹅 北极熊 5 .南极、北极科考的黄金季节有何不同? 提示 南极地区科考的黄金季节是 11 月至次年 3 月;北极地区是 7 ~ 9 月。分别都是两极地区的暖季,且为极昼期,利于进行科考活动。 【 即时突破 】 5 . (2014· 海南地理, 9 ~ 11)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 ( 海洋运输 ) 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 ( 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 。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 N 临近 ( ) A .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 .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2) 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 A .可全年通航 B .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C .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D .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3) 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 A .中国 —— 巴西 B .日本 —— 英国 C .越南 —— 法国 D .美国 —— 印度 解析 第 (1) 题,根据图示和经纬度定位, N 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 D 正确。第 (2) 题,北极航线只有夏季短暂时间能通航, A 错;北极航线浮冰较多,运行速度慢,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多, B 错;浮冰冲撞船体,破坏船只,维修费用较高:北极地区磁场较强,不宜使用罗盘指向, C 正确。第 (3) 题,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它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较大, B 项正确; A 、 C 、 D 所示国家间都不是走北极航线最近。 答案 (1)D (2)C (3)B [ 深 度 解 读 ] 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步骤 一 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 ,整体把握。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中国与非洲农产品的贸易 1 . (2014· 福建文综, 7 ~ 8) 下图示意 1992 ~ 2010 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 读 图,回答 (1) ~ (2) 题。 (1) 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 ) A .非洲东部 B .非洲中部 C .非洲西部 D .非洲北部 (2) 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 ) A .交通更加便捷 B .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 .中国需求扩大 D .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解析 第 (1) 题,比较两图相关信息可知,非洲东部和非洲南部的多个国家由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口为主的地区变为出口为主的地区,进出口变化最大。第 (2) 题,中国人口数量大,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导致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 答案 (1)A (2)C 命题角度二 西非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分析 2 . [2014· 山东文综, 36(1) , 6 分 ] 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 “ 西非水塔 ” 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 “ 西非水塔 ” 的原因。 解析 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 “ 西非水塔 ” 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富塔贾隆高原是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二是由年降水量可以看出,其年降水量多 (1 500 mm 年降水量线穿过该高原 ) 。 答案 年 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 地势高 ) 。 命题角度三 东南亚地区地理特征分析 3 . [2013· 广东文综, 40(2) ~ (5) , 24 分 ]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 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 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 ________ 、 ________ 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 4 分 ) (2) 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 6 分 ) (3) 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 6 分 ) (4) 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 8 分 ) 解析 第 (1) 题,印度尼西亚是地处世界三大板块交界处的岛国,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第 (2) 题,爪哇岛地处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加之周围水域面积广,水汽充足,且地形复杂,所以多雷雨。第 (3) 题,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海域广阔,且位于热带地区,热量条件优越,海洋生物生长速度快;众多河流河水汇入海洋,给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与生长。第 (4) 题,爪哇岛地形崎岖,降水丰富,发展种植业应注意兴修水利,防治水土流失;爪哇岛土壤肥沃,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业结构;由于印度尼西亚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水平偏低,商品意识不强,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商品意识和产业化水平,走产业化之路。 答案 (1) 地 震 火山 (2) 原因: ① 地处热带; ② 周围水域广阔; ③ 地形复杂; ④ 空气对流强烈。 (3) 原因: ① 岛屿多,海域广阔; ② 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 ③ 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4) 措施: ①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 ②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 ③ 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 ④ 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