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届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横峰中学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文综试题 地理:严晓鸥 李星 祝志英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5题,共3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I卷 本试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绣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的汉代蜀地织锦,此发现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四川古称“蜀国”和“蚕丛之国”,但是蜀地极少出土宋代以前的完整蜀锦。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 蜀锦起源于四川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原料充足 B. 官府扶持 C. 技术精湛 D. 水运便利 2. 蜀地极少出土宋代以前完整蜀锦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稀少,市场狭小 B. 气候潮湿,不易保存 C. 地形崎岖,交通闭塞 D. 战事频发,损毁严重 【答案】1. A 2.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题详解】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土壤肥沃,类型多样,具备了蜀锦需要的桑蚕丝及草本植物染料,为主要原料。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起源于四川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原料充足,故选A。 【2题详解】 蜀地是蜀锦的原产地,市场广阔,A错。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受地形影响水汽不易散发,所以气候潮湿,蜀锦不易保存,B对。地形对于蜀锦保存关系不大,C错。战争频发,对蜀锦的损毁不是蜀锦保存完整与否的关键因素,D错。故选B。 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工农业发展均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图表示2007—2013年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三大产业绝对联动程度。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该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 A. 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B. 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粗放农业的有效结合 C. 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D. 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4. 该地区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不高主要受制于( ) A. 生态环境恶劣 B. 干旱缺水严重 C. 加工业水平低 D. 基础设施落后 5. 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程度,应该( ) ①调整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③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④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3. D 4. C 5. B 【解析】 3题详解】 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大是源于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D选项正确。 【4题详解】 图示表明一、三产业联动大,区域农业、旅游资源都很丰富,矿产丰富,但工业化水平低,工业联系少,导致区域第二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都要少一些,C选项正确。 【5题详解】 结合图示,区域产业发展不协调,应重视统筹规划产业布局,不可盲目优先发展第二产业这会导致新的偏差,发展应立足实际,发展科技,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高科技劳动力,本区域目前显然不满足本条件,①④排除,②③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 下图为 2018 年 12 月某日两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当日 14 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当日 2 时至 14 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当日 2 时至 14 时,下列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6. C 7. D 8.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14时等压线,结合风向,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当日 14 时,选项地点中气压由高到低,依次是 ①②④③,气压最低的是③,C对。A、B、D错。 【7题详解】 根据图示等压线的分布,当日 2 时至 14 时,选项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④,一直是东风,D对。①由西北风转为东北风,A错。②地可能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B错。③地可能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C错。 【8题详解】 结合等压线形态,当日 2 时至 14 时,选项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②,由受低压槽控制转化为受高压脊控制,B对。①、④始终受高压脊控制, ③始终受低压槽控制,天气变化小,A、C、D错。 【点睛】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当日 14 时,选项地点中气压由高到低,依次是 ①②④③,气压最低的是③。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②,由受低压槽控制转化为受高压脊控制。 盖塔拉洼地,位于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最低处海拔-133m。近年来,为发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采用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在洼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本国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其他国家。 根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在建造“沙漠渔场”的过程中,最弱化考虑的因素是 A. 距地中海近,且可自流引水节省成本 B. 防止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 C. 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 D. 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 10. 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控制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这可以 A. 去除杂质,淡化海水 B. 控制网箱内水温 C. 扩大鱼的生存空间 D. 增加水体含氧量 11. 随着“沙漠渔场”的出现,洼地环境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 岸线变得曲折绵长 B. 绿洲农业供水增加 C. 水体深度持续加深 D. “水下绿洲”面积扩大 【答案】9. D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水产品产业需要考虑原料(鱼)、市场等。建造“沙漠渔场”需要考虑引水成本、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市场需求),建造引水线路采用中国技术,而养殖该则采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技术,这对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要求不是最主要的,选D。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海拔-133m,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控制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这可以控制网箱内水温,保持箱体内的适宜水温以便养殖。该做法不能去除杂质,淡化海水,使鱼类在箱体中生存,故缩小了鱼的生存空间,养殖规模扩大会耗用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水体含氧量。据此分析选B。 【11题详解】 “沙漠渔场”的出现相当于形成了水下渔场,技术的日渐成熟会促进渔业规模的扩大,使得“水下绿洲”面积扩大;水下的养殖不会使湖岸线变得曲折绵长反而会导致岸线的取直,渔业规模的扩大,会导致耗水量增加,绿洲农业供水减少;水体深度变化不大。据此分析选D。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响水稻,出产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具有早熟、饱满、优质、高产等特点。响水大米是世界上唯一在火山熔岩台地上生产稻米的区域。其生长的土地为古代火山爆发时,岩浆流淌凝固而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由于大面积石板地反射热量,使地温、水温分别比一般稻田高出2~3℃左右。腐殖土积于其上,厚度达20~30厘米,其水质为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及地下泉水。远在唐代渤海国时期,渤海镇地区已经出现了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自唐代以来,至宋、元、明、清,响水大米始终是历朝贡米,为皇室所享用。当地农民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传统方式种植水稻,并在稻田中养鸭,稻米热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地。 材料二 图示为渤海镇行政区划图及响水稻分布示意图。 (1)分析响水稻早熟、饱满、优质、高产的主要原因。 (2)说明渤海镇农民在稻田中放养鸭子的效益。 (3)分析响水稻米热销俄罗斯的主要原因。 【答案】(1)早熟:大面积石板地使地温和水温较高,热量较充足;饱满:石板层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优质:水质优良、无污染;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农药、化肥使用少,稻米污染小;(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病虫害少;作物生长期长;)高产: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经济效益:鸭子吃虫,减少农药的使用,节约相关费用,并能减轻虫害带来的损失;鸭粪肥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节约成本;农药、化肥使用量下降,提升了稻米品质,利于销售;稻田里的杂草、昆虫等可充当鸭子食物,饲料投放量少,养殖成本低;鸭子市场需求量大,增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任答三点) 生态效益:形成良性生态系统,环境效益好。 (3)响水稻米品质优良;俄罗斯纬度高,热量条件差,不适宜稻米生产,需求量较大;渤海镇距俄罗斯较近,且铁路运输便利,运输成本较低。 【解析】 【详解】(1)据材料一中香水稻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早熟与温度有关。据材料知,大面积石板地使地温和水温较高,热量较充足;饱满主要是有机质含量高,与昼夜温差大有关。据材料知,岩浆流淌凝固而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石板层比热容小,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优质主要与水质优良、无污染有关,据材料知,其水质为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及地下泉水,水质洁净;高产与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以及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关。 (2)渤海镇农民在稻田中放养鸭子效益应借鉴珠三角地区的基塘生产来分析,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角度考虑。鸭子吃虫,减少农药的使用,节约相关费用,并能减轻虫害带来的损失;鸭粪肥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节约成本;农药、化肥使用量下降,提升了稻米品质,利于销售;稻田里的杂草、昆虫等可充当鸭子食物,饲料投放量少,养殖成本低;鸭子市场需求量大,增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3)响水稻米热销俄罗斯说明有市场,俄罗斯相对而言,纬度高,热量条件差,不适宜稻米生产,需求量较大;渤海镇距俄罗斯较近,且铁路运输便利,运输成本较低同时稻米的品质好,因此大量热销俄罗斯。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长得茂盛。左图为“仙女圈”景观图,右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潮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巢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尤尔根斯认为,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结构。 (1)“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简析其原因。 (2)试分析纳米布沙漠白蚁巢穴深的原因。 (3)推测纳米布沙漠白蚁外出觅食的时间规律,并简述理由。 (4)尤尔根斯认为“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有关,请结合材料说明该观点。 【答案】(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该地气温下冷上热(或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不易产生对流现象)。 (2)该地白天太阳辐射强,沙漠升温快,地表温度极高,地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白蚁喜阴凉潮湿,沙漠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深处土层潮湿,水源相对充足;地下深处潮湿的土层使土温增长缓慢,适宜白蚁居住。 (3)规律:昼伏夜出。理由:该地白天地表温度高,不利于怕热的白蚁活动,夜晚地表凉爽,利于白蚁外出觅食。 (4)白蚁把“仙女圈”内的草类啃食干净,形成中央“荒漠化”;该圈内的雨水下渗更快更深,增加了地下水量;使中央土层下的白蚁巢穴阴凉潮湿利于其生存;同时,部分地下水流向周围,利于“仙女圈”附近草类的生长,保障了白蚁的食物来源。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区域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区域气候成因及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及原因,难度较大,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得知,纳米布沙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主要从大气环流分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受东南信风带控制,且位于背风坡,信风越过山地,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气流不易上升。 (2)根据材料白蚁巢穴在地表5米以下,主要从白蚁的习性和沙漠环境分析。根据材料二知,白蚁喜阴凉潮湿。据材料判断,纳米布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白天太阳辐射强,沙漠吸热快,地表温度极高,地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沙漠地区土层空隙大,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深处土层潮湿,使土温增长缓慢,适宜白蚁居住。 (3)推测类题目主要根据动物习性和自然地理环境分析。白蚁主要居住在地下,白天地表温度高,所以白天不外出。夜间降温快,地表比地下凉爽,适合外出地表觅食。因此其昼伏夜出。 (4)解读区域特有地理现象,主要从引起区域变化的关键因素入手,材料提示白蚁与“仙女圈”形成有关,最关键的是白蚁啃食植被。植被少导致区域荒漠化加剧,但沙漠加大地表下渗量,使地表水减少,地下水分较充足,进而保障白蚁的生存。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保障周边地区地下水分,所以仙女圈周边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为白蚁提供充足食物。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9月,某手机短视频平台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永和县发起了“永和乾坤湾,玩转好心情”的短视频创意挑战赛,引发广大网友和游客关注。将短视频网络平台的科技元素,与该县自然风光、剪纸等传统艺术相融合,使短视频的艺术感、现场感得到发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精准投放,获得了超过5亿次的播放量,推动当地特色景点成为网红景点。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量同比增长近两倍。 说明短视频网络平台助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答案】使用网络平台制作短视频,费用较低,降低了宣传和推广成本;短视频挑战赛内容多样,角度多元,可以创意性地展示当地的自然风光及传统艺术等,吸引人们点击观看;运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短时间拓展旅游市场;动态展示旅游资源,增强旅游体验(互动性);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关注度,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 【解析】 【分析】 考查新媒体平台对于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既要结合所学知识,又要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详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答,一方面是短视频网络平台自身优点,另一方面是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对于网络宣传的需求,短视频网络平台自身的优点,如成本低,传播速度快,效用强,动态展示,角度多元化,同时范围广等优点,而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对于网络宣传的需求高,需要新媒体提高知名度,二者互补,因此可以用短视频网络平台助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 【点睛】要多角度多思维去回答网络平台自身的优点,同时要注意贫困区发展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对与网络的需求,二者是互补的,从这方面去回答。难度不大,发散性思维题,但是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去谈。 15.【地理——环境保护】 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2019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钱塘江流域首次实施全流域禁渔,其间禁止除娱乐性游钓和休闲渔业之外的所有作业方式。据悉,禁渔将影响钱塘江、富春江、曹娥江、衢江、兰江、千岛湖等钱塘江流域干流,范围涉及杭州、衢州、金华、绍兴、丽水等地。钱塘江流域的鱼类种类占浙江省淡水种类的85%以上,是中国稀有的天然渔业牧场和天然渔业种质生态库。 (1)分析钱塘江3~6月禁渔的原因。 (2)为什么禁渔期不禁止娱乐性游钓和休闲渔业? 【答案】(1)3~6月是钱塘江多数重要鱼类的繁殖期和幼鱼生长期,此时禁渔可以保护鱼类安全产卵、繁殖后代,从而增加鱼类数量。渔业资源得到养护,禁渔期结束后捕捞个体会比往年更大,产量也会有所增加,有利于渔业(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些鱼多以吃浮游生物为生,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物质,有效净化水质,进而更好地修复钱塘江生态系统。 (2)娱乐性游钓和休闲渔业的捕鱼规模小,对渔业资源的破坏较小。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减少对娱乐性游钓和休闲渔业的冲击。(答对2点给满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详解】(1)3~6月是鱼类的繁殖期和幼鱼生长期,有利于鱼类的可持续发展。(2)禁渔和娱乐性游钓和休闲渔业在数量上相差较大,同时可以减少人们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