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哈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促使欧洲制造业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才向东流动 B. 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 降低生产成本 D. 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2. 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A. 增加劳动力需求 B. 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 制约制造业发展 D.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答案】1. C 2. D ‎【解析】‎ ‎1. 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但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从而获得最大利润。欧洲制造业向东转移会降低劳动力等成本,故选C。‎ ‎2. 伴随制造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向外转移,劳动力需要减少,A 错;研发中心一般位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不会随制造业转移,D错;产业转移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但也伴随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欧洲将污染较大的制造业向外转移后,会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B正确,C错误。故选B。‎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农业科研人员在改造M区域不利生产条件时,可能采取的有利措施是 A. 改良土壤,施加石灰及有机肥 B. 平整土地,修筑不同规模梯田 C. 开挖运河,扩大河水灌溉面积 D. 综合规划,作物播种收割统一 ‎4. 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有利作用不包括 A.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 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C.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 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 ‎【答案】3. A 4. D ‎【解析】试题分析:‎ ‎3. 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图中M区域位于巴西的东南部地区,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7-8月为南半球的冬季,为该区域降水少的月份。答案选B。‎ ‎4. M区域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较多,土壤酸性强,有机质分解较多,需要改良土壤,施加石灰及有机肥,A对;M区域位于巴西高原上,地表较为平坦,不需要平整土地,修筑梯田,B错;图中信息显示,该区域的河流数量较多,不需要开挖运河,扩大河水灌溉面积,C错;M区域面积较大,生产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种类不同,很难做到综合规划,作物播种收割统一,D错。答案选A。‎ ‎5. 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A对;可以保持土壤肥力,避免农田生态退化,B对;保持地表植被覆盖率,同时牧草放牧,减少机械化程度,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对;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会降低机械化生产规模,D错。答案选D。‎ 考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南安大略地区在加拿大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读南安大略地区位置示意图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南安大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混合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乳畜业 ‎6. 引起南安大略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国际市场 B. 劳动力价格 C. 气候变化 D. 城市化 ‎【答案】5. B 6. A ‎【解析】本题组以安大略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为载体,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 根据南安大略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图,牧草和其他作物的面积所占比重都比较高,其农业地域类型应为混合农业,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6. 读图可知,大豆、小麦的播种面积增长较快,而谷物玉米的面积下降幅度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国际市场,故A项正确;大豆、小麦的价格和谷物玉米的价格相差不大,劳动力价格变化这几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会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B项错误;气候变化会影响该地区适合种植的作物类型,该地区没有出现新的作物类型,所以不是因为气候变化,C项错误;城市化会导致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面积减小,D项错误。‎ ‎【点睛】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1.季风水田农业: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4.大牧场放牧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5.乳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的形成因素主要是 A. 洋流、大陆轮廓 B. 热量、地形 C. 地形、大陆轮廓 D. 热量、洋流 ‎8. 有关甲、丁两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处西侧山麓自然带相同 B. 两处雪线高度不同 C. 甲处自然带谱较丁处复杂 D. 两处东侧自然带相同 ‎【答案】7. B 8. B ‎【解析】试题分析:‎ ‎7. 读图,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是随着纬度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主要受热量因素影响。自然带南北狭长延伸,主要受地形影响。形成因素主要是热量、地形,B对。洋流、大陆轮廓不是主 要影响因素,A、C、D错。‎ ‎8. 图中甲、丁两处西侧山麓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带,自然带不相同,A错。‎ ‎ 两处基带温度带不同,雪线高度不同,B对。甲处纬度高,基带自然带是温带植被,自然带谱较丁处简单,C错。两处东侧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不相同,D错。‎ 考点: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影响雪线的因素。‎ 读南极洲等高线图和南极洲4个气象站的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关于四个气象站气温的正确叙述是 A. 最低气温均出现在7月 B. 各站之间的气温差异夏季最大 C. 气温季节变化最小的是法拉第站 D. 南极气温年较差为22°C ‎10. 东方站各月气温都比南极点低,主要原因是东方站 A. 纬度比南极点高 B. 海拔比南极点高 C. 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D. 终年盛行西北风 ‎【答案】9. C 10. B ‎【解析】本题组以南极地区的等高线地图和气象资料为载体,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9. 据图乙,东方站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A项错误;各站之间气温差异最大在7—8月份,属于南半球的冬季,B项错误;法拉第站气温曲线变化最小,气温的季节变化最小,故C项正确;南极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60℃,气温年较差为30℃,D项错误。‎ ‎10. 根据图甲,东方站海拔在3000m—4000m之间,南极点海拔在2000m—3000m之间,与南极点相比东方站海拔高,所以各月气温都比南极点低,故B项正确。南极点纬度比东方站高,A项错误;两地都位于南极点附近,均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C项错误;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项错误。‎ ‎【点睛】南极地区地理特征 ‎1.经纬度位置:南极圈(66.5°S)以南,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 海陆位置: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唯一中间基地。‎ ‎3.范围:南极大陆及其附近岛屿。‎ ‎4.地形地势 ‎(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文森山是南极洲最高峰。‎ ‎(2)“冰雪大陆”,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5.气候:极地气候—酷寒、烈风、干燥(“寒极、风极、白色沙漠”)。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原因:纬度高、海拔高、气压高、西风漂流阻挡作用、极冰反射阳光)。‎ ‎6.自然资源:淡水资源(固体淡水)、矿产资源(煤、铁)、生物资源(磷虾、企鹅、鲸等)‎ ‎7.居民:无定居人口。‎ ‎8.南极考察 ‎(1)最佳季节是暖季极昼期(11月至次年3月)。‎ ‎(2)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目前正在建设第五个科考站)。‎ ‎(3)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禁止核试验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下图示意两岛屿7月和1月等温线(单位:℃)分布。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15 ℃等温线在两岛间向南弯曲,说明 A. 夏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 B. 冬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 C. 夏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高 D. 冬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高 ‎12. 甲、乙、丙、丁四点中,年温差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 M处1月或7月的气温可能为 A. 4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