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第四次新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 2021 届第四次新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融化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 成下列各题。 1.2000 年- 2012 年间,南京市最主要扩张方向是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2.2000-2012 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仔细读图,注意对比 2000 年与 2012 年城西、东、南、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由图可知 2012 年 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 C。 2.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 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 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B 正确, D错误。 故选 B。 2. 2015 年 12 月 30 日,海南环岛高铁西段开通运营,与 2010 年 12 月开通运营的海南环岛高铁 东段相连。这标志着全球第一条热带地区环岛高铁全线贯通,旅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成为现实。下图为海 南省环岛高铁线路图。 据此完成问题。 1.影响海南环岛高铁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经济 C.土壤 D.植被 2.海南环岛高铁西段开通运营当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口的昼长比三亚长 B.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三亚大 C.此时海南岛台风出现频繁 D.海口地区,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 【答案】 1.B 2.D 【解析】 1.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为区域 发展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影响海南环岛高铁修 建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 B 正确, ACD错误。故选 B。 2.海南环岛高铁西段开通运营的时间为 12 月 30 日。 A、 12 月 30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海口纬度比三亚高,因此 海口的昼长比三亚短, A 错误; B、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2 月 30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与三亚相比,海口纬 度高,距离直射点更远,因此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三亚小, B 错误; C、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而 12 月 30 日为北半球冬季,因此海南岛台风的频率很低, C 错误; D、 12 月 30 日,日出东南,因此日出时影子朝向西北, D 正确。 故选 D。 3. 大翅鲸有相对固定的捕食区、繁殖区和洄游路线。捕食时节大翅鲸生活在南极大陆附近海域, 捕食那里丰富的磷虾群和鱼群;当海水大面积冻结时则前往汤加群岛海域产卵,其间全程都不会进食。图 示意大翅鲸洄游线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翅鲸洄游到汤加海域的时间最可能是 A. 2 月 B.5 月 C.8 月 D.11 月 2.南极大陆附近海域大翅鲸食物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上升流 B.寒暖流交汇 C.水质好 D.人类活动少 【答案】 1.C 2.A 【解析】 1.读图文材料可知,当南极海水大面积冻结时则前往汤加群岛海域产卵,说明此时是南半球最冷的季节, 南半球冬季,正是北半球夏季,所以,大翅鲸洄游到汤加海域的时间最可能是 8 月, C对, ABD错误。 2.南极大陆附近海域主要洋流是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都是寒流;水质好、人类活动少不是磷虾等鱼类 丰富的主要原因,故 BCD项错误。南极大陆温度低,气压高,形成极地高压,下沉气流向四周扩散形成强 劲的极地东风, 有南极大陆吹向四周海洋, 形成离岸风, 在南极周围海域形成上升补偿流, 营养物质丰富, 鱼虾较多。故 A 项正确。 【点睛】 该题可以类比秘鲁渔场的形成原因。 4.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诗词中描述的降水特征,正确的是 A.历时长 B.范围广 C.强度大 D.水汽少 2.与诗词中降水类型相同的是 A.江淮地区夏雨 B.华南春雨 C.夏季午后暴雨 D.台北冬雨 【答案】 1.C 2.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降水类型以及特点的知识。 1.该诗词描述东边无雨而西边有雨的天气特征,表现的是充足水汽下的强对流降水天气过境的对流雨。 对流雨的特征有历时短、范围小、强度大的特点,故选 C。 2.诗词描述的对流雨多发生在夏季午后,由于午后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空气容易受热上升,形成对流 雨;江淮夏雨属于锋面雨(准静止锋) ,是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所致;华南春雨也属于锋面雨(暖锋或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相遇所致;台北冬雨属于地形雨,湿润气流受台湾山脉阻挡抬升形成。故选 C。 【点睛】 降雨主要类型有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对流雨有历时短、范围小、强度大的特点,锋面雨有 历时长、范围大的特点。 5. 策勒绿洲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南缘,下图四条曲线示意策勒绿洲及其附近沙漠中 0.5 米高度 和 2 米高度温度的年内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沙漠 0.5 米高度气温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夏秋季节绿洲和沙漠间的空气运动会导致 A.沙漠高空空气温度升高 B.沙漠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大 C.绿洲高空空气温度降低 D.绿洲近地面空气湿度增大 3.冬春季节沙漠的垂直气温特点会 A.增加大风天数 B.增加降水频率 C.减少沙尘活动 D.降低大气稳定度 【答案】 1.A 2.B 3.C 【解析】 【分析】 1.沙漠 0.5 米高度气温受地面影响较大,夏季时温度最高,冬季时温度最低,由图可知,①曲线温度变 化较为剧烈。故 A 选项正确。 2.由图可知,夏秋季节沙漠温度高于绿洲,故沙漠和绿洲之间会由于下垫面冷热不均出现热力环流,干 热空气会由沙漠高空流向绿洲,温湿空气会由绿洲近地面流向沙漠,所以沙漠近地层空气湿度会增大。故 B 选项正确。 3.由图可知,冬春季节地面降温较快,沙漠会出现逆温现象,增加了大气的稳定度,减少了大风天气, 减少了沙尘出现的可能,减少降水频率,故 ABD不对, C选项正确。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直接热源这个关键知识点。由于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直接热 源,因此距地面越远受地面的影响越小。 6. 纳马夸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 150 毫米,却有超过 3000 种植物,其中多肉植物超过 1000 多种。 在某些时候大部分多肉植物会选择 “休眠 ”甚至 “自残 ”度过。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其他荒漠地区相比,纳马夸兰地区植物种类 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地地形,垂直落差大,垂直分异明显 B.有河流作为灌溉水源,水源充足 C.冬雨和冷雾带来湿润的水汽和补充土壤水分 D.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土壤含水量大 2.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选择“休眠”甚至“自残” 的时间大概是( ) A. 1 月 B.4 月 C.1 月 D.10 月 【答案】 1.C 2.A 【解析】 1.据图可知,纳马夸兰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不是山地地形,垂直分异现象不明显,故 A 项错误;纳马夸 兰地区无河流分布,故 B 项错误;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补充土壤的水分,沿岸有寒流经过,夏季 容易形成大雾,可以带来湿润的水汽,故 C项正确;该地山脉无永久性高山冰雪分布,故 D项错误。 2.据材料可知,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该地的沙漠,热浪、高温肆虐,生存条件恶劣, 故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选择“休眠”甚至“自残”的时间大概是 1 月, A项正确。 7.下图为 2035 年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规划图(黑色为规划区) 。影响这种空间规划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产生的效益 C.地租支付能力 D.交通便捷程度 【答案】 A 【解析】 【详解】 读“ 2035 年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规划图(黑色为规划区)”可知,先进制造业的规划区主要分布 在广阔的郊区(长三角周边地区、中西部地区) 。郊区地价较低,选择在郊区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故 A 正 确。 【点睛】 上海发展郊区制造业属于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也是为了影响上海疏解城市功能。 从上海这么多年的制造业 发展路径看,制造业企业在城区交易成本越来越高,发展市郊制造业可以疏解上海城市功能,降低企业成 本,进一步突出市区金融服务的功能,完善上海城市功能的布局。该题难度一般。 8. 亚马逊雨林南部地区每年 7、 8 月多火灾,其余时间少。 2019 年 8 月 15 日至 1 日,下图中甲 区域火灾发生的数量和面积都比 8 月 15 日前大幅度增加,且从公路线向两侧扩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多数月份,亚马逊雨林火灾发生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潮湿 B.植被常绿 C.河网密布 D.雷雨天气少 2.与 2019 年 8 月 15 日以前相比, 导致 8 月 15 日至 1 日图 1 甲区域火灾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 A.节日燃放烟花 B.从事农事活动 C.雷电天气多发 D.气候异常干旱 3.该地区森林大火对生态环境短期内的影响表现为 ( ) A.土壤肥力下降 B.河流径流量减小 C.降水明显增加 D.物种多样性减少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亚马逊雨林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该区域全年高温多雨,气候较为湿热,不易发生森林火灾,因此可知 亚马逊雨林火灾发生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潮湿,故 A 正确;植被常绿、河网密布等是亚马孙雨林发生火 灾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可知 BC错误;亚马孙雨林全年高温多雨,该区域的雷雨天气是比较多 的,故 D错误。故选 A。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区域并无节日燃放烟花的习俗,故 A 错误;读图可知图中的甲区域地处热带雨林 气候区, 该区域迁移农业的农业活动量比较大, 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人为纵火是甲区域火灾大幅度增加的原 因,故 B 正确;雷电天气往往伴随着阴雨天气,若 8 月 15 日至 1 日雷电天气多发,那么该时段的火灾幅 度会有所降低,故 C正确;在该区域的气候比较湿热,故 D错误。故选 B。 3.该区域森林火灾的发生短期内不会导致该区域的土地肥力下降,故 A 错误;森林火灾会导致该区域的 植被遭到破坏, 该区域的地表径流在短期内会增加, 短期内该区域的河流的径流量会有所增加, 故 B 错误; 该区域的森林火灾在短期内不会使得其降水明显增加,甚至会导致该区域内的降水有所减少,故 C 错误; 该地区森林大火会使得大量的动植物死于大火, 因此可知该地区森林大火在短期内会使得该区域的物种多 样性有所减少,故 D正确。故选 D。 【点睛】 第 2 题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上 的树木全部砍倒,对一些大树有时先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已经枯死或风干的树木被火 焚烧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锄,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子,再用土埋上, 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 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比较明显。 9. 1986—2016 年,中国城镇化率从 24.52%快速上升到 57.35%,是对世界城镇化率贡献最大的 国家。在当今,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成为普遍共识,发展目标也转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逐步实现 从“人口城镇化 ”到 “人的城镇化 ”的转变。下图为 1986—2016 年中国与美国对世界城镇化率的分时段 贡献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中国对世界城镇化的贡献率 A. 1986—2016 年整体上升 B.1990— 1995 年达到最大 C.自 2005 年开始下降 D.在 1986 年之前为零 2.在图示时段内,和中国相比,美国 A.城镇化人口多 B.城镇化水平低 C.城镇化速度慢 D.城镇化动力强 3.注重“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国今后应 A.发展地方特色城镇 B.规划统一模式发展 C.加快农民入城转化 D.大力建设公共设施 【答案】 1.B 2.C 3.A 【解析】 【分析】 1.据图可知中国对世界城镇化的贡献率, 在 1986— 2016 年期间是先增加后降低, 故 A 错,在 1990—1995 年达到最大值,且之后开始下降,故 B 正确, C错,在 1986 年之前贡献率大约是 40%左右,故 D错。故选 B。 2.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速度慢、水平高,在图示时段内中国的城市化贡献率大于美国,且 人口基数大也远大于美国,故美国的城市化人口总数少于中国,故 AB错, C正确,美国已经进入逆城市 化阶段,图中美国对世界城镇化的贡献率一直在 0 左右徘徊,说明城镇化的动力不足,故 D错。故选 C。 3.“人口城镇化”其实质是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不仅要让农民进城实现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要 实现身份的转换,实现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系列由乡村到城市的重大转变,为缩小城镇与乡 村的经济差距,降低人口迁移率,中国应发展地方特色城镇,发展特有经济模式,而不应统一模式发展, 故 A 正确, B错,如果加快农民入城转化,只会给城市带来负担,产生严重的城市化问题,故 C错,大力 建设公共设施会增加城市的经济负担,破环城市生态环境,故 D错。故选 A。 10.种植多肉植物时,往往会添加一种日向石,原产日本宫崎县日向市,是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多孔轻 质岩石,后被加工为园艺用土,完成下列问题。 1.从成因角度看,日向石形成是 A.岩浆侵入冷凝 B.岩浆喷发冷凝 C.沉积固结成岩 D.高温高压变质 2.多肉植物种植时日向石可以铺在土壤表层,也可以与其它土搅拌混合后使用,若采用后一种方式日向 石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性 B.增加土壤内储存水的空间 C.提供更多的矿物养分元素 D.增大土壤内部的昼夜温差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1.日向石在岩浆活动中形成多气孔、轻质、符合喷出岩的特征,故为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选 B。 2.把日向石搅拌混合在土壤中使土壤空隙增多,可增加土壤透气性能和透水性能,但不会为土壤提供养 分,可以铺在土壤表层,不会增加土壤内部昼夜温差。据此选 A。 11. 新疆的且末绿洲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阿尔金山北麓。整个绿洲沿车尔臣河分布 , 呈 狭长的条带状。自西汉以后 , 由于受地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 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 , 最终发育为今天的车尔 臣河。在河流西部戈壁分布有古墓葬群 , 不同时代其选址地位置不同。下图为车尔臣河河道变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自西汉以来且末河河道变迁方向及流域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A.由东向西迁移 , 流域由北向南退缩 B.向东南方向迁移 , 流域面积减小 C.由东向西迁移 , 流域由南向北退缩 D.向东北方向迁移 , 流城面积扩大 2.导致且末河河道变迁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地势变化是 A.地壳运动,由西向东降低 B.变质作用 , 南北隆起中间降低 C.岩浆活动 , 由东向西降低 D.地震活动 , 南北隆起中间降低 3.且末河河道变迁及绿洲面积变化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A.人口数量减少 B.主干道路缩短 C.古墓选址东移 D.聚落位置不变 【答案】 1.B 2.A 3.C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且末河上游河段河道自西向东变迁,即 AC错误;下游河段河道向南退缩,流域面积减小, B 正确, D 错误。故选 B。 2.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北部出现断裂带,西部有相对凸起区,东部有相对凹陷区,所以,导致且末河河 道变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地势变化是由西向东降低,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3.河道向东变迁,向南退缩,会导致古绿洲退缩,在新河道沿岸出现新绿洲,人口数量不会减少, A 错 误。主干道路不一定会缩短, B 错误。河道向东变迁,人类活动向东迁移,古墓选址东移, C正确。聚落 位置也随着河道的迁移而发生变化, D 错误。故选 C。 12.下图为非洲某国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中北部地区每年有两个旱季, 5 月中旬到 9 月中旬为大旱季, 12 月中旬到次年 2 月中旬为小旱季。 其小旱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东南信风和洋流的影响 B.处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 C.受东北信风和洋流的影响 D.受到副高控制,气流下沉 2.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河水量大,可以全程连续通航 ②洋流可将甲河泥沙带到港口沉积 ③港口主要输出木材、蕉麻和椰枣 ④港口风浪小,泊船气象条件优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该组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 1.根据纬度,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不受副高控制;该地区 12 月中旬到次年 2 月中旬是冬半年,东北信 风南移,信风控制下,空气干燥,以及沿岸洋流的降温作用,形成小旱季;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不是出现 两个旱季的原因 。故该题 C 正确。 2.甲河的河床内有多处急滩和瀑布,阻碍了航运的发展,目前只能分段通航;图中自南向北流的洋流将 甲河泥沙带到港口附近,与北部自北向南流的洋流交汇,导致泥沙在港口沉积;蕉麻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等 国家,椰枣主要分布在热带沙漠地区的绿洲,该港口主要输出木材和矿物和燃料等;图中港口位于赤道附 近,属于赤道无风带,因此港口风浪小。故该题 D 选项正确。 【点睛】 刚果河及其许多支流形成本洲可航行水道的最大网络。 但是适航性却受不可逾越的障碍所限制, 在河的下 游有一串 32 条瀑布包括著名的利文斯通瀑布横亘其中。这些瀑布使刚果河在刚果支流源头上的马塔迪 (Matadi) 海港和河身扩展似湖的马莱博湖 (Malebo Pool) 之间一段不能航行。 13. 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有朝霞 和晚霞之分。空中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霞的色彩愈显著,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艳丽的橙红色, 成为火烧云。我国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总结出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的谚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霞形成无关的是() A.太阳高度角低,光线易被散射 B.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空中云量较多 C.太阳光中不同波段的光,散射程度存在差异 D.阳光通过大气层的距离长,散射作用强 2.“朝霞不出门”,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转雨是因为当地() A.东方水汽充足,且可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向西移动 B.空中尘埃等杂质多,凝结核丰富,水汽更易凝结 C.空中水汽较多,随着太阳升高,空气对流运动加强 D.空中云量多,温度较低,水汽更易凝结 3.火烧云最常出现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1.B 2.C 3.B 【解析】 【分析】 1.材料提到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太阳高 度角低,光线易被散射, A 正确。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空中云量较多,是反射作用的结果, B 错误; 材料提到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太阳光中不 同波段的光,散射程度存在差异, C正确。材料提到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 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阳光通过大气层的距离长,散射作用强, 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无关的, 故选 B。 2.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汽多和较大颗粒物较多,大气状态十分不稳定,预示云雨天 气即将到来,随太阳高度升高,大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阴雨天气。 C正确。故选 C。 3.火烧云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火烧云的色彩一般是红彤彤的, 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生物生长繁茂、蓬勃的时期即将到来了, B 正确。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大气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反射、散射和选择性吸收。散射主要是空气中的微小尘埃和水汽 参与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波长越短的蓝紫光越容易背散射,红光波长长,最不容易背散射。因此我们 看到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波长越短的蓝紫光越容易背散射, 晚霞、 朝霞呈红色是因为红光波长 长不容易被散射。 14. 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 , 是著名的华侨之乡。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多兴建于明末至 民国时期 , 现存 1800 多座 , 为多层建筑 , 墙体厚实坚固。更楼 ( 下图 ) 高耸挺立,视野开阔 , 用于村与村之间 的联系 , 是碉楼中数量较少的一种类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除居住外,修建开平碉楼兼备的功能还有 A.旅游和商业 B.供水和通信 C.防洪和防匪 D.防风和御浪 2.更楼适宜建在 A.村庄中央 B.村口山岗 C.村后洼地 D.水井附近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 , 洪涝多发 , 且历史上社会动荡。归乡华侨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和财 富, 修建碉楼居住 , 并起到防洪和防匪的作用。 C选项正确。 2.B 更楼的作用是用于村与村之间的联系 , 高耸挺立 , 视野开阔 , 因此建在村口山岗上较合适。 B 选项正确。 15. 建筑陶瓷产业主要生产房屋、道路、给排水和庭园等各种土木建筑工程用的陶瓷制品,耗能 大,污染大。 2007 年,江西省高安市抓住广东佛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引入了佛山的建陶产业链。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安市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建陶产业基地。下图示意高安市建陶产业发展进程。 据此完成问题。 1.促使佛山建筑陶瓷产业转移至高安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劳动力 D.政策 2.2013 年以来,高安市主动关停中小建陶企业,主要是为了 A.降低对陶瓷产业的过度依赖 B.减少内部恶性竞争 C.降低建陶企业市场风险 D.减少能源消耗 3.由此推测,高安市建陶产业一直致力于 A.扩大规模 B.增加销量 C.品牌建设 D.清洁生产 【答案】 1.D 2.B 3.C 【解析】 【分析】 1.江西省高安市抓住广东佛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引入了佛山的建陶产业链。广东佛山产业结构 调整升级促使佛山建筑陶瓷产业转移至高安, 其最主要因素是政策, D 正确; 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 故选 D。 2.高安市主动关停中小建陶企业,主要是为了减少内部恶性竞争, B 正确。高安市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二 大建陶产业基地,故不是为了降低对陶瓷产业的过度依赖;降低建陶企业市场风险、减少能源消耗不是主 要目的。故选 B。 3.2016 年建立研发中心和会展中心,致力于品牌建设, C 正确; 2013 年以来,高安市主动关停中小建陶 企业,缩小了规模,减少了销量, AB 错误;初期并没有清洁生产, D 错误。故选 C。 16.钏路湿地位于日本北海道钏路市,是日本最大的湿地,这里栖息着北海道最后的丹顶鹤种群。丹顶鹤 本为候鸟,冬季迁往南方过冬。但当地人们在冬季通过投喂小鱼,对丹顶鹤进行补饲,日积月累,使其成 为“留鸟 ”,冬季不再南徙。钏路湿地的丹顶鹤从 1924 年的十余只,恢复到如今的 1300 多只。据此完成 下列各题。 1.北海道丹顶鹤冬季南徙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严寒,食物不足 B.河湖冻结,水源不足 C.生物遗传,本能迁徙 D.气温下降,不利保暖 2.对 “补饲”行为评价合理的是 A.改变了鸟类习性,使其失去独立捕食能力 B.干扰了自然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物种保护 C.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应大力推广 D.反映了人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应全面禁止 【答案】 1.A 2.B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候鸟南迁的主要因素。候鸟迁徙是由于气候季节变化及觅食的需求,丹顶鹤本为候鸟, 冬季北海道气候严寒,食物不足,从而导致丹顶鹤南迁, A 正确。故选 A。 2.当地居民的补饲和喂投行为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利,当地居民冬季采用补饲和喂投方式, 使得丹顶鹤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解决了冬季觅食困难,所以丹顶鹤成为留鸟,客观上促进了物种保护; 另一方面有弊,使候鸟变为了留鸟,改变丹顶鹤正常迁徙规律,干扰了自然环境,故选 B。 17.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 2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 它是目前 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 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 下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 A.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 B.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 C.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有效控制土壤的滴水量 2.滴灌技术的优点 ①调节田间气候 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③增加地下水含量 ④减少无效蒸发 ⑤适宜全面灌溉 ⑥保持土壤结构 A.①④⑤ B.⑤③④ C.②④⑥ D.④⑤⑥ 3.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 A.劳动力不足 B.农业科技落后 C.水资源不足 D.经济成本较高 【答案】 1.D 2.C 3.D 【解析】 1.据材料可知,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 2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 溉,故针式滴头可以有效控制土壤的滴水量,故 D项正确;其他选项的说法与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无关, 均可排除。 2.滴灌技术不利于调节田间气候,故①错误;滴灌技术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从而减少地下水的含量,故 ③错误; 滴灌技术可以将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 故不适宜全面灌溉, ⑤错误; 结合定义分析可知, 滴灌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无效蒸发、保持土壤结构,故 C项正确。 3.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 2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由于我国 西北地区经济落后,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受到较大的限制, D正确;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劳动力 资源充足, A 错误;滴灌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C错误;该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大 力推广,可知农业科技不是限制因素, B 错误。 18.下图为四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各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其它不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桂林山水地貌形成地质作用相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的侵蚀作用。 1.玄武岩柱状岩石为岩浆岩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越南地下溶洞、黄河砂砾岩石林和英砂岩峰林都为沉 积岩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故①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其它不同,故选 A。 2.桂林山水地貌为石灰岩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越南地下溶洞同样为喀斯特地貌,故选 B。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鸮( xi āo )鹦鹉是夜行性鹦鹉,不会飞行,属草食性,吃原生的植物、种子、果实,身上会发出一 种特殊味道的香气。雄性鸮鹦鹉求偶时能发出响亮而刺耳的叫声,只选择在食物丰盛的年份求偶。鸮鹦鹉 遇到惊吓或遭遇人类时,通常一动不动,有时也会及时爬到树上,又试图从树上飞下来。 鸮鹦鹉曾经在新西兰全境广泛分布,自从人类活动日渐频繁后,尤其是野兔、猫及大量鼬科动物(如 雪貂,肉食性,夜行性)被引进北岛及南岛之后,鸮鹦鹉的数量大幅下降,属极危物种。新西兰于 1989 年开始了 “复育计划 ”,把南岛、北岛及斯图尔特岛上的野生鸮鹦鹉逐步运往离岸较远的其他岛屿。图甲 为 2007 年鸮鹦鹉在新西兰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新西兰鸮鹦鹉数量变化曲线图 (1)据图甲,说明 2007 年鸮鹦鹉的空间分布特点。 (2)据图乙,分析 1989 年以前野生鸮鹦鹉数量变化特点并分析变化趋势的原因 (3)根据图文材料,试提出保护鸮鹦鹉的有效措施。 【答案】 (1)分布范围较广阔,南岛和北岛均有;南岛分布范围更大;多位于山区。 (2)总体呈下降趋势;先快后慢。鸮鹦鹉只在食物丰盛的年份繁育后代,繁殖速度慢;人类生产活动侵 入周边岛屿,野兔及牲畜啃食草地及森林,使食物来源减少;鸮鹦鹉很容易和人类遭遇,造成误伤;鸮鹦 鹉习性特殊(身上有特殊味道,叫声刺耳)并且抵御能力弱,易被家猫、流浪猫大量捕食。 (3)在离岸更远的小岛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渗入;防止鼬科动物潜入保护区或山区; 实行人工繁育鸮鹦鹉工程,待成体后放归自然保护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鸮鹦鹉为切入点, 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 分析鸮鹦鹉数量减少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 【详解】 (1)空间分布的描述防疫一般是采用总分的情况。总体来看鸮鹦鹉,分布范围交广,南北岛都有。分: 从图中可以看到,鸮鹦鹉主要分布在岛屿中部的山区,其中南岛分布范围更广。 (2)从图中可以看到, 1989 年以前野生鸮鹦鹉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先快后慢。材料提到鸮鹦鹉只选择 在食物丰盛的年份求偶,繁衍速度慢;人类活动日渐频繁后,尤其是野兔啃食草地及森林,使食物来源减 少;鸮鹦鹉习性特殊(身上有特殊味道,叫声刺耳)并且抵御能力弱,易被家猫、流浪猫大量捕食,使鸮 鹦鹉数量减少。 (3)材料提到把野生鸮鹦鹉逐步运往离岸较远的其他岛屿,设立自然保护区。鸮鹦鹉的繁殖能力较低, 因此可以通过人工繁育的方式,待成年后再放回大自然。防止鼬科动物潜入保护区或山区。 【点睛】 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方法: 描述的角度:疏密 +数量 +极值 +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 多,哪少) ;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 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 ( 如城市等级 ) , 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 20. 目前,我国正在西藏阿里地区建设北半球首个海拔超 5000 米的天文观测站, 该观测站于 2020 年开始巡天观测。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台站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里地区成为北半球星空观测条件绝佳站址的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观测范围广 ②远离城市,灯光污染少 ③山脉阻挡水汽,云量少 ④海拔高,距离外太空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夏至日,图中能最早进行夜空观测的台站是 A.阿里观测站 B.乌拉斯台观测站 C.明安图观测站 D.紫金山天文台 【答案】 1.C 2.D 【解析】 1.阿里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水汽少,云量少,多晴朗天气;且人口稀少,远离城市,灯光 污染少, ②③对; 在几个天文观测站里, 阿里的纬度并不算高, 且海拔对观测距离没有多大影响, ①④错; 故选 C。 2.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紫金山天文台纬度最低,故昼最短,最早 进入夜晚。故选 D。 【点睛】 天文观测站选址一般要求空气要稀薄,减少空气的折射率对光线的影响,远离城市,避免光污染。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地理 - 选修:旅游地理) 世界屋脊天清地廓、景色奇美,成为旅游者向往的目的地。几位自驾游爱好者计划于 7? 8 月从成都 出发,沿川藏线到达拉萨(见下图) 。 推测此行中,旅游者会遇到的不利自然状况。 【答案】地势起伏大(上坡路段多) ;主要道路位于高海拔之地,旅行者易发生高原反应;此时正值雨季, 气候多变,降水多,多洪水;会遇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国道等易于坍塌等困难。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规划中旅游安全问题的分析,注重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即可。 【详解】 本题考查旅游规划中旅游安全问题的分析,从线路长度、地形、气候、植被等角度推测旅游者在前行过程 中可能遇到不利自然状况,从成都到拉萨,线路长,地势起伏大,多上坡路段,自然环境复杂,安全隐患 多;线路西段海拔高,旅游者缺氧易发高原反应; 7-8 月,此时正值雨季,沿线地区降水多,沿线气候复 杂多变,恶劣天气多发;同时,沿线地区地形复杂、坡度陡、加上该季节降水多,易遇到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沿线植被茂密,蚊虫较多易受蚊虫叮咬。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非洲部分区域 8 月平均风向示意图, 右图为左图中 ①②③ 三地的气温曲线降水 量柱状统计图。 (1)指出①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各自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明②地 1 月、 8 月气温较低的原因。 (3)分析②地的降水特征对该地种植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 (1)气候类型: 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③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形成原因:①地纬度低,气候炎热;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且距海近, 来自几内亚湾西南季风影响大, 加上沿海有暖流经过, 形成丰富的降水。 ③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 气候。 (2) 1 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②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8 月份,② 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处于多雨季节,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 (3) 7、8 月份降水量较大,生产受洪涝灾害影响大; 5、6 月份气温最高,但降水量很少,旱灾严重;全 年降水:季节变化大,种植业生产对水利灌溉工程依赖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非洲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详解】 (1)据①③两地最冷月气温可知两地均为热带气候,①地各月降水量较大、年降水量大、位于赤道附近, 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③地全年降水少、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应该是人都是热带沙漠气候。①地位于热带 地区,靠近赤道,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据图分析可知,受来自几内亚湾西南季风影响大,加上沿海有暖 流经过, 形成丰富的降水。 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是热带地区, 靠近北回归线,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降水少,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因此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2)②地 1 月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北半球温度一般 达到最低;据图分析, 8 月降水最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 (3)据右图可知②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于 7、8、9 三个月,生产受洪涝灾害影响大;图中 5 月份气温最高,但降水量很少,因此旱灾严重;因此种植业生产对水利灌溉工程依赖大。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 “我国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 ”(单位:百帕) 简述西北西南地区、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突出的天气状况和判断依据。 【答案】西北、西南大部分地区因受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 :南方部分地区受锋面气旋(锋面、 冷锋、低压槽、锋面气旋)的影响,多阴雨天气;北方大部分地区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位于高压、反 气旋东部受西北风影响,寒冷干燥) (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等压线图为背景, 涉及在等压线图上判断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等知识, 考查学生对等压线图的 判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详解】 从等压线图上判断我国西北、 西南地区是两个高压中心 , 大部分地区因受高气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 天气 晴朗(干燥) :东部有一个低压中心 , 在低压槽上形成锋面 , 南方部分地区受锋面气旋的影响,多阴雨天气; 北方大部分地区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 , 位于高压、反气旋东部受西北风影响,寒冷干燥。 24.(地理 —选修 6:环境保护) “山、水、林、田、路 ”的综合治理,使山区生态要素合理配置。贵州省政府扶持贫困山区农民,将山区 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 下图示意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 分析威宁县建设石坎梯田的自然原因及其主要作用。 【答案】原因:①喀斯特山区地下溶洞多,河流上游地区涵养水源能力差;②喀斯特山区降水丰富,易出 现山洪,常摧毁农田;③喀斯特山区石头材料较多,石坎梯田可以就地取材。 作用:①石坎梯田可以有效拦截雨水,增加水源,缓解旱情;②石坎梯田可以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 蚀力,减轻水土流失;③“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解析】 该题以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田为切入点,考查石坎梯田的自然原因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难度较 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威宁县建设石坎梯田的自然原因主要从 当地的自然环境角度考虑,包括地形、降水等方面,主要作用主要结合修建背景进行考虑,修建梯田可以 增加地下径流,缓解应地表水流失导致的旱情,同时,修建梯田,延缓了地表径流,缓解了水土流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