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七)河流与湖泊(流域治理)(通用)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七)河流与湖泊(流域治理)(通用)作业

专题过关检测(七) 河流与湖泊(流域治理)‎ 一、选择题 洮河是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支流。下图示意洮河流域地理要素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岷县与海甸峡之间河流流向大致是(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图中落差最大的河段是(  )‎ A.碌曲—下巴沟 B.下巴沟—岷县 C.岷县—海甸峡 D.海甸峡—临洮 ‎3.图中洮河自然状态下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有(  )‎ ‎①河流流速快 ②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③气温高于‎0 ℃‎ ④河流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1.B 2.B 3.A 第1题,图中东北部气温较西南部高,结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规律,可知西南部地势高于东北部地区,岷县与海甸峡之间的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故选B。第2题,图示河流沿线,下巴沟至岷县穿过两条等温线,说明气温变化大、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B对。岷县至海甸峡、碌曲至下巴沟没有穿越等温线,说明地势高差小,河流落差小,A、C错;海甸峡至临洮只穿越一条等温线,说明地势高差较小,河流落差较小,D错。第3题,该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稀少,河流径流量小,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由于地下水温度高于‎0 ℃‎,加上河流落差较大,水流湍急,不易结冰,①②对,④错;由纬度可知,该地位于秦岭北侧,1月气温低于‎0 ℃‎,③错。‎ 根据某河流流域图(图1)及该河流河口附近观测站测得的径流和降水的逐月变化曲线图(图2),完成4~5题。‎ ‎4.该河流春季径流补给的主要类型是(  )‎ A.雨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5.水文工作者发现,该河流中游两岸常有沙洲连靠沙丘,这表明该地(  )‎ A.植被破坏严重 B.地理位置特殊 C.水利设施失修 D.河水暴涨暴落 解析:4.C 5.B 第4题,由图2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时降水少;结合图1可知,该河位于北温带,冬季有积雪,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第5题,沙洲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因水流变慢,在河床沉积,露出水面形成的。河谷地带风力强劲,露出水面的沙尘被风吹走,随着风力减弱,其所挟带的泥沙堆积在沿河两岸,形成奇特的连绵沙丘景观。该河流中游两岸常有沙洲连靠沙丘,这表明该地位于河谷地带,且河流流速慢,地理位置特殊,B对。‎ ‎(2019·安徽调研)埃塞奎博河位于南美洲圭亚那中部,纵贯南北,是亚马孙河与奥里诺科河之间最大的一条河流。该河流发源于圭亚那与巴西交界处的阿卡里山脉西北坡,河流向北流,经过一系列的瀑布险滩,在乔治敦城以西‎20 km处注入大西洋,全长约1 ‎014 km。下图为埃塞奎博河流域水系及矿产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埃塞奎博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 B.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自然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D.煤、锰矿产资源丰富 ‎7.埃塞奎博河流域在中上游及支流的资源开发过程中,需做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退耕还林,调节气候 C.保持水土,消除污染 D.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解析:6.B 7.C 第6题,读图可知,埃塞奎博河由南向北、其支流多由西向东流,说明该河流域地势南部、西部高,北部、东部低,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图中自然植被有两种,自然植被分界线以西为热带草原,以东和以南为热带雨林,且面积广大,所以该流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流域内铝土矿和锰矿资源丰富。故选B。第7题,埃塞奎博河流域中上游水能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是该流域资源开发的重点,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水土保持和消除污染的工作。故选C。‎ ‎(2019·山西六校联考)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Ⅰ)及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图Ⅱ),完成8~9题。‎ ‎8.苏木吉林湖(  )‎ A.位于青藏高原 B.处于湿润地区 C.湖盆呈漏斗状 D.湖面海拔1 ‎‎180 m ‎9.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 ②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 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 ④离冬季风发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8.C 9.B 第8题,图示等水位线,外围海拔高处较稀疏、湖盆部海拔低且密集,说明湖盆形状口大底小,呈漏斗状,则C正确。材料显示“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说明位于沙漠地区,则A、B错误;图示离湖泊最近的等水位线为1 ‎180 m,湖面要低于该高程,且湖面应不断变化,则D错误。第9题,该地气候干旱、海拔高,可能位于北方而冬季气温低;处于被沙山包围的低洼区域,周围沙山也对风起到阻挡作用而风速较小;故②③说法正确。沙漠地区湖泊多为咸水湖,湖泊周边为沙山而植被稀疏,则①④错误。‎ ‎(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考试)青海湖平均深度‎18 m,其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该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 ℃‎,底层水温平均为‎9.5 ℃‎;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读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A.入湖径流量减少 B.外泄河道被阻断 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湖水蒸发加剧 ‎11.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D.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解析:10.B 11.A 第10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青海湖原来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青海湖水有进有出,水体能够与外界交换,当时为淡水湖。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分隔了倒淌河与黄河水系,倒淌河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因青海湖外泄的通道被阻断,湖水不再与外界水体进行交换,湖水排泄的方式主要靠蒸发,常年积累,导致湖水的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第11题,根据“该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 ℃‎,底层水温平均为‎9.5 ℃‎”可知,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主要是各层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造成的,因夏季风力弱,使水层稳定,缺乏交换,因此夏季表层水温明显高于底层。“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说明大风导致湖水上下层扰动,促进了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热量的交换,因此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变小,故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 ‎12.(2019·河南郑州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向东北流经毛乌素沙漠南缘,后向东南流经黄土高原,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在清涧县注入黄河。‎ 图甲示意无定河流域及水系结构,图乙示意1976~2010年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 ‎(1)无定河因“流量不定、深浅不定”等而得名。从气候的角度,说明“无定河”名称的由来。‎ ‎(2)试对无定河“南部支流长而多、北部支流短而少”这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简述图乙所示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无定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4)分析无定河上述水文特征的变化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流量不定、深浅不定”体现的是径流量的变化大。从气候角度分析,就是要分析降水的变化大。第(2)题,河流本质是地表水在狭长的地势较低处汇集形成的,则可从降水与地形的角度分析支流多少与长短。第(3)题,依据图例可看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表现: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及其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第(4)题,注意要结合区域特征与水文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 答案:(1)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因此河流流量不定,深浅不定。‎ ‎(2)无定河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降水相对较多,且由于处于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众多,利于河流发育;北部处于毛乌素沙漠,地形平坦,且降水少,蒸发旺盛,不利于河流的形成。‎ ‎(3)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4)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可减轻水旱灾害;河流含沙量减少,水土、肥力能得以保持;河水变清,减少水库等设施的淤积,有利于灌溉。‎ ‎13.(2019·唐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其该河的流域类型。‎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 ‎(3)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4)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 解析:第(1)题,通过周边的海拔高度可以判断,湖泊位置海拔低,所以河流都流入湖泊,因此巴音河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因为河流注入湖泊,并未流向海洋,所以该河的流域类型为内流区。第(2)题,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即要求把图片显示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第(3)题,该地为内流区,所以托素湖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流入其中,而无河流流出,随着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最终逐渐形成咸水湖。第(4)题,自然原因: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该地区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如果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可能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流出,盐分累积,湖水盐度越来越大。人为原因:流域内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答案:(1)流向:自东南向西北。流域类型:内流区。‎ ‎(2)阶段Ⅰ至阶段Ⅱ: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Ⅱ至阶段Ⅲ: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 ‎ ‎(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