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地理试题
九师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市区的高端人才占有率及变化状况数据(2000~2015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高端人才空间分布格局的总体特征是 A. 主要集中于京、沪、粤,且三地相互间差距不大 B. 呈中心一边缘模式,区域中心省市的聚集力高 C. 西部地区是高端人才薄弱区,没有人才中心 D. 呈现“梯度”分布特征,东北地区处于一个梯度 2. 我国高端人才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趋势是 A. 占有率增长率为正的省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带 B. 北京等高端人才集聚中心人才密度下降 C. 高端人才呈现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态势 D. 高端人才重心一直在北方且位置稳定 3. 造成陕西高端人才占有率及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重点高校较多,毕业生就近就业率较高 B. 能源资源开发,东部高端人才迁入多 C. 经济结构优化,对人才吸引力超过沿海 D. 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人才集聚效应强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我国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分布于京、苏、沪,且三地相互间差距很大,北京遥遥领先,A错误;高端人才表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模式,全国高端人才重心在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每个区域内形成各自中心,西部地区以陕西为中心,中部地区以湖北为中心,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向外扩散,中心省市的人才聚集力明显高于周边地区,B正确;西部地区是高端人才薄弱区,但陕西是区域人才中心,C错误。辽宁比重比黑龙江、吉林大的多,不在一个梯度,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高端人才占有率增长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青海、宁夏、陕西、云南和新疆,均属于西部地区,A错误;增长率为正的省市有15个,其中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别为4个、5个和6个,呈现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态势,C正确;北京等高端人才集聚中心高端人才占有率减少,但人才的密度并非下降,B错误;高端人才重心会随着经济发展、人才流动等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很多毕业生都会将所读学校所在地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就业的理想地区,A正确。陕西重点高校较多,高端人才占有量增长速度较快,B错误;陕西的经济结构不会比沿海地区更加合理,C错误;承接的国内外产业大多是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人才集聚效应较差,D错误。故选A。 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2017年7月17日,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矶,该区域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下图为长江新城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将长江新城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A. 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 B. 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 C. 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 D. 地价低,基础设施完善 5. 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 A. 热岛效应减弱 B. 内涝发生概率下降 C. 地下水水位下降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长江新城位于武汉主城边缘,不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A错误;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有多条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且位于长江沿岸,生态环境较好,B正确;打造“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倾向于劳动力的素质而不是劳动力的数量,C错误;该区域地价较低,但由于远离主城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地面硬化面积增加,这种变化会导致热岛效应增强,A错误;地表径流增加,内涝发生概率增加,B错误;下渗量减少,使地下水水位下降,C正确;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误。故选C。 浙江在古代良渚文明时期(距今4500~5300年)就形成了相对浓郁的商业氛围。浙江的茶叶、丝绸、草药和瓷器是古代浙江主要的贸易货物,名满全国,在与福建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占有显著优势。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开凿时直抵杭州,开凿后是南北方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下图为良渚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良渚文明时期,浙江就已经形成了浓郁的商业氛围,其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B. 临海对外交流便捷 C. 陆路交通十分便捷 D. 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7. 古代福建在茶、药材等农产品贸易中与浙江竞争处于劣势,主要是因为 A. 农产品品质差 B. 距市场远,成本高 C. 生产技术落后 D. 土地少,产业规模小 8. 开凿京杭大运河对杭嘉湖平原的影响是 A 湿地面积扩大 B. 农业结构调整 C. 人口规模减小 D. 文化氛围减弱 【答案】6. A 7. B 8. B 【解析】 【6题详解】 浙江靠山、临海,平原面积较大,农业生产的品种多样,因此产生了商品交换,A正确。古代良渚文明时期,航海技术不发达,临海但对外交流也很少,B错误;良渚文明时期陆路交通并不发达,C错误;古代良渚地区附近多山,平地少,应该不是人口密集区,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古代中国茶叶和药材的市场主要在北方,与浙江相比,福建距市场远,运输成本高,B正确;福建多山,适宜种植茶叶和药材的面积广,农产品品质、生产技术不一定比浙江差,产业规模不一定比浙江小,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运河开凿后,加大了南北方的联系,促进南方的物资北运,从而扩大了市场,特别是丝绸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会导致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丝绸产品生产用地,侵占湿地,因而会减小湿地面积,A错误,B正确;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丁会更加兴旺,C错误;财富的聚集促进了教育的投入,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D错误。故选B。 2018年11月15日,非洲首条高铁在摩洛哥落成。高铁途经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连接两大主要经济城市卡萨布兰卡和丹吉尔,线路全长320千米,设计时速为320千米/小时。该项目历时7年,耗资24亿美元,资金主要来自法国、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下图为摩洛哥高铁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摩洛哥建设国内首条高铁的主要优势是 A. 科技发达 B. 工业基础雄厚 C. 资金充足 D. 国家政策优惠 10. 影响摩洛哥首条高铁选址西部沿海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劳动力 D. 经济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发展中国家,科技、工业水平落后,资金短缺,ABC错误;但该国为发展经济,引进资金和技术建设高铁,国家政策给予参与国很大优惠,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摩洛哥首条高铁连接该国两大经济城市,且途经该国首都,沿线经济基础较好,高铁开通更有利于沿线城市人员往来和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交流,D正确。现代对交通运输线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一般是经济发展,地形、气候、劳动力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在一年当中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记录太阳的位置,就能制作出“8”字形日行轨迹图。第一张“8”字形日行轨迹图是由44张太阳曝光画面和一张房屋照片组成(如下图所示),记录的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45°N,70°W)上空的太阳“8”字形轨迹。房屋窗户朝向正南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拍摄太阳日行轨迹可能是在当地时间 A. 6:00 B. 10:00 C. 12:00 D. 15:00 12. 当太阳运行到“8”字形轨迹最高位时,当日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 A. 46° B. 55° C. 68° D. 75°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中房屋面向南方,房屋顶部建筑物的日影朝向西北方,则太阳日行轨迹位于东南方位,所以最接近的拍摄时间是当地时间上午10:00左右。故选B。 【12题详解】 当太阳运行到“8”字形轨迹最高位时,说明同一时刻太阳升到一年中最高的位置,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可以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得出,90°-(45°-23.5°)=68.5°。该日新英格兰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8.5°。C正确。故选C。 【点睛】由于地球旋转的轴心稍微不同于太阳,太阳最终在一年中形成了这样的轨迹。地球是按照椭圆形轨道运行。由于地球的一个半球距离太阳更远,从那个慢慢向地平线下降的位置看,太阳每日运行轨道呈现圆弧形。随着倾斜角翻转过来,太阳的圆弧在天空中越来越高。正如这张太阳8字曲线轨迹图所示,太阳在天空中的最高点出现在夏至日,而最低点则是在冬至日到来。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为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日城市热岛效应 A. 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B. 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C. 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 D. 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 14. 导致该日12~14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数量 B. 气流运动 C. 建筑物密度 D. 交通通达度 15. 推测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3. C 14. B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热岛强度的数值越大,热岛效应越显著。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该日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散热,因而导致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气流运动是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人口数量、建筑物密度、交通通达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一天中,气温较低时,热岛强度较大;该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冬季受冷气团控制,气流稳定,有利于热岛效应形成与发展,加之受河谷地形影响,不利于城市散热,因此冬季热岛效应最强。D正确。故选D。 【点睛】热岛效应使人们盖面城市地表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口至尼洋河口长约480km的河段,河型河势变化较大,时而游荡,时而窄深,大致可分为游荡型、宽谷型和峡谷型河道。下图为某一游荡型河段河滩、河岸分布及变化示意图(2007~2014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游荡型河道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但该河段河道并未出现明显的展宽或收缩。该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 B. 气候高寒,两岸冻土发育 C. 地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 D. 两岸山地高耸,地形制约 17. 2007~2014年该河段 A. 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 流水侵蚀作用有所增强 C. 内力作用影响超过外力作用 D. 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小 18. 2007~2014年③号河滩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地转偏向力弱 B. 河岸形态顺直 C. 人类活动固滩 D. 植被覆盖率高 【答案】16. D 17. B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板块交界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该河道不位于板块交界,A错误。高原上,河谷地势较低,冻土发育比海拔较高的高原表面差,不同季节冻土厚度不同、是变化的,冻土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游荡型河流大都处于强烈淤积状态,地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会导致下切侵蚀加剧,C错误。受两岸高耸山峰制约,其河床变迁被局限在两岸山脉的山麓之间,因此该岸线基本稳定,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该河段广布河滩,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但2007-2014年河滩总体萎缩或破碎,说明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流域背景基本稳定,内力作用不会变化太大,径流量和输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③号河滩位于机场附近,岸线较稳定,最可能是人类固滩措施的成效。C最有可能。故选C。 【点睛】游荡型河道是河槽断面宽浅,江心多沙洲,水流散乱,沙洲迅速移动和变形,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游荡型河流大都处于强烈淤积状态,故河床不断抬高。以中国河南省境内的黄河下游段及永定河下游等河段为典型。 泉是地下水天然出露至地表的地点,或者地下含水层露出地表的地点。在福建西部某丘陵山区,多泉水(如下图所示)。甲泉泉水多气泡,含钙量高.乙泉附近谷地内有较多风化严重的玄武岩岩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岩浆活动 20. 与甲泉水相比,乙泉水 A. 水温高,含钙量高 B. 水温低,含钙量低 C. 水温高,含钙量低 D. 水温低,含钙量高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图示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石灰岩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且泉水多,说明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岩层裂隙多;岩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甲泉水来自喀斯特溶洞,溶洞中光照缺乏,导致泉水冷凉,且含钙量高,水质较差;乙泉水附近有玄武岩,受火山喷发带来的地下余热影响,泉水温度较高,含钙量低。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某著名山脉中段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单位:km)的分布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山地可能是 A. 大分水岭 B. 喜马拉雅山 C. 太行山脉 D. 阿尔卑斯山 22. 近年来,该山脉冰川上发现有从数千千米外沙漠飘来的沙尘,沙尘对该山脉冰川的影响是 A. 利于冰川吸热,加速冰川融化 B. 增加冰川重量,加速冰川崩塌 C. 增加冰川空隙,加速冰川融化 D. 利于冰川凝结,缓解冰川退缩 【答案】21. D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大分水岭和太行山脉由于海拔较低,无冰川分布,AC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冰川面积较大,B错误;该山北坡冰川面积较大,因而最可能是阿尔卑斯山,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沙尘比冰川颜色深,利于冰川吸热,导致冰川表面气温上升,融化加速,A正确。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乍得湖(如下图所示)一直是湖岸四个国家的“母亲湖”,为周围的千万居民提供饮用水和灌溉水源。在5400年以前,乍得湖的面积为30~40万km2,是现在面积的几十倍。丰水期乍得湖还与非洲的两条大河——尼罗河、尼日尔河相通,并成为尼罗河的河源之一,乍得湖在20世纪还是非洲著名的淡水鱼基地之一,物产丰富。现在乍得湖湖面海拔约为280m,面积约为1540km2(2006年),北部的博德莱洼地海拔为155m。 (1)据图说明乍得湖流域人口分布特征。 (2)推测乍得湖由外流湖泊转变为内流湖泊的原因。 (3)分析几千年来乍得湖没有形成咸水湖的原因。 【答案】(1)南部河流中下游地区和沿乍得湖地区水热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土壤肥沃,人口较稠密;乍得湖北部地区河流稀少,水资源缺乏,土地荒漠化较严重,人口稀少。 (2)地壳运动使乍得湖流域地表形态发生变化;乍得湖流域所在区域的气候日趋干旱,出口河道泥沙淤塞,导致乍得湖渐渐与尼罗河和尼日尔河“分道扬镳”,演变成内流湖泊。 (3)乍得湖流域支流众多,有大量的河水源源不断地汇入,导致湖水中的矿物质很难达到饱和;雨季时乍得湖水顺着加扎勒干河谷往东北流入博德莱洼地,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乍得湖的盐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乍得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陆地水体间的关系及人口的分布的特征,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乍得湖的南部河流比较多,水资源较多,利于生产生活,南部土地比较肥沃,物产比较丰富,因此,该区域的人口大多分布在乍得湖的南部地区,乍得湖的北部地区河流比较少,水资源不足且荒漠化比较严重,因此,其北部的人口比较少。 (2)地壳发生局部运动,使得该区域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乍得湖流域的气候日趋干旱,蒸发加剧,水域面积缩小,流域内水土流失淤塞了出湖口的河道,使之与尼罗河以及尼日尔河逐渐分离,最终成为了内流湖。 (3)读图可知乍得湖周围拥有众多的河流,其拥有一定的入湖径流量,淡水的不断注入,使其湖中矿物质难以达到饱和;此外,该湖流域,雨季时降水量较大,此时,湖水可以顺着加扎勒干河谷往东北流入博德莱洼地,带走部分盐分,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乍得湖的盐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海拔在1500~2300米之间,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河套平原,被称为河套平原的保护神。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黄河在这一地区经过多次改道,流水冲积和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了肥沃的河套平原。这里盛产的密瓜、大白菜、酒花、葵花、枸杞等是驰名全国的特产。下图为河套平原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评价河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2)分析阴山山脉对河套平原气候的影响。 (3)说明图中河流干流自西向东河段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1)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不利条件: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寒冷气流影响,冬春季沙尘暴频发;降水少,蒸发大,灌溉水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引水灌溉,易造成土地盐碱化。 (2)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与沙尘入侵;陡峭的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阻挡了北上的水汽,增加降水补给。 (3)变化:径流量减少。原因: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下渗量大;支流汇入少;流经河套平原,农业引水灌溉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套平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首先要注意问题中的“评价”二字,在答案中要有有利的和不利的;其次注意“自然条件”,不要过多分析,自然因素主要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来分析。根据背景资料,此地为河套平原,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中的黄河谷地。所以从气候的降水来看,降水总量较少,蒸发较强,这是不利条件;但因位于黄河谷地,有黄河水灌溉,水源还充足。从气候的气温来看,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季寒潮影响,不利易产生冻害,有利病虫害少;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又因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单产高。从地形来看,因是黄河谷地,地形平坦,有黄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所以土壤肥沃。 (2)从环境整体性角度看,阴山能够削弱南下的寒流,减少寒潮农作物受冻害威胁。山脉阻挡,利于减缓西部沙漠入侵,保护耕地。阴山阻挡北上暖湿气流, 使得气流抬升增加南麓降水补给。山地降水较多,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地下水补给。 (3)图中河流干流自西向东河段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图中可以看出沙漠广布,因此降水少,蒸发、下渗量大;图中有大量灌溉渠道,引河水灌溉,因此自西向东径流量减少。 【点睛】宁夏平原上,黄河与众多引水渠道纵横交错,广大的农田得以灌溉,加上光照条件好,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农作物都很适合在这里生长,所以有塞上江南之称。阴山山脉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重要分界线,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位于黄河流域,水源条件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被称为“塞上米粮川”。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主要有矿产开采业、以磷酸盐为原料的化肥工业等,产品面向国际市场。下图为突尼斯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与乙城相比,说明甲城发展化肥工业的有利条件。 (2)从环境角度考虑,推测甲城化肥厂区位特征。 (3)当地政府计划扩大化肥工业的规模,请简述此举可行的理由。 【答案】(1)城市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位于沿海,周边城市密集,生产协作条件较好;工业用水充足;临近欧洲消费市场;海运便利等。 (2)布局在城市的东北郊;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与居民区之间有绿化带隔离等。 (3)磷矿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等。 【解析】 【分析】 该题以北非突尼斯区域图为材料,考查突尼斯化肥工业的有利条件和扩大化肥工业的规模的可行性分析。 【详解】(1)据图例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城附近,城市密集,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位于沿海,周边城市密集,工业基础好,生产协作条件较好,生产效率高;有河流经过,工业用水充足;北方临近欧洲消费市场,距离市场近,节省运费;临近海洋,海运便利,便于化肥运输等。乙城位于内陆,交通、市场、人口等方面不如甲城优越。 (2)甲城位于36°N-40°N之间,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南风,化肥厂对水、大气有污染,应该布局在城市的东北郊、布局在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由于污染较重,最好与居民区之间有绿化带隔离,防止污染物扩散到居民区等。 (3)突尼斯磷矿资源丰富;国内有众多铁路线等,交通便利;出口磷矿,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可增加经济收入;开采矿产,需大量劳动力,可提高就业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