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0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读与应用新人教版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考点 04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读与应用 1.背斜与向斜的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 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 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四幅图中, 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 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 斜,C——背斜,D——向斜。 2.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 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 仅为断裂。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类型有褶皱(向斜、背斜)、 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 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 山均为地貌类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 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 2 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 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 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 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 2 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 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 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 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 3 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如图 3 中乙)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 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 3 中甲),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体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 2 中 Ⅱ处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 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下图为南半球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矿床所在岩层岩石最有可能是(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型岩浆岩 D.侵入型岩浆岩 (2)有关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页岩形成的年代最晚,不可能有化石 B.甲处河谷的形成是因为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C.乙岸河水比对岸河水浅 D.大坝位于岩性坚硬的背斜顶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答案】(1)B (2)C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 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答案】C 【解析】首先根据图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 选项错 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地,B 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 翼新,为背斜,故 D 选项错误;背斜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成为谷地,故 C 选 项正确。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 a 河谷到 b、c 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2.图中 X 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答案】A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3.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有一条自南向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较重。某日北京时间 18:50 时, 该地旗杆影子缩为一个点。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 ) A.位于非洲地中海沿岸 B.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C.盛行风为东北风 D.可能为热带荒漠景观 (2)图中( ) A.甲处构造为典型的储油构造 B.丙处可能钻探到大理岩 C.乙处钻探到的岩层最复杂 D.丁处地下铁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答案】(1)D (2)B 每道试题 4 分,共 32 分 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回答 1~2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1.庐山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死火山 2.九江至黄梅之间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 【答案】1.C 2.A 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 1 869.8 m。山 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 为“黑白妖石”。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3~4 题。 3.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 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 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4.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 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 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 【答案】3.D 4.B 【解析】第 3 题,根据岩层形态和位置判断,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是地形褶皱,沉积岩Ⅱ的岩层发 生弯曲。然后受外力侵蚀,导致沉积岩Ⅱ出现缺失。再由沉积作用形成上覆沉积岩,最后因火山喷发,形 成了切断沉积岩的岩浆岩。第 4 题,该地区“天眼石”嵌于岩浆岩中,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黑白妖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凝固在岩浆岩中形成的;根据材料,“黑白妖石”属于变质岩。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 5~6 题。 5.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⑤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沉积岩 ②—侵入岩 ③—变质岩 ④—沉积岩 ⑤—岩浆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①② 6.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 A.③—⑤—①—④—③ B.①—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⑤ 【答案】5.D 6.A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 7~8 题。 7.依图示信息可推断,岩石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 ) A.a B.b C.f D.g 8.在图示岩层中最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的是( ) A.a、b B.b、c C.c、d D.f、g 【答案】7.C 8.D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9~10 题。 9.图中( ) 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 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 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10.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 ) A.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B.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 C.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 【答案】9.B 10.A 【解析】第 9 题,据图可知,甲处以岩浆活动为主,并非变质作用,故 A 错误;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为 河流的堆积地貌,故 B 正确;丙处受流水侵蚀形成凹岸,故 C 错误;先形成沉积岩再有岩浆侵入,所以① 处于顺序最后,②地层位于③之下,所以②最先形成,形成顺序是②③①,故 D 错。第 10 题,该处出现断 层,湖泊可能是构造湖,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故 A 正确;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测该湖冬季水位的高 低,故 B 错;湖泊水位的上升和下降,与河流流域面积无关,故 C 错;图中湖泊位于丙河下游,对丙河无 调蓄作用,故 D 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