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第2单元4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 第2单元4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四)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的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图甲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图乙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图甲        图乙 ‎1.形成图甲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形成图乙岩石球状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火山活动 D.风力侵蚀作用 ‎1.B 2.A [第1题,武夷山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丰富,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图示山体陡峭,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在风力、流水等外力风化作用下,花岗岩的棱角被剥离,形成球状形态。]‎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读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 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4.关于上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 - 6 -‎ A.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 ‎3.D 4.D [第3题,丙图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第4题,黄土“桥”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桥”是由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蚀“桥”地貌在我国西南地区较多;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和沙漠地区。]‎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6.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5.C 6.D [第5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老,故为向斜。第6题,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7.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8.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 6 -‎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7.B 8.A [第7题,根据题干描述,“蜂巢”是指花岗岩上千疮百孔的形态,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距冬季风源地近,在风力的吹蚀作用下形成。第8题,岩浆侵入到沉积岩的上部,形成花岗岩,因此先沉积形成沉积岩,后岩浆侵入。从图中可看出此地形成山地,而沉积岩没发生弯曲,因此是在地壳垂直抬升作用下上升,后在外力的侵蚀下形成该地貌。]‎ ‎9.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_(南北、东西)方向力的作用,此力属于________(“拉张”或“挤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运动。‎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_(“甲”或“乙”)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_______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________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丙处岩层断裂错位为断层。第(2)题,岩层沿着南北方向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受到南北方向力的作用,属于挤压力;从岩层分布看,地壳运动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褶皱分布规模大,以水平运动为主。第(3)题,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褶皱形成并遭到侵蚀后,地壳下沉,地势变低,堆积形成上覆岩石。第(4)题,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比较稳定,地下水向两侧分流,不易出现透水事故,适于建隧道;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 (1)背斜 向斜 断层 ‎(2)南北 挤压 水平 垂直 水平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侵蚀 堆积 - 6 -‎ ‎(4)甲 背斜向上拱起,且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两侧渗流,保持隧道干燥 乙 甲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冲A挑战练]‎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11.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12.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 6 -‎ ‎10.B 11.C 12.D [图中显示的是砾石堆积地貌。第10题,图中砾石直径较大且较圆滑,而河流源头的石块多具有棱角;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入海口处河流流速较慢,沉积物颗粒很小。故B项正确。第11题,图中砾石是在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摩擦、碰撞而形成的。石笋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的,A项错误;冰斗是典型的冰蚀地貌,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错误;风蚀蘑菇是由于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突兀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磨蚀较上部严重,下部变得愈来愈细,最后变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岩石,C项正确;花岗岩风化球属于风化地貌,D项错误。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砾石有大有小,且直径在‎9 cm左右的砾石较多,所占比重最大,而比其直径大一倍左右即直径在‎17 cm以上的砾石所占比重很小,D项正确。]‎ ‎13.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6 -‎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 ‎【解析】 第(1)题,A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第(2)题,流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结合指向标可得出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图中岩层断裂成左右两块,左侧的岩层相对右侧岩层上升。第(4)题,石灰岩受高温多雨的气候影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 (1)西北 风力侵蚀 ‎(2)东北 风力堆积 ‎(3)上升 ‎(4)喀斯特(岩溶)‎ - 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