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蚌埠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地理试题

蚌埠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四地传统民居的取材和外观结构可以推知 A. 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 乙地地形平坦,草类茂盛 C. 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 丁地气候湿热,台风频发 ‎2. 丙院落中种植槐树、海棠等树木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冬季室内空气湿度 B. 提供建造住宅的木材 C. 遮挡夏季院内阳光照射 D. 减少进入室内的风沙 ‎【答案】1. B 2. C ‎【解析】‎ 本题以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为材料,考查中国自然地理影响下的特色民居。‎ ‎【1题详解】‎ 甲图是窑洞,地为黄土高原一带,地表植被不茂密,故A错误;乙图是蒙古包,多出现在内蒙古草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草类茂盛,B正确;丙图为北方地区的四合院,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性缺水严重,河网密度小;丁图为云南傣家竹楼,多分布在云南,受台风影响小,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丙院落为我国北方的四合院,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温差较大。槐树和海棠为落叶林,在北方的院内种植可在夏天遮阳,冬季落叶,不会遮挡阳光,利于冬季的采光,故C正确;院落种植树木对冬季屋内湿度没有明显影响,A不符合题意;四合院为石质建筑,建筑不是依赖院内种植木材,B不符合题意;夏季植被茂密,但北方夏季风沙较小,冬季植被落叶,对风沙的遮挡效果较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下图为我国1960年~2018年历年出生人口数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从1961年到2018年,历年出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是 A. 不断增加 B. 波动上升 C. 不断减少 D. 波动下降 ‎4. 与1976年前相比,1976年~1980年新增人口数显著变化的原因是 A. 国家政策 B. 经济发展 C. 自然灾害 D. 传统生育观念 ‎5. 人口变动带来的影响是 ‎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②就业压力加大 ‎ ‎③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④赡养老人投入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3. D 4. A 5.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影响。‎ ‎【3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1961-2018年间,出生人口数量是波动的,并未持续上升或下降,故A、C错误;总趋势是下降的趋势,故波动下降,D正确,B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与1976年之前相比,1976-1980年出生人口明显减少,根据所学知识应为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材料体现了人口变动状况为出生人口波动减少,可能导致劳动力人口后备不足,劳动力人口减少,人口红利消失,经济发展速度变慢,就业压力较小,故①正确,②③错误。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赡养老人的投入增加,故④正确,选择①④,C正确。故选C。‎ ‎2017年12月安徽淮南水面漂浮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下图)。淮南过去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有8.4万亩土地因采煤塌陷。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采煤塌陷区产业布局由“地下”转到“地上”,下图发展方式由“黑色”变成“绿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淮南发展漂浮式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是 A. 交通便利 B. 劳动力丰富 C. 用地成本低 D. 煤炭资源丰富 ‎7. 建立漂浮式光伏电站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增加水面蒸发 B. 电站供电稳定 C. 促进湖泊藻类生长 D. 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答案】6. C 7. D ‎【解析】‎ 本题以淮南发展漂浮式光伏发电站为材料,考查能源的开发条件和影响。‎ ‎【6题详解】‎ 太阳能发电的用地较大,淮南在水面建设漂浮式的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是可利用水面没减少用地成本,故C符合题意;光伏发电站对于交通、煤炭资源和劳动力的要求较小,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题详解】‎ 光伏电站的接收装置漂浮于水面使水面的光照减少,较少水分的蒸发,不利于藻类生物生长,故A、C错误;淮南位于安徽省北部,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天气状况影响太阳能电站的供电情况,故B错误;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的经济发展模式,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区域冬季主要盛行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9. 该区域 A. 地势大致东高西低 B. 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 C. 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D. 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 ‎【答案】8. B 9. B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的判读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8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此地在30-40度大陆的西岸,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所以图中的区域在冬季是西南风,故B正确;东北风是北半球的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风向,故A错误;东南风是南半球的风向,故C错误;西北风是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故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根据图中降水量的分布,西部沿海地区降水量大,东部地区降水量少,所以西部沿海地区地势较高,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判断地势为西高东低,故A错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C错误;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故D错误;东、西部地形、降水等地域差异显著,故B正确。故选B。‎ 小明于北京时间6月18日8:30从上海出发去纽约出差(航线甲),会议结束后他于当地时间6月23日16:00从纽约返回(航线乙),单程用时约15小时。去程中小明从高空俯视阿拉斯加东南沿海地区,被地面上的巨幅“抽象画”所震慑—黑白相间的线条在大地上旋转、交错、卷曲。下图为小明往返航班路线和阿拉斯加东南沿海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若小明乘飞机往返为晴朗天气,去程时不想被阳光照射,返程时想欣赏我国北方日落景色。他的座位选择是 A. 去程左侧,回程右侧 B. 去程、回程均为右侧 C. 去程右侧,回程左侧 D. 去程、回程均为左侧 ‎11. 小明旅途中 A. 去程时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B. 去程时为白天,全程艳阳高照 C. 返程时飞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返程时可以欣赏北极极光景色 ‎12. 巨幅“抽象画”中黑色线条的主要成因是 A. 冰川堆积 B. 流水堆积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答案】10. A 11. C 12.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太阳视运动和外力作用。‎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小明参加会议的时间为6月18日-6月23日,在此期间为北半球的夏季,日出东北方向,日落为西北方向。航线甲为先东北后东南,朝南的窗户能被阳光照到,所以小明应坐在朝北的窗户即靠左侧的座位;回程时日落位于西北方向,航线乙为先西北后西南,朝北的窗口能看到我国北方日落,朝北的窗户在回程的右侧,所以该题选A。‎ ‎【11题详解】‎ 去程从上海到阿拉斯加是向东北方向飞行,从阿拉斯加到纽约是向东南飞行,故A错误;去的路程用时13.5小时,北京时间8:30从上海出发,不可能全程艳阳高照,故B 错误;返程时是北极地区的极昼期,不可能在北极地区欣赏到极光景色,故D错误;返回的路线是逆自转方向,且先靠近北极后远离北极,故先西北再西南,C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地区,纬度高,且有海拔较高的科迪勒拉山脉的北段,多冰川作用,黑棕色的线条应是由冰川的冰碛堆积而成的堆积物。故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北半球冬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短,夜越长;夏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长,夜越短。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示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 H、R B. Q、R C. Q、H D. H、K ‎14. 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是正相关的地区是 A. Q、R之间 B. N、M之间 C. S、R之间 D. S、K之间 ‎【答案】13. A 14.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气温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3题详解】‎ 读图,R的取值范围是160~180,Q是180~200。K有两种可能:若与K相邻的等值线为160,则K的取值范围是140~160;若与K相邻的等值线为180,则K的取值范围是180~200。H有两种可能:若与H相邻的等值线为180,则H的取值范围是160~180;若与H相邻的等值线为200,则H的取值范围是200~220。所以,可能相等的两地是H和R、K和Q。结合选项,故选A。‎ ‎【14题详解】‎ 一般在无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年均温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图示区域的年均温分布规律大体由南往北递减。图中N、M之间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故B项正确;S、R之间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负相关,故C项正确;而Q、R之间和S、K之间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无相关性,故A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关于闭合等值线的判读,一定要利用好“大于大,小于小”这个规律。‎ 下图为我国某山脉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山脉3000米以上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 较暖、较湿 B. 较暖、较干 C. 较凉、较干 D. 较凉、较湿 ‎16. 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 干冷北风 B. 干热南风 C. 上升气流 D. 下沉气流 ‎17. 该山脉可能位于 A. 四川 B. 新疆 C. 安徽 D. 山西 ‎【答案】15. D 16. D 17. A ‎【解析】‎ 本题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5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山脉基本为南北走向,海拔3000m以上东西两坡均为亚高山针叶林,但东坡针叶林分布下限较低,表明东坡“较凉”。根据东西两坡基带海拔高低和植被差异(东坡海拔低,基带为干旱河谷灌丛带。西坡海拔高,基带为亚高山针叶林,可知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且最可能位于横断山地区。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3000m以上降水较多。根据分析可知,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较凉、较湿,故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该区域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但谷地地区始终受下沉气流影响,谷地底部降水偏少,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题详解】‎ 该山地有常绿阔叶林分布,而新疆、山西属于温带气候,不存在常绿阔叶林,故B、D不符合题意;根据东西两坡基带海拔较高(东坡在1000m以上,西坡在3000m以上)和基带植被(东坡基带为干旱河谷灌丛),安徽以平原为主,缺少高大山脉,故C不符合题意;该山地有常绿阔叶林分布,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多山谷,故A正确。故选A。‎ 图甲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乙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 ‎18. 据图甲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9. 据图乙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A. 中心商务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文化区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位于地铁网的中心,应该是市中心位置而地租最高。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可以判断,甲地应属于中心商务区所在地;乙、丙、丁地交通通达度低,不适宜布局中心商务区,故A正确。‎ ‎【19题详解】‎ 读图,上午6-9时,刷卡进站的人流多,傍晚21时左右,刷卡出站的人流多,应是早上出门上班,傍晚回家的人流为主,所以该站位于城市住宅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文化区人流方向与住宅区相反,故B正确,A、C、D错误。‎ 近年,我国玻璃行业面临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为把握“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我国玻璃行业在尼日利亚等国投资建厂。2017年底尼日利亚首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投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我国投资该国玻璃产业主要是考虑当地 A. 矿产资源丰富 B. 产业设备技术先进 C. 国家政策支持 D. 经济发展快,市场广阔 ‎21. 我国玻璃产业在美国投资建厂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 市场竞争激烈 B.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C. 劳动力成本高 D. 美国贸易保护政策 ‎22. 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我国玻璃产业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技术设备研发,不断提高产能 ‎②推进智能化生产,降低劳力成本 ‎③采用资源联合采购,降低大宗原料价格 ‎④整合升级,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20. D 21. C 22. B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0题详解】‎ 玻璃产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由题干可知尼日利亚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故在尼日利亚建厂主要是为了占据市场,D符合题意;玻璃生产不是原料指向型工业,更不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在玻璃产业选址时原料和技术的影响较小,故A、B不符合题意;玻璃产业选址建厂的目的是为盈利而不是政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题详解】‎ 玻璃产业在美国建厂是为了占据美国市场,我国玻璃产业的优势是质量优良和价格低廉。美国为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较高,生产成本上升,是制约我国玻璃产业主要矛盾,故C符合题意,A错误;美国为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完善,B不符合题意;我国玻璃产业并未给美国同行业造成威胁,美国贸易保护不是限制我国玻璃产业的首要因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题详解】‎ 我国玻璃产业的应对国际竞争的局面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推进智能化生产,降低劳力成本,故②正确;采用资源联合采购,降低大宗原料价格,降低原料成本,故③正确;整合升级,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提高品质,故④正确;我国玻璃产业并未供不应求需要提高生产能力,所以加强技术设备研发,不断提高产能不符合题意,①错误,选②③④,B正确。故选B。‎ 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合理配置并不断调整人类活动,能够使水-能源-粮食(W-E-F)系统压力处于最优状态。下图为1997~2015年我国W-E-F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 A. 随时间呈升—降—稳变化 B. 与能源压力指数变化完全一致 C.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下降 D. 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上升 ‎24. 在1999年后,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 低耗能产业增多 C. 产业转移频繁发生 D. 人均资源消耗量减少 ‎25. 我国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人口分布的聚集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我国W-E-F系统压力增大、压力空间不平衡。下列属于缓解我国W-E-F系统压力的积极措施是 ‎①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集中布局人口 ‎②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③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 ‎④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23. C 24. B 25.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23题详解】‎ 在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在1999年之前是上升的,之后下降,故A错误;由图可知在2005年以前总压力指数取决于能源压力,所以总压力指数和能源压力指数大致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尽相同,故B错误;总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而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故能源压力大于西北,C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由材料可得1999年之前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后期压力指数减小,说明东南沿海发展了低耗能工业,能源压力减小,故B符合题意;由材料可得我国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且人口总数持续上升,人均资源消耗量增大,故A、D错误;区域区位条件的变化导致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不可能频繁发生,故C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集中布局人口会加大地区发展差距,故①错误;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降低粮食压力;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与工业的合理布局,可有效降低压力指数,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夏季,去我国西北地区旅游的人很多。人们在沿途时常看到被称为“雅丹”的地形。“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下图为青海省东台湖地区“水上雅丹”位置示意及景观。‎ ‎(1)分析柴达木盆地气候特点。‎ ‎(2)推测“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3)说明夏季前往该地旅游需要准备的物品及理由。‎ ‎【答案】(1)柴达木盆地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低,日较差、年较差大,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全年降水少,集中于夏季;全年光照强度大,时间长;风力强盛,大风日数较多。‎ ‎(2)当地气候干旱,经过长期的风力侵蚀,形成雅丹地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湖泊水位上升,淹没部分雅丹地貌,形成水上雅丹景观。‎ ‎(3)墨镜、防晒霜———高原海拔高,光线强;防寒衣服———高原地势高,昼夜温差大;氧气包———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易出现高原反应。‎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详解】(1)分析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角度答题,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全年降水较少,故晴天多,光照充足,且靠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靠近冷源地,故冬季漫长且多大风。‎ ‎(2)由材料可知,雅丹地貌是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 “水上雅丹”为青海省东台湖地区的景观。可知其形成是经长期风力侵蚀,形成雅丹地貌;全球气候变暖,东台湖水位上升,淹没部分雅丹地貌,形成水上雅丹景观。‎ ‎(3)到塔里木盆地旅游需考虑其天气状况和自然地理特征,周围山地海拔,空气稀薄,易出现高原反应,应备好应急氧气包;晴天多雨天少,光照强,做好防晒准备,高墨镜、防晒霜;昼夜温差大注意夜晚防寒衣服。‎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多年生经济作物,其价值在于叶子中的剑麻纤维,是船缆绳、麻袋、地毡等的原料。随着技术的进步,剑麻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19世纪末,西方殖民者把剑麻从巴西带到坦桑尼亚,因气候条件优越,坦桑尼亚很快便有了“剑麻王国”的美誉。下图示意坦桑尼亚纺织作物分布。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垦集团在国家支持下,在坦桑尼亚积极发展剑麻种植产业。‎ ‎(1)说明坦桑尼亚享有“剑麻王国”美誉的原因。‎ ‎(2)简述中国农垦集团在坦桑尼亚种植剑麻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当地从中国农垦集团剑麻种植产业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1)当地气候适宜剑麻种植;剑麻种植的规模大,知名度高;交通便利,有利于剑麻大量出口。‎ ‎(2)坦桑尼亚剑麻种植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土地成本低;劳动力价格低;国家政策的支持;种植区有公路、铁路与港口连接,便于出口。‎ ‎(3)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坦桑尼亚种植剑麻为材料,考查农业区位条件。‎ ‎【详解】(1)坦桑尼亚有“剑麻王国”的美誉可从气候、知名度、出口量大等角度答题。由图中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低纬度的大陆东部,坦桑尼亚全年高温、光照充足,雨季降水丰富,非常适合剑麻生长。品质优良,产量大,知名度高,由图可知剑麻产区周围铁路分布,交通便利,利于剑麻的外运和大量出口。‎ ‎(2)农业社会经济条件应从科技(种植经验)、交通、劳动力和地价、政策等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坦桑尼亚剑麻种植可以追溯到19世纪,故种植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坦桑尼亚为发展中国家,土地成本低,劳动力价格低;与我国邦交友好,国家政策的支持;由图可知坦桑尼亚水路交通便利,种植区有公路、铁路与港口连接,便于出口。‎ ‎(3)我国在坦桑尼亚投资剑麻种植产业,有利于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经济税收;利于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坦桑尼亚的经济发展。‎ ‎【点睛】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也很大。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江口为核心,由广州、佛山、深圳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下图)。“十三五”期间,广东重点打造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地铁、轨道交通、城际列车、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实现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化工、玩具和电子装配等工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一带转移。‎ ‎(1)说明珠三角地区传统工业向粤东、粤西、粤北等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 ‎(2)推测传统工业转入M县对当地城市化进程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3)简述珠港澳大桥等交通线路的建设对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珠三角地区劳动力价格上涨;地价上涨;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增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工业转入加快城镇新区的建设,促进城镇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多,加速M县城市化进程;农业比重降低有利于生态退耕,减轻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传统工业规模的扩大会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 ‎(3)交通方式多样化发展与布局,形成了区域综合交通网;交通线路不断拓展,区域联系更为密切;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区域分工与合作;便捷的交通运输网,利于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 ‎【分析】‎ 本以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和交通建设的影响。‎ ‎【详解】(1‎ ‎)珠三角经过对外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工资大幅度提升,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和地价上涨;随着工业的发展,企业增加,导致环境污染加重,污染治理和控制费用增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原有传统产业向外转移,为新产业腾出空间。‎ ‎(2)城市化过程应从产业、人口、城市规模角度分析,根据实际可知,传统产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珠三角传统工业向粤东、粤北、粤西等区域转移,能吸引产业转入区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转入促进大量外地劳动力迁入,利于加快迁入区的城镇工业新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城镇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多,加速M县城市化进程;大量劳动力迁入,有可能导致管理难度加大,产生社会问题。对于环境来说,农业比重降低有利于促进生态退耕,利于治理环境,减轻水土流失;但传统工业规模的扩大一旦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 ‎(3)区域经济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改进交通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发展。结合本题的设问及试题材料,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首先交通自身方面表现为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可构建综合交通网;其次便捷的交通网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费用,节省生产成本;而且交通的改善,能加强区域联系,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合理分工与合作。‎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下图为中亚地形图,下表为阿斯塔纳与伦敦1月气候资料。‎ ‎(1)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2)中亚地区与欧洲西部纬度相当,但冬季气候特征却有明显差异,分析其原因。‎ ‎(3)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该国位于中纬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地处锡尔河上游,河流径流量大;天山海拔高,冰雪融水量大;该国在锡尔河修建许多水库,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强。‎ ‎(2)中亚地区冬季气温远低于欧洲西部,降水量少,表现为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深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冬季气温低,降水稀少,气候的大陆性强。‎ ‎(3)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土地退化,荒漠化严重;过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河流断流,导致咸海面积萎缩;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及成因,区域农业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详解】(1‎ ‎)由图可知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纬西风且东部有山地,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吉尔吉斯斯坦位于锡尔河上游,补给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天山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吉尔吉斯斯坦在锡尔河修建许多水库,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强。所以水资源较丰富。‎ ‎(2)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深受蒙古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冬季气温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的大陆性强。而欧洲西部深受西风影响,全年温和多雨,所以中亚地区冬季气温远低于欧洲西部,降水量少,表现为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3)该地位于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盐碱化严重。农业面积增大,过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导致咸海面积萎缩,盐度增加,河流断流,水资源减少。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