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注意: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 (共80分)‎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0分。)‎ ‎ 下图为北京市某监测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监测点附近的主要污染源可能是(  )‎ A. 工业生产 B. 居民生活 ‎ C. 建筑工地 D. 交通运输 ‎2.图中污染物引起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光化学烟雾 B. 全球变暖 C. 紫外线增多 D. 臭氧层破坏 ‎3.下列行为既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拒用“一次性”产品 B. 分类回收垃圾 C. 增加私家汽车 D. 发展乡镇企业 为保护湿地,我国在前些年已明令禁止继续开发“北大荒”。明令禁止继续开发“北大荒”的行为,突出体现了(  )‎ A.可持续发展中环境的观念 B.权利的观念 C.公平的观念 D.发展的观念 ‎ 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各题。‎ ‎5.该流域新垦区( )‎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D.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6.图中县政府驻地与农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A.面状与点状 B.线状与岛状 C.点状与面状 D.点状与岛状 ‎7.右图为该地区土地服务功能构成雷达图,据此判断该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无法判断 ‎8.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是按一定的指标来划分的 B、同一级别的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C、区域的分布位置都是非常明确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热门话题,回答下面小题。‎ ‎9.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 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食品 B. 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C. 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10.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b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 c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  d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虫害 A. ab B. bc C. bd D. cd ‎11.我国下列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东北平原 C. 新疆南部的沙漠地区 D. 云贵高原[]‎ ‎ 读阳逻循环工业体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2.该循环工业体系的核心企业最有可能为 A.制衣厂 B.饮料厂 C.箱包厂 D.发电厂 ‎13.在该循环工业体系中,各类工业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 B.环境因素 C.工业联系 D.交通运输 ‎14.下列关于该循环工业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D.只追求经济效益 ‎15.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 A.征服自然阶段 B.崇拜自然阶段 C.谋求人地协调发展阶段 D.有神论阶段 ‎ 读 2015 年暑假某同学在柴达木盆地拍摄的“阳光、盐湖、雅丹地貌”图,回答下列问 题。‎ ‎16.图中环境要素间的关联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特征 B.整体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地带性特征 ‎17.关于图中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植被稀少----降水少 B.雅丹地貌----流水溶蚀 C.光照强烈----太阳高度角大 D.盐湖----海水倒灌 ‎18.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 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 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C. 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D. 维持能源消费现状;自备购物袋 ‎19.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三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 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发展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综合的观念 ‎ 下表为2OO8年我国四省(区)经济、人口指标。回答下列各题。‎ 省 ‎(区)‎ GDP[]‎ ‎(亿元)‎ 人均GDP ‎(元)‎ 三次产业比重(%)‎ 城市人口 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①‎ ‎21487‎ ‎422l4‎ ‎5.1‎ ‎53.9‎ ‎41‎ ‎57.6‎ ‎②‎ ‎7762‎ ‎32214‎ ‎11.5‎ ‎54.9‎ ‎33.6‎ ‎51.7‎ ‎③‎ ‎3176‎ ‎12110‎ ‎14.6‎ ‎46.3‎ ‎39.1‎ ‎32.2‎ ‎④‎ ‎4203‎ l9593‎ ‎16.4‎ ‎49.7‎ ‎33.9‎ ‎39.6‎ ‎20.四省(区)中,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表中③省(区)( )‎ A.处工业化发展阶段 B.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C.区域城市化水平高 D.农业产值高于①省区 ‎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各题。‎ ‎22.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23.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D.预防和治理污染 ‎24.下列言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 ②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 ‎③毁林开荒,增加粮食产量 ④提倡塑料袋购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问题。‎ ‎25.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 ‎26.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27.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 B.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C.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 ‎28.协调人地关系的正确态度是( )‎ A. 控制人口规模,使环境尽快恢复原始面貌 B. 扩大围湖造田的面积,使粮食增产,减缓人地矛盾 C. 加速开采资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D. 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生活环境构成危害 ‎29.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多施化肥提高单产 ‎ B. 常使用一次性产品 ‎ C. 大量使用塑料袋 ‎ D. 分类回收垃圾 ‎ 读右图云南省某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30.由图可知,甲、乙两工业部门分别是( )‎ A. 建材公司 水电厂 B. 建筑公司 天然气公司 C. 建材公司 煤电 D. 建筑公司 水电厂 ‎31.下列符合该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缩短了产业链 B. 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完全没有污染 C. 减小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的排放量 D. 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只考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2.该集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有( )‎ ‎①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②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 ‎③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④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隐隐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读黄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33.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 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34.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 (题文)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是公私合作关系的简称,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到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回报率较低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事业,为公众提供基础服务、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PPP ‎ 农业就是农业领域的PPP合作模式。实施过程中,政府主要担任项目发起人角色,提供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协调,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与社会资本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分担风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5.(小题1)实施农业PPP模式的根本目的是(  )‎ A. 优化农业部门结构 B. 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C.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D. 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36.(小题2)实施农业PPP模式,政府需要(  )‎ A. 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B. 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C. 加强农业生产活动的管理 D. 合理规划,发展专业化农业区 ‎37.(小题3)适宜农业PPP模式的领域是(  )‎ A. 化肥、农药生产 B. 农产品质量检测 C. 传统水稻种植业 D. 农产品加工工业 ‎ 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模式。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图中,图甲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图乙为其实景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甲           乙 ‎38.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 地表形态 B. 风速大小 C. 天气状况 D. 土壤性质 ‎39.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 (  )‎ A. 提高大棚夜间温度 B. 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 C. 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 D. 方便农民夜间劳动 ‎40.与传统农业大棚相比,光伏农业大棚的主要优势是 (  )‎ A. 提高作物产量 B. 提高土壤肥力 C. 扩大就业机会 D. 发电自给并网 ‎ 第II卷 (共20分)‎ ‎41.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8分 )‎ ‎2006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甘肃两当县、内蒙古巴音舒嘎查村、北京门头沟区在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不斐成绩,由此将“生态修复”概念引入公众视野。曾几何时,由于不了解、不尊重自然规律,诸如开山造田、围湖造田、在水源极缺的沙漠中植树造林等种种做法被视为“征服自然”的“雄伟壮举”。然而,实践证明,不顾科学规律的做法不仅事倍功半,还留下了诸多恶果,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急剧恶化,有的甚至到了惊人的地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生态修复是针对人为破坏而言,是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检讨自我的事后弥补行为。近年来,不少地方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就是基于顺应自然规律,立足于生态的自然修复,以化解生态危机。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态修复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增强了对生态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即顺应自然规律,科学且适度。生态修复,给大自然提供一个“疗伤”的机会,是一个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 (1) 上述案例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2)你对人地关系有何认识?‎ ‎42.读贫困山区恶性循环或良性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2 )‎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框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B.发展生态农业 C.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E.将森林开垦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是_________。‎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学段地理 ‎ 参考答案 ‎ 1.D 2.A 3.B ‎【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看出上午7点、下午17点左右也就是人们上下班高峰时,环境质量最差,因素主要污染源可能是交通运输,D正确。‎ ‎2.汽车尾气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A正确。‎ ‎3.拒用“一次性”产品,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大;分类回收垃圾变废为宝,既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B正确;增加私家汽车、发展乡镇企业会产生污染,不利于生太可持续发展。‎ ‎【考点定位】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是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对大气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危害动植物,甚至对建筑材料也有影响,并且大大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 ‎4.A ‎【解析】明令禁止继续开发“北大荒”就是为了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所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环境的观念。选择A项。‎ ‎5.D 6.C 7.A ‎【解析】‎ 试题分析:‎ ‎5.通过看图分析,新垦区的边界线与行政边界没有重合,不完全一致,A项错误。该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决定性的因素是水源,D项正确;但是由于位于同一个区域中,自然地理特征相似,不可能无相似的农业生产。B项错误;任何相邻区域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并不可能与非垦区相互独立,C错误。‎ ‎6.看图。县政府的分布表现为点状,而农垦区则是连片的区域,表现为面状。‎ ‎7.通过该地区土地服务功能构成雷达图,可以看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比较多,水土保持、废物处理状况好,而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比例比较低,说明商品率低,因此还处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考点:区域的含义。‎ ‎【答案】B ‎【解析】以文化区为例,政治文化社区常有明确的边界,而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不一定有明确的的边界。没有明确边界的区域有时与其他同类型区域发生重叠。‎ ‎9.B 10.C ‎【解析】‎ ‎9.“绿色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尽可能选用那些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或无污染的消费品,以较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并不是购买带有绿色的物品。‎ ‎10.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11.B ‎【解析】试题分析:‎ 四地区相比较,东北平原自然条件最为优越,故环境承载力较大;而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新疆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缺水,故不利于人类生存.故选B。‎ ‎【考点定位】环境人口容量 ‎12.D 13.A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12.从图中可以看出,核心企业为周边企业提供热和点,所以最可能是发电厂。‎ ‎13.除核心企业外,其他企业间生产联系不很密切,而它们依赖共同的能源供应和公共设施,所以,其产业联系为共用基础设施。‎ ‎14.循环企业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减轻了环境污染。‎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15.A ‎【解析】‎ 试题分析:A 征服自然阶段是指工业文明时代,该阶段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崇拜自然阶段是指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采集渔猎时代,此时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有神论阶段是指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的农业文明时代,此时人地关系出现不协调;故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16.B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16.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属高原盆地,降水少,晴天多,阳光充足,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导致风日多且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形成盐湖,雅丹等特色地貌。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7.结合上题,由于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所以,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烈,植被稀少,雅丹地貌、盐湖的形成都与风力作用有关,选A。‎ 考点:本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8.A ‎【解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是公众参与的有效方面,所以A正确。‎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A对。发展的观念是指社会生产力提高,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B错。环境的观念是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经济,C错。综合的观念是实现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错。‎ ‎【考点定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0.A 21.A ‎【解析】‎ 试题分析:‎ ‎20.读表格,根据GDP总值和人均值判断,四省(区)中,①区域GDP总值和人均GDP最高,所以发展水平最高,A对。其它省区GDP总值和人均值较低,B、C、D错。‎ ‎21.表中③省(区)GDP总值、人均值都最低,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最小,区域城市化水平最低,C错。应处工业化发展阶段,A对。经济水平低,不可能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B错。表中表示农业所占比重高于①省区,不表示产值高,D错。‎ ‎【考点定位】区域发展水平的比较,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差异。‎ ‎【名师点睛】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GDP总值、人均值,区域城市化水平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GDP值越大,城市化水平也越高。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重越小,第三产业比重越大。 ‎ ‎22.C 23.C 24.A ‎【解析】‎ ‎22.从题干“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度”,可知主要偏重经济属性;‎ ‎23.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 ‎24.毁林开荒,增加粮食产量会造成生态问题,塑料袋购物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均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 ‎25.C 26.D 27.B ‎【解析】‎ ‎25.试题分析:分析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发展桑蚕业,果树种植、甘蔗种植普遍。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区为水热资源丰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渭河平原所处纬度均较高,甘蔗难以生长。故A、B、D三项错误,C为正确选项。‎ 考点:分析文字材料进行空间定位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分析文字材料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抓住文字材料中国的关键词是解题的基础。‎ ‎26.试题分析: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青藏高原以东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耕作土壤为经过人类长期耕作而发育成的水稻土。故C项错误,D为正确选项。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以及温带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以东的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和华北。土壤以棕壤为主。故A、B项错误。‎ 考点: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珠江三角洲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的认知能力。‎ ‎27.试题分析:任何一个区域内部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故A项错误。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使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故C项错误。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区域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并非孤立存在的。故D项错误。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故B项正确。‎ 考点:区域特点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区域特点的认知能力。‎ ‎28.D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对环境的改造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可持续发展强度经济的发展,但需要结合保护环境,故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态度,A错误;围湖造田破坏湖泊生态环境,B错误;加速资源的开发将加快资源的枯竭,C错误;D项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况,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正确途径,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能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即可判断。‎ ‎29.D ‎【解析】考查可持续发展。‎ 分类回收垃圾,有利于废物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故选D。‎ ‎30.C 31.C 32.B ‎【解析】‎ ‎30.由图可知,甲工业部门是由水泥为原料,说明是建材公司,乙工业部门会产生电能,而且会产生粉煤灰,说明工业部门是煤电厂,故选C。‎ ‎31.该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A错;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的排放,但达不到完全没有污染,B错;减小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的排放量,C对;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将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D错。答案选C。‎ ‎32.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图中的循环生产,实现了生产过程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②③④正确;没有影响生物的多样性,①错。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3.A 34.C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的划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1)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注意河流流域划分的基本标志即可。(2)先判定区域位置再定环境问题。‎ ‎33.‎ 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性的,A项正确。‎ ‎34.根据图示信息,乙地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丙地为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为渤海,最大的环境问题为水污染,据此选C。 ‎ ‎35.D 36.A 37.B ‎【解析】‎ ‎35.36.根据材料,PPP 农业是农业领域的PPP合作模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协调,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与社会资本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分担农业风险,这可以为农业引来更多投资,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选D。‎ ‎37.【小题2】根据材料,实施农业PPP模式,政府需要担任项目发起人角色,提供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协调,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与社会资本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分担风险,这就需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并不是要扩大生产规模;也不是政府直接加强农业生产活动的管理、发展专业化农业区。‎ ‎【小题3】【小题3】适宜农业PPP模式的领域不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是为提升农业实力进行的相关服务项目,据此,选B。‎ ‎38.C 39.B 40.D ‎【解析】‎ ‎38.光伏农业大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天气状况的好坏影响到太阳能资源的多少。‎ ‎39.光伏农业大棚内使用太阳能LED补光灯,可以在夜间对农作物实施照明,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缩短作物生长周期,促进大棚内农作物提前上市,不能起到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的作用,提高大棚夜间温度和方便农民夜间劳动这不是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 ‎40.传统农业大棚主要以提高反季节农作物产量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而光伏农业大棚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反季节农作物的产量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把剩余的电能并入国家电网,增加农民收入。所以与传统农业大棚相比,光伏农业大棚的主要优势是发电自给并网。‎ ‎41.(1)人地伙伴论。 ‎ ‎(2)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如果按照规律办事,就是顺应了事物的发展,不会对事物的发展造成危害,环境也就不会对人类的发展产生危害,这样的发展就是科学的人地关系,是人地伙伴论的人地关系。只有坚持这种科学的人地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可能是可持续发展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的认识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的判断。有材料分析可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很多地区出现生态问题,因此为了修复生态环境,该地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之下,科学且适度进行生态修复,符合人地协调的思想。‎ ‎(2)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问题,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人类和自然环境在人文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大要素。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人类活动反过来影响自然,其至局部改造自然。了解、尊重自然规律,增强读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要顺应自然规律、科学适度,要树立正确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42.(1)上边为B,下边左→右为:E、A、D、C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区域循环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产是该山区增加粮食产量的两个途径,前者导致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后者则实现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阅读图示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摆脱恶性循环导致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