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学案:专题4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A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学案:专题4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A含答案

2018 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讲义:专题 4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A 含答案 专题四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 1 讲 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差异与地理信息技术 网络构建 高考透视 1.地位。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差异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 率较高。地理信息技术部分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低。 2.方法。复习时需重点把握以下两点: (1)结合区域图,通过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对区域综合特征进行分析,或对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2)结合不同区域图,对同一要素进行差异比较,或对相 似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3.方向。 (1)从考查形式上看,本讲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读图获取 有关区域的位置、区域特征及人类活动等相关信息,联 系地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用地理术语进行表述。 单纯对区域地理进行考查的题目比例较小,高考命题多 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结合高中所学自然、人文地理知 识(特征、规律、原理等)加以考查。 (2)常见考查方式如下:①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空间定位 的方法及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②结合国家重点发 展区域和热点地区图示,考查不同区域的特征差异。 重要考点 1 东半球的主要地区和国家 1.亚洲 2.欧洲 3.非洲 4.大洋洲 世界经济作物分布 1.棉花 棉花原产于热带,是一种喜温、好光的亚热带、热带和温带作物。中国、印度、美国、 巴基斯坦、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土耳其等是世界主要产棉国。 2.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是喜高温多雨气候的热带乔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 南亚,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中国等是世界主要生产国。中国是世界上唯 一在北纬 18°~24°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的国家。 3.糖料作物 甘蔗和甜菜是世界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原产于印度,是热带、亚热带的糖料作物。 主要分布于拉丁美洲、亚洲,巴西、印度、中国、泰国等是主要生产国。 甜菜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主要集中于法国、俄罗斯、德国、美国、土耳其、乌克兰 等国。 4.饮料作物 (1)茶叶,主要分布于气候温暖、降水丰富、排水良好的热带、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 世界茶叶主要集中于南亚、东亚、东南亚。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是主要生产 国。 (2)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性喜高温,但忌炎热。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地形略有起伏 的地区,以拉美和非洲分布最广,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埃塞俄比亚等 是主要生产国。 (3)可可,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的高温多雨地区。主要生产于非洲和美洲。科特迪瓦、 巴西、加纳和印度尼西亚等是主要生产国。 5.油料作物 (1)大豆,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印度等是主要生产国。 (2)花生,主要集中于中国、印度等。 (3)油棕,主要集中于东南亚。 [2017·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一) 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 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 年引入 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 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 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 长。图二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 20 世纪 70~80 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 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 8 ℃左右),日光温室可 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 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 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 达市场。 (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 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 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技法点拨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光、热、水等能量和物质,某地的气候因素往往决定了该地的 种植制度。 (1)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积温决定了农作物的熟制。 (2)气温的日较差和光照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白天气温高,日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 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被削弱,减少了对能量的消耗,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3)水分条件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形成不同的农业部门。如降水较多的地区形成种植 业,降水较少的地区形成畜牧业。 (4)光热、水分的组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不同气候类型与农业生产。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 多旱涝灾害,需兴修水利设施。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雨热不同期——需解决灌溉问题,有利于园 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热量不足,不利于谷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 长,可发展乳畜业。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需解决灌溉问题,有利于 优质农产品,如温带水果、棉花等的生产。 考查角度 1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201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 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传统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 3 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 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 到村子上方,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惊讶的是,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 5 月耕 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下图为克什米尔地区图,读图完成(1)~(3)题。 (1)文中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  ) A.高山冰川融化流入 B.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 C.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 D.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 (2)图中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B.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西南季风难以进入 C.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3)有关拉达克地区的地理特征,推测正确的是(  ) A.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 B.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 C.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 D.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 答案 (1)C (2)B (3)B 解析 第(1)题,高山冰川融化流入到此,气温没有降低也不会形成冰川,A 错误;堆 砌的冰川融化缩小,冰川会变小,B 错误;背来的冰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导致 冰川不断长大,C 正确;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这个不符合现实,D 错误。 第(2)题,拉达克地区以南是喜马拉雅山,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南面的西南季风,喜马拉 雅山的屏障作用,使西南季风难以进入,导致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B 正确。第(3)题,由 于地势高气温低,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高的山坡,A 错误;气候干旱,农业生产的主要水 源是冰川融水,B 正确;印度河的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水量大,C 错误;拉 达克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D 错误。 考查角度 2 区域差异 [2017·武汉调研]图一所示 M 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 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 巴西“谷物带”之称。图一为巴西南部简图,图二为南非与巴西热带草原气候对比图。据 此回答(1)~(3)题。 (1)南非与巴西的热带草原气候相比(  ) A.雨季长——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 B.雨季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 C.雨季长——受信风带控制时间长 D.雨季短——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短 (2)与我国河套地区相比,M 区域种植谷物最大的不利因素是(  ) A.旱季水资源不足 B.昼夜温差小,不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C.地形不够平坦 D.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3)近年来,M 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 有利作用不包括(  )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C.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D.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 答案 (1)B (2)B (3)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获取信息,南非热带草原气候的雨季为 12 月到次年 4 月,历 时 5 个月,巴西热带草原气候的雨季为 10 月到次年 4 月,长达 7 个月,故南非雨季短,A、 C 两项错误;南非热带草原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少,雨季短,因此 B 项正确。第(2)题,M 区域地处沿海,气候相对湿润,因此该地种植谷物最主要的不利因素 是昼夜温差小,不利于作物养分积累,B 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混合农业的优势。解 读题干信息“M 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即采取了 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农场内的土 地交替种植作物、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农田的肥力。这样安排农事活动可以提高土地利 用率,避免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的农田生态环境退化,同时减少因焚烧秸秆产生 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故 A、B、C 三项都是混合农业带来的有利作用;扩大机械化生产规 模是科技的发展、资金的支持及机械的大量使用产生的作用,不是混合农业的有利作用, 故 D 项符合题意。 考查角度 3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7·郑州百校联盟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里海之间,全长 1100km,山势陡峻,4800m 以上山峰 15 座, 山上多积雪冰川。西高加索山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最西部,是欧洲少有的尚未受到人类干 扰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森林茂密,物种丰富。黑海沿岸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山脉北 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高加索山脉矿产资源丰富。下图示意大高加索山脉位置与矿产资 源分布。 (1)分析西高加索山物种丰富的原因。 (2)说明大高加索山脉对区域内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 (3)分析大高加索山脉区域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 (1)气候温暖湿润;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垂直分异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 小,对生态环境破坏小。 (2)水文特征: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少;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海拔高, 高山上多积雪和冰川,形成春汛、夏汛。 水系特征:区域内地势中间高,河流呈放射状水系;距海近,河流流程短;海拔高, 山势陡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3)纬度较低,气候条件优越,是俄罗斯重要的农业种植区;临近黑海,海上交通便利, 是俄罗斯重要的出海港口所在地;旅游资源丰富,是俄罗斯重要的休闲度假、高山滑雪等 运动的场所;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是俄罗斯经济发展重要的原料供应地。 解析 本题以大高加索山脉为切入点,考査大高加索山脉对周围区域的影响。第(1)题, 分析西高加索山物种丰富的原因可从当地的气候、地形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 的影响等方面思考。第(2)题,水文特征主要从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方面考虑;水系特 征主要从河流流向、流程、支流等方面考虑。第(3)题,大高加索山脉区域对俄罗斯的社会 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主要从农业、工业、交通(港口)及旅游业等方面思考。 重要考点 2 西半球的主要地区和国家 1.南、北美洲 主要 重要内容 热点问题 区域 北 美 洲 ①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及其对天气、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影 响。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 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成因。③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水运。④加拿大与美国的人口、 城市分布及其原因。⑤美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三大工业区 南 美 洲 ①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山脉以东地形表现为高原、平原相间 分布的特征,山脉以西为狭窄的沿海平原。安第斯山的山地垂 直气候带(自然带)。②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 原气候(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分布广;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 以东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安第斯山以西从北往南的热带沙 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具有狭长分布的特征。③ 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奥里诺科河水系特征、水文特征。④ 巴西人口、城市和工业发展 ①“金砖五国”中的巴西发 展经济的优势条件。②第 31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 称 2016 年里约热内卢奥运 会,于 2016 年 8 月 5 日至 8 月 21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举行。里约热内卢成为奥运 史上首个举办奥运会的南美 洲城市 2.巴西与美国 全球产业链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制造业“逆向回流” 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高端跃升”并存。与此同时,全球价值链成为构建国际分工体系的 新方式。 面对自身制造业地位持续下降、工业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力相对减弱的状况,发达 国家普遍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促进制造业回流,以重夺国际制造业竞争的主导权。 全球产业结构再调整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向中高端跃升提供了契机。全球经济进入后 金融危机时代,为各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世界经济秩序重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在发达国家试图重振经济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正加快从资源和劳动密集 型粗加工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精深加工产业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随着科技发展、 业态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努力突破瓶颈,从“微笑曲线”的中部低 利润环节向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跃升,逐步改变着全球价值链的国际格局。 全球价值链成为构建国际分工体系的新方式。国际分工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 业内分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配置生产要素,各生产环节被最大限度地细 分。一件出口产品的价值创造来自处于生产链条上不同环节的国家,当一国出口技术密集 型产品时,它有可能只是承担其中的劳动密集型分工环节。 随着全球产业链发生结构性变化,发达国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 广大发展中国家也获得了更多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机会。 一个国家要在全球价值链中攀升至主导地位,需要培育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包括核 心技术、品牌优势、商业模式等。对我国而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传统的资源禀赋 比较优势正逐步丧失,新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新的比较优势包括巨大的市场需求、良好 的产业服务和配套能力、较强的创新动力、制度和政策优势以及处于世界前列的经济增长 速度等。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成员,我国企业应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让 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协同发挥作用。 [2017·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 年是加拿大建国 150 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 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下图为“加拿大 50°N 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 资料图”。   (1)2017 年 3 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 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_____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分 异规律。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 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_。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 华属_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_。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 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 (2)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 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 响(焚风效应) (3)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4)温带海洋性 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技法点拨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1)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高大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冬季降温幅度小。 (3)坡向不同,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导致气温有明显差异:同一海拔,阳坡>阴坡。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地形对风的影响 (1)山谷风;(2)焚风;(3)狭管风。 4.高山高原气候 夏季气温低:海拔高,空气稀薄,保温差,气温低。 气温日较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气温上升幅度 大;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 气温年较差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差;受冷空气影响小。 考查角度 1 北美大陆地理特征 [2017·哈尔滨模拟]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 路线如下图示意。回答(1)~(3)题。 (1)图中人口向南方迁移的原因和时间最有可能是(  ) A.春季 气温较高,适合工业 B.夏季 降水较多,感觉舒适 C.秋季 收获小麦,职位较多 D.冬季 气候温暖,职位较多 (2)美国迁移工人从事的主要行业和主要工作是(  ) A.农业 运用机械进行播种和收获 B.运输业 工业产品运输 C.工业 农产品加工和成品运输 D.农业 农作物运输 (3)美国工人向西南部迁移时可见到的地理景象是(  ) A.寒潮侵袭农庄,大雪纷飞 B.人们机械除草,种植棉花 C.正在收获成熟的亚热带水果 D.温和多雨,农民收获牧草 答案 (1)D (2)A (3)C 解析 第(1)题,工业的季节性、地域性不明显,故 A 项错误;夏季时,美国工人如果 考虑舒适度,最可能到相对凉爽的中部及北部地区,故 B 项错误;秋季时,收获小麦主要 在北方地区,故 C 项错误;冬季时,这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数量最多,因为南方纬度较低, 热量较充足,相比之下其他地方热量不足,职位较少,故 D 项正确。第(2)题,美国迁移工 人是随季节迁移的,主要从事的工作应当是农业,因为只有农事活动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 征,故 A 项正确;运输业相对较稳定,特别是工业产品或农业产品的运输,季节性不明显, 故 B、C 两项错误;而农作物的运输对工人的需求量较少,故 D 项错误。第(3)题,美国西 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落基山脉的阻挡,西南部地区受 寒潮影响弱,故 A 项错误;美国西南部地区不种植棉花,故 B 项错误;西南部地区种植亚 热带水果,工人可能是来收获水果,故 C 项正确;西南部地区不种植牧草,故 D 项错误。 考查角度 2 拉丁美洲局部区域地理特征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 年 11 月 17 日至 23 日,习近平主席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了国事 访问。目前,智利是中国在拉丁美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下图为智利略图。 材料二 卡萨布兰卡谷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通往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上,因其独特的 气候条件和先进的生产线而成为全球重要的优质葡萄酒产地。 材料三 能源缺乏是智利面临的主要问题,其电价约为周边国家的两倍。为满足持续 增长的用电需求,智利政府主张兼顾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优先发展清洁能源。 (1)分析智利多玄武岩的原因。 (2)圣地亚哥附近河流众多,分析该地河流汛期较长的原因。 (3)试分析卡萨布兰卡谷成为优质葡萄酒产地的可能原因。 (4)分析我国企业前往智利投资清洁电力项目的有利条件。 答案 (1)该国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活动频繁,故多玄武岩。 (2)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河流水量大;圣地亚哥东部为安第斯山脉,冬季多 降雪,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河流水量大;夏季尽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但气 温高,多冰川融水,河流水量大。 (3)卡萨布兰卡谷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的糖分积累多,葡 萄品质优良;国家政策支持;该地有先进的葡萄酒生产线,产品质量好;国际国内消费市 场广阔。 (4)水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丰富;国家间的协作条件好,投资环境好;能源短 缺,电价高,电力的需求量大;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农业区位条件等。第(1)题, 从智利的地理位置分析原因。第(2)题,该地冬季多降水、春季多积雪融水、夏季多冰川融 水,故河流汛期长。第(3)题,从葡萄质量、葡萄酒生产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回答。第 (4)题,主要从资源、国家协作、政策、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 重要考点 3 中国北方与南方 北方与南方地区区域差异的对比分析 北方与南方在自然与人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时可从气候方面的差异为切入 点,逐步展开分析。如下所示: 秦岭的地理意义 (1)我国年降水量 800 mm 等降水量线;(2)一月份 0 ℃等温线;(3)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 区的分界线;(4)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5)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8)长江 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9)水田集中区与旱地集中区分界线;(10)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 方地区分界线。 [2017·全国卷Ⅱ]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 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 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 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C (2)D (3)D 技法点拨 区域的划分 考查角度 1 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考查 [2017·宁夏银川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中 1 月 0 ℃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地形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2)图中四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的是(  ) A.R1 B.R2 C.R3 D.R4 (3)下列关于图中四块沉积作用明显区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①、③两地区 B.①沉积区是我国春小麦种植区 C.②地区海拔最高,沉积作用最弱 D.④地区最适宜种植水稻 答案 (1)B (2)D (3)A 解析 第(1)题,图中 1 月 0 ℃等温线东西延伸,与秦岭山脉的走向一致,由于秦岭山 脉对冬季风阻挡削弱作用,导致秦岭以南地区 1 月平均气温大于 0 ℃,故 B 项正确。第(2) 题,河流落差大,则流速快。图中 R1、R2、R3 三河段位于沉积作用明显区,说明该河段落 差较小,而 R4 河段位于沉积区上游河段,靠近秦岭山脉,河流落差大,所以流速快,D 项 正确。第(3)题,早期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或者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区,水陆交通 便利的地区;图中①、③两地均位于河流沿岸且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便于农耕、取水便 利、水运发达,所以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①、③地区,故 A 项正确。 考查角度 2 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201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形图,图二为东北地区交通图。甲地区居民并不嗜辣, 却是我国重要的辣椒生产地和集散地。并且,近年来该地区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辣椒 是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对水分条件要求高,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涝,适合比较干爽的空气 条件。辣椒种植和加工很大程度依靠农民的手工劳动。 材料二 韩国有食泡菜、辣酱的习惯。但近年来韩国辣椒产量持续降低,需从国外进 口辣椒。甲地的辣椒占韩国进口量的 80%。 材料三 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如地下裂隙、冲积扇等储存水资源 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用地下水库蓄水就是在地下水库中打井取水,腾出地下空间,再 通过人工补给办法把地表水引入地下,补充水量。 (1)分析甲地辣椒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韩国大量从甲地进口辣椒的原因。 (3)有人提出在甲地修建地下水库,请分析其合理性。 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降水较少。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晴天多, 昼夜温差大,辣椒品质好。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山前冲积扇,利于排水。(任答四点) (2)韩国的饮食习惯使得对辣椒的需求量巨大。韩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严重 不足,使得本国辣椒产量下降。甲地适合辣椒种植,产量大,品质高,且当地需求量小。 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甲地与韩国地理位置较近,便于辣椒出口。 (3)农业耗水量增加,该地水资源日益短缺。该区域为山前冲积扇,本身为良好的天然 储水空间。地下水库蓄水能有效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地下水库不占耕地,对地 表公路、建筑等基础设施影响小。(任答三点)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辣椒的生长习性,从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其有利 自然条件。第(2)题,韩国大量从甲地进口辣椒的原因,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韩国的需 求,饮食习惯决定了需求量大,劳动力不足导致产量下降;二是甲地产品的品质和数量。 甲地辣椒产量大,品质高,再加交通便捷,距离近,运输成本低。第(3)题,甲地修建地下 水库,重点分析其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考查角度 3 我国崇明岛地区的环境与建设 [2017·北京西城区统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崇明岛被称为“上海市的后花园”。 长江枯水季节海水容易倒灌进入河道,造成水质无法达到饮用水标准,上海市供水告 急。东风西沙水库是上海市在滩涂湿地上新建的蓄淡避咸水库。 长兴岛被定位为现代船舶制造业基地,是上海市重点培育的产业基地之一。 (1)简述崇明岛成为上海市民夏季周末度假胜地的优势条件。 (2)指出崇明岛规划建设沿海防护林的重点区域,并说明其作用。 (3)分析上海市新建东风西沙水库及其选址的原因。 (4)阐述长兴岛发展现代船舶制造业的有利因素。 答案 (1)崇明岛四面环水,夏季气温低于中心城区;岛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替换: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基础设施完善);距离上海市区近;有公路相连,交通便利。 (2)崇明岛的东岸和北岸。沿海防护林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减少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 为候鸟提供栖息地(替换:保护生物多样性);形成旅游景观(替换:美化环境)。 (3)保证上海市供水稳定、安全;新建水库靠近上游方向,水质较好;受海水倒灌影响 小;湿地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利用滩涂,占地成本低。 (4)沿江(沿海);空闲土地面积大,地价低;临近钢铁产区;政策支持。(只替换政策 一项:对环境影响小,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解析 第(1)题,旅游度假胜地的区位条件主要从环境质量、市场距离、交通条件等方 面分析。第(2)题,根据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判断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地区。沿海 防护林有利于减少风浪的影响、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美化环境。第(3)题, 水库的主要作用是保障供水,选址主要考虑水质和建设成本。第(4)题,船舶工业建设的区 位条件主要考虑原料、市场、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因素。 重要考点 4 中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 西北地区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围绕干旱展开。 2.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并因此形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时要特别 抓住“高”“寒”两个方面。 1.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评价 有利条件:(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对一些喜光作物如西 瓜、哈密瓜等构成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2)生物资源丰富。西北部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对发展食品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3)土地广阔。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面积较大。可以培养一些适合其地理环境的植 物。 制约因素:(1)天然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问题突出。 (2)耕地肥力。由于其气候原因造成土壤贫瘠。 2.“西域湿岛”——伊犁河谷 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受地 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河谷地区,汇集了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地表水比较丰富, 从而成为“西域湿岛”。 [2017·陕西咸阳三模]新疆伊犁河谷的西部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200~350 毫米,随 着海拔升高降水量明显增大。河谷平原区薰衣草种植面积超过几万亩,与法国的普罗旺斯、 日本的北海道并称为世界三大薰衣草种植基地。薰衣草喜欢强阳光、干燥的环境,属多年 生灌木植物。通常在六月开花,花香十里,整个伊犁河谷都变成了香薰的世界。薰衣草是 制造名贵高档香水、香脂等日用化妆品及医药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种观赏性的天然芳香油 植物。目前,该地从品种繁育、栽培、管理、再到生产加工已初步形成产业链。出产的绿 色优质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市场欢迎。为了延伸薰衣草产业链,伊犁河谷地区打造了“伊 犁河谷薰衣草主题生态公园”。虽然薰衣草产业已颇具规模,但与原产地法国还有很大差距, 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读伊犁河谷相关资料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伊宁与乌鲁木齐 1 月均温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分析伊犁河谷种植薰衣草的有利气候条件。 (3)评价伊犁河谷发展薰衣草产业的条件。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1 月均温伊宁高于乌鲁木齐。伊宁北部高大天山山脉对西北季风(冬季风) 有阻挡作用;乌鲁木齐地处天山以北受西北季风影响强度大;冷空气在天山以北堆积,加 剧寒冷。 (2)夏季,纬度高,白昼长;河谷地带,降水少,多晴天,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干 旱少雨,气温高,蒸发旺盛,气候干燥。 (3)有利条件:临近原料产地,种植面积广,产量大;品质优,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 产业特色优势明显;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产业链长;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扶持。 不利条件:春季低温冻害,地处内陆,距离消费市场远,对外交通联系不便;生产、 加工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 考查角度 1“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河西走廓 [2017·安徽淮北二模]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 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 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河西走廊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 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颗粒饱满。故选 B。第(2)题,由于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利润更大, 且市场需求多,导致种植结构的变化。故选 D。 考查角度 2 灌溉农业 [2017·江西赣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河套灌区属 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该灌区年引黄河水量为 50 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 的七分之一。灌区农作物灌溉分夏灌、秋灌和秋后灌三个阶段,夏灌从每年 5 月上旬到 6 月底,秋灌从 9 月初到 9 月中旬。这两个阶段的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的灌溉。秋后灌溉 是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 10 月初开始到 11 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 大的一次。长期以来,河套灌区由于灌水较多,而排水工程没有跟上去,土壤盐碱化日趋 加剧,严重影响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下图为河套灌区区域图。 (1)简述河套灌区水渠密布的原因。 (2)说明河套灌区进行秋后灌溉的主要目的及其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3)试为河套地区促进农业良性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 (1)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需求大;降水少,蒸发量大,农业活动需要稳定的灌 溉水源;地势平坦,便于开挖沟渠。 (2)主要目的:降低土壤盐度,改善灌区土壤肥力结构;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第 二年春播。 影响:使下游河段水量减少,威胁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使下游河段水质变差;河流 的搬运作用减弱,河口三角洲堆积作用减弱;导致下游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3)加快灌区灌排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有灌有排;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土壤盐碱化;及时疏浚渠道,防止泥沙淤积。 解析 第(1)题,河套灌区降水较少,降水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农业生产必须依靠 灌溉,这一地区地势平坦,农业发达,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所以水渠密布。第(2)题,不合 理的灌溉,容易造成盐碱的积累,秋后灌溉,可以将表层的盐分洗去,降低土壤盐分,同 时增加土壤的水分,有利于第二年春播。上游地区用水量增大,会使下游河段水量减少, 威胁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使下游河段水质变差;河流的搬运作用减弱,河口三角洲堆积 作用减弱,导致下游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第(3)题,做到有灌有排,避免造成次 生盐碱化;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保护。 考查角度 3 青藏高原湖泊 [2017·陕西高三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南岸是藏羚羊的重要产羔地。在第四纪时期,湖 泊退缩,湖水不能外流;近 30 年来,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011 年 8~9 月,由于持续较强 的降雨天气,卓乃湖东岸发生溃决,十几亿立方米的湖水溢出,在高原面上冲出一道深宽 的洪沟,流进了库赛湖。卓乃湖的面积也因此由 280 平方千米缩减到 168 平方千米。随后 库赛湖湖水外溢,与其东边的海丁诺尔湖及盐湖相连并迅速扩大,湖水最终有可能通过清 水河汇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而成为长江最北源。 下图为卓乃湖决堤引发的水道变化示意图。 (1)分析卓乃湖溃决外溢的主要原因。 (2)推测卓乃湖湖水外泄、面积骤减给藏羚羊迁徙及生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为防止湖水通过狭窄的清水河外泄时毁坏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请提出防治措施。 (4)有学者认为库赛湖、海丁诺尔湖、盐湖扩大并相连成为一个大湖会改善当地的生态 环境。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 (1)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和冻土中的水分释放增多;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 导致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卓乃湖湖面较高且东岸与库赛 河之间有(比降较大的)古河床(或古河床岩土疏松,易被侵蚀崩塌)。 (2)卓乃湖湖水外泄可能淹没或冲毁藏羚羊的迁徙通道;卓乃湖面积骤减可能导致湖床 裸露,湖岸草地退化(沙化),食物短缺;藏羚羊饮水变得困难。 (3)开挖加深、加宽河道引流行洪;加固跨河桥梁和路基。 (4)赞同。理由:湖泊湿地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可能增加, 有利于植被生长(或生物多样性增加)(或有利于缓解当地气候变暖、冰川退缩的趋势)。或 不赞同。理由:湖泊面积扩大,淹没沿岸草地;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剧;可能导 致湖水外溢,通过清水河汇入长江并使清水河加宽加深,使当地地表水分急剧流失,导致 气候变干,植被退化。 解析 第(1)题,卓乃湖溃决外溢的原因应主要从气候变暖、降水集中且持续时间长、 冻土融化等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从影响藏羚羊的迁徙通道、草地退化以及饮用水源变 化等方面分析。第(3)题,主要从泄洪和加固交通设施角度分析。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 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赞同,主要从湿地面积扩大可使蒸发量增加、湿度增加以及植 被增加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赞同,主要从湿地面积增加导致草地被淹没、土地盐碱化、 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等方面分析。 重要考点 5 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实践应用 1.“3S”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1)RS 原理与应用 (2)GPS 原理与应用 (3)GIS 原理与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2.“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1.“四字”法突破“3S”技术的选取 (1)“点”与“面”判断 GPS。GPS 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在“3S”技术中选取适 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 则选用 RS 或 GIS。 (2)“想”与“看”区分 RS、GIS。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 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 GIS。只“看”不用“想”的选用 RS。 2.遥感影像判读方法与技能 获取遥感图像的目的在于提取和分析人类感兴趣的地物信息。目视判读是遥感信息提 取的基础方法,也是目前最为准确和最常用的方法。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可分为航空图像判读和卫星图像判读。 航空像片目视判读 一般地,把影像形状、大小、色调与阴影作为常用的航片判读标志。 (1)形状。依据影像的形状特征,就可以辨认出其相应的地物。例如:居民地的房屋影 像一般均表现为规则的方块形状,河流常呈弯曲的条带状,公路常呈笔直的线状且灰度浅 亮,湖泊常呈不规则的封闭区间,等等。 (2)大小。地物影像的(尺寸)大小,不仅能反映地物的一些数量特征,而且还能据此判 断地物的性质。 例如:单轨铁路和双轨铁路从形状上往往不易区分,但量算它们的宽度,则容易区分。 由于地形和像面倾斜影响,同一航片上,同样尺寸的地物,位于高处者影像尺寸大些;像 面倾斜时,不同部位的地物大小也不一样。 (3)色调。色调在黑白航片上指影像的黑白深浅程度。它是地物对入射光线反射率高低 的客观记录,像片上的色调从白到黑逐渐变化,一般可划分为 7 级:白、灰白、浅灰、灰、 深灰、浅黑、黑。 例如:居民地的色调和周围山地或植被的色调、铁路和公路的色调与形状、河流深浅 的色调,等等。 (4)阴影。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A (2)C 技法点拨 认识图层及其应用 图层是图像的组成部分,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由自然、经济、人文等诸多景观组成。选 择某一单一要素制成图层,诸多相关要素的图层叠加在一起构成整个区域环境。 不同目的的人类活动可以选择与其相关的诸多单一图层,然后进行系统分析。如对某 区域进行农业规划,需要调取该区域的地形图层、土壤图层、水系图层等。对某区域水利 工程建设的规划,需要调取区域内地形图层、地质图层、水系图层、植被图层、居民点分 布图层等。 考查角度 1“3S”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2013~2014 年度,国家林业局组织相关部门顺利完成第五 次全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监测工作。下表为荒漠化程度变化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1)~(3) 题。 注:2009 年相关数据为第四次监测结果;2014 年相关数据为第五次监测结果。 (1)为及时掌握我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情况,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 主要有(  ) ①RS ②GIS ③GPS ④VR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09~2014 年期间,关于我国荒漠化变化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荒漠化程度呈现出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 B.轻度荒漠化比例上升,但仍以中度荒漠化为主 C.极重度荒漠化比例下降 D.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幅减少 (3)2009~2014 年期间,下列关于我国北方沙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土壤风蚀状况呈减轻趋势 B.地表释尘量有所减少 C.土壤的反射率有所提高 D.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掌握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动态变化需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不同时期遥 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和计算,因此主要利用 RS 和 GIS 技术。第(2)题,计算可知,荒漠化 土地面积减少了 0.46%,减少幅度不大。由表格资料可知,轻度所占比重上升,中度荒漠化 比例仍然最高,极重度比例下降。第(3)题,由表可知,荒漠化面积总体减少且向轻度转变, 土壤风蚀有所减轻,地表释尘量有所减少,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土壤反射率有所下降。 考查角度 2“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017·福建四地六校联考]近年来,国内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出现许多专业 的“淘宝村”。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城市进行规划研究。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中心区位于图示区域的(  ) A.东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东南部 (2)若在该区域新建“淘宝村”,最宜选择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示区域的西南部功能区主要为商业区,交通便利,地价 较高,应为城市中心区。第(2)题,“淘宝村”占地面积较大,要求地价相对较低,且交通 便利。图中甲、乙两地地价较高;丙地地价较低但位于支路附近,交通不便;丁地地价适 中,且交通便利,最宜新建“淘宝村”。 [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 伐天然林。下图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 (1)20 世纪 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 80 年代后期(1987 年),栖 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2000 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 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 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 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 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 破坏的植被。 解析 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事物的描述方法,先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可知:1976 年熊猫的栖息地范围大,成片分布——1987 年范围明显减小,且被分割断裂成片状分布 ——2000 年左右范围又逐渐扩大,且向北和向西扩展明显。第(2)题,该题承接上题解释大 熊猫栖息地变化原因,结合材料叙述可知,该地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时期人类活动 导致形成的: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该 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按着这一地区经济活动的变化即可 解释其原因。该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寻找关键信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动物栖息地的 变化相结合进行分析。第(3)题,该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答题时要将 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程建设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寻找途径。言之有理,符合可持续发 展观点是关键。 生物多样性 1.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 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 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3)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臭氧 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 (4)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生物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5)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 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6)饵料(食物来源与数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 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 统。 (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 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 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迁地保护目的只是使即将灭绝 的物种找到一个暂时生存的空间,待其元气得到恢复,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时候,还是要 让被保护者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 (3)建立基因库。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为 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 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4)构建法律体系。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考向一 南极大陆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 1.[2017·河北衡水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雪线高度仅 500~800 米,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 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 3 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 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 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 在 0.64 摄氏度至 1.32 摄氏度,如果温度大于 1.80 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 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1)说明造成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2)分析南极洲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 (3)某远洋捕虾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欲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 的主要困难。 答案 (1)①火地岛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 带落叶阔叶林景观;②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 (2)①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②该海域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③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 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④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⑤该海域其他生物数 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 (3)①狂风急浪;②海中浮冰和冰山;③酷寒冰冻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火地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结合高度 表可知,图中中部为山地,因此岛的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落叶 阔叶林景观;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第(2)题,南极洲大西 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可结合渔场形成原因来回答;也可用倒 推的方法来思考,磷虾数量多说明生存条件好,饵料丰富;生存条件好是该海域受西风漂 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饵 料丰富的原因是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第(3) 题,从图中可看出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到甲海域要穿越盛行西风带,因此风大浪急;甲海域 距南极较近,纬度高气候寒冷;海中有浮冰和冰山等。 考向二 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的问题 2.[2017·河南开封一模]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 1991 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 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 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 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目前该国人口超过 2000 万, 年增长率为 3%。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 80%为特有物 种,近年来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国家的动植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下图为马达加斯加 岛地形示意图。 (1)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该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 (3)分析免税工业区吸引我国某羊绒企业投资建厂的区位优势。 答案 (1)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 信风,东岸迎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形成气候东西差异; 地势高差大(或山地相对高度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或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 发生变化)。 (2)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减少;掠夺式猎杀、采伐,致使 动植物的数量下降;人类生产活动带来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 动植物多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弱。 (3)免税工业区有国家政策支持;马达加斯加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非洲建厂 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土地价格低,投资成本低等。 解析 第(1)题,该岛的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东西两侧气候类型的差 异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上。第(2)题,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结合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物种入侵、栖息地遭破坏等分析。第(3)题,应主要从劳动力、土地、国家政策 等方面分析。 考向三 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少的原因 3.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 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 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 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答案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 (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 含沙量。 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 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 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解析 第(1)题,考查湿地的相关知识。可以比照三江平原成为中国最大沼泽地的原因 来回答。第(2)题,河流的含沙量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土质情况、植被覆盖状况、侵蚀作 用强弱、流速快慢等。第(3)题,考查鱼类资源的差异性原因,受当地气候(温度)营养物质 等因素的影响。 (一)世界地理   时间:50 分钟    满分:90 分 一、选择题(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 意。) [2016·四川凉山州二诊]下列左图为中南半岛最大湖泊及河流分布图,右图为该地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配图。该地水稻单产较低。据此回答 1~3 题。 1.R 河水开始转向西北流的时间可能是(  )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答案 B 解析 该流域 6 月开始进入雨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 河水开始转向西北流。 2.某旅游者 3 月到该湖旅游,发现附近的农民正在收获水稻,该农事安排的合理解释 是(  ) A.避免洪灾影响 B.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C.避开高温季节 D.错季生产便于出口 答案 A 解析 湖区农民需要赶在雨季来临之前收割水稻。雨季来后,湖区面积增大,原来农 田将被淹没。 3.要提高该地水稻单产,有效的是(  ) ①提高机械化水平 ②发展水利设施 ③调整播种季节 ④培育高产良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该区域多旱涝灾害,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可有效地减少旱涝带来的损失。增加 科技投入,培育高产水稻良种,有利于提高水稻单产。 [2017·成都诊测]下图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高 度变化图。据此完成 4~6 题。 4.3 月该山地随海拔升高降水量(  ) A.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3 月该山地的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的特点。 5.影响该山地 9~12 月最大降水量出现高度和降水量变化的大气环流因素是(  ) A.西风带影响逐渐增强 B.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逐渐减弱 C.东北信风带影响逐渐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逐渐增强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 9~12 月降水量不断增加,且最大降水量出现在 1 500 米左右的山腰地区,说明此段时间该山地的降水主要是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造成的。图中 信息显示该山地夏季降水很少,再结合材料“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可以判断,该 山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9~12 月该山地 西坡受西风带的影响逐渐增强,降水量不断增加,故 A 项正确。 6.该地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可能是(  )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 D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所在地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山麓的自然带为亚 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 D 项正确。 [2017·广东汕头二模]弗雷泽岛,又译为芬瑟岛,长 122 千米,面积 1 620 平方千米, 隔着狭窄的大砂海峡与澳大利亚大陆相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岛上有四十多个淡水湖 泊镶嵌在茫茫的沙丘中。因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最古老的沙漠,且沙地上生长着种类繁多 而茂密的植物,1992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读弗雷泽岛位置 示意图,回答 7~8 题。 7.弗雷泽岛上的自然景观属于(  ) A.热带荒漠 B.热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沙地上生长着种类繁多而茂密的植物”,由此可知为热带雨林。 8.弗雷泽岛上沙地组成物质的来源最有可能是(  ) A.岛上河流携带泥沙冲积而成 B.大陆风化物被洋流搬运堆积而成 C.岛上岩石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下风化形成 D.海浪掀起海底泥沙堆积而成 答案 B 解析 它是大陆山脉受风化剥蚀,风把细岩石屑吹到海洋中,慢慢沉积在海底,再被 洋流搬运堆积而成。 [2017·辽宁锦州质检]辽宁桓龙湖畔有一块最适宜冰葡萄生长的地方,被称为“黄金 冰谷”,这里具备在全球范围内罕见的冰葡萄生长所需的各种理想因素:北纬 41 度、海拔 380 米,使冬季寒冷但不干燥,而且每个冬季都能达到零下 8 ℃并持续 24 小时以上的自然低温, 确保每年都有冰葡萄酒出产。据此回答 9~11 题。 9.影响冰葡萄生长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冰葡萄生长必须满足冬季有能达到零下 8 ℃并持续 24 小时以上的自 然低温,这说明温度条件是主导因素,故 A 项正确。 10.德国一般葡萄在 9 月份采收,但做冰酒的葡萄则要等到(  ) A.10 月或 11 月 B.12 月或 1 月 C.2 月或 3 月 D.4 月或 5 月 答案 B 解析 冰葡萄酒生产必须达到零下 8 ℃以下低温,德国达到这个温度需在隆冬时节, 故 B 项正确。 11.有冰葡萄酒出产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澳大利亚 C.巴西 D.南非 答案 A 解析 四个选项中,澳大利亚、巴西、南非以热带气候为主,不能满足冰葡萄的低温 生长条件;只有加拿大大部分区域位于温带,拥有冰葡萄的生长气温,故 A 项正确。 二、综合题(2 小题,共 46 分。) 12.[2017·福建厦门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蜜蜂对气温敏感,活跃期适宜温度为 15~25 ℃。蜜蜂从胶源植物采集树脂,分泌蜂胶 (富含天然抗生物的蜡状物质)并涂抹在蜂巢内外,使蜂巢不受细菌、病毒和虫类等侵袭。 蜂胶具有抗菌抗癌功效,是一种珍贵的保健品生产原料。 巴西阿拉戈斯(下图)以种植园农业为主,经济落后。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当地发展 养蜂业,采集优质蜂胶供出口。近年来,当地种植园主雇佣蜂农带蜜蜂给瓜果授粉。 21 世纪以来,中国以蜂胶为原料的产业发展迅速,但浙江等省的养蜂业日渐衰落,从 阿拉戈斯进口的蜂胶逐年增加。 (1)与浙江相比,分析阿拉戈斯养蜂的有利自然条件。(6 分) (2)阿拉戈斯蜂胶品质较浙江优良,从气候角度解释其原因。(4 分) (3)说明阿拉戈斯种植园雇佣蜂农蜜蜂授粉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6 分)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 计分。(6 分) 问题①:说明阿拉戈斯为改变以蜂胶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问题②:针对蜂胶产品良莠不齐的现象,请为浙江蜂胶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 议。 答案 (1)阿拉戈斯地处 10°S 附近,水热条件更优越,四季皆有丰富的蜜源和胶源植 物;全年高温,蜜蜂活跃期较长。 (2)阿拉戈斯全年湿热,细菌、病毒、虫类繁殖较快;蜜蜂为了抵御病菌的侵袭,分泌 出天然抗生物含量更高的蜂胶。 (3)提高瓜果品质,促进种植园增产增收;扩大蜜源和胶源,增加蜂蜜和蜂胶产量;拓 展蜂农的收入渠道;促使蜂胶出口量增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任答三点) (4)问题①:招商引资,为扩大蜂胶产业规模提供资金;建立研发机构,为开发多样化 蜂胶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市场调研,为蜂胶产业发展拓展市场;注重胶源树种的保护 与人工种植,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任答三点) 问题②:保证优质的原料来源(如进口优质的蜂胶、大力推广使用无污染的集胶器等); 改善蜂胶加工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功效;制定行业产品标准和产品分级;加大蜂胶产品 的科研投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任答三点) 解析 第(1)题,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该题设问为“养蜂”的自 然条件,据材料信息的气温条件可知,应重点分析当地气候条件对养蜂的影响。第(2)题, 气候角度包括气温和降水,结合文字信息“……蜂……使蜂巢不受细菌、病毒和虫类等侵 袭。蜂胶具有抗菌抗癌功效”,这说明该地蜂胶品质优良与蜜蜂抵御病毒侵袭有关;而该地 气候湿热,有利于病菌生长。第(3)题,依题意,该题设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雇佣蜂农蜜 蜂的意义,二是进行花蜜授粉的意义;花蜜授粉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产量,雇佣 活动有利于增加蜂农的收入,同时该活动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第(4)题,选择问题①,主 要指产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故应加大投入、引进技术、扩大市场。选择问题②,主要考虑 引进优质蜂源、加大技术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标准等。 13.[2017·山西高三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约 1 080 公里,最窄处达 37 公里,水深 25 至 150 米。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皇京港项目地处马六甲海峡马六甲市,是贸 易免税区、商业地产开发、深水码头及产业园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项目。该项目 由 3 个人造岛和 1 个自然岛屿组成,其中第一岛将建造旅游、文化遗产及娱乐区;第二岛 将建成物流中心、金融、商业、补给与高科技工业区;第三岛为综合深水码头及高科技海 洋工业园;第四岛则为码头、临海工业园。开发项目将于 2025 年完成,其中深水港项目建 设最快,将于 2019 年竣工,届时,将成为该地区最大港口。 (1)简述皇京港在通航方面的优势。(4 分) (2)分析皇京港修建综合深水码头的原因。(8 分) (3)说明皇京港综合开发项目对马来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8 分) (4)请在下列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4 分) ①说明中国积极投资建设皇京港项目的原因。 ②说出皇京港建设可能给新加坡带来的影响。 答案 (1)处于赤道无风带,水流平缓,四季通航;天然深水通道,水域开阔,通航能 力强。 (2)皇京港位于马六甲海峡,港阔水深,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深水港的建设;位于国 际主要航运通道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利于过往船只的中转、停泊、补给,增加经 济收入;依托马六甲市,靠近吉隆坡,经济腹地广阔;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3)带动金融、商业、贸易和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利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提 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增进与世界文 化的交流等。 (4)①扩大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提升了国际地位;降低运输成本,保证了能源安全; 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②减轻了新加坡海域污染;刺激新加坡港口服务质量提高和降低服务费用;新加坡过 往船只减少,经济效益下降;新加坡港的海洋运输的国际地位被削弱;就业岗位减少。 解析 第(1)题,港口通航的条件主要考虑航行条件和停泊条件,一般要求风平浪静、 港阔水深。第(2)题,港口建设的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考虑,自然条件从 水域、陆域两方面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从地理位置、港口腹地、交通通达度等方面考虑。 第(3)题,港口建设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 合作。第(4)题,中国投资建设皇京港的原因主要分析港口建设对中国的意义;皇京港的建 设对新加坡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二)中国地理   时间:50 分钟    满分:90 分 一、选择题(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 意。) [2017·武汉调研]初雪是指入冬后下的第一场雪。下图为某年小雪(11 月 22 日或 23 日) 前后我国初雪时间分布图,据此完成 1~3 题。 1.我国东部地区初雪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海陆位置 D.洋流 答案 B 解析 从我国某年初雪时间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初雪日期从北向南推迟, 并且界线大体与纬线平行,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初雪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故 B 项正确。 2.新疆南部(南疆)比新疆北部(北疆)初雪时间晚的原因是(  ) ①南疆地区河流较少,蒸发量小,水汽缺乏 ②南疆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 ③ 天山阻挡寒冷气流进入南疆 ④天山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南疆和北疆地区河流数量都较少,河流径流量都较小,但由于南疆地区纬度相 对较低,温度相对较高,故南疆较北疆河流蒸发量更大,所以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 天山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初雪时间较南疆(背风坡)早,④说法正确; 天山阻挡寒冷气流进入南疆,延迟了南疆的初雪时间,③说法正确。 3.此时(11 月 20~23 日)的天气(  ) A.有利于①地小麦生长 B.加大了②地生产生活的用水压力 C.可缓解③地的雾霾 D.增加了④地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 答案 C 解析 11 月 20~23 日,为我国的小雪节气前后,我国北方已进入冬季,①地冬小麦进 入休眠季节,故 A 项错误;在冬季,②地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量减少,用水压力会减轻, 故 B 项错误;进入冬季,亚欧大陆气压升高,我国盛行西北风,且雪花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有利于缓解③地的雾霾,故 C 项正确;④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冬季此地区受昆明准静止 锋的影响,多冬雨,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减小,故 D 项错误。 [2017·贵阳测试]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据此回答 4~6 题。 4.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坡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约为 2 000 米 C.南坡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少 D.相同海拔高度,南北坡降水相差不大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在北坡,海拔约为 2000 米。北坡随海拔升高降水 量先多后少,南坡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多,相同海拔高度,北坡降水比南坡多。 5.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昆仑山 B.太行山 C.雪峰山 D.天山 答案 D 解析 该山脉的最高海拔在 4000 米以上,且相同海拔处北坡降水多于南坡,说明北坡 为其迎风坡,结合选项可判断为天山。 6.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 A.北坡降水多的原因是季风的迎风坡 B.南坡降水少是处在西风背风坡 C.北坡降水少的原因是季风的背风坡 D.南坡降水多是处在西风迎风坡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山地降水量差异的因素。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为天山山脉,该 地受西风影响,因此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南坡降水少是处在西风背风坡。 [2017·广东揭阳模拟]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一个不断增长 的沙岛。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变化图”,回答 7~9 题。 7.1949~1998 年中,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最显著的时段和原因是(  ) A.1949~1964 海浪堆积 B.1964~1976 海浪堆积 C.1976~1991 流水堆积 D.1991~1998 流水堆积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最显著的时段是 1976~1991 年;面积扩大 主要是河流带来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沉积。 8.根据多条大堤的变化,推测 1964~1976 年期间(  ) A.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长江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长江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 B 解析 读图,1964~1976 年期间大堤向海洋延伸速度慢,说明河流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带来泥沙少而形成的。 9.自 1998 年的新大堤建成后就几乎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没有再建新大堤的主要原 因是(  ) A.长江的沉积作用增强 B.长江的沉积作用减弱 C.海水对崇明岛的侵蚀增强 D. 海水对崇明岛的侵蚀减弱 答案 B 解析 由于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以及长江三峡工程建设,长江下游泥沙含量减少, 最后导致崇明岛东滩的淤积有所减弱。 [2017·洛阳统考]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部分技术已经赶上甚至超过 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市场推广普及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进展缓慢,中国电动汽车的产业 化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读全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完成 10~11 题。 10.影响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技术水平 C.能源供应 D.地形地势 答案 A 解析 布局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目的是给电动汽车充电,因此从宏观尺度来看,电动汽 车充电站应该建在电动汽车拥有量多的地区;从微观尺度来看,电动汽车充电站应该建在 居民区附近、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点,便于电动汽车充电;由上述分析可知,市 场需求是影响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的主要因素,A 选项正确。 11.能体现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车意义的是(  ) A.降低生产成本 B.减少能源消耗 C.改善大气环境 D.避免交通拥堵 答案 C 解析 传统汽车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作为动力,而电动汽车以蓄电池储存的电力作为 动力,因此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车可以减少汽油、柴油的直接燃烧,减少污染物排放,改 善大气环境,故 C 选项正确。 二、综合题(2 小题,共 46 分。) 12.[2017·黑龙江哈六中二模]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4 分) 材料一 坊间曾一度有传闻,保定有可能成为“首都副中心”,然而,最终中央选择了 “名不见经传”的雄、安、容三县建设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 安新 3 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背靠白洋淀,区位优势明显。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 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 200 平方公里,远期控 制区面积约 2 000 平方公里。 材料二 位于冀中的容城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有北方“中国服装之乡” 的美称。2012 年容城县委县政府与上海和江浙皖等长三角发达地区对接联手,共享服装产 业资源、互补各自优势,联手创新,共建共赢发展机制。 (1)结合材料一、上图及所学知识分析选定在雄、安、容三县建设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8 分) (2)雄安新区建设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意义。(10 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容城县服装产业与上海对接联手共谋发展给容城县带来的好处。(6 分) 答案 (1)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与北京距离适中,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 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土地价格低。 (2)分散北京城市职能;有利于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使北京更好发挥政治、文化职 能;拓展北京、天津的发展空间;优化京津冀地区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有利于形成新的 区域增长极;同时也将加快河北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京津冀地区产业 结构的优化调整;改善京津冀地区的环境质量。 (3)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利用上海的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 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容城服装产业的品牌意识;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现 代化管理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国内外市场。 解析 第(1)题,从资料中看出“区位优势明显”“保定有可能成为‘首都副中心’, 然而,最终……”。要从图文材料中找出比保定更优的区位优势在哪里。①是位置;②是距 周边省市距离;③白洋淀有什么?——湿地、水、环境等。第(2)题,分散北京城市职能; 有利于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拓展北京、天津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改善京津冀地区的环境 质量。第(3)题,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容城服装产业的品牌意识;有利于引进先 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国内外市场。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气温一般低于地温,是我国主要的冻土分布区,冻土土层可分为 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两部分。其中,活动层靠近地表,随着外界气温变化或冻或融;多年 冻土则常年处于冰冻状态。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 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 不完全冻结,使冻土的体积发生膨胀和收缩,会危及铁路路基,为此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 创造性地提出了低架旱桥、热棒技术、抛石路基等措施。其中抛石路基即用碎块石填筑路 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冻土的作用。左图是 青藏铁路分布图,右上图是抛石路基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片石护坡景观图。 (1)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6 分) (2)冻土活动层冬夏季的反复冻融,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请简述 其过程。(6 分) (3)根据抛石路基的设计原理,判断其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6 分) (4)专家建议,部分东西走向的路段的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且南侧厚度要大于北侧, 试分析其可能原因。(4 分) 答案 (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白天被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少,到达 地面的热量较多,地面吸收后增温;但空气稀薄、云量较少,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较少, 加之高原地区多大风天气,大部分热量散失掉,气温较低。 (2)冬季的时候,冻土在冻结状态下,体积会发生膨胀,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 顶起;到了夏季,冻土消融,体积收缩,路基和钢轨随之会降下去;以上情况反复出现就 会造成路基严重变形,铁轨出现严重弯曲、高低不平,影响列车行车安全。 (3)冬季。原因:冬季气温较低,冻土易冻结,抛石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起到类似 于通风管储冷的作用,加快路基的散热,减小因路基升温对冻土冻结产生的影响。 (4)南侧为阳坡,增温较北侧快,增加片石护坡厚度可减缓外部温度的变化对冻土的影 响,从而达到与北侧相近的温度,保持路基两侧降温的一致性。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可结合海拔、热力环流的过程以及 风力等方面回答。第(2)题,冻土对列车运行的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冬夏季冻土的变化 回答。第(3)题,抛石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其原因可从低温对抛石路基的影 响回答。第(4)题,南侧路基片石护坡厚度要大于北侧的原因可从气温变化引起冻土的变化 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