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19年2月5日是我国农历己亥年(猪年)春节,举国上下,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下图为我国某地在该日正午时的钟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据图判断该地的经度大约是 A. 90°E B. 150°E C. 146°E D. 90°W ‎2. 春节当天可能发生的是 A.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 长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 C. 澳大利亚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D. 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该地正午时表上显示的北京时间为14点,该地正午地方时为12时,即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即经度在120°E的西侧30°经线上,可以计算为90°E,故该题选A。‎ ‎【2题详解】‎ 根据材料2月5日春节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长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京,B错误;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2月5日公转速度逐渐变慢,故A错误;2月5日北级地区为极夜现象,冬至日(12月25日前后)北极地区极夜范围最大,2月5日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变小,故D错误;2月5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故该题选C。‎ ‎【点睛】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某域市一在售两梯三户楼层其中一户的户型平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图中户型最可能位于这栋楼层的 A. 西北部户 B. 东南部 C. 正东部 D. 东北部 ‎4. 在不考虑各房间面积的情况下,夏季该户型中各卫生间个房间空调耗电量最大的可能是 A. 主卧室 B. 次卧室 C. 客厅 D. 书房 ‎【答案】3. A 4. A ‎【解析】‎ ‎【3题详解】‎ 该户型入口在东侧,入口处应该有楼梯,说明图中户型位于这栋楼层的西侧,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西北部户,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该楼盘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半年日出东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随后于西北日落。其中接受阳光照射时间最长的是户型中西南侧的主卧室,高温时间长,空调运行时间长、耗电量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两梯三户楼层其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徐州位于甲国首都的( )‎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6. 2018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 A. 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 徐州的白昼较短 C. 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 两地的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升起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经纬网,从图可知甲地位于(10°S,67°W),徐州(约34°N,117°E),根据经纬网中方向的判断,徐州位于其西北方。故选B。‎ ‎【6题详解】‎ ‎6月21日太阳直射纬度约为23°26′,所以徐州距直射点的纬度差为10°34′,小于甲国首都的纬度差13°26′,因此徐州正午太阳高度较高,A正确;而因徐州纬度高,所以昼较长,B错误;徐州为于直射点以北,正午物体的影子向正北,甲国首都位于直射点以南,正午物体影子向正南,C错误;两地都从东北日出,但徐州日出方向与正东的夹角更大,D错误。故选A项。‎ ‎7.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所有日子都可在白天进行测试 C. 有些日子太阳从西南方落下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中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但极夜期没有日出,不会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但是有些时日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故A项错误,C正确;该地纬度高达68‎ ‎°以上,冬至日前后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会出现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故B错误;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极夜发生时,该地白昼时长为0小时,过了3月21日,该地白昼时长超过12小时,所以白昼时长最大差值超过12小时。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择C。‎ ‎2016年9月10日中午,埃及季全国的平均气温已达37℃,其中开罗当日气温达到42℃,南部城市阿斯旺当日的气温高达46℃。‎ 读开罗气候数据统计图和开罗附近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开罗所属气候类型 A. 为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 B. 为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D.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9. 与埃及本次异常高温相关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A. B. ‎ C. D. ‎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开罗距离30°较近,开罗处于地中海式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过渡带上,结合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全年降水稀少,年温差较大,因而不是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据开罗气候数据统计图可知,开罗夏季气温高、降水稀少,最有可能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冬季降水与西风带的影响有关。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A、该图是冷峰过境图,会导致所经地区气温降低,不会出现高温天气。A错误。‎ B、该图是暖峰过境,气温升高,带来连续性降雨,在埃及出现的可能性较小。B错误。‎ C、该天气系统是低压天气系统,会带来阴雨天气,不会带来高温天气。C错误。‎ D、该天气系统是高压天气系统,在它控制下天气晴朗,光照强烈,气温高。D正确。‎ 故选: D。‎ ‎“你妈喊你穿秋裤啦!” 2017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11月18日~1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 A.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 阿留申低压 C.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 江淮准静止锋 ‎11. 常与图例“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的是 A. 连续阴雨 B. 天高云淡 C. 浓雾蔽天 D. 云雨大风 ‎12. “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表形态 C. 大气环流 D. 人类活动 ‎【答案】10. A 11. D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秋裤”预警主要是由于气温降低产生的,此时在亚欧大陆上为高压天气系统,受该高压的影响,导致该出冷空气不断南下,从而产生大幅度降温,故答案选A 项。‎ ‎【1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所在区域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地区,由材料可知“君”是指冷空气,与之相伴随的是云雨和大风天气,故答案选D项。‎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M处为四川盆地,由于地势较低以及北部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的温度比同纬度地区较高,因此导致“秋裤分割线” 向北弯曲,故答案选B项。‎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各种模拟演示,下图为“某理想区域分布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3. 在模拟演示中,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甲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试分析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气候类型是( )‎ A.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14. 研究表明,甲、乙两地虽然纬度相当,但气候特征差异很大,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下垫面 C. 大气环流 D. 人类活动 ‎【答案】13. A 14.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13题详解】‎ 甲地位于40°附近的大陆西岸,可能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不会出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出现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形成的,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因此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甲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说明甲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因此该图就表示北半球,A正确。‎ ‎【14题详解】‎ 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较大,乙地位于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季风影响较大,因此两地气候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为大气环流,C正确;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 ‎【点睛】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如下:‎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5. 关于表中四种气候类型的正确叙述是 ( )‎ A. 甲降水季节变化小 B. 乙终年温和多雨 C. 丙分布在大陆西岸 D. 丁雨热同期 ‎16. 表中既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又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7. 表中所示甲类型气候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 A. 寒潮、台风 B. 洪涝、旱灾 C. 风暴潮、旱灾 D. 台风、沙尘暴 ‎【答案】15. B 16. C 17. B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的判读及气象灾害。‎ ‎【15题详解】‎ 根据表中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判断,甲1月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7月气温大于18℃,7月降水在全年降水占比重大,降水季节变化大,A错误;读图表,图中乙1月和7月温差不大,全年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多雨,B正确;丙最冷月也在15℃以上,并且7月降水在全年降水中比重大,为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C错误;丁7月温度低为冬季,7月降水多,雨热不同期,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上题推断可知,丙为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既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又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故选C。‎ ‎【17题详解】‎ 根据甲类型气候的气温与降水可知甲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不稳定,因此容易引发干旱和洪涝灾害,B正确;台风是热带、副热带洋面上的形成的热带、副热带气旋风力在12级以上的气象灾害,AD错误;风暴潮是由气压、大风等气象因素急剧变化造成的沿海海平面或河口水位的异常升降现象风暴潮是一种重大的海洋灾害,C错误。故选B 。‎ 阿姆河上游流域东南部为高海拔山区,海拔约 800~6100m,平均约3600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约511mm,其中雨、雪、冰产流比例为18:67:15。图为阿姆河上游流域和降雨和降雪量,融雪、融冰产水量年内分变化过程图,(径流水深=径流总量/流域面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阿姆河上游流域水汽输送主要借助( )‎ A. 盛行西风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极地东风 ‎19. 该流域融雪期从3月持续到7月,融雪期长的原因是( )‎ A. 积雪厚度大 B. 海拔高差大 C. 纬度跨度大 D. 气温回升快 ‎20. 受水源补给综合影响,推测阿姆河上游流域出口甲处径流峰值可能出现在( )‎ A. 2月上旬 B. 3月上旬 C. 6月上旬 D. 8月下旬 ‎【答案】18. A 19. B 20. C ‎【解析】‎ 本题组以阿姆河上游流域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大气环流、河流补给、径流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阿姆河上游地处35°N~40°N地区,属中纬西风带,冬季受南移的盛行西风的影响,从大西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年降水量可达500mm左右,因此阿姆河上游水汽来源主要借助盛行西风,A符合题意。因深居内陆,又有高山高原阻挡,受季风影响不明显,排除B、C。当地纬度不高,受极地东风影响的可能性不大,排除D。‎ ‎【19题详解】‎ 题中显示,流域内雪的产流比例为67%,阿姆河上游流域东南部为高海拔山区,海拔约 800~6100m,相对高度大,雪线以下不同海拔高度均有积雪,不同海拔高度达到积雪融化的温度时间不同,积雪融化是在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导致融雪期长,B符合题意。从图中可知,当地每月降雪量并不大,积雪厚度不大,排除A。图中显示,阿姆河上游流域纬度跨度不大,排除C。气温回升快,会导致积雪融化快,融雪期较短,排除D。‎ ‎【20题详解】‎ 图中显示,2月上旬和3月上旬,融雪量少,降雨量不大,没有融冰补给,不可能出现径流峰值,排除A、B。4、5月融雪量最大,降雨量较大,这些补给通过一段时间汇集流动,6月上旬,在阿姆河上游流域出口甲处可能出现径流峰值,C符合题意 。8月下旬,融雪量几乎没有,融冰量不大且降低,降雨量较小,此时径流补给量不大,出现径流峰的可能性不大,排除D。‎ 今年最强台风“利马奇”于8月10日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表示台风“利马奇”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 A. B. ‎ C. D. ‎ ‎22. 台风“利马奇”登陆期间,福州市气象台观测,8月10日2:00~10:30该市风向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下列表示该时段台风中心与福州相对位置及行进方向正确的是 A. B. ‎ C. D. ‎ ‎【答案】21. C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登陆我国的台风为北半球的洋面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旋转。‎ A.低空辐合、顺时针,应为南半球的气旋,故A错;‎ B.低空辐散、顺时针,应为北半球的反气旋,故B错误;‎ C.低空辐合、逆时针,应为北半球的气旋,故C正确;‎ D.低空辐散、逆时针,应为南半球的反气旋,故B错误。‎ 故选C ‎【22题详解】‎ 台风是低压中心,北半球台风的北侧大致吹东北风,东侧大致吹东南风,南侧大致吹西南风,西侧大致吹西北风。根据题干,福州的风向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说明台风中心开始位于福州东边,再转移到北边,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平面1月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此时,图中四地降水概率较大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 此时,同纬度甲、乙两地相比 (  )‎ A. 甲海区风力小于乙海区 B. 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C. 甲、乙两地风向基本一致 D. 该日甲、乙地均日出东北 ‎【答案】23. A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据图判断,①处位于气旋外围,吹来自太平洋的西南风,受地形影响,多地形雨,故①处降水概率较大;②位于暖锋前,降水概率大;④位于冷锋前,降水概率小;③被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概率小。故A①②正确。‎ 故选A ‎【24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甲海区等压线更密集,风力大于乙海区,故A错误;据等压线可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B错误;风向的画法: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北半球)转画出箭头,即为风向。据图绘出风向可知,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故C正确;图示为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甲、乙地均日出东南,故D错误。‎ 故选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据图分析,对纳米布沙漠的形成影响最小的是 A. 盛行风 B. 地形 C. 洋流 D. 气压带 ‎26. 该海域有一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寒暖流交汇导致海水上泛 B. 人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C. 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D. 温带海区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大 ‎【答案】25. B 26.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和渔场的影响因素。‎ ‎【25题详解】‎ A. 该地盛行风为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含量少,降水少,是纳米布沙漠形成的原因之一。 ‎ B. 该地区为河口地区,地势地平,对气候没有较大影响。 ‎ C. 该地西侧有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 D. 副热带高气压北移时,会控制该区域,使得该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综上,根据本题题意,对纳米布沙漠的形成影响最小的是B。‎ 本题正确答案为B。‎ ‎【26题详解】‎ A. 该地附近海域有寒流经过,没有暖流,故A错误。 ‎ B. 入海河流带来一定量的营养盐类,但是这个原因不是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 该地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促进藻类的繁殖,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形成渔场,故C正确。 ‎ D. 温带海区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大,是渔场成因,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渔场的主要成因一般为寒暖流交汇处,或者冷海水上泛的海域,这里海水搅动比较强烈,营养物质丰富,藻类繁殖,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从而形成渔场。‎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 图中(  )‎ A. ①③④为寒流 B. ②③④为暖流 C. ②洋流附近盛行西北风 D. ⑤洋流附近盛行西南风 ‎28. ②洋流(  )‎ A. 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B. 能缩短欧洲到北美的航行时间 C. 进入北冰洋地区后,使海面能见度转好 D. 能与①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29. ④洋流流经海域渔场的成因为(  )‎ A. B. ‎ C. D. ‎ ‎【答案】27. A 28. A 29. B ‎【解析】‎ ‎【27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为东格陵兰寒流;②为北大西洋暖流,该洋流附近盛行西南风;③为加那利寒流;④为本格拉寒流;⑤为西风漂流,该洋流附近盛行西北风,故A项正确。‎ ‎【28题详解】‎ ‎②为北大西洋暖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A项正确。欧洲到北美的航向与北大西洋暖流方向相反,逆水行驶会增加航行时间,B项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冷海水相遇,在北海形成北海渔场,同时冷暖海水相遇易形成海雾,降低可见度,故C、D项错误。‎ ‎【29题详解】‎ ‎④为本格拉寒流,其流经海域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与B图所示相符,故B项正确。‎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开始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第二次用同样的设备出发去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时同就穿过大西洋。两次航行初期航线类似,利用了同一洋流,过了加那利群岛后オ出現明显差异。下图示意两次就行的路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哥伦布第一次和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初期利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 增温增湿 B. 增温减湿 C. 降温减湿 D. 降温增湿 ‎31. 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耗时较第一次短的主要原因是 A. 航程比较短 B. 沿途暗礁、风浪少 C. 顺着北大西洋暖流等洋流 D. 更好地利用信风 ‎32. 哥伦布第一次横大西洋期间,从加那利群岛到美洲船员可能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 A. 昼长夜短,昼长变短 B. 正午日影越来越短 C.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D. 极光频繁,绚烂多彩 ‎【答案】30. C 31. D 32.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哥伦布航海路线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全球气压、,风带的分布及洋流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0题详解】‎ 哥伦布两次航行初期都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而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C项。‎ ‎【31题详解】‎ 相比而言,哥伦布第二次比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路线较长,但由于顺着北赤道暖流和东北信风,因此速度较快,耗时更短。故选D项。‎ ‎【32题详解】‎ 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航线在北半球,8月3日,时间在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长渐短,故A项正确;从加那利群岛到美洲航行路线的纬度变化不大,因此航线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正午日影越来越长,故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C项错误;极光多出现在高纬地区,航线所在低纬地区很难看到极光,故D项错误。故选A项。‎ ‎【点睛】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有:顺流加速(节约时间,节约燃料);逆流减速;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A. 祁连山后退 B. 河流侵蚀作用减弱 C. 祁连山上升 D. 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34. 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 B. 降水稀少 C. 光照不足 D. 缺乏土层 ‎35. 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 气候凉爽 B. 降水丰富 C. 水源充足 D. 地形平坦 ‎【答案】33. D 34. D 35.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影响人类活动的因素。‎ ‎3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说明洪积扇的形成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搬运作用减弱,碎屑物质堆积提前,所以新洪积扇后退。故选D。‎ ‎【34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洪积扇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据图可知,新洪积扇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不适合农业发展。故选D。‎ ‎【35题详解】‎ 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水源缺乏,水源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据图可知,酒泉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形成聚落。地形气候影响较小,降水不丰富,故选C。‎ ‎《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内涵丰富。“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36. 桑落洲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 地壳抬升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流水搬运作用 D. 流水堆积作用 ‎37. 诗中“数家新住处”最可能位于该河流的 A. 凹岸 B. 凸岸 C. 南岸 D. 北岸 ‎38. 诗中“古岸崩欲尽”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河流的溯源侵蚀 B. 河流的下蚀 C. 河流的侧蚀 D. 河流的溶蚀 ‎【答案】36. D 37. B 38. C ‎【解析】‎ ‎【36题详解】‎ ‎“桑落洲”即江心洲,它是含有较多泥沙的河流,在河道变宽时,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据此分析选D。‎ ‎【37题详解】‎ 诗中的“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河流的凸岸。含有较多泥沙的河流在凹岸时受到的冲刷力强,泥沙沉积少,但在凸岸位置,流速会减缓,泥沙沉积较多,凸岸面积会不断增长且地形平坦、土壤较为肥沃,适宜耕种,最可能发展成为聚落,据此分析选B。‎ ‎【38题详解】‎ ‎“古岸崩欲尽”是指古岸受到水流的侵蚀作用较大,有被冲毁的可能。根据古诗信息,“桑落洲”“数家新住处”“平沙长未休”等推测该河段应位于河流曲流处或河流中下游位置,该河段河流以侧蚀、沉积作用为主,侧蚀会导致对古岸的威胁,溯源侵蚀、下蚀多发生在上游,溶蚀需要考虑岩石等条件,材料不能推知,据此分析选C。‎ ‎【点睛】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 左图中所示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用翡翠雕刻而成。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 ‎39. 翡翠是在高压条件下,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改变形成的。翡翠原石属于(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40. 右图中,能反应翡翠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 A. ⑤ B. ③ C. ① D. ④‎ ‎【答案】39. C 40. A ‎【解析】‎ ‎【39题详解】‎ ‎“翡翠是在高压条件下,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改变形成的”,说明翡翠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因此属于变质岩。故C正确。喷出岩和侵入岩属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而成;沉积岩是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故A、B、D错误。‎ ‎【40题详解】‎ 岩浆经冷却凝结作用形成岩浆岩,因此图中①②为冷却凝结作用,A、B分别为侵入岩和喷出岩;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后形成沉积物,因此③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因此图中④为固结成岩作用,C为沉积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重熔形成岩浆,因此图中⑤为变质作用,D为变质岩,⑥为重熔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41.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_________,该图反映了北半球________(季节)的季风环流。‎ ‎(2)该季节甲处形成了________(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现________天气。‎ ‎(3)乙处的风向为________,丙处位于__________(风带)。‎ ‎(4)此季节,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________(南或北)的位置,受该气压带影响,丁地气候特征为_______(炎热干燥/炎热多雨),此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冬季 (3). 高 (4). 干冷(晴朗) (5). 西北 (6). 东南信风 (7). 南 (8). 炎热干燥 (9). 温和多雨 (10). 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季节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等相关知识。‎ ‎【详解】(1)我国东部地区位于世界最大大洋与大陆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图中风从陆地吹向周边海洋,说明陆地形成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 ‎(2)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图中风从甲处吹向周边,因此甲处形成了高气压中心。陆地形成高压,为北半球冬季,多出现干冷(晴朗)天气。‎ ‎(3)读图可知,乙处的风向为西北风。丙位于赤道与30°S之间,为东南信风带。‎ ‎(4)读图可知北半球为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因此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南的位置。图中丁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下,气流上升旺盛,多对流雨,高温多雨。地中海沿岸地区属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可知,温和多雨。‎ ‎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2018年11月26日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据图说明此季节影响我国北方的两个主要天气系统是什么。‎ ‎(2)判断西安此时的天气特点,并简要解释每一种天气特点的形成原因。‎ ‎(3)请预测上海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答案】(1)高压系统(反气旋)和冷锋;‎ ‎(2)雨雪、降温、大风;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暖气团被迫抬升,空气冷却水汽凝结形成雨雪天气;同时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3)目前由准静止锋控制,阴雨天气;之后冷锋过境,出现阴雨、降温和大风天气;之后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详解】(1)读图可知,在我国北部的蒙古国西北部有高压中心,高压又被称为反气旋;在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及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等地有冷锋经过。因此,此季节影响我国北方的两个主要天气系统是高压系统(反气旋)和冷锋。‎ ‎(2)图中西安位于冷锋附近 说明冷锋正在过境,11月底接近北方的冬季,因此西安会出现雨雪、降温、大风天气。‎ 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冷空气前锋,冷锋过境,暖气团被迫抬升,空气冷却,水汽凝结形成雨雪天气;冷锋中冷空气势力强大,因此会造成气温下降;图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3)由图中符号可判定,目前上海受准静止锋影响,因此多阴雨天气;但未来几天,正在北方过境的冷锋会抵达并经过上海,因此上海未来天气为:冷锋过境,出现阴雨、降温和大风天气;之后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3.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波河全长652千米,自东向西横贯意大利北部地区,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上游和北部是连绵起伏的高山,中下游是著名的波河大平原,河道蜿曲折。河流沿途地势平坦,含沙量大,下游地区沉积旺盛,形成地上河,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公顷。下图为波河流域图 ‎(1)波河丰水期时间较长,枯水期出现在夏末秋初,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原因。‎ ‎(2)描述河口三角洲形成过程。‎ ‎【答案】(1)春夏,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形成汛期;波河流域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冬春季节,降水量较大,波河得到雨水补给,形成汛期;夏末秋初,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量减少,形成枯水期。‎ ‎(2)波河河水含沙量大,由于入海口地形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此题要求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应从波河流域的位置,气候,地形等方面入手。‎ ‎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波河位于意大利北部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北侧为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因此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处大气降水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 春夏,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形成汛期;波河流域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因此冬春季节,降水量较大,波河得到雨水补给,形成汛期;夏末秋初,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量减少,形成枯水期。‎ ‎(2)河口三角洲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因此描述其形成过程应包括泥沙来源、沉积的原因等方面。‎ 材料显示,波河中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水流急,因此河流搬运能力强,河水含沙量大;在入海口处地形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流水沉积,形成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的河口三角洲地貌。‎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