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左图为西欧某地等高线图,下右图为该区上空地形鸟瞰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左图区域南北实际水平距离接近 A. 7千米 B. 15千米 C. 27千米 D. 35千米 2. 右图观察的方向是 A. 由东南向西北 B. 由西北向东南 C. 由西南向东北 D. 由东北向西南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大致111千米。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南北纬度相差约4',图中南北距离约4'÷60'×111≈7.3千米,因此左图区域南北实际水平距离接近7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观察地形鸟瞰图可以看出,鸟瞰图是沿着较深的 谷地从低处向高处观察。等高线地形图中只有三条比较深的谷地,两条由东北向西南从低处向高处延伸,一条由西南向东北从低处向高处延伸。如果从由东北向西南延伸谷地中北边那条谷地上空观察,谷地不在区域中间,与右边鸟瞰图特征不符,排除;如果从无论从由东北向西南延伸谷地中南边那条谷地上空鸟瞰,图中两个最高的山峰位于右侧,而右边鸟瞰图中山峰位于左侧,特征不符,排除,因此观察方向不会是由东北向西南,D错误。如果从由西南向东北从低处向高处延伸的谷地上空观察,谷地在中间,两座山峰在视线的左边,符合地形鸟瞰图的特征,C正确。图中没有由东南向西北、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的谷地,因此观察方向不可能是由东南向西北、由西北向东南,A、B错误。故选C。 下图为2018年1~6月我国某初级产品进口来源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初级产品可能是 A. 木材 B. 铁矿石 C. 天然橡胶 D. 石油 4. 该初级产品按自然属性划分属于 A. 非可再生资源 B. 可再生资源 C. 矿产资源 D. 生物资源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从2018年1~6月我国某初级产品进口来源统计图中数据显示,俄罗斯是该初产品最大的来源国。我国铁矿石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巴西等地,俄罗斯不是我国铁矿最大进口国,排除B。天然橡胶为热带地区作物,俄罗斯纬度高,没有热带地区,排除C。我国石油主要进口地为波斯湾沿岸地区,而图中国家中没有一个位于波斯湾沿岸地区,排除D。俄罗斯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木材资源十分丰富,材质优良,又临近我国,因此我国木材最可能主要来自俄罗斯,图中其它国家和地区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4题详解】 按照自然属性划分,自然资源有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根据上一题的判断可知,该初级产品为木材。按照自然属性划分,木材属于生物资源,D正确、C错误。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是按照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划分的,不是按自然属性划分的,因此A、B错误。故选D。 2019年10月22日,全国首列“渝新欧”中欧班列暨“乌鲁木齐—鹿特丹”安全智能贸易测试班列开行。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示意图和2016年重庆市支柱产业产值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班列开行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重庆烈日炎炎 B. 中亚麦浪滚滚 C. 莱茵河凌汛 D. 波兰黄叶纷飞 6. 符合重庆市通过班列运输的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 A. 向西欧出口电子产品 B. 向德国出口汽车整车 C. 从俄罗斯进口铁矿砂 D. 从中亚进口通讯设备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全国首列“渝新欧”中欧班列开行时,为10月22日,属北半球秋季。此季节,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重庆正午太阳高度较小,且多雾,因此“重庆烈日炎炎”的可能性不大,A错误。中亚地区的小麦已经在夏季收割,秋季不可能出现“麦浪滚滚”,B错误。莱茵河无结冰期,不可能出现凌汛现象,C错误。波兰多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树林落叶,可能出现“黄叶纷飞”现象,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从2016年重庆市支柱产业产值分布图可以看出,重庆的电子制造业产值比重较高,说明电子产品产量大,向西欧出口电子产品可能性大,A符合题意。德国的汽车制造业发达,重庆不可能向德国出口整车,B不符合题意。重庆钢铁工业产值比重小,铁矿砂需求量小,C不符合题意。中亚地区通讯设备制造水平不高,重庆是主要通讯设备制造产地,因此从中亚进口通讯设备的可能性小,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下图为大西洋地区上空沙尘浓度分布图(颜色越深表示沙尘浓度越大)。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输沙载体主要是 A. 东北信风 B. 赤道低压 C. 盛行西风 D. 极地东风 8. 推断图示所在月份最可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9. 该地区沙尘暴长期活动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A. 撒哈拉地区肥力增加 B. 中大西洋能见度上升 C. 沙源地植被覆盖增加 D. 大西洋海洋生物兴盛 【答案】7. A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从大西洋地区上空沙尘浓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沙尘浓度最大的部分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判断,北半球低纬度属于东北信风带。因此图中输沙载体主要是东北信风,A符合题意。赤道低压位于赤道、盛行西风位于中纬度、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与图中沙尘浓度最大的部分所处纬度不同,不可能成为图中输沙载体,排除B、C、D。故选A。 【8题详解】 图中可以看出,墨西哥湾和美国陆地沿海地区上空沙尘浓度较大,由此判断,此季节风从海洋吹向北美大陆,说明北美大陆上形成低气压。北美大陆夏季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大陆上会形成低气压,因此推断北美大陆此季节为夏季。1月为北美大陆的冬季,4月为北美大陆的春季,7月为北美大陆的夏季,10月为北美大陆的秋季,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9题详解】 撒哈拉地区气候干旱,土壤发育程度差,该地区沙尘暴长期活动会导致当地荒漠化加剧,周边草原土壤肥力下降,A不符合题意。该地区沙尘暴长期活动,大西洋上空沙尘浓度较高,使得中大西洋能见度下降,B不符合题意。该地区沙尘暴长期活动,沙源地植被会被沙漠侵吞,植被覆盖率下降,C不符合题意。该地区沙尘暴长期活动,沙尘暴的扬沙沉降到大西洋上,沙尘带来的营养元素使得微生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海洋生物饵料丰富,可能使得大西洋海洋生物兴盛,D符合题意。故选D。 下图为欧洲南部区域图,甲、乙两地近年来都大规模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等, 但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乙两地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A. B. C. D. 11. 与乙地相比,甲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是 A. 作物生长期更长,品质更优 B. 热量相对丰富,上市更早 C. 距离市场地更近,交通便捷 D. 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发达 【答案】10. B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甲、乙两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地中海农业,属混合农业和商品型农业。材料信息表明,甲、乙两地近年来都大规模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等,因此主要流向市场的产品为种植业产品,畜牧产品为次要产品,与图B特征相符合,选项B正确。图A表示是自给型农业,与甲、乙两地农业特征不符,选项A错误。图C表示乳畜业,与甲、乙两地农业特征不符,选项C错误。图D表示以放牧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与甲、乙两地农业特征不符,选项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图中显示,与乙相比,甲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农作物生长周期较短,两地作物品质相差不大,A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与乙相比,甲纬度更低,热量丰富,农作物成熟早,上市早,具有明显优势,B符合题意。甲、乙两地的水果、蔬菜、花卉等产品的主要市应在西欧、中欧、北欧等地,因此甲距离主要市场地更远,C不符合题意。甲地主要在西班牙,乙地在法国,均为发达国家,劳动力素质和农业技术相似,差别不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读近50年来甲国与美国、世界平均的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变化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据图中数据,可判断甲国城市化发展的突出特征是 A. 滞后城市化 B. 虚假城市化 C. 郊区城市化 D. 中心城市化 13. 下列针对甲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合理的是 A. 集中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 B. 鼓励人口向农村回流,降低城市化水平 C. 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 D. 优先发展传统服务业,提升居民就业率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国的城市化率已经略高于美国,即城市化水平超过美国,而2017年人均GDP约10000美元,而美国高达60000美元,即甲国人均GDP远远低于美国,说明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甲国的城市化属于虚假城市,不是滞后城市化,A错误、B正确。图中数据不能表明甲国城市化是郊区城市化,还是中心城市化,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80%,而人均GDP较低,因此“集中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这一建议不合理,A错误。鼓励人口向农村回流,降低城市化水平,这一建议不现实,很难实施,B错误。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判断可知,甲国城市化为虚假城市化,虚假城市化现象往往是一种无工业化或工业化不充分的城市化,主要靠传统的服务业提供就业,就业压力大是这类国家面临的主要城市化问题。因此要通过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提供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C正确。甲国城市主要依靠传统服务业实现就业,但现在已经饱和,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已经无法持续发展,因此“优先发展传统服务业,提升居民就业率”这一建议不合理,D错误。故选C。 下图为2015年1月~2019年12月,某板块交界处附近地震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甲处的板块主要运动方向是 A. 自南向北 B. 自北向南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 15. 图中最可能出现的宏观地貌有 ①海岭 ②海沟 ③岛弧 ④海岸山脉 ⑤裂谷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⑤ 【答案】14. C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显示,纬度向南递增,应为南半球;经度向西递增,应为西经度。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规律判断,位于西经度、南半球的板块交界处主要是美洲板块南部东西两侧,而地震主要分布在消亡边界,因此该地应为南美洲西海岸附近地区。则甲为南极洲板块,该板块向东运动与东边的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多地震,从而形成图示区域的地震空间分布。因此甲板块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判断可知,图示地区为南美洲西海岸附近地区。甲属于南极洲板块中的大洋板块,俯冲美洲大陆板块之下,在两者交界处形成很深的海沟,在大陆板块部分形成高大的海岸山脉——安第斯山山脉。图中最可能出现的宏观地貌有海沟和海岸山脉,②、④符合题意。海岭、裂谷一般形成于板块张裂地区,①、⑤不符合题意。图中地区没有形成岛弧,岛弧多出现在太平洋西海岸,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生物质指有机活体物质或有机活体新陈代谢的产物。生物质燃料又称生物燃料,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萃取的燃料。下图为2014年美国本土可获取生物质产量分布图(吨/县)。完成下面小题。 16. 造成甲、乙两县生物质产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光照 C. 土壤 D. 水分 17. 甲、乙、丙、丁四县中人工栽培生物质产量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若不改变目前生物质产量格局,规模化生产生物燃料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降低大气污染 ②粮食价格上涨 ③土壤盐碱化加剧 ④失业率上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6. D 17. C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甲地纬度高于乙地,但是生物质产量远大于乙地,可排除热量,A不符合题意。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较弱,乙地为沙漠气候,光照强,而甲地生物质远大于乙地,可排除光照,B不符合题意。土壤对两地生物质产量差异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C不符合题意。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水分条件好,而乙地为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分条件差,导致甲地生物质远大于乙地,D符合题意。故选D。 【17题详解】 甲地为美国小麦和林牧业带,气候相对冷湿,人工栽培生物质产量并不太高,排除A。乙地为内陆干旱地区,为美国畜牧和灌溉农业带,水分条件差,导致人工栽培生物质产量较低,排除B。丙地位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带,种植密度和频率较高,因此人工栽培生物质产量在四地中最高,C符合题意。丁地为乳畜带,畜牧业为主,因此人工栽培生物质产量低,排除D。故选C。 【18题详解】 规模化生产生物燃料,可以部分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从而减轻大气污染,①符合题意;规模化生产生物质燃料,会减少粮食的供应,因此造成粮食价格上涨,②符合题意;题意表明,规模化生产生物燃料是在不改变目前生物质产量格局基础上进行,因此土地碱化不会加剧,③不符合题意;规模化生产生物燃料,各生产环节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不会导致失业率上升,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9. 在纬度25°附近区域,影响四地降水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洋流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20.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①非洲大陆西岸;②南美大陆西岸;③澳大利亚大陆西岸;④北美大陆西岸 B. ①南美大陆西岸;②非洲大陆西岸;③澳大利亚大陆西岸;④北美大陆西岸 C. ①非洲大陆西岸;②南美大陆西岸;③北美大陆西岸 ;④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D. ①南美大陆西岸;②非洲大陆西岸;③北美大陆西岸 ;④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四地大陆西岸的纬度为25°附近地区降水很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30°大陆中西部一般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大陆气团,很难成云致雨,降水稀少,因此影响四地纬度25°附近地区降水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C符合题意。四地大陆西岸的纬度25°附近地区多寒流流经,具有降温降湿作用,从而降低当地降水量,但不是当地降水稀少的主要因素,A不符合题意。地形与四地降水稀少关系不大,B不符合题意。四地大陆西岸均临近海洋,因此海陆位置与当地降水稀少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题详解】 ①曲线表明,赤道地区降水较低,降水稀少的区域纬度跨度最大,这与秘鲁沿岸气候特征相似,与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有关,因此该区域为南美大陆西岸;②曲线表明,曲线不到40°就结束,说明该大陆西岸在35°左右没有大陆分布,赤道附近降水丰富,由大陆分布特征判断,②应表示非洲大陆西岸;③曲线表明,该大陆西岸最低纬度为10°,最高纬度超过40°,因为巴拿马运河位于10°N附近,由此判断,③曲线为北美大陆西岸 ;④曲线表明,该大陆西岸纬度跨度最小,最低纬度在15°左右,最高纬度不到35°,由此判断,④表示澳大利亚大陆西岸。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11月3日,图1的乙城PM2.5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多个地区达到999的量程最大值,根据换算,这相当于每人每天吸33.2根香烟。此严重的雾霾天气持续了将近1个多月时间。 材料二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产区,甲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下左图为恒河流域简图,下右图为甲城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黄麻一般在3~5月播种,发芽最低温度为13—14℃,苗期生长慢,尤其怕涝;6~7月进入生长旺期,是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的短日照作物。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等的原料。 (1)图中甲城所在国是亚洲 (填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最大的国家,恒河三角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2)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乙城冬季雾霾严重的原因。 (3)从外力作用的角度简析恒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4)分析恒河三角洲的气候特征对黄麻不同生长阶段的有利影响。 (5)分析甲城发展麻纺织业的优势条件。 【答案】(1)耕地 水稻 (2)北侧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阻挡冬季风,风力弱;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多晴天,不易吸附沉降;位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洼,有利于污染物的集聚;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易形成逆温,大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山谷地形,其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易起雾。 (3)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携带的泥沙量大;孟加拉湾相对封闭,沉积环境良好;地势低平,流水沉积作用强;入海口附近,海水顶托作用强。 (4)播种发芽期间:3—5月期间,气温高,热量丰富,适合黄麻播种和发芽;苗期:3—5月间,雨季未到,降水少,蒸发强,涝灾少,适合苗期生长;生长期:6—7月,气温高,热量丰富且降水多,适合黄麻的生长;且生长期间,降水多,晴天少,光照较少,符合黄麻短日照的生长习性。 (5)地处恒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利于工业布局建设;水路交通便利,利于产品的输出;气候湿热,利于黄麻生长,原料丰富;地势低平,水网密布,便于浸沤黄麻;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 【解析】本大题以恒河流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印度农业特征、雾霾成因、三角洲形成条件、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图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图文信息表明,甲城所在国为印度。印度地形平坦开阔,多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容易耕作,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恒河三角洲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人口众多,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因此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题意表明,乙城冬季雾霾严重的原因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图中显示,乙城北侧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阻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多晴天,则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低,容易产生雾霾,且大气稳定,雾霾中颗粒物不易沉降,利于维持雾霾天气;乙城位于河谷地区,山谷风环流中,夜间多为气温较低的山风,导致谷地近地面容易产生雾霾,且易形成逆温,大气稳定,雾霾中颗粒物不易扩散;乙城北侧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阻挡冬季风,风力弱,利于雾霾天气维持;图中显示,乙城位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洼,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污染物集聚。 (3)题意表明,恒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应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恒河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携带的泥沙量大,进入河口的泥沙量大;河口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泥沙容易在河口地区沉积;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水受到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流动迅速在河口地区沉积,从而形成三角洲;孟加拉湾呈三角洲向外展开,相对封闭,海水较浅,沉积环境良好,利于形成河口三角洲。 (4)分析恒河三角洲的气候特征对黄麻不同生长阶段的有利影响。 (4)材料三信息表明,黄麻一般在3~5月期间,发芽最低温度为13~14℃,甲城的气候资料图显示,3~5月当地气温在20~30℃ 之间,气温高,热量丰富,适合黄麻播种和发芽;材料三信息表明,黄麻苗期生长慢,尤其怕涝,甲城的气候资料图显示,3~5月间,当地雨季未到,降水少,洪涝灾害少,适合苗期生长;材料三信息表明,黄麻一般在6~7月进入生长期,是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的短日照作物,甲城的气候资料图显示,6~7月当地气温在30左右,两月降水量均在300mm以上,形成典型湿热天气,适合黄麻快速生长;6~7月,降水多,云雨天气多,晴天少,光照较少,符合黄麻短日照的生长习性;由于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湿地多,有利于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 (5)甲城发展麻纺织业的优势条件应从原料、地形、交通、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甲城地处恒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地形平坦,气候湿热,利于黄麻生长,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产地,甲城发展麻纺织业的原料丰富;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网密布,便于浸沤黄麻,有利于黄麻初加工;甲城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利于工业布局建设;甲城临河近海,河运和海运发达,水路交通便利,利于产品的输出;麻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当地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劳动力成本较低,利于麻纺织业发展;麻纺织业的产品市场广阔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马尔马拉”在希腊语中的意思为大理石,而马尔马拉海附近的马尔马拉群岛,因广泛分布大理岩而得名。 材料二:伊斯坦布尔市地跨亚欧两洲,2013年底贯通的马尔马拉海底隧道不仅使铁路直接连通两洲,也有轨道与市内地铁相接,4分钟就可以穿过海峡。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土耳其汽车工业开始持续快速发展,汽车及配件工业已成为拉动土耳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目前,土耳其共有14 家汽车制造企业,其中10家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与土本国公司的合资企业。土耳其约有4000家企业从事汽车配件生产,其中70%为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布尔萨地区。土耳其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生产的各类汽车主要面向其他国家出口,出口额占产量的70%左右。 (1)黑海渔业资源丰富,该海域暖水性食肉鱼类每年会定期在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季节性洄游。暖水性食肉鱼类从马尔马拉海洄游到黑海的季节是 ,该季节黑海吸引这类鱼的有利条件有 、 。 (2)简述马尔马拉群岛大理岩形成的地质过程。 (3)从气候角度简析马尔马拉海周边地区制盐业发达的原因。 (4)说明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并分别简述该隧道开通后对伊斯坦布尔的市、内外交通的影响。 (5)据材料,列举土耳其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答案】(1)夏季 水温高 饵料多 (2)该群岛地质时期地势较低,接受沉积形成石灰岩;岩浆侵入地壳内部;石灰岩与岩浆接触,变质形成大理岩。 (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气温高,蒸发旺盛。 (4)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地震。 对伊斯坦布尔市内部交通影响: 完善市区交通网络,缓解市内交通压力,增加海峡两岸的市区交通联系;增加了新的渡海通道(交通方式),缩短了过海峡时间; 对伊斯坦布尔市对外交通影响: 提升伊斯坦布尔的交通枢纽地位;加强伊斯坦布尔对外联系。 (5)问题1:自主品牌较少 措施1:打造自主品牌,提升自主品牌质量 问题2:主要从事汽车配件生产,生产规模较小; 措施2:适度提高生产规模,达到规模效应,完善汽车产业链 问题3:核心技术落后 措施3:加大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问题4:国内市场较小,依赖国际市场 措施4:拓展国内市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解析】本大题以土耳其及土耳其海峡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影响渔业资源的因素、岩石成因、盐场成因、交通区位及影响、产业问题及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意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黑海渔业资源丰富,该海域暖水性食肉鱼类每年会定期在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季节性洄游。图中显示,相对马尔马拉少,黑海纬度较高,冬季水温较低,不适合暖水性食肉鱼类生活生长,夏季黑海水温升高,适合暖水性食肉鱼类生长繁殖,因此暖水性食肉鱼类从马尔马拉海洄游到黑海的季节是夏季。夏季,黑海水温较高,同时黑海其它鱼群生长繁殖活跃,使得食肉鱼类的饵料丰富,这些是吸引暖水性食肉鱼类的有利条件。 (2)马尔马拉群岛大理岩形成的地质过程:马尔马拉群岛地质时期为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大量碳酸氢钙在此沉积,逐渐形成石灰岩;该为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至石灰岩层;石灰岩与岩浆接触,形成高温高压环境,石灰岩的矿物重新结晶,改变岩石的物理结构,变质形成大理岩。 (3)题意表明,马尔马拉海周边地区制盐业发达的原因应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马尔马拉海位于地中海附近,根据伊斯坦布尔气候资料图判断,该区域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云雨,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光照充足,图中显示,夏季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温高,蒸发旺盛,利于盐场晒盐,这是导致马尔马拉海周边地区制盐业发达的气候原因。 (4)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应从地质灾害方面进行说明。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地震,会导致当地地下岩层不稳定,从而影响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建设和运营。该隧道开通后分别对伊斯坦布尔的市、内外交通的影响应从交通层面进行叙述。对伊斯坦布尔市内部交通影响:修建隧道前,伊斯坦布尔东西部交通主要通过大桥和轮渡连接,通过能力小,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建成后,将完善市区交通网络,缓解市内交通压力,增加伊斯坦布尔东、西部的交通联系;材料信息表明,2013年底贯通的马尔马拉海底隧道不仅使铁路直接连通两洲,也有轨道与市内地铁相接,4分钟就可以穿过海峡,说明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建成后,增加了新的交通方式,完善了市内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了过海峡时间,提高了交通通达度。对伊斯坦布尔市对外交通影响:伊斯坦布尔通过海运和陆运联系亚欧两洲,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建成后,将提升伊斯坦布尔的交通枢纽地位;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建成后,综合运输网络比较完善,从而加强伊斯坦布尔对外联系。 (5)题意表明,土耳其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措施应根据材料三信息进行列举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土耳其14家汽车制造业中,有10家为合资企业,表明土耳其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自主品牌较少,应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打造自主品牌,提升自主品牌质量。材料信息表明,土耳其约有4000家企业从事汽车配件生产,其中70%为中小企业,表明土耳其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主要从事汽车配件生产,生产规模较小,很难产生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不强,应适当整合目前较分散的中小企业,适度提高生产规模,达到规模效应,完善汽车产业链,提高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土耳其14家汽车制造业中,有10家为合资企业,表明土耳其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核心技术落后,汽车生产对外依赖性大,应加大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促进汽车生产创新,提高其竞争力。材料信息表明,土耳其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生产的各类汽车主要面向其他国家出口,出口额占产量的70%左右,表明土耳其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国内市场较小,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国内汽车消费,拓展国内市场,为稳定汽车工业打下基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